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84年,区域地质调查队201分队在修编1/20万商南幅中,于山阳县以东原划中寒武统岳家坪组下部紫红色、杂色泥质白云岩中采到了下寒武统顶部带化石。化石经马润华工程师鉴定,为中华雷氏虫(Redtichia Chinensis)。它的发现,为该区地层划分提供了依据。其下为原下寒武统水沟口组((?)_1Sg),它平行不整合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之上,主要为灰色、黑色薄层硅质岩、硅质板岩夹少许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含炭薄层灰岩和炭质板岩。灰岩含三叶虫化石,炭质板岩含海绵骨针。该组层位稳定,厚20—60米,是含钒、钼、铀等矿产的含矿层。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南段前寒武纪地层分布较广。从下至上分为楼子坝群、丁屋岭组、南岩组和黄连组。过去因缺乏可靠的微古植物化石证据和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对其时代归属分歧颇大。为此,作者对该区的前寒武系进行了系统的微古植物取样、分析,参考最近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资料,认为:楼子坝群为前震旦系,大致相当于蓟县系与青白口系;丁屋岭组为下震旦统;南岩组和黄连组为上震旦统;江西东南部的"下寒武统炭质板岩"应归入老虎塘组,属上震旦统。  相似文献   

3.
火烧店组的建组地点在陕南镇巴县小洋坝乡火烧店附近。该组下伏地层是灯影组(包括上震旦统的灯影峡阶和下寒武统的天柱山段),上覆地层是下寒武统水井沱组。火烧店组由碳酸盐岩组成,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相当于滇东筇竹寺组的八道湾段;上部相当于玉案山段的下部。该组时代应归于梅树村期晚期—筇竹寺期早期。这一地层单位的建立,对进一步研究上扬子区的早寒武世早期地层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康市白河绿松石矿床(点)主要分布于下寒武统水沟口组和奥陶—志留系的斑鸠关组中,其岩性为含碳硅质岩及硅质板岩。绿松石矿(点)主要处于线型风化壳下部,原岩为含磷页岩、砂岩及粉砂岩,成因类型为风化壳矿床。  相似文献   

5.
广泛分布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一些褶皱构造周边的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地层中分布着一套由黑色、深灰色炭质页岩、薄层硅质岩、灰岩组成的富含硫化物和有机质的"黑层"~([1]),其实也是黑色岩系的一种,该层中含有较丰富的钒、铀、磷、钼、镍等矿产.  相似文献   

6.
湖北、陕西一带绿松石的热性能及其共生矿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绿松石作为一种高档玉石已有数千年的开采历史,但对它的矿物学研究还很不够。最近,我们对湖北省郧县云盖寺,郧西县尧家坡、马家沟,竹山县喇嘛山,陕西省白河县月儿潭等地的绿松石进行了野外工作和室内鉴定,现报道如下。 一、地质概况 本区处于秦岭东段武当山复背斜西端。在背斜的南北两翼均有绿松石矿床出露。含绿松石的地层是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的浅变质含碳硅质岩。在郧县、郧西一带,绿松石产于下寒武统水沟口组中。以云盖寺为例,含绿松石的地层是含碳硅质岩夹含碳硅质板岩,下部为厚层状含碳硅质岩,上部为碳质绢云母片岩。在竹山同一地层中有两个含矿层。在月儿潭,  相似文献   

7.
雒昆利 《地层学杂志》2006,30(2):149-156
根据鲁家坪组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变化以及区域分布特征,原定义所包含的岩石内容过于庞大,混淆了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通过对鲁家坪组的命名地点和标准剖面所在地——北大巴山南部的陕西紫阳县鲁家坪村的鲁家坪剖面及其他剖面的详细研究,原鲁家坪组按岩性可分为三段,下段以白云岩为主;中段以厚层硅质岩为主,中段下部的硅质岩中夹磷质白云岩和灰岩,其中产小壳化石Archaeooidessp.、Protohertinasp.、Chan-celloriasp.和Hyolithids,中段上部的硅质岩中夹多层毒重石或重晶石矿层以及砂炭(石煤)和火山岩层,即以硅质岩类为主;上段以黑灰色(风化后为浅灰色)含硅炭板岩和泥灰质含炭板岩为主。根据原鲁家坪组各段岩层的岩性、岩相、岩层层序、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原鲁家坪组的下部的厚层状灰质白云岩和硅质白云岩等与原鲁家坪组中部的厚层硅质岩及硅质板岩,以及上部的板岩和千枚岩和页岩的岩性和岩相差别较大,应从原鲁家坪组划出,暂仍称为灯影组,与三峡地区的灯影组可对比;原鲁家坪组的中上部为鲁家坪组的主体,仍称鲁家坪组。厘定后的鲁家坪组与扬子地台的下寒武统的筇竹寺组(云南)、牛蹄塘组(贵州)和宽川铺组(陕南宁强)可以对比,而与后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的下部以黑色页岩为主、硅质岩岩层薄,而鲁家坪组下部的硅质岩特别发育,厚度大,常常夹有毒重石矿层、砂炭和火山岩等。  相似文献   

