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华北地台北缘的工产辽和南缘的东秦岭两个钼矿带闻名遐迩。本文用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了燕辽钼矿带中兰家沟钼矿床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86.5±0.7)×10^6a,杨家杖和肖家营子钼矿床的Re-Os模式年龄为(187±2)×10^6d-(d191±6)×d10^6a和(177±5)×10^6a,小寺沟和寿王坟铜矿床的Re-Os模式为DD(134±3)×10^4a和(148±4)×  相似文献   

2.
刘东升 《地质与勘探》2019,55(S1):249-257
湖南省民乐-古丈地区锰矿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之武陵台陷的半局限浅海盆地中,为典型的海相沉积型锰矿床。区内主要有民乐和古丈2个锰矿产地,位于松桃成锰盆地的中东部,与贵州道坨锰矿、杨立掌锰矿处于同一断陷槽中,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找矿潜力较大。通过对区内锰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古构造、岩相古地理等综合分析,总结区域锰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为上扬子地块东南缘南华系锰矿找矿突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浙江毫石银矿床成矿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步台  陈好寿 《矿床地质》1994,13(3):271-281
文章通过矿脉中蚀变绢云母的K-Ar年龄和石英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年龄测定,得出毫石银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00×10^6a。该成矿年龄相对于本区上侏罗统火山岩的成岩年龄要滞后≥30×10^a。同时,对该银矿床进行了较系统的H、O、S及Pb等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判别其成矿热液来自中生代大气降水成因的环流地热水,通过淋滤作用汲取岩石中的成矿物质,形成了浅成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银矿床。  相似文献   

4.
贵州铜仁松桃锰矿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南陆块的过渡区,跨越上扬子地块和江南造山带。通过对本区7个较大成锰沉积盆地中大塘坡组地层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本区大塘坡组地层厚度与锰矿品位及矿体厚度呈正相关性,即大塘坡组地层厚度越厚,锰矿品位越高、矿体厚度越厚,其中,锰矿品位与大塘坡组第二、三段地层厚度呈较强正相关性,锰矿体厚度与大塘坡组第一段呈较强正相关性。同时大塘坡组及锰矿体的厚度变化表明松桃道坨-冷水成锰沉积盆地和杨立掌-李家湾成锰沉积盆地为同一个成锰沉积盆地,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铝土矿均为碳酸盐岩古风化壳沉积型,其主要矿床式有:新疆阿依里式,分布于塔里木地块北缘西段,形成于晚石炭世;陕西天桥则式,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的东缘北段、南缘东段,形成于晚石炭世;甘肃大台子式,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的西缘南段,形成于早二叠世;陕西关坪式,分布于扬子地块北缘,形成于中二叠世。对比分析表明,西北已知有铝土...  相似文献   

6.
安徽已知磷矿床、点共计80余处,按成因分类可分为沉积型、岩浆岩型、沉积变质型及生物堆积型磷矿床等四大类。其中,以分布在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的沉积变质型磷灰岩矿床亚类中的“海州式”磷矿工业价值为最大,其查明资源储量为全省磷资源量94%;其次,为分布于华北地层区内、处于华北陆块构造单元的浅-滨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亚类中的“凤台式”磷矿和扬子地层区内,处于扬子陆块一级构造单元的岩浆矿床-岩浆气成-热液磷灰石岩矿床亚类中的“凹山式”磷灰石磷矿,其他类型(亚类)磷矿因规模小、品位低,资源零星。  相似文献   

7.
湘西北锰矿资源丰富,主要为赋存于南华系大唐坡组下段黑色页岩中。通过对烂泥田锰矿床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为深源富锰热液及古陆等多种来源,锰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菱锰矿的生成与藻类活动密切相关,属于化学-生物化学沉积成因矿床。湘西北地区南华系内自下而上构成钼钒矿→磷矿→锰矿→铅锌矿组成的矿床组合成矿系列,可进行综合找矿、综合评价、扩大矿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云开地块的构造演化史及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开地块构造演化史可筛分为6个构造期:(1)前晋宁期(〉1400×10^a),发生NE向超深层次的伸展型顺层滑脱,滑脱带下部发展为区域深熔混合岩和溶熔花岗岩;(2)晋宁期(1400×10^6~800×10^6a)发生NNE向深层次伸展剪切,剪切带下部逐渐形成条带状深熔混合岩和片麻状深熔花岗岩;(3)加里东期(800×10^6~370×10^6a)发生S→N中深层次推覆剪切,剪切带形成高侵位片麻状深  相似文献   

