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中日月长     
雷颐 《中国测绘》2003,(2):40-42
地图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并非完全被动、简单复制,而是充满了我们的选择,实际也是我们如何“看世界”的反映。恰如丹尼斯·伍德所说:“地图并非与文化分离,相反地,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因为我们作为沉浸在地图中的族类,地图的历史就是我们的历史。”在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中,中国是位于天下之中的“天朝上国”,其余都是位居边缘的蛮夷之邦。明清之际,曾有传教士将现代世界地图介绍进来,但由于不合“天朝”图式,未被接受;而相信并宣传此图的徐光启等,则长期受到诽谤。鸦片战争后,在战争中曾与“英夷”交战、后又与西人交往颇多…  相似文献   

2.
刘洪涛 《地图》2000,(3):47-49
原文载于英国《城市地理》(UrbanGeography) 1998年第 19卷第 1期 ,题为“地理界有没有‘厌图症’ ?” ,本文编译时有删节。作者JamesO .Wheeler为该杂志编辑。他对近年来在世界地理学界较有影响的 8种英文杂志中地图的使用情况作了调查 ,总体结果不容乐观。由此我想到 ,国内出版的地理类期刊中 ,地图的使用情况如何呢 ?笔者由于暂时未作深入调查 ,在此不敢妄作结论。但本文所提出的观点和所揭示的现象 ,无疑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图的力量》一书的作者丹尼斯·伍德先生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可以制作地图” ,“地图构建世界 ,而非复制世界” ,“地图使过去和未来现行” ,“地图使我们的生活成为可能”。这些格言式的话语鼓舞人心 ,并让我们每一个地理和地图工作者心领神会。相信地图仍是地理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且必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正如在本世纪初 ,福特公司为推销其T型汽车所提出的口号“让每个人都拥有汽车”一样 ,我们今天的口号是 :让每个人都使用地图 !  相似文献   

3.
石涛编了一套丛书,收的既不是主流思潮,也不是经典学术,石涛说它们很Alternative,意思是另类得不行。这其中就有一本叫《地图的力量》,是丹尼斯·伍德写的,确是一本奇书。大凡奇书,多有跨学科的内容,兼有建学科的意义,一如曹公之红楼,一如莎翁之戏剧。《地图的力量》像钻石一样,能让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人都看到耀眼的光芒。《大地评论》说它“为地图的使用者提供了一种从制作者的角度观察地图的有力武器”,而《lsis月刊》要“向所有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学家极力推荐这本与众不同的书”。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地图的力量》一书对发展历史地…  相似文献   

4.
潘晟 《地图》2001,(2):37-40
地图具有如何的功效 ?美国学者丹尼斯·伍德认为 :地图呈现并再现过去积累的思想与劳动 ,以及我们生活其间、同时又共同努力维持其存在的环境[1] 。这就是说地图是在一定的思想与劳动 ,以及人们生活的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绘制的。我国古代传统地图的绘制同样如此 ,它们是古人社会思想与地理认知的地图表现。这其中与五服制所体现的政治地理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五服及其政治地理思想《国语·周语》称 :“夫先王之制 :邦内甸服 ,邦外侯服 ,侯卫宾服 ,蛮夷要服 ,戎狄荒服。甸服者祭 ,侯服者祀 ,宾服者享 ,要服者贡 ,荒服者王。”第一次系统地…  相似文献   

5.
《地图》2006,(3):112-112,F0003
总会有朋友问我:地图是那么枯燥的一个东西,你怎么会喜欢呢?我说:你的前提是不对的.地图其实特别有趣!前些天有一则消息说,河北省的河间市被命名为“诗经之乡”了,是谁命名的我不记得,但是河间确有一个“诗经村”我是知道的。  相似文献   

6.
陆炳生 《地图》2006,(2):14-18
无论出差旅游还是探亲访友,往往无可避免地需要地图的帮助。地图已经是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于是人们或多或少地会与地图发生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可大可小,大到也许因为读图失误或地图本身有误,使绝尘千里的游侠误入歧途而孤苦无助,小到也许只为在城市里找一所可解燃眉之急的公厕而“奔走呼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些故事吧。  相似文献   

7.
王磊 《地图》2004,(4):85-85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人在宿舍,面观地图”,同学们说这是我大学课余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有同学开玩笑说我和地图“谈上恋爱了”。地图以斑斓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抽象的符号、丰富的层次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真是百看不  相似文献   

8.
张文 《地图》2003,(5):35-36
“我收集地图已有近20年的历史,回顾这一段收藏经历正是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尝遍了。面对我现在的生存状态,那种寂寞孤独,那种酸楚,有时会一起袭来,但是我不能放弃我所追逐的梦想,地图,是我永远的朋友。”  相似文献   

9.
董正泉 《地图》2000,(3):43-44
经常有朋友问我 :“要收藏的东西这么多 ,你为什么偏偏喜欢地图呢 ?”我回答说 :“别的收藏搞的人多 ,我赶不上。地图搞的人少 ,容易出名堂 ,更有意思。”在多数人看来 ,收藏只是投资的另一种形式。要投资就要选热门品种 ,如邮票、钱币、磁卡等 ,而热衷于地图这种冷僻的品种 ,似乎脱离常规了。其实在我看来 ,地图作为一个收藏品种 ,不只是点线符号组成的抽象图案 ,更是有生命的文化载体。它既有指路、导向、助学等实用功能 ,又以特有的方式在无意间见证历史 ,记录一个地方的发展变迁 ,甚至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这是一张 1 941年的“江…  相似文献   

