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测绘》1995,(4):53-56,8
提议的这个标准建议作为从事土地测量的地方测量员和工程师组织采纳的模型。除评论并澄清常被忽略的某些测量原理外,它肯定并提供了近几十年来发生的测量技术“革命”。提议的这个标准着眼于:由位置的允许误差并综合概率统计的概念,来评价测量结果的质量,而不是提供一个仅仅是完成地面测量的“方法”说明。这个研究对任何测量系统都有用,无论是地面的、空中的还是卫星的。  相似文献   

2.
尹明  李晓燕 《遥感学报》2012,16(S1):6-9
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 卫星摄影测量研究与工程实践是世界各国在该领域中所面临的研究难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在无地面控制条件下光学卫星摄影测量的研究发展和工程实践历程, 并对中国“天绘一号”卫星获取的影像实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中国在无地面控制条件下的卫星摄影测量研究与工程实践已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天绘一号”卫星工程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括“天绘一号”卫星工程的建设历程和卫星系统的使命任务;介绍了卫星系统和相机载荷的能力与技术参数;重点阐述了“天绘一号”卫星无地面控制条件下的摄影测量关键技术, 包括LMCCD相机体制、航天摄影测量相机参数在轨标定技术以及无地面控制点条件的三线阵EFP影像平差技术等的运用, 通过工程实践, 达到了工程技术指标要求;最后介绍数据应用情况, 提出“天绘一号”卫星的发展设想, 为了解“天绘一号”卫星工程提供了基本参考。  相似文献   

4.
曾怀恩  刘金平 《测绘工程》2013,22(3):5-7,11
为了解决竖井测量中地面设站仪器与井底不通视问题,文中不采用联系三角形测量将地面坐标和方位传递到井底,而进行自由设站测量,并通过联测基准点、坐标高程转换,实现地面、井底坐标与高程系统统一,操作简单快捷、精度高,为竖井测量提供一种新思路。利用免棱镜全站仪测量的竖井高精度数据,绘制竖井三维散点图,达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建荣  王任享 《遥感学报》2012,16(S1):112-115
无地面控制点卫星摄影测量是实现全球测绘的有效手段。实现无地面控制点摄影测量主要途径包括:一是卫星姿态稳定度达到1×10-6(°/s);二是高精度的姿态测定系统;三是摄影测量光束法平差处理。以往受制于技术等因素, 实现无地面控制点摄影测量只能依靠摄影测量光束法平差技术。“天绘一号”卫星研发了集相机在轨标定、全三线交会光束法平差、角元素低频误差补偿及偏流角效应改正为一体的EFP多功能光束法平差技术, 并通过“天绘一号”卫星影像数据对该技术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无地面控制点定位精度达到10.3 m/5.7 m(平面/高程), 满足测制1:5万比例尺地形图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吴庆忠 《江苏测绘》2001,24(3):36-38
由于地面立体摄影测量能够真实、详尽地记录摄影瞬间客观景物的形态,具有良好的量测精度和判读性能,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常规地面立体摄影测量需要有一定宽度的场地来布设基线,当在一些狭长地带或在线性工程中,摄影测量将受到限制。为此本文对等偏摄影测量的极端形式--平行摄影测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大量实施,得到如下结论:在狭长地带,平行摄影测量的精度远高于正直地面立体摄影测量。  相似文献   

7.
结合机载三维激光扫描实时一体化技术进行研究,从系统设计、航测规划、空中测量、地面监控、质量检查、DEM重采样等核心环节按“实时一体化”要求进行了详细设计和深入实践。从而为实时一体化测量提供了前中后期的配套模块,为机载三维激光扫描具体应用提供了详细的应用方案,为快速精确获取全方位、立体化地理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持。实验表明,该方案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军事地理数据的实时获取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机载三维激光扫描的实时一体化摄影测量及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题结合机载三维激光扫描实时一体化技术研究,从系统设计、航测规划、空中测量、地面监控、质量检查、DEM重采样等核心环节按“实时一体化”要求进行了详细设计和深入实践。从而为实时一体化测量提供了前中后期的配套模块,为机载三维激光扫描具体应用提供了详细的应用方案,为快速精确获取全方位、立体化地理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持。实验表明,该方案能最大限度满足军事地理数据的实时获取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 原仅为编制地形图的地面摄影测量,因为近景摄影的应用而赋与这古老摄影方法以新的活力。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又为这一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尤其是解析法近景摄影测量发展更快。“近景”涉及的内容也大大超出传统测量范畴;  相似文献   

