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对栾川福家村钼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机理。研究认为,矿床成因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高温-中低温热液型钼铜铅锌铁多金属矿床,提出了该区主要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西南三江北段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是位于三江成矿带的大型铜(钼)矿床。虽然该矿床在找矿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关于矿床成矿模式的理论研究较少。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内花岗斑岩的矿物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测试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化学成分及C、H、O同位素组成,探讨其热液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为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斑岩体,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热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利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矿床三维立体模型,其成果为矿床成因的认识与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坪金(铜)矿床受控于东西向断裂构造带,产于英云闪长(斑)岩蚀变岩中,与闪长玢岩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含金慢变岩型。矿床类型特殊,外围找矿潜力较大,对珲春地区金、铜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福建建瓯八外洋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仟同 《福建地质》2004,23(4):178-185
建瓯八外洋地区位于福建省重要的铜、铅、锌、金、银成矿远景区内,具良好的找矿前景。通过综合归纳矿区已有的地质资料,系统地阐述了八外洋铅锌矿区的地质和矿床特征,并通过区内及其外围宏观和微观信息的研究与对比,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海底火山喷发一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块状硫化物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位于老挝西北部,受琅勃拉邦断裂带影响,在本区发育一系列次级断裂,矿体受NE―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班康姆铜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及矿床成因等,认为班康姆铜金矿为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并提出了对本区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陕西铅锌矿类型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齐文  侯满堂 《陕西地质》2005,23(2):1-20
通过对陕西以往和新发现铅锌矿资源成果的分析、总结,将陕西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划为四级,其中一级划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及叠生矿床;二级划为层控矿床、区域变质矿床、沉积矿床、火山成因矿床、热液矿床、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及伟晶岩矿床,其中区内最重要的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矿床,次为区域变质矿床;与主要铅锌矿床有关的成矿系列初步划分为4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6个成矿系列类型,9个成矿系列,其中主要与铅锌矿床有关的成矿系列为海底热液喷流-沉积铅锌矿床成矿系列、与热水渗滤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成矿系列、海底喷流沉积-热液改造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与铅锌成矿有关的Ⅲ级成矿区(带)有5条,有关的Ⅳ级成矿区(带)有7条,主要铅锌成矿区(带)有12条,其中铅锌重点成矿区(带)有7条,即铅硐山-黄柏源铅锌铜成矿带、银硐子-桐木沟银铅锌铜重晶石成矿带、东川-小川铅锌铜成矿带、锡铜沟-板岩镇铅锌金汞锑成矿带、赵湾-黄石板铅锌金成矿带、阳平关-朱家坝古生代铅锌钴磷海泡石成矿区和勉县茶店子-宁强青木川金银铅锌铜硫成矿带。  相似文献   

7.
兰坪八宝山铜银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秧坪—富隆厂多金属成矿区北部是一个成矿十分有利地区。八宝山铜银矿床的发现对扩大成矿区找矿远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矿床的成因类型,探讨了矿区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
王立强  范源  王勇  李申  高一鸣 《地球学报》2016,37(6):691-698
角西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系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发现的首个独立黑钨矿床。文章通过对其矿体产出形式、矿化特征、蚀变类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基于矿床现有的激电剖面测量和土壤地球化学剖面结果并结合矿床成因类型分析,笔者认为矿区尚具有一定找矿潜力,尤其云英岩型钨矿体应为下一步找矿工作部署的重点。角西石英脉型黑钨矿的发现将会丰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完善区域成矿规律,拓展区域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区域成矿学与找矿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卡而却卡铁铜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西段典型矿床,矿床成矿作用复杂,但以往对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研究薄弱,制约了进一步找矿突破。笔者通过研究卡而却卡矿床成矿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等,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研究认为矿床成矿时代为中三叠世;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围岩和深部花岗斑岩;矿床成因属接触交代型和热液脉型-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分属2个不同的成矿系统,即与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成矿系统和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热液脉型-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成矿系统。1∶1万详细地质填图+水系沉积物测量+磁法测量、激电、重力剖面测量是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最佳找矿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10.
