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缨晏  邬银兰 《地图》2003,(2):66-69
中国与欧洲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虽然相距遥远,但从古代开始,东西方文明之间就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也反映在欧洲绘制的地图上。不同时代欧洲地图上的中国形象,正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一个形象、生动、精彩、独特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怡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色各样丰富的形象,变化万千,令人目眩:这就是地图的世界。树枝与石块、羊皮纸与金叶、纸张与墨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不被用来框架我们居住其间的世界的形象。我们像鸟与蜂一样,在生命的姿态中舞出地图。自语言形成以后,我们以言谈的声音抓住地图的神韵;  相似文献   

3.
可视化及其在GIS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畅 《地图》2001,(3):17-20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可视化对于地图学者来说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在 1 953年 ,Philbrick就在他的文章中使用过可视化这个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人们为了描述和记载自然环境、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 ,一直致力于把我们周围的地理环境转换成可视的图形———地图。地图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地图成为有效的视觉传输的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可视化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1 987年由McCormickBH等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所写的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科学计算可视化 (VisualizationinScient…  相似文献   

4.
1 地图和文化的关系 《测绘科学》:何谓地图文化? 王家耀:先从地图和文化的定义说起.地图是国际上的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地图)之一,地图具有国际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为国际地图年,充分说明地图对人类社会的极其重要性.地图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文化的载体,“地图构建世界,而非复制世界”,这就是地图的魅力所在.什么是文化?很难说清楚!西方学者罗威勒(A·Lawrence lourll)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以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界定它的含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到手里一样;当着我们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5.
我为地图狂     
方华  钱又伟 《地图》2003,(5):31-34
地图究竟是什么?旅游时大家拿着地图,想找到好玩的地方,最有特色的购物区,即使就是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也常常会靠地图找到目的地;美国误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时候,也推说是错用地图。从我们的身边,我们可看看到地图的种种用途。如果深入一点,我们又会发现什么?  相似文献   

6.
§11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猫写(投影)的基本概念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这个曲面在几何学上称为不展面。而表示地球表面现象的地图必须是平面。要想在这个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的东西,如不经过投影,将会产生像吃橘子将橘子皮剥开铺在平面上那样,东一缺口西一裂缝,或者某些部分重叠在一起;就是表面上看来像没有缺口与重叠,但实际仍存很大误差,所有这些都不符合地图要求的。或许有人要问,我们测量某一块农场、矿山或工厂的基地,不经过投影,也不是制成地图吗?而且精度还是很好。当然,这是由于面积很小,地球表面曲率亦小,才显示不出来。如果你测制很大地区的地图时,仍旧这样做,那末误差就将大大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7.
儿童地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礼珍  张德才 《地图》2000,(3):9-1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们愈来愈意识到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有 3亿多少年儿童 ,他们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如何使他们茁壮成长 ,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 ,地图无论是在日常生活 ,还是在科技文化领域 ,作用越来越显著。为了让我国儿童早日跟上时代步伐 ,对他们进行早期的地图启蒙教育 ,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地球、了解我们的祖国 ,进行早期爱国主义和环境意识教育 ,是很有必要的。儿童地图的用图对象是广大儿童 ,因而儿童地图既不是单纯的地图形式 ,也不是完全的图画形式 ,而是将抽象…  相似文献   

8.
杨浪 《地图》2008,(1):142-143
一天在香山上唱歌,旁边的朋友告诉了我一些电子地图的网站。我说我主要是收藏传统地图,因为它们的介质不是“比特”,看得见,摸不着。人类“发明”地图这种东西已经至少5000年了,现在我们能收到的最多200年,而电子地图出现不过10年,而且因为是网上,没有收藏障碍,而收藏历来是以稀为贵的。  相似文献   