8.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组合”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包括滇黔北部坳陷、黔中隆起、滇东隆起、黔西南坳陷、黔南坳陷和武陵坳陷等六个一级构造单元。“下组合”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两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包括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碳质页岩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石灰岩和碳质页岩,Ro值普遍在2%以上,主体处于高成熟晚期—过成熟早期。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发育地区性黑色页岩和碳质灰岩等烃源岩。主力储层包括上震旦统灯影组、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桐梓组—红花园组及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区域盖层发育于下寒武统下部和下志留统下部,皆以泥质岩为主。各区块海相“下组合”纵向生储盖组合发育情况有所差异,黔中隆起区和黔南坳陷有两套组合,滇黔北部坳陷则有四套组合。以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烃源岩、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为储层、下寒武统泥岩为盖层的生储盖组合,是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组合”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9.
张丕孚 《地层学杂志》1993,17(1):40-45,51
<正> 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是指凤阳群不整合面之上,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下的一套地层。这套地层在没有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之前,前人的地质工作主要是在淮南,所建立起来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是正确的,如徐嘉炜(1959)所确定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其划分(自下而上为下震旦统八公山统下部石英岩,它不整合在前震旦纪角闪片岩为主变质岩系上,其上为刘老碑页岩,再上为上部石英岩和上震旦统四顶山统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层,其上是矽质灰岩,并被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覆盖)是比较完善的。  相似文献   

10.
东川石庄铅锌矿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能 《云南地质》2012,(1):125-127
铅锌矿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及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白云岩、砂质板岩中。特富矿体是由于成矿流体的快速迁移而形成,在受控的断裂带中过饱和流体以充填方式快速沉淀所致。  相似文献   

11.
<正>芦子园铅锌矿矿区主要出露地层有上寒武统保山组(3b)含钙质绢云板岩、质粉砂岩夹结晶灰岩,沙河厂组(3s)大理岩夹板岩、绿泥石英片岩。两翼地层为奥陶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矿体赋存于上寒武统沙河厂组第二段和第三段。含矿层主为大理岩与板岩(片岩)互层,层间破碎带是铅-锌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沙河厂组为一套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板岩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富硒资源的地质特征及利用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收集并综合相关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典型区域样品的采集和补充,全面分析了湖北省不同类型硒资源地质特征,并对其利用区划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湖北省富硒地层主要有寒武系(32.1%)、二叠系(29.8%)及震旦系(25.8%);富硒岩石主要为炭质页岩、炭质板岩、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和含炭页岩;表层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区、恩施地区和鄂东南地区。主要为湖积、冲积成因。恩施地区的高硒和极高硒土壤与二叠系富硒地层及双河硒矿点和矿化点的分布相吻合。鄂东南地区富硒土壤一方面与二叠系地层有关,另一方面与鄂东南地区硒的伴生矿床有关。  相似文献   

13.
江汉盆地海相探区中寒武统盐下层勘探潜力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汉海相探区内中寒武统覃家庙组膏盐岩盐下层系中发育有两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对盐下层系生、储、盖特点和分布规律的分析表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及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发育页岩烃源岩,上震旦统灯影组碳酸盐岩和下寒武统石龙洞组碳酸盐岩有良好的储集条件,而覃家庙组的膏盐岩和下寒武统石牌组-天河组泥质岩又为盐下的油气聚集提供了区域性盖层条...  相似文献   