易门铜矿铜厂矿区的铜矿床多为热液脉型矿床,矿区内的矿体主要受不同类型的构造控制,其中北东向断裂带直接控制了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因此,本矿区北东向断裂及各组断层交汇部位、岩石裂隙发育地段和褶皱轴部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王雪苹 《地质与勘探》2014,50(2):234-245
青海五一河地区岩浆热液型铁多金属矿床由虎头崖多金属矿区、迎庆沟多金属矿区、景忍铁多金属矿区相连组成,是祁漫塔格地区找矿成果较显著的矿床之一,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祁漫塔格早古生代岩浆弧及祁漫塔格早古生代结合部位。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工作,从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的形成构造环境、成矿条件及主要控矿因素,探讨了矿床的成矿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矿床的找矿模式,以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12.
中国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找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目前发现两种类型。1.金银矿床组合类型,以黑龙江团结沟金矿床为代表;2.金铜矿床组合类型,以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为代表。两类矿床的特征模型不同,因此其找矿模型也有明显区别。前者的找矿前提是陆内深断裂分布区的陆相火山岩盆地,沿火山喷发中心多期侵入的次火山斑岩体,矿体产于晚期岩体顶部和边部的爆破角砾岩简内;其找矿标志是玉髓状石英硅化带,向下有冰长石-绢云母型的蚀变分带,典型的矿石组  相似文献   

13.
河南栾川杨树凹-百炉沟MVT铅锌矿带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河南栾川地区马圈-百炉沟铅锌矿带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中-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中的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环境,矿化以铅锌(银)为主,矿床赋存于官道口群中的三个古含水层系统(基本上是由下部含(透)水的碎屑岩(砂岩)与上覆相对不透水的碳酸盐岩组成)中,矿体形态比较简单,富矿段多赋存于多组构造交汇部位,硅化、角砾岩化、白云岩化、滑石化是矿区最主要的围岩蚀变。矿床地质特征可与北美Missouri地区的MVT矿床对比,成因属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研究表明,位于龙家园组、冯家湾组中的含水层是最重要的找矿层位,角砾岩化、白云岩化、滑石化等是主要的找矿标志,沿马圈~竹园沟一百炉沟推覆断层北侧(官道口群)地区是寻找MVT型铅锌银矿床最主要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东川地区播卡铜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播卡矿田南部铜矿分为两大类:层控型铜矿和热液型铜矿。层控型铜矿赋矿层位主要为落雪组底部米黄色中厚层铁质白云岩及因民组褪色过渡层位,位于因民组与落雪组界面处;热液型脉状铜矿赋矿层位主要为青龙山组及黑山组。研究总结了两类矿床类型的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探讨了铜矿物质来源及铜矿形成机制,建立了找矿标志。最后指出,在播卡矿田人占石、小石将军地区也应该存在落雪组层控型铜矿床。因此,在勘查工作中应加大对隐伏落雪组的勘查力度,以期能找到层控型铜矿。  相似文献   

15.
