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康系”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30年譚錫畴和李春昱在四川西部(原西康省)进行地貭調查吋,曾将康定以西的一套黑灰色板岩、頁岩和砂岩,以及綠灰色板岩和砂岩的地层命名为“西康系”,并在雅江以西地区采得植物化石。化石多为Podozamites,故将“西康系”与香溪煤系对比,并将它划归侏罗紀(見譚錫畴、李春昱,1959:四川西康地貭志)。黄汲清在1945年所著的“中国主要地貭构造单位”一书中,曾列举了五点証据,否定“西康系”为侏罗紀地层,并认为主要属古生代。在1955年所出的“康藏路线地貭图”中,将“西康系”地层另命名为“札科系”,将其时代定为二迭紀。1958年甘孜地貭队将它划为石炭二迭紀,另外亦有人将它定为石炭紀。总之,这套地层的时代,长期以來是爭論不休的。  相似文献   

2.
地壳结构的轮廓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广忠  呂夢麟 《地质科学》1964,5(4):331-340
M.尤文、F.普瑞斯論述过“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間的地球物理差异”,J.季陆利述及过“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間的地貭差异”。P.M.捷麦尼茲卡娅編制过世界地壳結构厚度图,并論証过地壳厚度与地貭年代的关系。柴田勇曾討論过地壳的分层及其发展过程。这些工作对我們认識地壳結构的輪廓及其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献。本文拟在截至目前为止所收得到的地壳地震測深資料及高温高压下岩石物理性貭实驗結果,結合地面地貭构造研究所取得的結果,来进一步討論一下地壳的厚度、分层、物貭組成及其发展过程等有关問題。  相似文献   

3.
前言 1958年春,笔者曾在地貭部矿物原料专业会議上作了“油浸法测驗折光率的发展和討論”的报告,在报告中并介紹了契尔卡索夫油浸新法的理論。1959年地貭部出版的“矿物原料”第四輯內刊登了伍桂芳同志所写的“介紹两种测折光率的方法”一文,文內曾扼要地介紹了笔者对于契尔卡索夫油浸新法的試驗。現在将我们试驗的全部过程,詳述于后,以供参考和討論。二、平行偏光的重要性油浸法是測驗矿物折光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彭琪瑞 《地质科学》1960,3(6):273-281
地貭科学研究在近十年来正經历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发展,其特点是許多国家以相当强大的力量試图用实驗方法来探討和闡明复杂的地貭現象。实驗結果,迫使地貭科学中許多理論和观念必須重新估价,同时又发现和提出許多新的問題和理論。由于强調实驗工作,使地貭科学和其他理論和技术科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不仅在地貭科学中产生一些新的研究生长点和边緣学科,加强了它的准确和定量程度,并且对于其他理論、基础和技术学科的发展也超了促进和启发作用。如果說“杂交学科”是現代科学的特征,那么,現阶段的地貭科学发展是最好的說明。地貭科学属于自然历史科学的范畴,地貭科学两百多年的发展也主要以野外考察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赵一阳 《地质科学》1960,3(4):189-192
前言在六十年代的今天,工业和科学技术部門对稀有元素的需要量比过去大大地增加了。如果說过去我們把煤炭誉之为“工业的粮食,”把石油誉之为“工业的血液”,那末在今天,稀有元素就該誉之为“工业的生命”了。从世界上无数的研究結果可以知道,花崗伟晶岩及硷性岩是稀有元素两大主要的来源。然而过去的工作均偏重于花崗伟晶岩并且在这方面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論和經驗。至于后者,則工作只不过是近数年才开始的。其中除苏联已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经驗外,其他的国家都还仅仅是开始。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岩石绝对年龄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这个問題的研究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地貭研究所和中国地貭部地貭研究所的倡議而进行的。参加这項工作的有中苏两国的科学工作者,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苏联科学院、中国地貭部和苏联地貭及保矿部有关研究所的人員。由于有許多人参加这項工作,因而能在1957和1958年夏季收集了必需的岩石标本,并在1958-1959年室内工作期間对它們作了部分的研究。用以鑑定年龄的标本是为了編制中国第一个地貭建造年代簡表和进行华北前寒武系研究而采集的。它们包括了中国主要岩浆旋迴和变貭杂岩体。  相似文献   