9.
郜兆典 《中国地质》2001,28(6):39-42
文章论述了热水沉积作用可以形成锰矿床,或是风化锰矿床的矿源层,并以此观点提出华南,准地台区矿源层多,分布广,风化条件好,可以找到更多的富锰床,以满足国家的需要,通过各方面条件分析,又进一步提出了在华南准地台中又以右江再生地槽是富锰矿找矿最佳选区。  相似文献   

10.
试论花垣民乐锰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乐锰矿床是中国震旦纪最大的碳酸锰矿床。矿床位于下震旦统湘锰组下段黑色炭质页岩底部,与湘潭锰矿属同一层位。矿体呈透镜状和似层状。矿石不仅富含菱锰矿,而且富含有机碳和藻类化石。基于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等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该矿床的物质是古陆和地壳深部以及火山等多来源的,锰质呈MnCO_3或/和MnO_2形式沉积。菱锰矿的生成与藻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该矿床属于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武宁县境内分布了众多的小型铁、锰矿床(点),前人称之为“武宁式”铁矿。通过对黄连坑锰矿区地层的含矿性、控矿构造及容矿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类型等地质特征的论述,认为震旦系地层是“初始矿源层”,滑脱构造对成矿物质起迁移、富集及容矿作用。并与萍—乐断陷盆地内的沉积加热液叠改型乐华锰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在矿体规模、矿石类型、锰品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应属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初步认为黄连坑锰矿床属构造控矿、风化淋滤成因。  相似文献   

12.
秦岭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矿床类型和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秦岭造山带由两条主缝合带(商丹、勉略缝合带)及其分划的三个地块(华北地块南缘、秦岭微地块和扬子地块北缘)组成。秦岭造山带是在晚太古一中元古代洋陆间杂构造基础上,于晚元古代一中三叠世经历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主造山期的华北、秦岭、扬子三板块依次沿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带由南向北俯冲碰撞造山,奠定了基本构造格局,并由于后造山期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的叠加改造成复合型造山带。秦岭造山带内的金属矿床主要有热水喷流沉积型铅一锌矿床、火山喷流型块状硫化物、斑岩一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卡林一类卡林型金矿床、岩浆热液脉型金矿床和低温热液改造型汞锑矿床。造山带内的商丹和勉略缝合带产有部分岩浆分结或熔离型铬铁矿和铜镍硫化物矿床。沉积一变质成因铁矿床主要分布在扬予和华北古板块边缘。秦岭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演化存在时空耦合关系,因此研究秦岭造山带成矿事件对其不同时期地质事件的响应,对发展我国大陆成矿理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地构造单元及地质背景条件与磷矿特征,秦岭地区划分4个成磷区,即华北、秦岭、扬子与摩天岭区。磷矿主要形成于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其间发育着不同岩石,构成各种类型矿石。磷矿的形成与陆源物质、有机质及铀矿关系密切。磷矿层处于“继承陆源碎屑”建造或“造海蒸发岩碳酸盐”建造中,特别是两种建造过渡带。矿床形成在地壳比较平静时期与造海运动关系密切。在扬子区北缘磷矿床通常赋存于“古地形高地”或“水下隆起”周围,常呈带状。扬子地台区北缘(摩天岭区)比华北地台南缘对子磷矿床形成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新元古代早期(820 720 Ma),华南由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和江南造山带3个构造单元组成。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震旦纪(720 541 Ma)沿新元古代早期的江南造山带发育一裂谷盆地-南华裂谷,贵州东部是南华裂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认为黔东地区该裂谷盆地为北北东向,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该裂谷盆地为北东东向。黔东地区南华纪裂谷盆地具有典型的地堑、地垒结构,并控制着"大塘坡式"锰矿的分布。震旦纪之后,裂谷盆地处于沉降阶段,沉降中心向南迁移到凯里-玉屏一线。震旦纪时期,扬子地块和南华裂谷存在明显的滨浅海磷矿-碳酸盐岩和深水泥质岩-硅质岩的沉积分异。扬子地块和南华裂谷控制着扬子地块震旦系陡山沱组磷矿和南华裂谷老堡组重晶石等沉积矿产的分布。富磷矿位于松桃-贵阳同沉积断裂以北的扬子地块南缘,重晶石矿发育于裂谷盆地强烈沉降区的天柱-岑巩一带。  相似文献   

