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海面温度的变化关系密切。因此,应用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太平洋海温格点资料,通过因子筛选建立了广西单站及区域气候要素的预报方程。1 初选预报因子  采用5~360°E、10~85°N区域,10°×5°经纬度,共576个格点的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资料。资料年代为1951~1996年,其数值为实际值减去500位势什米。北太平洋海温资料为10°。~50°N,5°×5°经纬度,共286个格点,资料年代1951~1996年。初选预报因子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网格点普查…  相似文献   

2.
根据预报内容需求,首先将T639506文件中每日预报时效为0~48小时的各类要素场提取出来,按不同要素逐一建立数据库文件。由降水产生的直接条件选取的物理量要素场有:(1)500hPa涡度、高度(2)700hPa垂直速度(3)850hPa涡度、散度、南北民分量(4)地面气压场预报资料为玉林地区1995年6月逐日20时一20时的降水资料。将降水资料按量级分类:降雨量R≤1mm为第1类;降雨量1mm<R≤10mm为第2类;降雨量10mm<R<50mm为第3类;降雨量R≥50mm为第4类。将提取出来的几资料中各要素场按51×21个格点逐一与分类后的降水资料作相关分析。为了…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5年中国地面降水日值05°×05°格点数据集(V20)(下称V20格点资料)及同期陕西省内55站逐日降水资料,评估了V20格点资料在陕西地区的适用性,并分析了近年来不同等级降水事件在陕西地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V20格点降水资料在陕北地区的误差较小,在关中大部较实况降水偏大,在陕南地区较实况偏小;各等级降水在全省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V20中雨和大雨等级降水空间分布与实况较为一致,V20小雨雨量及雨日大于实况,V20暴雨事件较实况显著偏少;观察不同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小雨在全省大部呈下降趋势,中雨在陕北北部、关中大部及陕南东部呈增加趋势,在陕北南部及陕南西部等地减少,大雨和暴雨在全省大部增加,V20各等级降水变化幅度小于实况变幅,暴雨事件变化趋势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滑动相关普查及多信度统计检验方法,利用近30多年来山西30个代表站点5月至10月总降水量与前期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5°×10°格点),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5°×5°格点)以及74个环流特征量作逐点、逐年、逐月滑动相关普查分析,找出了显著影响山西省降水稳定可靠的关键区因子,并对这些物理因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1引言东北冷涡暴雨是指在东北冷涡天气形势下,东北地区出现3个或以上气象站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根据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1][2]结果,应用1993~1995年6~8月日本数值预报传真图资料,针对东北冷涡暴雨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和热力、动力特征,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天气动力解释,选择数值预报因子,确定因子的可信度,采用MYCIN不精确推理方法,建立了东北冷涡暴雨预报系统。2起始场根据东北冷涡暴雨发生前12~24小时500hPa冷涡中心分布的区域确定起始场为45~55°N、105~125°E,同时副高脊线(与125°E交点)或副高中心达20~…  相似文献   

6.
利用目前省台网络提供的欧洲格点报资料,选取一定范围与历史格点资料找相似场,由相似场日期对应的降水实况,制作3 ̄7天逐日分县滚动中期降水量预报。  相似文献   

7.
云南雨季开始的大雨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61~2002年4~7月云南125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分析资料,确定了云南进入初夏后第一场全省性大雨过程日期,合成分析了云南初夏第一场大雨过程发生前后对流层低层(850hPa)、高层(200hPa)流场及热带对流活动(OLR场)特征,提取了云南初夏第一场大雨过程发生前后的强信号,为云南初夏第一场大雨过程(透地雨)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 B 模式物理量场网格点资料,分析本市6—9月有无中雨以上降水(1站或以上日降水量>10.0毫米)的异差。我们选取这两种情况下物理量预报值之间差异最大的格点资料,经过检验,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数学模型,制作本市24小时内有无中雨以上的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9.
将武汉区域气象中心现有的数值预报业务模式MAPS的水平范围由20~45°N、95~125°E扩大到15~49.5°N、85~134.5°E模式的分辨率以及物理过程均不变,预报时效延长至48小时。在1998年汛期(6~8月)进行了每天二个时次的数值试验,并对二者在上述时段内的降水预报的Ts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现有业务模式对中两、小雨的降水预报Ts评分高于范围扩大后的模式,而对大雨及以上降水预报的Ts评分,范围扩大后的模式则高于现有业务模式,同时模式范围扩大后对24~48小时内的强降水也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区15个地面观测站1960—1999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全球SSTA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发现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与澳大利亚东侧海温存在显著而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海温影响(165°~175°E,31°~21°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与前一年1~3月关键海区SSTA及其分布型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关键海区SSTA是影响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将2019年4—6月江西省气象部门自动气象站和水利部门自动雨量站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分别转换为分辨率为0.05°×0.05°格点降水资料,以对比分析两种观测系统降水资料的相关性、误差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气象、水文降水量格点场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中度及以上相关的格点数占总数的99.54%;两者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93,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56 mm/h,绝对误差为0.13 mm/h,误差为-0.01 mm/h;气象与水文降水总量平均差异在-4%左右。2) 出现零星或短时降水时,气象、水文小时降水量格点场相关性差异较大;而出现系统性降水过程时,两者表现为高度相关。逐时格点平均降水量,在系统性降水的初期和结束期气象类高于水文类,而持续期水文类高于气象类,两者差异在-6%—6%以内。3) 气象、水文降水资料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两者的融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站点密度,站网分布更合理,能更准确地反映过程降水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李丽 《广东气象》2003,(3):21-23
利用韶关市近50年降水资料,对逐日降水量R24(20~20时)≥50.0mm的强降水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韶关暴雨及以上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多水期的3~7月,其中5、6月份为最多,这与韶关的自然季节降水特点是相吻合的;从50年代至90年代,各年代大暴雨和暴雨分别呈现出偏少.正常-正常-偏少-偏多和偏多~正常-偏少~偏少~偏多的演变趋势;R24≥50.0mm的强降水总次数及历年5、6月份R24≥50.0mm的强降水次数存在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3.
陈明林 《贵州气象》2001,25(1):33-35
1 引言1 995~ 1 997年T10 6 历史资料有 34个要素 ,5 2张光盘。资料以每日为单位建立文件 ,加上时效和层次 ,每日文件就包含 1 6 1 2个要素场 ,为 70~ 1 46°E ,1 5~ 6 5°N 1× 1格点资料。文件采用arj软件压缩 ,解压后有96兆左右字节。如此庞大的资料在实际开发应用中使用相当困难 ,为此本文按年月分单个要素场从历史资料中提取我省所需的范围资料 ,每月重新建立 1 6 1 2个要素场文件 ,就可以直接从光盘读取要素场资料。2 资料整理思路及步骤资料区域范围缩小为 85~ 1 1 5°E ,2 0~45°N ,按年月分单个要素场从 1 995~ 1 …  相似文献   

