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链霉素对海洋微藻的毒物刺激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选用链霉素对六种海洋微藻进行实验 ,发现六种海洋微藻普遍对链霉素具有抗性。其中只有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在实验范围内 (0~ 50 0 mg/ L)测到了 72 h的半抑制浓度 ,EC50 分别为346 mg/ L和 4 4 5mg/ L。其它四种均未测到。而且当链霉素浓度为 30 mg/ L时 ,对六种海洋微藻普遍具有生长刺激效应 ,即毒物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生毒理学方法以及通过分析蒽对 2种海洋微藻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初步研究了蒽胁迫对 2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蒽浓度的不断增大 ,1 2种海洋微藻的相对增长率逐渐降低 ,叶绿素 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稍有下降 ,蒽对小新月菱形藻生长的 72 h· EC50为 2 51μg· L-1 ,蒽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的 72 h· EC50 为 387μg· L-1 ;2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逐渐降低 ;3加入外源性抗氧化剂 (GSH和甘露醇 )可缓解蒽胁迫所造成的 2种海洋微藻的细胞密度的降低 ,即可缓解蒽胁迫对微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有机锡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各种微藻生长半抑制浓度的比较(赵丽英等,1990)和富集能力的测定(Beaumant and Newmen,1986),以及对微藻固碳能力(Callow and Evans,1981)和色素含量的影响(高尚徳等,1994),而对海洋徽藻的细胞器损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半抑制浓度的TPTC处理等鞭金藻细胞,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为研究有机锡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提供了细胞学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敌百虫对虾池生物的毒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敌百虫对青岛大扁藻、三角褐指藻、球等鞭金藻和海洋原甲藻等4种海洋微藻及天津厚蟹、脊尾白虾和克氏纺锤水蚤等3种野生甲壳类 ,以及中国对虾、缢蛏和台湾红罗非鱼等3种养殖生物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 :敌百虫在低浓度下对海洋微藻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甚至有促进作用 ,但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完全抑制海洋微藻的生长。各种海洋微藻对敌百虫的敏感性不同。对3种野生甲壳类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天津厚蟹LTD50(96h)为1.25×10-6;脊尾白虾LTD50(12h)为0.05×10-6;克氏纺锤水蚤LTD50 (48h)为0.063×10-6。敌百虫对3种养殖生物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中国对虾LTD50(48h)为0.060×10-6;缢蛏LTD50(72h)为18.79×10-6;台湾红罗非鱼LTD50(72h)为36.35×10-6。文中还对敌百虫作为对虾病毒病预防药物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久效磷对海洋微藻细胞的活性氧伤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于1994年8月-1995年12月运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对有机磷农药-久效磷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随着久效磷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海洋微藻:扁藻、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细胞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3种微藻细胞的电解质外渗率也相应地增加。这说明在久效磷的胁压力下,微藻细胞内过量的活性氧引起细胞膜的膜脂过氧化伤害,导致细胞膜透性增加,电解质大量外渗,微藻细胞严重受害,进而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2,2',3,4,4',5'-六氯联苯(PCB_(138))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生长的影响,以及PCB_(138)对两种微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研究多氯联苯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并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两种微藻对PCB_(138)的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PCB_(138)对牟氏角毛藻和亚心形扁藻均有明显的毒性效应作用,对2种藻类的96 h半抑制质量浓度(96hEC_(50))分别为0.057 mg/和0.354 mg/L,与亚心形扁藻相比,牟氏角毛藻对PCB_(138)更敏感,耐受性更差;低浓度的PCB_(138)对两种微藻SOD酶活性有诱导作用,但当PCB_(138)浓度过高时,SOD酶活性下降;两种微藻对PCB_(138)均有明显的富集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牟氏角毛藻中富集的PCB_(138)含量呈上升趋势,而亚心形扁藻中PCB_(138)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活性氧对3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荣  唐学玺  李永祺  王悠 《海洋学报》2001,23(1):94-101
以Fe2+/Vc为活性氧诱生系统,对活性氧作用下3种海洋微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活性氧可以促进3种海洋微藻的生长,使藻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升高,同时刺激细胞的SOD活性使其略有上升,加入抗氧化剂可以抑制其促进作用;高浓度的活性氧能抑制3种海洋微藻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程度过量增高,抑制细胞的SOD活性,抗氧化剂可以缓解其对藻细胞的毒性作用.不同种类的微藻对活性氧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海洋微藻固碳及其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王帅  郑立 《海洋科学》2015,39(3):135-140
<正>海洋微藻生物固定CO2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处理温室气体的方法,海洋微藻不仅能吸收CO2,还能通过固碳产出高附加值产品,比如蛋白、多糖、生物质能[1]等。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法固定CO2技术相比,海洋微藻固碳具有光合速率高、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且不需要CO2的分离而直接利用等特点[2]。海洋微藻可以直接利用光合作用经过CCM机制捕捉和固定CO2,形成自身生物质能[3]。目前普遍认为海洋微藻生物制品的生产应该与微藻固碳结合进行综合发展,特  相似文献   

9.