15.
近年里在南秦岭磷.锰成矿带中-东段的后沟-大坪山一带发现3条锰-磷矿化带,并圈定出3个锰矿体.锰矿体均赋存于下寒武统塔南坡组碳泥质岩-碳酸盐岩内,属海相沉积变质+改造类型锰矿床.本文在初步总结该区锰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优质锰矿成矿条件和成矿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本区锰成矿元素沉积受扬子地台北缘具有准稳定性质的前震旦纪基底裂陷构造盆地的控制,具有磷-锰共存、低Co、低Co/Ni比以及相对较高富集系数的Ni、Pb、Zn和B等成矿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主要与扬子地块前震旦纪基底的陆源风化迁移沉积有关.锰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盆控性、层控性和岩性专属性.优质锰受磷、锰分离沉积控制,层位上具有下磷上锰分层成矿特点.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含锰灰岩(白云质灰岩)和含黄铁矿碳质千枚岩为本区锰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赵绳武  王猛 《西北地质》2009,42(4):46-52
前震旦系碧口群,属四川古陆核西北缘,中新元古代发育的岛弧型建造,经晋宁运动碰撞拼贴,组成扬子地台的一部分,本身固结成为古陆。在其周边及东部成带分布了含锰岩系。目前各含锰矿带上的锰矿床,具体层位归属有蓟县纪、震旦纪、寒武纪等之不同认识。经分析研究认为,含锰岩系均属前震旦纪摩大岭复背斜褶皱带(即碧口古陆)之上的盖层型震旦寒武纪沉积,大致应为同一时代,即晚震旦世。由于各带所处地质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的不同,锰矿特征明显有异,南含锰矿带临接扬子地台,为弱还原地质环境相对稳定,以优质锰矿类型为主;北含锰矿带紧邻秦岭地槽,凹陷较深为还原环境,以高磷锰矿为主。在该带含锰岩系的构造岩性有利部位,易形成风化淋积型锰矿床。故在寻找锰矿过程中,应区别对待,注意优质锰矿的辨认,并对本区锰矿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云南鹤庆锰矿的成矿条件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鹤庆锰矿位于鹤庆县城西 (最西端猴子坡矿段离县城简易公路 2 3km ) ,区域地质背景与滇西南其它的优质锰矿床 (斗南、白显、丙状 )的区域地质背景类似 ,它们都是在滇西澜沧运动(P2 — T1 )使古特提斯洋封闭形成欧亚、印度晚二叠—早三叠世联合古大陆以后 ,晚三叠世又重新地裂活化的大地构造背景下的产物。由于这里的晚二叠—早三叠联合古陆的解体 ,产生了一系列深大的裂陷 ,造成了有利于优质锰矿堆聚的大地构造背景 ,这类裂陷的方向有垂直古陆边缘的 ,也有平行古陆边缘的 ,鹤庆锰矿带呈近 EW走向 ,是垂直扬子古陆边缘的深水喷发沉积带。由…  相似文献   

18.
广东徐闻早更新世古气候变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先斌 《广东地质》1998,13(3):32-38
广东徐闻早更新世时期的气候曾发生多次冷,暖交替,徐闻前山ZK1钻孔岩心显示,下更新统为连续沉积,孢粉含量丰富,可以划分为13个孢粉带,代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植物面貌,据孢粉组分的分布规律及针,阔叶树种的含量比值,可将该区早更新世分为12个气候期,其中有8次较大的冷暖交替,相对的冷期出现在2.48×10^6~2.38×10^6aBP,2.33×10^6~2.23×10^6,aBP,1.92×10^6  相似文献   

19.
四川黑水锰矿属扬子地台西缘之松潘—甘孜地槽南缘拗陷盆地边缘沉积,锰矿赋存于下三叠统菠茨沟组浅海相泥质—碳酸盐类的混合沉积物中,地层、岩性控矿明显。在对黑水地区锰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下口锰矿床特征研究基础上,对黑水地区锰矿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探讨,预测该区沉积变质型锰矿床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对区域上锰矿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姚磊  谢桂青  张承帅 《矿物学报》2011,(Z1):122-123
程潮铁矿床位于湖北省鄂州市东南的泽林镇,为深部隐伏矿床,保有资源储量约1.7亿t。矿区范围东起细王冲,西至塔桥庙,东西长3km,南北长1.5km,面积4.5km2。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鄂东南地区地处扬子地块北缘,北与大别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