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华山北坡及渭南塬前活断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构造地貌分析方法叙述了研究区内活断层的存在及其活动特征。由野外观测获得的地质证据表明,华山北坡断层于全新世以来的垂直运动速率为1—2毫米/年,最大值在莲花寺南,达10.4毫米/年。  相似文献   

2.
地表的水准面,例如湖平面,对于构造活动特别是垂直升降运动最为敏感,每次运动它都保存和记录到了许多地质现象,为构造运动的定量分析和现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在分析了青藏高原地貌、第四纪地质特别是活断层以及对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基础上,对高原上面积在4平方公里以上的367个湖泊进行了卫片解译。  相似文献   

3.
快速获取活断层的高精度微地貌形态和对应的浅层三维结构是揭示活断层浅地表形迹与活动特征的关键。文中综合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地质雷达技术,以川西理塘地区毛垭坝盆地北缘主边界断裂禾尼段的正断层崖为研究对象,获取了该处正断层错动2期最新地貌面的精确地表垂直位移量和浅层二维地质雷达图像,并初步建立了基于地面三维激光与地质雷达的活断层微地貌精细化三维测量方法,构建了断层崖微地貌的精细三维模型和浅表三维图像,揭示了正断层崖处发育的伸展地堑结构,同时初步实现了断层微地貌地表地下三维数据的一体化融合显示及相互解译。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快速、高效、无损地获取大范围内的活断层微地貌及浅层结构的多层次、多视觉的空间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对活动断层微地貌形态与浅层结构进行快速调查与研究的精度和认识水平,也为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活断层的空间分布与变形特征、活动习性和多期古地震遗迹等提供重要的数据和方法支持。因此,对该方法的继续探索和完善,将显著提升和扩展其在活断层定量化和精细化研究中的实用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昌马断裂的运动方式与1932年昌马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林 《地震研究》1989,12(1):29-36
本文从断裂的沉积、地貌和变形特征方面研究了昌马断裂的运动方式。结果表明,昌马断裂是一条枢纽断裂,枢纽轴位于断裂中段。提出了昌马断裂的力学模式,认为昌马地震是在北东~南西向水平挤压应力产生的左旋剪切应力和垂直断裂面的正压力联合作用下,昌马断裂枢纽轴部的介质强化,应力集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对活断层探测与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对活断层探测和评价中的几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这些问题包括:探测方法的分辨率及有效性、断层交切与断层活动性强弱的关系、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主干断裂位置确定与地震影响场的关系、探测结果一致性与综合解释、断层上断点与最新活动年代、孕震标志与设定地震、评价成果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博格达山北麓活动构造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博格达山北麓活动推覆构造由3条活断层及2个活动背斜构成,其中的北三台活断层及阜康-吉木萨尔活断层与北三台背科及古牧地背斜紧密伴生,但后者部分切割背斜。活断层年代学研究表明,北三台活断层在9664±93a.B.P.后活动;阜康一吉木萨尔活断层在11108±103~14367±365a.B.P.间活动;博格达山北麓活断层在30588±553a.B.P.后活动,同北天山其它地区一样,山前活断层活动年代较新。活断层运动学特征表明,从山前往山里活断层的垂直活动速率逐渐增大,自北向南3条活断层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分别为>0.10±0.01、>0.12及>0.20mm/a。这和山区现代隆起强烈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1:5万活断层地质地貌填图的基础上,对韩城断裂的构造地貌特征及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断裂的构造地貌、活动性及几何展布特征等将断裂自北向南分为3段:西硙口至盘河段、盘河至行家堡段和行家堡至义井段。断裂的活动性自NE向SW是逐渐变弱的。西硙口至盘河段为典型的盆山地貌,全新世活动,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估算0.8mm/a;盘河至行家堡段,断裂沿黄土台地前缘展布,晚更新世晚期活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49mm/a;行家堡至义井段,断裂伸入渭河盆地北部黄土塬中,晚更新世早期黄土中发育裂隙及砂土液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新疆克孜尔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条件和诱发机制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世龙 《内陆地震》2002,16(1):89-96
克孜尔水库自 1991年 8月下闸蓄水后 ,穿过水库大坝的 F2 活断层 (克孜尔活断层 )出现了水平和垂直形变的特大异常变化。分析后认为是前期水库施工开挖土石方、填筑土石方及水库蓄水引起地面负荷变化的综合效应所致 ,同时地震活动规律也产生了与形变同步的异常变化。综合测震、水文、地质分析认为 :1水库蓄水可以诱发地震 ,震级主要在 MS3.0级以下 ;2蓄水诱发 F1活断层 (却勒塔格活断层 )上中等地震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诱发 F2 活断层上中等地震的可能性则很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应用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来划分高精度(四级)层序和体系域的地震沉积学方法。其关键技术包括:(1)将地震数据进行90°相位调整来记录岩性,从而获得更完善的测井资料;(2)假设并解释沉积体系中连续的平面地貌特征。下面我们推荐一种新的解释方法,就是将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研究重点从解释垂直地震剖面转变为分析更加水平、分辨率更高的地震地貌信息。这方面的研究表明,有岩性限制的地震资料中,地层切片可提供通常为同沉积体系的连续地震图像。反过来,这种图像又可作为识别和划分高频体系域、层序边界以及层序地质年代范围的基础。在路易斯安那近海的中新统地层中,运用测井资料划分的四级层序或层序组,可通过地震资料来划分,地震数据体的主频为30Hz,相当于分辨率为30ft(10m)。所用的这一分辨率在井控外的地震覆盖区,对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进行精确再现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0.
采用1991~1999年首都圈重力测网的重力测量资料,根据地质调查结果确定断层初始运动模型,利用稳健—贝叶斯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北京地区4条活断层的活动参数(走滑、倾滑、引张)。反演结果表明:在1991~1999年间,北京地区活断层的运动性质均以走滑和垂直升降为主,兼有伸展特征,但运动速率都不大,约为2 mm/a。北京地区北西走向断层反演的运动特征为左旋走滑正断层,北东走向断层反演的运动特征为右旋走滑正断层。  相似文献   