7.
殷纯嘏 《地质科学》1960,3(3):121-121
岩石中微量銻的測定,因受光譜分析的灵敏度的限制,一般采用比色法測定,其中一种是应用甲基紫进行比色。在地貭科学1960年第1期中刊登有陈增源所写“岩石及土壤中微量銻的快速比色测定”一文,在該文中已对这种方法作了介紹。  相似文献   

8.
张文佑 《地质科学》1959,2(6):166-167
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是大地构造学中长期争论的一个問題。随着人类对于地质构造現象认识的扩大与深入,大地构造学中的垂直运动說和水平运动说时有兴衰和更替。十九世紀末叶,在“主火論”占优势的岁月里,人們认为地壳变动主要是由岩浆活动引起的。人們对岩浆自下而上的侵入和喷发現象的认識使地壳的垂直运动說大盛一时。后来,由于阿尔卑斯构造研究的开展,巨大冲断层和辗掩构造的发現,于是水平运动說就逐漸代替了垂直运动說。  相似文献   

9.
解广轟  汪輯安 《地质科学》1959,2(4):104-108
本文系中国科学院地質研究所祁連山队准备編著的“祁連山地質誌”第二卷的部分摘要,是解广轟、汪輯安二同志編写的,文中扼要地讨論了祁連山下古生代地层问題。本文已在三月份在蘭州召开的地层会議上宣讀过。特刊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范嗣昆 《地质科学》1960,3(1):44-44
1959年5月18-22日以維尔納茨基命名的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在莫斯科召开了地貭建造絕对年龄测定委員会第Ⅷ次常会。这次会議听取和討論了一系列的报告。其中右A.B.波尔勘諾夫和ЭK.格尔林克关于:“波罗的海地盾前寒武紀絕对年龄問題”的报告,А.П.維諾格拉托夫、А.И屠格林诺夫、К.Г.克洛林、E.B.比比柯娃、B.B.日洛址和С.И.吉可夫的关于“俄罗斯地台結晶基底、前寒武纪岩石的时代”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叶大年 《地质科学》1964,5(4):369-384
云母是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仔細地研究云母矿物,无論是在理論上还是在工业上都具有較大意义,而且云母矿物与粘土矿物有相似之处,因此研究云母就更为必要了。目前云母类矿物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趋向,一方面是从事热性貭的研究,如茨維特柯夫与別梁金娜等,另一方面是从事于云母的同貭多象的研究,如M.E.杰福逊和A.列文逊等等。我們偏重于热性貭的研究,但也涉及同貭多象,以及研磨后对云母性貭的影响問題。  相似文献   

12.
江苏宁镇山脉仑山灰岩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汉奎 《地质科学》1976,11(3):235-245
“仑山灰岩”标准地点在江苏南部句容县的仑山。1933年,俞建章在研究“仑山灰岩”中的头足类动物群时,曾指出:“仑山灰岩”的时代应属于早、中奥陶世。1935年,李捷等在系统研究宁镇山脉地质时,对“仑山灰岩”重新进行划分,把上部含鞘角石(Vaginoceras)动物群的灰岩归入中奥陶统,称汤山灰岩。  相似文献   

13.
王以琦 《地质科学》1960,3(1):50-50
在地貭科学1959年第8期上发表了高钟等著“估算含水层厚度H及最大湧水量Qmax的新公式”一文,其內容是从一次抽水降深来估算含水层厚度H及最大湧水量Qmax,它企图以一次抽水資料来确定湧水量公式:Q=aS-βS2中的α、β,然后再利用α/β=4Smax 的关系求出H及Qmax。在代数问题中在任何情况下用一个方程式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問題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甘肃龙首山区及马衔山区前震旦纪地层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前震旦系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及阿拉善区,可分南北两带。北带分布于龙首山及北大山一带,前人称“阿拉善群”,1967年,我队在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其改为龙首山群,向西出露在三危山至东巴兔山一带的前震旦系称“敦煌群”;南带分布于阿尔金山及中祁连山一带,向东出露在兰州马衔山一带的前震旦系称“马衔山群”。此外,在北山区的洪格尔吉山及雅布赖西山等地尚有零星出露。  相似文献   