四溴双酚A对7种海洋微藻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对7种海洋微藻(微拟球藻、塔胞藻、亚心形扁藻、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湛江等鞭金藻、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的急性毒性。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TBBPA暴露下7种微藻的相对生长率、抑制率,结果显示,7种海洋微藻对TBBPA的敏感性不同,存在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采用概率单位—浓度对数法得到TBBPA对牟氏角毛藻、微拟球藻、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湛江等鞭金藻、塔胞藻的96h半效应浓度分别为2.59、2.64、4.23、4.35和6.71mg·L-1,均属于高毒性。同时发现牟氏角毛藻在2.44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为54.72%,微拟球藻在3.456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为70.27%,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在6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为76.64%,湛江等鞭金藻在2.83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为39.24%,塔胞藻在9.83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为54.21%,三角褐指藻在浓度为9.83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为22.84%,亚心形扁藻在浓度14.6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仅为14.11%。结果显示,微拟球藻和牟氏角毛藻对TBBPA最敏感,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10.
海洋污染生态毒性效应研究是认识和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发展快速、有效的测试方法和指标对于防治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海洋微藻运动性作为生理指标研究了典型海洋污染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在本实验所测试的浓度范围内,铜(0~4.41μmol/L)和苯酚(0~9.03 mmol/L)分别在2 h内对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的能动性,包括运动方式、运动能力和游泳速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且都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经Logistic模型拟合分析求得铜和苯酚对亚心型扁藻的2 h-EC50分别为2.21μmol/L~2.65μmol/L和4.47 mmol/L~5.71 mmol/L。在联合毒性实验中,铜和苯酚混合后,对亚心型扁藻的2h-EC501TU,其联合毒性效应方式表现为拮抗作用。上述结果与传统毒性试验(包括微藻72 h生长抑制试验,24 h~48 h大型蚤静止试验和96 h鱼类死亡试验)结果均是可比的,但相对所需测试时间较短,表明微藻运动性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测试指标可以对海洋污染物生态毒性(包括单一和联合毒性)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海洋微藻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初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tsFT210的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坏死以及对卤虫的毒性为活性指标,对48种海洋微藻的甲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以卤虫毒性为活性指标时,9种海洋微藻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以tsFT210为筛选模型时,也有9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3种为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活性、2种为细胞坏死性活性、1种为G2/M期抑制活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开拓海洋微藻药用新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光照强度对海洋微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及其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特别是长链的n-3 PUFA,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海洋动物和人类都具有营养学和医学上的价值。在海洋微藻的培养过程中,光照强度是海洋微藻生长的条件之一,光线的明与暗,光度的强与弱,不仅对微藻的生长速率、产量有影响,而且对其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也有影响(Teshima et al.,1983;Thompson et al.,1990; Renaud et al., 1991)。 作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3种有代表性的海洋微藻:(1)小球藻Chlorella sp-2(李荷芳等,1999),此藻脂肪酸中EPA含量高、且不含DHA;(2)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该藻DHA含量较高,但几乎不含EPA;(3)前沟藻(Amphidinium sp.)的EPA、DHA含量均高。将以上3种微藻作为原料,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进行培养,测定并分析藻体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从而了解光强对海洋微藻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青岛大扁藻 (Platymonassubcordiformis) ,球等鞭金藻 870 1 (Isochrysis galbana870 1 )为试验材料 ,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效应指数法 ,比较了 3种多环芳烃 ,蒽 (anthracene) ,并 [a]芘 (benzo[a] pyrene)及 1 ,2 -苯并蒽 (1 ,2 - benzonthracene)单剂和混剂对青岛大扁藻和球等鞭金藻 870 1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对青岛大扁藻 ,胁迫 72 h,蒽与苯并 [a]芘的联合及苯并 [a]芘与 1 ,2 -苯并蒽的联合为协同作用 ,蒽与 1 ,2 -苯并蒽的联合及蒽 ,苯并 [a]芘与 1 ,2 -苯并蒽的联合为拮抗作用。对球等鞭金藻 870 1胁迫 72 h,苯并 [a]芘与 1 ,2 -苯并蒽的联合为协同作用 ,其它联合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4种海洋微藻对久效磷的抗性与其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于1994年8月-1995年12月,动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实验方法,选用扁藻、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及盐藻4种海洋微藻为材料进行海洋微藻对效磷的抗性与抗氧化能力相关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久效磷在协迫过程中,微藻细胞内产生了过量的对细胞有伤害作用的活性氧,4种海洋微藻细胞内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高低依次为盐〉三角褐指藻〉叉鞭金藻〉扁藻。比较毒性实验证明:4种海洋微藻对久效磷的基本身抗氧化能  相似文献   

15.