14.
与麻江-凯里古油藏相邻的剑河地区中寒武统石冷水组油苗发育,这些油苗遭受了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前人均认为这些油苗来源于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但剑河地区还发育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泥质烃源岩。为了减少热成熟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对油源对比的干扰,本文采取催化加氢热解技术释放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干酪根中的键合态生物标志物,与麻江-凯里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干酪根中的键合态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综合分析各样品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剑河地区的石油地质背景,对石冷水组油苗的烃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剑河地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泥岩的沉积环境与麻江-凯里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相似,但与剑河地区下寒武统九门冲组泥质烃源岩存在明显差异,上震旦统陡山沱组泥质烃源岩的沉积母质类型也更为复杂。石冷水组油苗与凯里地区奥陶系和志留系油苗相似,均为生物降解油与未生物降解油的混合物,且来源于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剑河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可能存在二次生烃,所生成的烃类两次充注于中寒武统石冷水组地层中,前期供烃遭受了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后期的供烃则较少受到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各类层序界面的识别,以沉积特征、副层序和体系域与结构转换面等层序分析,进行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将湘西北慈利—大庸地区台缘斜坡相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划分为11个Ⅲ级层序,其中上震旦统7个、下寒武统4个,主要是Ⅱ型层序。在区域层序地层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露头层序地层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维科  王晓林  刘兵  宋冬虎  卢晓萍  赵毅 《地质通报》2018,37(11):1970-1979
保山地块是滇西特提斯多岛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滇-缅-马-泰微大陆的北端。出露的最老地层被称为公养河群,主要分布于保山地块南部酒房—旧城—大汪塘和镇安街—绕廊街—公养河—芒海—瑞丽2个片区,为一套厚度巨大的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板岩-泥质板岩组合,夹硅质岩、泥质硅质岩、薄层灰岩,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部分地段有低级变质现象。公养河群中生物化石稀少,缺乏年代学依据,其时代被推测为震旦纪—中寒武世。近年来的1:25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对公养河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新发现的中酸性火山熔岩、凝灰岩夹层中获得了一批可靠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925.0±9.2~499.2±2.1Ma)。结合岩性组合、沉积环境的差异,建议将公养河群自下而上细分为青白口—南华系大汪塘组、震旦系—中寒武统公养河组、上寒武统—奥陶系蒲满哨组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元。主要介绍大汪塘组的分布、岩性组合、沉积环境、时代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陕南硒中毒区地层时代的厘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雒昆利 《地质论评》2003,49(4):383-388
本文通过对南秦岭大巴山的紫阳县典型硒中毒区双安乡闹热村所在地及邻区分布的基岩的岩石类型、岩相和层序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紫阳县双安乡闹热村硒中毒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鲁家坪组下部厚约40余米的富硒高硫黄铁矿化黑色碳质硅质板岩和黄铁矿化火山凝灰岩,该层位可以和云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部和贵州牛蹄塘组下部的地层对比。该层岩石含硒量为10~56mg/kg,平均为32mg/kg左右,是大巴山地区所有地层和岩石中含硒量最高的。该硒中毒区主要几块高硒田块(土壤含硒量为16~36mg/kg)下部分布的就是这套高硒的早寒武世黄铁矿化黑色碳质硅质板岩和黄铁矿化火山凝灰岩地层。  相似文献   

18.
雪峰山隆起中段震旦、寒武纪地层中,通过多年来的普查与勘探,发现了大量铀矿点,提交了一批具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主要含矿层位是上震旦统陡山沱组(Z_(bd))、留茶坡组(Z_(bo))和下寒武统小烟溪组(∈_(1x))。本文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10个矿床和22个矿点的铀镭放射性平衡情况,进行综合研究。鉴于目前对一些矿床(包括矿点,下同)成因上的认识有较大分歧,着重按含矿主岩的岩石类型论述它们的平衡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19.
皖南兰田组中发现滑塌砾岩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1 1月 5日笔者等在皖南歙县黄村乡东南部木石里村附近 (图 1 )发现晚震旦世兰田组中夹一层厚 2 0 cm的滑塌砾岩层 ;2 0 0 0年 1 1月 1 4日再次作了观测 ,并在现场与他人进行了讨论。图 1 歙县黄村地区地质简图1.白垩系 ;  2 .奥陶系 ;  3.上寒武统 ;  4.中寒武统 ;5 .下寒武统 ;  6 .上震旦统 ;  7.下震旦统 ;  8.中元古界 ;  9.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 ;  10 .晋宁期花岗闪长岩 ;  11.沉积不整合界线 ;  12 .一般断层 ;  13.正断层 ;  14 .逆断层 ;  15 .地层产状 ;  16 .滑塌层产出位置  该滑塌砾岩层产出于兰田组上…  相似文献   

20.
朱永红 《贵州地质》1993,10(4):322-324
我队在开展1∶5万松林、鸭溪幅区调放射性伽玛测量中,发现5个伽玛异常层,简介于下。 1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n) 松林区山木垭基干剖面,伽玛强度15—59γ,平均强度31γ(图1)。£n底部属矿致异常,引起异常的矿(岩)石为含铀磷块岩及钒矿、钼矿、炭质页岩,含U分别为224、27、19、25(×10~(-6)),矿层总厚8.38m。是测区唯一产铀矿层位,具有直接找矿意义。Gn中上部属非矿异常,引起异常的岩石为黑色炭质页岩、泥岩,含U为7.4—13(×10~(-6))。底板地层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下段白云岩,伽玛强度17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