9.
卷首     
倪庆华 《地图》2007,(1):1-1
从地图制图专业毕业的那天起,一直有个理想——让地图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元素。这在当时近乎是妄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资讯的发展,这个理想离我越来越近了。人们一直传统地认为地图是具象的,是地表事物的反映,其实,从古至今,地图都不仅是具象,而且是形而上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时空交错、所有的地域交汇,都是地图所表现的内容,无论是变革的,还是沉积的,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无论是文化的,还是情感的,无不可以用地图语言来诠释那些具象所表达不了的东西。于是,在传统的地图概念之上,赋予了地图更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0.
地国是什么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多数人了解一个陌 生的地方,总是先从查阅地图开始。很多人从小时候,就养成了看地图的习惯,在地图上指点东西,找到所在的地方。我们还可以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作权法将地图作为保护对象,但是地图只是测绘成果的一种,属于测绘成果的终端产品。对地图的什么东西应当受著作权法保护?至今仍争论不休。笔者认为,不仅仅地图需要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的测绘成果都具有作品的诸多特征,也应具有著作权。在此,笔者将著作权问题的讨论从地图延伸到全部测绘成果,期望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胡鹏 《地图》1995,(1):21-22
关于“地图概念”的讨论胡鹏信息革命的大冲击,以及对贫困落后、环境恶化的战争,使地图科学正处在激烈变革的时代。“什么是地图”是整个地图科学的基点。经典的定义与70年代的定义框架已为各种天体地图及数字地图所突破。ICA专门工作组的erd和wetri最近提...  相似文献   

13.
怡情     
《地图》2011,(1):1-1
到底什么是地理地图已经并不重要了,地图对于我们的更大意义在于让人们知道地球上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巴雷特·里昂  相似文献   

14.
互动     
《地图》2009,(3):6-7
感谢《地图》杂志2009年34月号为我们介绍了行政区划的历史,使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地图上的点和线的故事。原来地图上的点和线并不是墨笔的轻松点划,而是经历了一番酸甜苦辣后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信息年代里,跑到网络上找个门牌号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然而,如果网络地图不仅仅是示意的点和线,而是栩栩如生的实景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关注——  相似文献   

16.
GIS的地图投影功能及其作用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雪培 《地图》1999,(4):14-16,37
目前地图仍然是GIS的主要信息源,空间分析通常也是以地图分析为主体的。地图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可测量性,这是因其具有严密的数学法则,而这些法则的基础就是地图投影。各种地图根据其内容主题、制图目的及制图区域的位置、大小等选择不同的地图投影或者不同的参数、坐标系。因此,当人们从地图上获取GIS空间信息时,必须考虑其所使用的投影及其坐标系。再者,GIS中的地图尽管属于数字地图,其信息源可能也不是平面地图,但最终必将以平面图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或输出在平面图纸上,这时也不得不考虑采用何种投影。因此地图投影转换已…  相似文献   

17.
怡情     
《地图》2008,(4)
人们多么喜欢地图和平面图啊!而这是为什么呢?哦,因为在那些地图和平面图上,可以指点东、西、南、北,然后便说:看,我们就在这儿,而这儿我们现在是陌生的——我们得长大成人,而陌生的东西将逐渐减少。——J·凡尔纳  相似文献   

18.
每天我们打开电视机,都会在中央台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中看到中国地图。地图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精明的商人把地图与日常生活用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很多看似与地图毫不相干的东西经过“联姻”。就会使这些物品功能倍增。地图制品琳琅满目,俯拾皆是,趣味横生。1.地图烟标缅甸果敢卷烟一厂出品的PEACE牌香烟,就是以地球和缅甸地图为背景,和平鸽飞行其上。福建龙岩卷烟厂出品的“福建”牌香烟则是在红色的福建省轮廓地图上画着一片金色的烟叶。广西柳州卷烟厂出品的“甲天下”牌香烟,图案…  相似文献   

19.
我们现在处在个网络下载非常方便和普及的时代,因此,有人担心实体书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有人预言CD这种载体会彻底消失.事实上,人们最应该担心的恐怕是传统的地图.如今,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出国度假时,已经不会再带着纸质地图用以认路了,他们只要掏出手机轻轻点几下,就可以获得任何信息.习惯于只携带移动电话出行的年轻旅行者正在使传统的地图变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我们现在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地图应该仅仅是对某一片特定区域前客观科学的记录,它必须严谨如卫星所拍摄到的照片一样.而过去,地图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手工绘制作品,且有着各种不同的主观色彩,因为对于同一个地方而言,不同的地图表现出来的内容会千差万别.如今,人们加诸地图的主观性正在逐渐消失,人类随之失去的,也是地图蕴含着的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信息.要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所在城市有没有新增的确诊病例?""距离我最近的确诊病患在哪里?""这个新增的确诊患者运动轨迹是什么?"点开疫情地图,这些问题似乎都能得到解答,持续了近两个月的疫情也让我们意识到,这次,地图似乎以另一种非导航为主的功能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而赋予地图这种语义化信息的传播属性正是上文三个问题背后代表的时空大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