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金涛 《地质论评》1993,39(5):381-389
江苏省连淮地区前寒武系沉积岩稀土组成除东海群下亚群外显示为后太古宙沉积岩的特征。不同时代沉积岩的稀土元素组成,以及地层微古植物组合、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等表明,东海群属晚太古代—早元古代(Ar_2—Pt_1),海州群属中—晚元古代(Pt_(2-3)),石桥群属震旦纪(Z)。本区处于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2.
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物质成分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床地质简介矿区位于下扬子坳陷带东部.出露地层有志留系中、上统坟头群,泥盆系五通石英砂岩,石炭二迭系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二迭系上统海陆交替相沉积岩层与上覆的侏罗系象山群碎屑沉积岩层成不整合接触(表1).除在矿区北部边缘见到少量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外,区内至今尚未发现火成岩体侵入.围岩蚀变弱,仅局部有硅化.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原“舒家坝组”地层可解体为3个岩石地层单位:北部秦岭群深变质岩系,中部李子园群变质火山岩系及南部李坝群碎屑沉积岩系。研究表明,李坝群为一套浊积岩系,具独特的浊流纵向搬运模式,是李坝金矿床含矿岩系,时代暂定为中—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4.
湖北北部耀岭河群、武当山群、随县群(大狼山群)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银胜 《地层学杂志》1997,21(1):77-80,F003
川、陕、豫、鄂边境和湖北武当山地区的耀岭河群—武当群,鄂北随州—应山地区的随县群(大狼山群),大别山西南麓孝感和黄冈地区长江北岸的原红安群上部地层实为同一地层。原耀岭河群是一套变基性火山岩,它岩性单一,厚度不大,应废群复组。其下为一套变质(含砾)含晶屑岩屑酸性火山岩,命名为柳林组。再下是一套变质碎屑沉积岩、火山质沉积岩,命名为天星庙组。耀岭河组在鄂东、鄂中缺失;柳林组、天星庙组横贯东西。建议三组统称武当山群。武当山群上覆有含化石的古生界和上震旦统碳酸盐岩地层,其间没有角度不整合界线;之下未见底,时代为早震旦世  相似文献   

5.
向忠金  闫全人  夏磊  宋博  王宗起 《地质学报》2016,90(8):1886-1899
沿扬子板块北缘大巴山弧形断裂出露的新元古代龙潭河组主体为一套富火山碎屑沉积岩夹原生火山碎屑岩组合。长期以来,它们以及上覆砂砾岩组合(木座组)(前人认为冰蹟岩)统被解释为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陆内裂谷和被动陆缘沉积。龙潭河组岩石组合包括杂砂岩、含砾粗砂岩、砾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含砾)凝灰岩。砂岩碎屑组成研究表明,龙潭河组碎屑以火山岩岩屑和斜长石为主,少量石英,砾岩砾石主要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这些特征表明物源区主要出露中、基性火山岩和富火山碎屑沉积岩,少量长英质岩石,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岛弧。本文对一套具有近源堆积特征的火山质砾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显示锆石具有两组集中年龄群,峰值分别为~770 Ma和~705 Ma,表明源区存在至少两期岩浆活动。龙潭河组砾石、岩屑和锆石较差的磨圆度和分选性共同表明它们为一套近源沉积,碎屑组成表明物源区为~705 Ma岛弧,形成于弧后环境。龙潭河组物源区岛弧构造背景的确定暗示南秦岭造山带北大巴山地区与俯冲相关的岛弧构造体制一直持续到~705 Ma。  相似文献   