10.
毛元元 《地图》1999,(3):34-3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绘制地图的国家之一,地图的传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地图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原始地图、古典地图和实测地图三个发展阶段。下面分述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发展成就。原始时期  原始地图是人类社会初期出现的简陋地图,它还没有脱离图画和神话传说。如民间流传“史皇作图”的故事,说黄帝与 尤大战时,黄帝的臣子史皇曾作地形物象之图,终于把 尤打败。这自然不可信,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4000年以前的中国已经有了描绘地形物象的“地图”。再如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大禹治水时“河伯献图”的故事,这是治水…  相似文献   

11.
钱浩沛 《地图》2006,(4):56-61
2003年第三期《地图》杂志中有一篇文章,名为《南斯拉夫版图:千年的动荡》,文中结尾处,曾预言“塞尔维亚和黑山”将有可能从地图中消失。打那以后,我就一直在找绘有“塞尔维亚和黑山”版图的地图邮票。没想到的是,在我尚未找到标有“塞尔维亚和黑山”名称的地图邮票时,却等来了  相似文献   

12.
方华  钱又伟 《地图》2003,(5):37-37
“9岁那年,我从跑销售的父亲出差回来的书包里发现了一张列车时刻表了,上面密密麻麻的铁路网和列车时刻,应该是我最初的启蒙兴趣。我是农民,这一生都会选择辛苦与奔波,是地图给了我成就感。”  相似文献   

13.
地图的奥秘     
杨浪 《中国测绘》2007,(2):62-65
民间收藏的大地图潘家园有卖者告我,他有一“康熙全图”,比划着,说该图有两米多高、三米以上宽,其索价不论,这算是我听说的民间收藏的最大的图了。不过我藏的《中国青藏地图》全套12幅,我有10幅,除“昌都”  相似文献   

14.
地图的味道     
张燕燕 《地图》2003,(5):1-1
周末在家整理,被冷落了多日的纪念品又一次唤起我的记忆,这幅庐山地貌素描图是大学时的实习作业,看着它,那个暑假美丽而生动的日子又像在水晶球里呈现一样向我微笑:这几张北京地图,比我的年纪还要大许多,这是一位未曾谋面的朋友寄过来的纪念品:卷在抽屉里的那幅影像地图,边上的笔迹若隐若现,使我仿佛又置身于那个江南小镇……哦,还有挂着的这些各式与地图有关的钥匙链,望着它们,一个个朋友的面容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5.
戴从武 《地图》1999,(1):53-54
我爱收集异质地图,诸如扇子、磁卡、标本证章、车票、钥匙环、丝织品等上面的地图。这类地图,“图”出多门,又不规范,不受“循规蹈矩者”喜爱;但它们形态各异,兼有实用功能,而且小巧玲珑居多,把玩掌间,却别有一番情趣!我收集的异质地图中有三枚日本的金属地图很别致,今撰文介绍,与同好一起鉴赏。第一枚(参见图1)是长方形的,5.6OcmX2.35cm,左下部1/3处有一缺口,很像检票轧口,但其边缘与整个长方形边缘(突出部分)相连,故是整体设计的一部分。其正面右侧有一日本妇女半身像,旁边注有“伊豆的踊子”五个字。左侧横写…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看究第3期《地图》杂志的“国货”专题,我和小白都有些沉默。那些被遗忘的激情,一下子充满了大脑。小白说,他想发一种“当年不再”的叹息。还记得,当初从屏幕里看到身穿海魂衫的何勇站在红赫体育场声嘶力竭地吼着《姑娘漂亮》时,我跟小自就不由自主陷入到这种夹杂着摇滚味的复古潮流中。那时,一件海魂衫,一双回力鞋,是文艺青年装范儿的必备家当。有段时间,小白看着穿着一样的我们说:“为什么我们看起来像情侣啊?”  相似文献   

17.
邬银兰  龚缨晏 《地图》2004,(1):42-47
在欧洲中世纪的“世界地图”中,最为常见的是T-0地图,图中的世界被分为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陆地。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地图,认为世界是由四大洲构成的,我们可以把这类地图称为“四分天下图”。这类地图的数量并不多,但非常独特,其中最著名的是所谓的“贝亚吐斯地图”(Beatus Maps)。  相似文献   

18.
陈中仁 《地图》1999,(1):51-51
地图作为社会文明程度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标尺之一,正逐步获得人们的认同。地图以其信息容量大、现势性强、实用方便,已广泛进入寻常百姓生活中。“一图在手,走遍天下”。地图本身又是记录历史,反映政区变迁、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交通旅游等信息的载体,于是地图就有了收藏的意义。收藏地图,就是收藏一份历史。地图收藏正在全国兴起,已在收藏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地图品目繁多,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图的应用和更新也势必更加广泛和迅速,地图的数量和种类会越来越多。从收藏角度说,追求大而全是收藏…  相似文献   

19.
刘寅年 《地图》2004,(2):80-80
地图,是不同于“造型艺术”门类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图种。地图是按一定科学法则,显示地表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图”。其作用在于概括地反映它们的地理分布、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实用性极强。而“造型艺术”包含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美术作品,重在供人们欣赏。尽管地图与图画在内容、性能和用途上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但从“图”的共性技法方面看,图画,无非是运用各式各样的点点线线和形形色色  相似文献   

20.
晓梦 《中国测绘》2003,(4):30-31
在过去十年中,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地图的绘制、发售和使用。科技带来的改变毫无疑问影响了地图行业的四个功能领域:指路、娱乐、教育和装饰。 现在的地图是数字化的,可以运用电子技术发送。美国国家地理的“地图机”即可以提供这项服务。这种“地图机”是一种类似自动取款机的设置,现在已开始出现于全美的各个道路出口。人们可以通过它查询所需地图,选定以后即可打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