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三角平面拟合法"在GPS高程测量中的应用,该方法应用三角平面拟合法通过控制点的高程异常数据直接内插求得待测点的高程异常,从而求得待测点的海拔高程即正常高。较高精度地改正了GPS在测量海拔高程时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在1∶1万航测外业基础测绘中应用已建区域精化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测量像控点工作,从控制点使用数量、分布和达到的预期精度方面进行了试验。认为,一个大型的GPS网中使用3个点位可靠的B级点来约束GPS网平差,并配合精化似大地水准面插值模型取得的控制点坐标和高程,完全能够满足1∶10000甚至更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精度要求。为确保GPS网点拟合高程的可靠性,可适当用GPS联测国家水准点以检查GPS网点的高程拟合外符合精度。原有的国家三角点成果,由于测量年代悠久、历史原因和受当时的技术设备条件限制,其可靠程度和精度已不能用来检测和衡量GPS网点的平面和高程外符合精度。使用B级点来约束GPS网平差,并配合精化似大地水准面插值模型取得控制点坐标和高程,可以缩短工作周期,减少人员设备投入,降低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GPS高程测量在小比例尺水文地质点测量中的应用,小比例尺水文地质测量点布设范围广,点位布置分散,布点密度低,平均每100平方公里1个测量点,这些测量点通常沿公路、铁路、河流、山谷布设。本文中水文地质点测量采用GPS导线形式测量,同时在通行条件好的区域使用常规水准仪进行了四等水准测量检验。经过对比检测成果可以推断,正确使用GPS高程测量方法,经严密的高程拟合计算,成果精度可以满足水文地质勘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二次曲面GPS高程转换模型精度问题,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测区大小、控制点分布和控制点数量对于高程拟合精度的影响。文中以两个大小不同的测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控制点包围整个测区、分布在测区一角、均匀分布三个不同分布情况和控制点为6、7、8不同个数情况下的模型转换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测区越小、控制点分布越均匀、已知点个数越多,二次曲面高程拟合模型精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张英甫 《中国地名》2011,(3):48-48,54
传统的高程测量方法几何水准和三角高程测量,是目前建立高程控制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GPS技术的日益完善,如何充分发挥GPS在测量上的优势,采用GPS测定正常高,是当今测绘人探索、试验的问题。众所周知,GPS以其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在平面位置上已经显示了巨大优势,但是在高程测量方面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利用GPS给出的大地高,  相似文献   

6.
崔晓波 《中国地名》2009,(12):66-67
本文总结了影响动态GPS(RTK)精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研究表明,动态GPS(RTK)测量平面精度可达到一级导线测量的要求,高程精度可达到等外水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南极冰盖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对南极环境变化和地形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利用GPS实测数据和卫星测高数据建立DEM是构建南极冰盖表面DEM的重要方法。考虑到实测GPS数据的精度较高,而卫星测高的空间分辨率占优,本文探讨综合利用这两种数据构建南极Dome A区域DEM。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共同研制的SARAL卫星是Envisat的后续卫星,搭载的Alti Ka雷达高度计首次采用了Ka波段,可以极大减小电离层的影响,提高测距精度和卫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本文首先利用中国南极第29次科学考察在Dome A区域的实测GPS数据对SARAL数据进行精度评定,然后利用实测GPS数据对SARAL测高数据进行高程修正,联合GPS数据获取得到了Dome A区域300 m分辨率的DEM。结果表明SARAL的高程精度为0.615 m,而联合GPS数据能改善DEM精度,提高到0.261 m。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地监测南极菲尔德斯海峡断层的地壳运动 ,利用 GPS定位技术 ,将原有的二维平面形变监测网改造成三维空间形变监测网 ,并对 GPS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作了综述和分析 ,获得了水平方向优于 3mm,高程方向优于 6mm的监测精度。建立 GPS空间三维监测网在南极环境中研究地壳动态形变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监测南极菲尔德斯海峡断层的地壳运动 ,利用 GPS定位技术 ,将原有的二维平面形变监测网改造成三维空间形变监测网 ,并对 GPS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作了综述和分析 ,获得了水平方向优于 3mm,高程方向优于 6mm的监测精度。建立 GPS空间三维监测网在南极环境中研究地壳动态形变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北斗/GPS双系统四频率接收机,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采集了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沿线的北斗和GPS实测数据,跨度北至中国天津,南至南极内陆昆仑站。从C/A码伪距的信噪比和多路径、可见卫星数、PDOP值、标准定位的精度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北斗和GPS系统在航线上不同区域,尤其是在远洋及南极地区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定位效果。结果表明现阶段的北斗系统信号质量总体上与GPS相当;在45°以内的中低纬度地区,动态定位精度与GPS相当,水平和高程方向分别可达10 m和20 m左右,而静态定位水平方向精度为米级,与GPS相当,高程方向10 m左右,较GPS略差;在中高纬地区,由于可见卫星数较少、卫星分布较差,定位精度较差或无法定位。  相似文献   