10.
该方法通过对对称于正北方向的两颗未知星体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观测,可以精确测定地面目标的方位角和观测站的天文纬度。和仅用一颗未知星体的类似方法相比较,这个方法有减少时间观测的优点,并提供足够数量的观测方程来改善观测结果的精度。另外,该方法无需对观测站的位置进行推算,与观测时间无关以及不需要星历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说,除了具备测量的能力外,不需要天文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站仪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当图纸上给出了待放样点的设计坐标,地面上给出了测量控制点,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程序,就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民用建筑的放样。对于设计图纸上没有设计坐标,仅给出了有关的几何尺寸,该如何放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两种无设计坐标建筑物的定位方法:①综合使用测量原理,结合仪器的某些特定功能(后方交会、对边测量等)来完成待放样点的定位;②利用全站仪“放线”功能来完成待放样点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地下铁道地面控制网布设方案和测量精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地下铁 道建设对测量工作的要求、贯通误差规定以及我国地下铁道的实践,讨论了横向贯通误差和坚向贯通误差的分配、地面控制测量的分级和布设原则,设计并论证了地面GPS首级钢、二级精密导线加密网、精密水准网的精度和测量技术指标,从而为地下铁道地面控制的建立和施工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面移动测量是当前摄影测量与遥感深入发展的新领域,为GIS数据采集与更新开辟了一条快速高效的新途径.地面移动测量提供了强大的地面视角可量测近景实景影像的生产能力,具有测量外业数据采集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廉等特点,成为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典型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项新的数据获取技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开始应用于变形监测这一领域。本文通过阐述数据获取方法,详细分析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点与线变形分析,并分别对其精度进行评价,为提高今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在该领域的测量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科傻”系统到全能型人站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介绍了“科傻”系统的组成,由来,特点,功能及应用;汉化全能型全站仪软件的研制。指出出地面测量工程发展的方向和测量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大型贯通测量中常常使用加测陀螺边来提高贯通测量精度,但目前对于陀螺定向边的位置选取并无明确规范和要求。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位置的陀螺定向边选取对贯通测量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井下选取的陀螺定向边与测定仪器常数的地面已知边之间距离过大对于贯通测量精度影响较大,在井下选取陀螺定向边位置时,应与测定仪器常数的地面已知边距离保持在3 000 m以内为优。  相似文献   

17.
以非量测性的数码相机高精度几何标定技术和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为基础,本文设计出用于平面地表测量的可靠方法,经过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验证了近景摄影测量用于平面地表测量的精度和可行性,为平面地表的地面近景摄影测量提供了便捷、可靠的途径,并为地面变形监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优势的基础上,以某新区“多测合一”技术要求为基准,结合实际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测量为例,提出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竣工验收测量中的工作流程,并结合传统测绘方式,对获取的点云模型精度进行验证,三维点云模型中误差达到±0.017m左右。研究结果表明,架站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满足竣工测量精度规范要求,对“多测合一”技术规范的推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危岩体的传统测量难度大,危险性高,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高效性、高精度、远距离非接触测量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地质调查方法的缺点。基于此,给出了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获得的点云数据来实现危岩体三维建模的方法,介绍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对点云数据处理的过程和方法,阐述了危岩体三维建模的方法,并结合实例介绍了整体方法的实现过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由三维坐标值计算两点距离的精度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推导了由三维坐标计算两点距离的精度估算公式,指出仪器和目标的相对位置会影响所求空间距离的精度,并通过全站仪和激光跟踪仪这两种不同精度的三维仪器对标准尺的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给出了基于距离测量的“两点法”计算测距加常数的原理。在文献中尚无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深入讨论,希望本文能给精密工程测量工作者提供实际操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