11.
断裂区带变形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博  周伟  陈阜超  韩月萍 《地震工程学报》2010,32(3):215-219,225
应用GPS观测技术专门研究活动断裂区带的地壳形变及其服务于地震预测的数据处理方法目前还不够完善与充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并结合实际的需求,从场的角度提出了适合于断裂区带活动特征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以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带为例,依据1999-2004年的GPS资料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①经过这种处理与描述可使人们从多角度更清楚全面地了解断裂及两侧的相对活动,及在空间上的演化特征;②走滑运动等值线显示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两侧相对活动量最大达15 mm/a,分布宽度约400 km,然而活动量的2/3只分布在断层两侧近100km的范围内,清晰而定量地显现了高剪切应变的积累与存在的空间;③走滑运动梯度显示川滇形块体东边界带南段变形大于北段;④张压性运动结果显示断裂两侧没有明显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12.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开展的野外调查、深部构造和运动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合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具有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特征;郯庐断裂带第四纪的逆冲活动主要受西太平洋弧后扩张的动力学因素控制;南华北与北华北地块深部构造特征和新构造运动的差异性,是导致郯庐断裂带各段活动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活动断裂带上的粘滑和蠕滑标志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要概述活动断裂带上粘滑与蠕滑标志研究进展,着重探讨活动断裂带中赋存的显微粘滑与蠕滑标志,立足于天然断错产物的微观观测与岩石实验成果相结合的分析,初步提出一些对比性较好的的活动方式标志,以此为活动断裂带粘滑和蠕滑段的划分提供微观依据,并就微观粘、蠕滑标志在断裂分段中的应用、定向微观活动方式标志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意义以及利用其确定古地震期次和重复间隔等作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缘,近代地壳运动强烈,活断裂发育,强震频繁。本文总结了四川活动断裂研究从定性向定量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活动断裂研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川、滇毗邻地区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断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川、滇毗邻地区新构造运动作区域让运动学研究认为,该区在总体隆升过程中,沿断块间主干活动断裂带的强烈构造运动与断块内部的相对稳定同时并存。依据对重点断裂剖面的观察和年代样品鉴定结果,对区内活断裂的特征及活动时期作了综合归纳,重点阐述了则木河(南段)-小江断裂(北段)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活断层的力学性质参数中 ,摩擦系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它是建立活断层运动学与动力学之间物理力学关系进而促进地震地质研究沿着“由静到动、由定性到定量”方向深入发展的关键性参数之一 ,也是建立活断层重新滑动准则从而定量评估断层稳定性或地震危险性不可缺少的物理参数 .目前 ,断层摩擦系数主要是应用双剪法对采自断层的断层泥进行实验室测试和研究而取得的 .这样取得的结果很难说能够代表断层实际摩擦系数 ,尤其很难反映断层深部摩擦性状 ,采用实验室方法是无法测知不同地质时期断层活动所显示的摩擦性状及其演化特征的 .因此 ,必须寻找定量确定断层摩擦系数及其演化特征的新途径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出了根据对活断层运动学实测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年代学测试定量确定断层摩擦系数和动力学主要参数及其演化特征的新途径 .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怀安盆地北缘断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为主,讨论了怀安盆地北缘断裂的几何展布和活动特征,并进行了断裂的活动性分段,对断裂的运动学特片也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该断裂是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以东段活动性最强,Q3^2以来平均垂滑动速率达0.21-0.22mm/a;中段活动次之,西段活动较弱,整个断裂活动年代有自西南向东北迁移的趋势。最后,文章对1626年25/4级地震的震中位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震矩张量反演阿尔金断裂带现今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卫东  李少睿 《地震地质》1999,21(2):76-175
利用地震矩张量反演断裂形变带运动学参数的方法,应用于阿尔金断裂带现今运动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带以沿S14°E的压缩运动为主,压缩速率为1.13mm/a;同时,断裂带还以0.17mm/a的速率发生左旋剪切运动  相似文献   

19.
活动断裂地震变形与重大工程场地安全距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爱国  马巍  石玉成 《地震研究》2005,28(4):359-364
在不考虑地表覆盖层的情况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不同震级、不同断层活动方式以及不同断层倾角下断层上、下盘地表的地震位移及形变分布,通过设定的安全距离判定标准,研究了各种情况下工程场地距断层的安全距离。研究表明,活动断裂的安全距离应根据断裂性质、活动方式、活动强度、断裂上下盘等因素及工程设防要求共同确定。  相似文献   

20.
在从事多年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隐伏断层的野外地质调查提出了跨断层综合地质剖面法。该方法主要是依据断层错动造成两侧相同地层(主要是第四系)相应地貌面产生垂直向高差或水平向的不连续,从而使两侧相应地层地貌面的高程和地层的相对运动发生变化。依据这些信息判断断层活动时代与运动性质。分析了该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影响因素,指出研究场地第四系发育齐全是跨断层综合地质剖面法的关键。最后将该方法在瑞昌-武宁断裂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得到的结果与传统隐伏断层研究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的一致性表明了该方法在研究及工程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