11.
在交通线路的规划测设中,应用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载波相位差分技术(GPS RTK),有着明显的优点。笔者在参与福宁高速公路规划定线跨河水准测量中获得了实际的经验。据此本文对GPS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做出阐述,对影响RTK高程实时解算精度的主要因素做出分析,并从实证上对提高该技术方法的应用效果提出若干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SRTM DEM高程精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全面认识SRTM DEM数据精度特征并完善SRTM DEM数据精度评定方法,该文以我国1∶5万比例尺DEM为参考数据,以具有多种地貌类型的陕西省为实验样区,利用高程中误差模型及空间插值方法对SRTMDEM进行高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的SRTM DEM高程中误差在3.5~60.7 m,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并且高程中误差与实验样区平均坡度有较强的指数相关性,拟合的指数函数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中山站至DomeA冰川学考察断面是国际ITASE计划的核心断面之一。首次利用GIS开展了该断面的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 ,采样点的布设与管理。介绍了ADD数字地图拼接与裁剪 ,野外数据和BEDMAP数据地理坐标投影变换的方法。利用ArcView内插等高线方法对GPS导航仪高程数据进行了校正。沿考察路线提取了BEDMAP的冰下基岩高程和冰厚度数据 ,以及冰盖表面的坡度与坡向数据。指出应进一步开展该断面以及兰伯特冰川盆地GIS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交通线路的规划测设中,应用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载波相位差分技术(GPSRTK),有着明显的优点.笔者在参与福宁高速公路规划定线跨河水准测量中获得了实际的经验.据此本文对GPS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做出阐述,对影响RTK高程实时解算精度的主要因素做出分析,并从实证上对提高该技术方法的应用效果提出若干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TRMM卫星降水数据在川渝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地形复杂的川渝地区,利用72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水数据对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Mission)卫星降水数据的精度分别在年、季和月尺度上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分析了高程和坡度对月尺度验证结果的影响,同时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了高程与坡度对TRMM 3B43降水数据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TRMM3B43估算的年降水量在川渝地区平均偏高5.38%,其中西部高原区估算结果比中东部地区相对精确.TRMM3B43与气象站点的季尺度降水数据拟合优度较高,但各季拟合优度之间存在差异,其中春季降水的拟合优度高于其余季节.而TRMM 3B43的月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数据拟合优度R2=0.7615,相关系数R=0.87,表明两者之间相关性显著,数据精度较高;就单个站点而言,大部分站点相关系数较高,误差较小,但叙永站相关系数相对较低,小金、雅安、雷波、盐源以及攀枝花站点数据误差相对较大.高程对数据精度的影响较坡度大,且呈现三次非线性回归的变化特征,随着高程的升高,R呈现增大的变化趋势,|Bias(%)|则呈现出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趋势;坡度对降水数据精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变化规律也较复杂,整体上随坡度变化,TRMM 3B43数据精度受到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的电力线自动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开发了一种从机载激光扫描的三维点云数据中自动提取电力线的算法,采用局部高程分布直方图模式分类滤波、Hough特征空间中全局方向特征优先的线特征提取、悬挂点位置数学推算和局部分段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电力线提取过程中电力线点云与电塔点云的自动分类、电力线平面位置提取、电力线悬挂点提取、电力线拟合问题。最后通过实际的工程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地图与遥感     
地图学的一般问题P222007032738采用经典大地测量技术确定珠峰大地高(2005)的研究=Onthe height determination of Qomulangma Feng(Mt.Everest)with classical geodetic techniquein2005/成英燕,王文利…∥测绘学报.—2006,35(3).—197~203以往对常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时,常采用平面与高程分别平差得出珠峰峰顶(山头或觇标)相应于某椭球的平面位置(经纬度)与大地高.提出采用平面与高程进行联合处理的方法,并就这两种方法采用的模型、数据处理方法及最终结果(主要是大地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与GPS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图2表7参9(作…  相似文献   

18.
在实践中 ,实现一个GPS/GIS集成系统在技术上是容易的事情 ,但是如何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则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本文分析GPS/GIS集成软件系统 ,捕获了其共性和变化性 ,将GPS数据通讯进行分解 ,提出基于构件模型的集成系统的实现方案 ,该实现方案便于控制系统的变化性 ,并且支持复用  相似文献   

19.
在实践中,实现一个GPS/GIS集成系统在技术上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如何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则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本文分析GPS/GIS集成软件系统,捕获了其共性和变化性,将GPS数据通讯进行分解,提出基于构件模型的集成系统的实现方案,该实现方案便于控制系统的变化性,并且支持复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期RTK-GPS(Real Time Kinematic-Global Position System)高精度测量数据,通过冰面高程变化开展北极Austre Lovénbreen冰川物质变化研究。首先基于冰面GPS测点开展多种空间插值方法的比对,兼顾冰面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的平滑特性以及插值结果的准确性,优选自然邻域法作为冰面地形的插值算法;继而利用2013—2015年3期RTK-GPS数据,通过冰面地形内插和测线交叉点比对两种方式开展了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交叉点方法的精度更高,而地形内插法在测线之间的空白区域存在较大误差。最后通过冰雪密度估计将高程变化转化为水当量,计算相应时段的冰川物质平衡:积累区密度取500 kg·m^-3,消融区密度取900 kg·m^-3,得到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的物质平衡分别为–0.277m w.e.和0.065m w.e.。该物质平衡结果相较于传统的冰面物质平衡而言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源于测量时段的不一致,以及可能存在的冰川内部物质变化。此外,将RTK-GPS交叉点高程的年际变化与所在高程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冰川物质变化与冰川高程分布既有较强的相关性,部分区域也存在一些差异。总体而言,冰川物质年变化的海拔梯度为2.67‰,在海拔越低的区域冰川消融得越快,随海拔上升消融减慢,在高海拔或冰川边缘区域还存在少量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