6.
扬子克拉通北缘中元古界神农架群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农架群(约1400—1000 Ma)发育于扬子克拉通北缘鄂西北地区,自下而上发育有下亚群(大岩坪组、马槽园组、乱石沟组、大窝坑组和矿石山组)、中亚群(台子组、野马河组、温水河组和石槽河组)及上亚群(送子园组和瓦岗溪组)。每亚群均由相对较深水相碎屑岩和浅水碳酸盐岩组成。一系列岩石组合特征、宏微观沉积组构和沉积构造等表明,神农架群发育环潮坪相藻碳酸盐岩、浅海相碎屑岩、台缘浅滩颗粒碳酸盐岩和台缘斜坡砾屑碳酸盐岩等4类沉积组合,形成于远端变陡型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背景。环潮坪沉积分布最广,遍布于所有碳酸盐岩地层,不同类型叠层石发育,构成向上变浅沉积序列;进积作用强烈,干裂构造、蒸发岩等常见;沉积相带由浅潮下、潮坪及潮上带组成。浅海碎屑岩沉积组合主要见于台子组及大岩坪组,由砂岩、粉砂岩与泥岩组成,石英砂岩分选和磨圆较好,自生海绿石常见,平行层理、水平—波状层理发育,泥岩中自生黄铁矿发育,总体经历了滨岸浅滩—浅海陆棚—碎屑潮坪—局限台地等的高频变化。台缘浅滩颗粒碳酸盐岩以鲕粒白云岩、砾屑白云岩(及内碎屑白云岩)和斜歪锥、柱状叠层石为特征,主要见于乱石沟组、野马河组;大窝坑组及石槽河组以鲕粒和砂—砾屑白云岩及藻碎屑(团块或凝块石)为特征;大中型板状交错层理、递变—平行层理和冲刷—侵蚀构造普遍,表明浅潮下带强水动力条件环境。台缘斜坡砾屑碳酸盐岩发育在大岩坪组中上部及马槽园组,由滑塌堆积的透镜状、巨厚层状巨—粗—细砾岩和砂岩组成,砾岩成分以白云岩等为主,可见大型交错层理、波痕和侵蚀—冲刷等沉积构造。对神农架群沉积序列、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过程的研究,为扬子克拉通中元古代晚期的盆地演化与重建、沉积充填过程及地层—沉积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及依据。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类型兼论侏罗—自垩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白垩系三分方案,试图遵循陆相地层要与海相地层对比结果,把陆相地层纳入由海相沉积建立起来的年代地层系统中的原则,通过海相莫斯科皱蛤层、陆相塔伦让植物群、早波倍克期叶肢介群等晚侏罗世晚期生物群与 O—R(Onychiopsis—Ruffordia)中期植物群和晚期热河动物群等早白垩世生物群对比结果,将侏罗——白垩系界线分别划在云山组和珠山组、石河北组和城子河组、九佛堂组(泥河子组)和沙海组之间。下白垩统顶界划  相似文献   

8.
鄂北红安群黄麦岭组变沉积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北红安群的层序与时代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而其中黄麦岭组含磷岩系形成时代问题则是这些争议中的焦点。通过对红安群黄麦岭组含磷岩系中变沉积岩中的LA-ICP-MS锆石U-Pb法测年,结果表明:(1)黄麦岭组变沉积岩中,介于874~709 Ma时间段的年龄点成为了黄麦岭组变沉积岩中主要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峰值为807 Ma,表明新元古代形成的岩浆岩是黄麦岭组最重要的物源;(2)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为709 Ma,表明形成岩石的主要沉积作用应晚于该时间;(3)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对比分析发现,黄麦岭组形成时代应晚于随县群沉积时期;(4)剖面上岩石组合测年结果表明,以大磊山地区为代表的红安群,表现为总体无序的构造岩石单位叠置,并以包含了青白口纪(晋宁造山过程中)的物质记录而区别于随县群和武当群。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协和尔斯德一带出露一套中生代地层,岩石组合主要为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碎屑沉积岩及酸性火山熔岩。1∶50000区调依据在该套地层上部层位发现的木化石组合确定其时代为中—晚侏罗世,结合岩石组合,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为了准确厘定该套地层时代,为木化石延限研究及区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在低于产木化石层位的酸性火山碎屑岩中采取了锆石测年样品(LA-ICP-MS),获得锆石U-Pb年龄(165±1)Ma,时代为中侏罗世。同时采取了侵入该套地层的斑状细晶闪长岩测年样品,获得锆石年龄(131±1)Ma,限定了地层形成的上限年龄。根据岩性组合的区域对比、测年结果、木化石组合时限、地层产状特征,认为该套地层应划为中侏罗统新民组,是突泉火山-沉积盆地充填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一、沉积建造学说的研究现状 (一)历史回顾沉积建造做为岩石地层组合的概念,出现在地质学史中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个概念及其涵义也随着地质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着。最初(十八世纪中叶)建造一词引入地质学文献中,只是用来单纯地表示在成分及在剖面中的位置都相似的区域岩石地层组合(菲克谢尔,1762)。1882年,国际地质学会决定禁止用这一术语来表示地层意义。十九世纪斯塔德尔(Studer)首先把阿尔卑斯第三系的粗碎屑沉积的岩相—岩性组合称为磨拉石(或称磨拉石建造);把韵律性很强的海相细碎屑沉积之砂—泥页岩组合称为复理石(或称复理石建造)。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末期,随着地槽学说的发展,才开始把建造的概  相似文献   