锌是海洋微藻生长必需的金属元素,低浓度时可促进微藻的生长,而在高浓度时则表现为抑制其生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中锌有富集增加的趋势,从而会对海洋微藻的生长产生影响。本论文探究了锌离子以及纳米氧化锌对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的影响,特别是对藻源氨基酸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纳米金属颗粒会通过释放离子的形式抑制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中肋骨条藻比新月菱形藻对锌的响应更敏感。锌离子和纳米氧化锌可通过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来减少氨基酸的释放量和改变藻源氨基酸的种类,从而可能会对海洋氮循环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紫球藻的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微藻是海洋生态体系中的主要初级生产力,具有生物合成二十碳五烯酸(EPA,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0:6n-3)的能力,海洋微藻脂肪酸的组成除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外,还随培养基的成份、光照、温度、pH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目前国内外已对众多种类的微藻脂肪酸(Fas)组成进行了报道,其中紫球藻(Porphyridium)以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营养要求简单、繁殖速度快、且生长过程中能合成高度不饱合和脂肪酸(PUFAs)、紫球藻多糖[1]、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等生物活性物质[2],引起了广泛的观注.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新月菱形藻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低浓度不同粒径TiO2颗粒(21nm、60nm和400nm)对海洋微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影响,并测定了相应的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含量,初步探讨了TiO2颗粒对海洋微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mg/L TiO2颗粒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强,第48h、72h、96h呈现出显著的纳米效应。TiO2颗粒可以诱导藻细胞内ROS的含量增加,对藻细胞产生氧化胁迫,新月菱形藻的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应激响应,以清除过量的ROS,但剩余的ROS对藻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导致MDA含量升高,并且纳米级TiO2颗粒对新月菱形藻的氧化损伤大于微米级颗粒。在不同粒径TiO2颗粒的胁迫下,藻细胞SOD和CAT活性的响应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将为开展人工纳米材料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潜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月菱形藻 ,球等鞭金藻 870 1和亚心形扁藻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蒽和苯并 [a]芘胁迫72 h,测定三种藻的生长速率 ,叶绿素 a含量。实验表明 ,三种微藻对蒽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新月菱形藻、球等鞭金藻 870 1和亚心形扁藻 ,它们 72 h的半抑制浓度 EC50 分别是 0 .0 6 0 mg/L、0 .0 6 5mg/L和 0 .0 94 mg/L。而对苯并 [a]芘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亚心形扁藻、新月菱形藻和球等鞭金藻 870 1,它们的 72 h· EC50 分别是 0 .0 76 mg/L、0 .0 88mg/L 和 >0 .10 mg/L(在本实验范围内未测到 )。叶绿素 a含量与各自的相对增长率呈一定的正相关。不同的海洋微藻对蒽和苯并 [a]芘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9.
海洋酸度变化下孔石莼对农药硫丹的生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丹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氯农药,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大型海藻孔石莼为材料,探究了海洋酸度变化下硫丹对孔石莼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硫丹对孔石莼的生长、光合色素及2种抗氧化酶均有明显的促进效应,50μg/L的硫丹促进效应最为显著,然而随着硫丹浓度的升高或暴露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H=7.9会促进孔石莼的生长,但会降低藻体内光合色素的含量。低pH环境会进一步加剧硫丹对孔石莼的毒性效应,两者的交互作用在不同时间段发挥不同的主效应。  相似文献   

20.
赤潮毒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专  高亚辉  易瑞灶  许晨 《海洋科学》2006,30(11):82-87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一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素(PSP)的海洋甲藻,其适应能力强、生存范围广,在中国北至胶州湾、南至厦门海域[1]和大鹏湾[2]都有发现,并有发生赤潮的记录,是重要的赤潮原因生物之一。其所产生的麻痹性贝毒素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食物链在鱼类、贝类等生物体内蓄积,对生物甚至人类产生危害,成为影响水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海洋生物毒素的高特异性、高活性特征,成为现代研究海洋药物的开发热点。因此,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主要综述塔玛亚历山大藻近年来的研究进展。1塔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