15.
何宇彬 《地质科学》1959,2(2):48-50
广西中部極广泛地分布着中、上石炭紀黄龙灰岩和馬平灰岩以及下二迭紀的栖霞灰岩和茅口灰岩。它們在構造上多形成寬闊平緩的“箱狀”及“槽狀”短軸向斜盆地,盆地內也有上二迭紀及三迭紀地层出露,構造体系完整,有时为逆掩断层带所割切。  相似文献   

16.
邓孝 《地质科学》1960,3(2):91-99
二、前言焉耆盆地是东天山中一个山間盆地,具有一般山间盆地的水文地貭規律。由于它不是完全封閉的盆地,且海拔較高(1000-1200米),在地貭地貌条件綜合控制之下,它的水文地貭規律与吐魯番、哈密等十分密閉的、海拔很低的盆地有很大的区别。現根据我們1958年7月的調查资料,和新疆水利厅开都河流域勘測队的資料,对控制盆地区域水文地貭条件的自然地理因素及地貭背景,和盆地一般的水文地貭規律作初步的論証,在这个基础上对地下水的利用等方面作出实际的建議。二、自然地理概况与地貭环境焉耆盆地是东段天山偏南部的一个山間盆地,位于东經85°10′-87°30′、北緯42°23′-41°40′的范围內,东西长約125公里、南北最大寬度62.5公里,成西北狹东南寬的楔形。  相似文献   

17.
王占敏  石均 《地质科学》1974,9(4):312-314
我国历史上儒法两家在认识论上的斗争,表现为朴素唯物论的反映论同唯心论的先验论这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思想路线的斗争。孔孟为了维护反动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狂热地鼓吹“生而知之者,上也”,“天生德于予”,“万物皆备于我”等唯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8.
孙殿卿  吴磊伯 《地质科学》1960,3(6):282-285
一地貭力学是一門新建立的学科,它和其他許多学科一样,經常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也得到各方面的注意和重視。地貭力學是用力学的观点,从事地貭构造现象的研究。这门科学自李四光教授开始倡导以来,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地貭力学的研究,一方面为解决大地构造和地壳运动問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另一方面在于进一步掌握大地构造形态发展的規律,从而研究构造对矿床的控制作用并确定矿带和矿体展布的方式,作为地貭普查和矿产勘探計划的一种依据。年青的地貭力学正在努力开展有关的研究工作,迅速培养新生力量,爭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跃进中作出更大的成績。大家都知道,大地构造問題和地壳运动問題在現代地貭学中意見最为分歧,爭論最为激烈。各个学派都在寻求自己解决問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铸石结晶过程中球体的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成伟  叶大年 《地质科学》1974,9(3):227-233
在火成岩、变质岩、混合岩中,“球状”岩石是不乏见的。“球状”岩石最早为伯奇(Buch)所描述,以后一直为岩石学家所注意。对“球状”岩石中球体的成因,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莱维森(Leveson)。凯斯勒(Kesler)用电子探针研究了球状安山岩中球体和基质的化学成分特点,并据基思(Keith)假说,推测了球体形成温度为900-1000℃,球体生长速度为10-6厘米/秒。  相似文献   

20.
论山西台背斜碱性岩浆的成因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序言山西碱性岩体,早知名于世,历来曾被許多地貭学者所研究,如曹世祿、王竹泉、苏良赫、陈光远等学者均有专文論述;有些单位尚有研究成果未及发表。本文試图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作者所搜集的实际地貭資料,对該地区的碱性岩浆的成因及演化进行探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