11.
聂拉木地区位于西藏南部、珠峰的中段,本区侏罗系海相地层广泛发育。科学院西藏科考队于1966—1968年间对该区早、中侏罗世地层进行了工作,将其命名为聂聂雄拉群。1980年,王义刚将侏罗系下部改名为普普嘎组,中部名为聂聂雄拉组。地质部青藏地调大队十一分队于80年对该区侏罗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工作,将下统命名为普普嘎桥组,中统的下部(相当巴柔期)仍沿用聂聂雄拉组,中统中、上部(相当巴通期—卡洛期)另命名为拉龙拉组(十一分队详有专文)。本文样品是作者80年野外工作期间所采集,样品产自普普嘎桥组和聂聂雄拉组。样品分析及标本照相均由作者本人完成。本文最后经郝诒纯教授审阅。  相似文献   

12.
大红山铜矿床Ⅰ号矿带赋存于曼岗河组第三岩性段内,含铜岩石主要为火山碎屑沉积变质的变钠质凝灰岩、钠长黑云片岩和火山喷流沉积的电气石硅质岩。含矿层岩性水平分带特征明显,由北向南可分为火山喷出岩相带→火山碎屑沉积岩相带→正常碎屑沉积岩相带,铜矿化与火山碎屑沉积岩相带关系密切。曼岗河上旋回酸性火山喷发及其碎屑沉积是该矿带形成的主导因素,3期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分别形成了矿带内的3个主要铜矿体群初始矿层,后经区域热变质作用进一步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3.
1 区域地质概况 卡拉塔格成矿亚带位于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的南缘,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缘.该区出露的地层有中奥陶统荒草坡群大柳沟组(O2hd).该组为一套巨厚的海相火山岩建造,以喷溢相为主,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中一上志留统红柳峡组(S2-3h)主要为一套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属岩建造,表现出多个喷发-沉积间歇性火山活动过程(方同辉等,2002).  相似文献   

14.
湖南冷家溪群划分及同位素年龄约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区域岩石组合特征,参照岩石地层的划分原则,对冷家溪群进行重新划分:下部为海相深水盆地沉积细碎屑岩系,划分出易家桥组、潘家冲组、雷神庙组;上部为盆地斜坡相浊流(扇)沉积粗碎屑岩系,分为黄浒洞组、小木坪组、大药菇组。在冷家溪群各岩组中的凝灰岩夹层内取得一批新的SHRIMP锆石U-Pb测年数据,对其沉积时代归属提供了新的约束。锆石SHRIMP年龄数据表明其沉积时限介于820~>862 Ma之间,时代属于新元古代早期。  相似文献   

15.
刘欢  李怀坤  田辉  常青松  张健 《地质学报》2021,95(8):2436-2452
华北克拉通南缘"豫陕裂陷槽"发育大量中—新元古代地层,其中汝阳群和洛峪群分布于渑池—确山地层小区,其形成时代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针对汝阳群和洛峪群沉积岩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工作,结合地层发育和岩石组合分析,为建立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框架提供依据.根据云梦山组下部碎屑锆石中获得年轻锆石年龄平均值1723.6 Ma,结合前人从洛峪群凝灰岩夹层中获得的年代学资料(1611±8 Ma、1640±16 Ma、1638±9 Ma、1634±10 Ma),将汝阳群-洛峪群的沉积时限限定在1720~1600 Ma之间.本文所采集的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和崔庄组样品中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分别在2657~1739 Ma、2712~1780 Ma和2654~1819 Ma之间,说明三个组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地质体,部分为新太古代地质体.鲁山地区发育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太华杂岩,登封地区发育的新太古代登封群以及古元古代嵩山群和花岗质岩石等,均可为中—新元古代沉积岩提供物源.豫西地区汝阳群-洛峪群碎屑锆石中~2.7 Ga、~2.5 Ga、2.1~2.0 Ga和1.85~1.8 Ga的年龄谱峰值分别对应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发生地壳生长、克拉通化、裂谷和造山等重要地质事件.越来越多资料显示华北克拉通在2.2~2.0Ga时期存在强烈的岩浆活动,豫西地区~2.1 Ga的岩浆作用也逐渐被识别出来.  相似文献   