荣华锰矿赋存于桂西三叠系百逢组中,为该层位首次发现的中型规模锰矿。笔者通过参与矿区锰矿勘查工作,采用室内外观测、测试、工程揭露和验证等手段,对研究区地层、构造、沉积演化、含矿层位、矿体及矿石矿物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发现荣华锰矿为典型的沉积-锰帽型矿床,严格受地层和构造因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锰矿贫锰矿石;氧化锰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硬锰矿及软锰矿;矿床成因与原始沉积作用、后期风化淋滤等有重要关系;百逢组浊积岩之下、罗楼组碳酸盐岩之上的狭窄范围是荣华锰矿的典型找矿标志,该标志对大量出露三叠系百逢组的桂西地区具有普遍意义,同时指出桂西地区该组地层内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峨眉山地幔柱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对峨眉山地幔柱的成矿效应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但对提供成矿物源的矿床类型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砂页岩型铜矿的研究极少,砂页岩型铜矿稳定分布在沐川西部及西南部的飞仙关组底部,以往开展了大量的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但其成矿物质来源还有较大争议。为厘清沐川地区飞仙关组底部砂页岩型铜矿床的富集规律、沉积环境和成因机制,本研究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矿物学、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性研究,探讨其物源、富集规律、沉积环境,建立了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沐川地区砂页岩型铜矿体产出于早三叠世飞仙关组底部的一套灰绿色细碎屑岩中,主要矿石类型有粉砂质条带黏土岩型铜矿、泥质条带粉砂岩型铜矿、粉砂岩型铜矿和细砂岩型铜矿,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为主;沐川地区飞仙关组底部的沉积相属于有障壁型海岸相潮坪亚相,可识别出潮上泥坪微相、潮间混合坪微相、潮下砂坪微相和潮渠微相4种微相,Cu元素主要富集于粉砂质条带黏土岩和泥质条带粉砂岩等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潮间混合坪微相中,铜的富集严格受岩相古地理及沉积相的控制; Cu元素主要来源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西部的康滇古陆是主要的物源区;沐川地区飞仙关组底部砂页岩型铜矿属同生沉积型矿床,其成矿模式可分为峨眉山玄武岩喷溢(矿源层形成)阶段、风化剥蚀搬运阶段、沉积富集阶段和成岩保存阶段。上述成果,对西南地区进一步实现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和补充完善峨眉山地幔柱成矿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总结福建省南靖县南坑钼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该钼矿床为斑岩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与文宾山组接触带,主要产在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受缓倾斜的石英脉和网脉状石英细脉控制,矿石类型为石英粗脉型和石英细脉型。该钼矿床具有弱磁异常,原生晕、次生晕异常发育,钼次生晕异常在深部见矿效果较好;与钼矿体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和硅化,找矿标志主要为燕山早期花岗岩、白楼—下楼断裂带、晚三叠世文宾山组、云英岩化、硅化及物化探异常,以上认识对区域寻找类似钼矿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宁 《华东地质》2020,(1):45-53
安徽池州乌谷墩银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贵池矿集区,属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矿床。文章研究了乌谷墩银钼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分析该矿床的找矿潜力,按照成矿缺位理论,预测了不同类型矿体的找矿方向。乌谷墩银钼多金属矿区具有寻找中-大型多金属矿床的前景,"成矿系统分析+立体填图+钻探验证"的深部找矿思路和工作方法对该矿区及周边地区寻找盲矿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疆和田火烧云铅锌矿的发现,标志着我国铅锌找矿在西昆仑甜水海地区取得了重大突破,区内目前已发现铅锌矿床(点)29处,其中铅锌矿中型矿床7个、大型矿床2个、超大型矿床1个。通过收集整理区内最新的矿产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对该区带内铅锌矿的成矿特征、找矿前景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将区内铅锌矿床划分为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和沉积喷流型(SEDEX) 2个大类和4个具体类型,认为它们的成矿过程分别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区域断裂活动及同沉积断层-喷流沉积活动密切相关,在矿体形态、矿石矿物、矿石结构构造等矿化特征及成矿模式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火烧云式是受中侏罗统龙山组上段灰岩-白云岩沉积层位控制的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化石山式是受中侏罗统龙山组铁锰质沉积层位控制的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多宝山式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碳酸盐岩建造中的MVT型铅锌矿,元宝岭式是受北东向左行张扭性断裂控制的碎屑岩建造中的MVT型铅锌矿。  相似文献   

20.
通化二密铜矿地球物理特征及综合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洪建  王信 《吉林地质》2000,19(3):45-54
二密铜矿是我国省重要铜矿床之一,是比较典型的火山热液型矿床,具有成矿时代新、控矿构造形式多样、矿体产状类型复杂等特点。通过近几年的综合物探普查工作,新发现了数处铜矿体,经初步地矿区及外围的地球物理特征,提出了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