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基于层次分析的辽宁地区震情指标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及邻区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特点,结合1970年以来该区中强震震例,分辽南和辽蒙交界两个小区分别提炼了中强震预警判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辽宁地区基于时间尺度的地震震情指标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曹凤娟  焦明若 《中国地震》2012,28(4):415-424
本文从辽宁地区映震效果较好的预测指标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辽宁地区中强震预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1~9比率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10项映震效果较好的指标中,权重值居前3位的分别是短期预测指标中的前震序列、流体异常和b值.同时层次分析模型也给出了辽宁地区有无中强震的综合判定指标Y,Y值可较好地反映辽宁地区中强震的震兆强弱程度和异常可靠性,当Y≥1.41时(若有前震序列,则Y≥2.59),辽宁地区短期内存在发生中强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分别提取地震三要素的异常指标,建立了辽宁地区异常指标体系。通过梳理辽宁及周边中强地震前测震学科异常变化特征,提取异常指标,研究各指标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给出异常指标的权重;根据历史震例研究前兆学科典型趋势和短临异常变化特征,提取异常变化幅度、持续时间和形态变化特征等定量指标,同时给出各异常指标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依据地震对应情况给出各异常指标的权重;最后结合辽宁地区测震学前及前兆学指标,以及各异常指标权重信息集成,建立辽宁地区中强震预测指标体系,为辽宁地区危险区判定和跟踪提供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警是利用地震预报的骨干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分析在区域(分区)和震级已确定的情况下发生地震的紧迫程度。通过把华北地区分为不同的预警区域(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建立区域地震震情指标预警模型,确定了华北地区14个地震预警判据,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震情指标的相应运算,建立区域指标预警系统,根据预警等级判断标准得出每次震例的红、橙、黄、蓝预警等级。最后对华北地区不同区域的强震进行回顾性检验,在震前得到预警等级较为理想,为政府采取相应防震和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宁地区5级以上地震复发间隔及地震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辽宁地区三个震级档的地震复发间隔分布;基于Poisson分布,构建了辽宁地区5.0、5.5和6.0级三个震级档的Poisson概率预测模型及具有概率水平指标的三级预测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六安附近空区区域近期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区的地震活动趋于平静;判别孕震空区的两项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其它一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如波速比、b值、C值等和前兆观测未发现明显的趋势异常。讨论了该空区形成以及至今未发生中强震的实际演变过程,指出该空区形成是由于中强震后在同一地震带上的应力调整所引起的,有可能该空区因周围中强震的综合卸载作用而成为无震空区。  相似文献   

7.
新民地震台应变短期异常与地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新民地震台土层应变仪的观测资料,对1999年11月辽宁岫岩地震及邻近辽宁地区的中强震前的应变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应用地震活动统计量βn定量分析了新疆天山地震带不同分区中小地震活动状态以及中强地震前中小地震活动速率的异常特征,并提取了中强震前βn值的中期预测指标.结果表明,当βn值满足各研究区的异常指标时,北天山和南天山东段1年左右可能发生5~6级地震;巴楚-阿图什和喀什-乌恰地区1年左右可能发生5.5~7.0级的地震.从发震时间来看,乌鲁木齐、乌苏-石河子和喀什-乌恰地区中强地震基本发生在βn值异常结束后;拜城-库车地区和巴楚-阿图什地区部分中强震发生在βn值处于异常状态过程中.各研究区中强震前1年左右中小地震活动具有区域特征:乌鲁木齐地区呈现增强;乌苏-石河子地区和喀什-鸟恰地区既有增强也有平静;巴楚-阿图什地区以平静为主;南天山东段和阿克苏-巴楚地区异常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甘东南地区震情预警指标模型及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甘东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及前兆异常特征,分别确定了判定时间、地点和强度的预测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预测效能进行了评估,据此建立了甘东南地区5~6级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甘东南地区5级地震的震情指标预警模型。依据预警模型及指标分层结果,将各类定量和定性指标转化为以无量纲的1~4表示的指标值,按成对比较法比较下层各指标两两之间对上层某指标的重要程度,计算权重向量,并对模型的整体层次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甘东南地区5级地震的预警值为3.11,依据预警等级划分标准,若满足各项预测指标,则震情预警级别为红色。  相似文献   