16.
在诺思波勒(North Pole)地区,有一个燧石-重晶石岩石单位,属皮尔巴拉地块东部瓦拉沃纳(Warrawoona)群(3500—3400Ma)的最下部沉积夹层,该群主要为超镁铁-镁铁火山岩岩系。该岩石单位包括四种沉积岩类型:硅化碳酸盐岩、硅化和重晶石化蒸发硫酸盐、原生硅质沉积物变质后的条带状燧石、以及硅化火山碎屑沉积岩。硅化碳酸盐岩,呈砂粗碎屑岩至细屑岩韵律,或呈含有少量层间碎屑砾岩的细屑岩  相似文献   

17.
在新疆叶城县的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内,发育一套含煤砂砾岩地层,原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将其划分为3个地层填图单元,即三叠系(T,未分)、三叠系赛力亚克达坂群(TS)和早—中侏罗世叶尔羌群(J1-2Y)。这些碎屑岩主体是造山作用形成的山间磨拉石沉积,但各地层单元之间多为断层接触,顶底不全,岩石地层之间的新老关系和形成时代也不清楚。通过对该套碎屑岩的详细剖面测制和分析,依据其岩石组合特征、生物地层特征对比,将该套含煤砂砾岩重新厘定为早—中侏罗世叶尔羌群(J1-2Y),并自下而上再划分为:莎里塔什组(J1s^)、杨叶组(J2y)、塔尔尕组(J2t)。它们主要是一套河湖相沉积的地层,是对西昆仑构造混杂岩带在早—中侏罗世隆起造山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18.
滇西腾冲地块高黎贡群变质沉积岩时代和构造背景的厘定对正确认识原特提斯构造域演化过程及腾冲地块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关系十分关键。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高黎贡群变质岩由变质沉积岩和变质岩浆岩组成,前者以片岩和副片麻岩为主,夹少量大理岩和石英岩,其原岩由一套杂砂岩、泥岩夹少量灰岩、硅质岩岩石组合,为深海-半深海相沉积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高黎贡群变质沉积岩中的锆石主要来源于与罗迪尼亚、冈瓦纳超大陆拼合及原特提斯洋俯冲有关的岩浆岩(900~1000Ma和500~600Ma),少量来源于中元古代地层(1500~1600Ma和2300~2400Ma)。4件样品中最年轻碎屑锆石群的加权平均年龄(507~510Ma)及没有出现有意义的小于470Ma碎屑锆石,表明高黎贡群变质沉积岩原岩形成于510~470Ma,是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早期原特提斯洋壳向冈瓦纳大陆下俯冲过程中,在俯冲带上盘沉积的含有大量该期火成岩碎屑的斜坡相沉积物。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根据沉积岩性、不整合面、所含化石、固结程度和岩相变化,初步将这套水平产出、原顶底及接触关系不明的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划分为1个群、3个组、2次构造运动(不整合).从新到老为下更新统香孜组(Qp1x)和上新统古格群(N2gg),其中后者又细分为上新统札达组(N2 2z)和上新统托林组(N 1 2t).河湖相沉积中香孜组与札达组、札达组与托林组之间2个不整合面的发现和象泉运动与古格运动2次构造运动的确定,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该区新近纪以来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和环境演化,以及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0.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块西南缘鸡夯地区原划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中新识别出一套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地层。本文根据该套地层的岩石组合以及古生物面貌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特征,对其中发育的玄武岩夹层采用锆石U-Pb(LA-ICP-MS)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其年龄为118.3±2.1Ma。在发育的生物碎屑灰岩夹层中采集了珊瑚、双壳类、腕足、腹足类化石,化石资料显示该套地层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这是首次在南羌塘地块发现该时期海相地层,这一发现证明南羌塘地块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海水并未完全退出,而是局部发育海相三角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