14.
杨文峰  刘瑞芳  吴林荣  胡浩 《气象》2009,35(12):139-143
介绍了一种制作延伸期降水预报的方法,其步骤是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模式500hPa高度场格点预报场,与历年同期NCEP再分析资料500hPa高度场进行相关分析,按相关性由大到小排列,取前三个相关系数大的年份.利用历年逐日实况降水资料,得到晴天、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以上5个级别的出现频率,把它当作背景概率,通过背景概率控制获取3个年份中降水场最可能年份,作为最终相似年份,从而获得10~20天的降水预报值.使用该方法进行业务化试验,经检验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4-2005年4-9月逐日常规高空格点资料,根据产生对流天气的三个基本条件,即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和抬升力条件,进行因子的选取和组合,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各县市12~24小时客观预报方程,利用VB6.0编程,自动调取资料选取因子,将计算结果显示,实现了自动化,经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2007年6月-2008年5月ECMWF数值预报700hPa相对湿度格点场逐日24、48、72小时预报时效的预报产品(初始场为20时)和不同区域站点ECMWF相对湿度与海南州相对湿度实况值间的相关关系,并结合降水天气过程,对24—72小时ECMWF相对湿度与海南州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给出用相对湿度预报海南降水的指标站和相对湿度参考值,对提高海南州降水预报准确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蒙地温、降水资料网格化处理及一些初步分析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泽勇 《高原气象》1994,13(2):162-168
本利用逐步搜索逼近法对已收集到的中国和蒙古的地湿、降水资料进行了网格化处理,得到了一套1°×1°地温、降水网格点资料。分别对中国及其100°E以东和以西地区以及蒙古科季1.6m地温距平与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格点资料之间的同号率进行了计算,两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一方面说明冬季1.6m地温与汛期降水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另一方面也说明用本所述方法得到的网格化资料与原始资料有一定的可比性。就冬季  相似文献   

18.
卡尔曼滤波方法在高温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制作2000年5月-6月攀枝花市逐日最高气温24小时预报,其预报准确率达86%以上,比主观方法预报提高20%-30%,比常用模式方法提高10-20%。同时,用T106数值预报48h、72h、96h网格资料作相应时段的高温预报,其预报误差≤1.8°;用T106数值预报120h、144h、168h网格资料作相应时段的高温预报,预报误差在1.5~3.3°间变化。该方法预报精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一、资料和分析方法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每日发布的500hpa48小时预报网格点资料,选取30°N-70°N、20°E-110°E中的各格点数值,输入IBM-PC微机上进行处理,计算得出12个物理量场.经过仔细筛选,其中U、V、K、KV等四项物理量对昌吉市的寒潮天气预报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二、各物理量场的分析 1.U-东、西风分量我们知道,在寒潮天气爆发前,整个亚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汛期降水与全球大洋海温异常关系的SV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新  王新  王元 《热带气象学报》2006,22(4):367-373
利用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和英国气象局整编的1950.1~1998.12全球逐月海温格点资料(格点分辨率2°×2°),采用相关分析和SVD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汛期(7~8月)降水异常与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海区对东北汛期降水异常有不同的影响。东北汛期降水与前一年6~7月西南印度洋海温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东北西南部、东北部和西南印度洋KeyⅠ海区(23~13°S,57~77°E)为SVD耦合相关的显著区域。东北汛期降水与当年3~5月北大西洋KeyⅡ海区(21~27°N,61~75°W)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对应了海温分布型是南北“翘翘板”型。两海区的海温异常共同对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有较好的预示作用。两海区海温异常对应的全国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