10.
川滇地区7级大震前中强震震源机制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 70年代以来 ,川滇地区发生的 8次 7级大震前 5年内 ,发生在大震孕震区和震源区内的中强震震源机制解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最早中强震发生在大震震源区或其附近 ,其发震应力场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 ,与大多数大震发震应力场一致或接近。大多数中强震震源破裂特征与大震明显不同。之后有多次中强震发生在距大震震源区较远的大震孕震区内其他地方 ,它们的发震应力场往往经历了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大震应力场一致与不一致的多次交替变化。大震前最后 1个中强震也发生在距大震震源区较近的地方 ,其发震应力场与大震发震应力场明显不一致 ,偏转了 30°~ 5 0° ,或更多 ,大多数也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不一致 ,有的中强震发震断裂破裂特征与大震不一致。大震前中强震震源机制的变化 ,反映了大震孕育过程的不同阶段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时空调整变化和增强过程 ,以及由此引发的构造断裂异常活动 ,揭示出与大震发生有关的应力场和震源破裂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由统计单元(29°~34.5°N,110~123°E)中强震活动性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中强震的发生呈现出300年大周期的特征,而安徽未来10年处于中强震的300年周期中的弱活动周期内。结合安徽省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安徽省未来中强震活动场所以32°N以南为主,并且重点应关注六安—霍山地区。其次,安徽西北阜阳一带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历史地震活动特征显示该区存在构造地震空区,未来有发生中强震的地震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吴忠—灵武地区现有的地震活动性资料,并结合该区域过去的几次中强震震例和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梳理与总结了中强震前该区域地震活动乃至中国大陆大震活动的时空特征,而且基于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了1970—2019年该区域中小地震的地震活动性特点。综合认为,吴忠—灵武地区中强震的广义前震和中小地震的活动性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中强震发生前1—2年内该区域及邻区形成ML2.0以上地震集中区或其西北方向的阿左旗腰坝区域大都出现ML3.0以上信号震,而且一年前其主震的广义前震的确比较发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地震增强;地震序列统计分析表明,该区域的多重共轭构造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其多震型、双震型和震群型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另外,从大形势角度来看,过去大部分5级以上中强震发生的主导因素很可能由华北地块主导的强震活跃幕引起,该区域的强震危险性不仅仅和局部特殊构造特征、区域前震活动变化有关,更重要的是,华北—东北亚地块大震活动对其也起到了较大的影响作用,相比而言,青藏高原、龙门山断裂带及祁连山构造带等区域的大震活动对吴忠—灵武地区中强地震触发影响不显著,而且吴忠—灵武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和华北—东北亚地块的大震活动可能存在一定的构造响应。   相似文献   

13.
郯庐带中强地震前后多参数综合异常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显  王琼  刘杰  唐兰兰 《地震》2012,32(1):40-48
本文应用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的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方法对郯庐断裂带进行时间和空间扫描计算。 时间计算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目标地震发生之前均有高值异常现象出现; 空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1年左右, 震区及其附近区域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出现高值异常现象, 且异常区域逐渐扩大增强, 地震多发生在异常区域内或者附近。 中强地震发生后, 高值异常区逐渐缩小, 震后1年左右异常区域基本消失; 中强地震平静时段的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均无高值异常区域出现。  相似文献   

14.
26 earthquakes with MS ≥5. 0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Qinghai- Xizang (Tibet) block since 1980,22 of which we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f other moderate- strong earthquakes. Research on the increase of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y before the 22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has indicated that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y was enhanced before 17 of the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Though the increased seismicity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Qinghai-Xizang ( Tibet ) block,we have difficulty in predicting the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by this phenomenon.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through the increased seismicity of small earthquakes,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pose a new method, which calculates small earthquake frequency through the change of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mall earthquak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Xizang (Tibet) block,and then make primary applications. The result shows that we are able to obtain obvious anomalies in the frequency of small earthquakes before moderate strong earthquakes through the new method,with little spatial range effect on the amplitude of this small earthquake frequency anomaly. We can obtain mid to short-term anomaly indices for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block.  相似文献   

15.
地震复发间隔的概率分布是计算地震发生概率的基础.利用我国历史地震目录资料,统计分析中国大陆中强地震归一化区域复发间隔,分析发现中国大陆中强地震活动兼具周期性和丛集性特点.采用对数正态分布与指数分布构建混合概率分布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混合概率分布函数的最优参数.拟合结果的误差分析表明,混合概率分布模型更加符合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6.
将海南岛及其近海的地震应变能作为响应因子,对该地区的中强以上的地震在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是该地区中期或者短期的前兆异常,为该地区中短期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喀喇沁旗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典型震群活动,2008年8月19日至9月14日再次发生震群活动.本文分析了本区历史震群活动与周围中强地震的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喀喇沁地区的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的中强地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因此本次震群活动对周围地区未来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门源地倾斜异常的深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形态法、差分法、契氏拟合法对1984—1995年门源倾斜的资料做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对其200km范围内的中强地震的震前异常进行了分析,发现在1986年门源6.4级、1990年共和7.0级地震前趋势性异常比较显著,且异常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而在一些5级左右地震前异常不明显。并且发现在中强地震前门源倾斜NS向有一个减速过程,这似与以往总结的震例有所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对门源倾斜的映震能力作了评价,且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官幼雄 《华南地震》2019,39(1):71-75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防震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论文利用安全性评价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广东省的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以广东省历史上发生的中强地震目录作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广东省的地质构造特点和断裂特点,划分潜在地震源、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建立了地震发生概率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地震带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内具有发生7.5、 6.5、 6.0、 5.5级级段地震的发震条件,其中沿海地区是广东省中、强地震的主要发震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