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的碳酸盐来源复杂,对于封闭的巴里坤湖而言,风力搬运入湖的碳酸盐含量不可忽视。根据计算,在湖泊的中间区域外源风成碳酸盐含量小于总碳酸盐含量的10%,X射线衍射半定量分析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巴里坤湖泊表层沉积物碳酸盐矿物主要以文石和方解石为主,存在一定量的镁方解石,部分方解石为外源风成碳酸盐。生物活动、风场变化、水位变化以及湖泊水物理化学性质控制着湖泊碳酸盐分布的格局。因此,在利用碳酸盐重建古气候记录时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云南湖泊的碳酸盐沉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云南湖泊多属中等矿化度的淡水湖泊,碳酸盐沉积物处于缓慢的积累过程。就其外形和成分可分为微粒碳酸盐、颗粒碳酸盐、生物贝壳碳酸盐和陆源碎屑碳酸盐。颗粒碳酸盐多分布在特定环境的湖区,集合粒成因与微生物的生物化学沉积作用有关;球状粒为微晶方解石组成,由藻群落及其代谢物形成的微环境对方解石缓慢沉淀有利;鲕状粒的形成可能与湖泊不定期干涸引起镁、钙比值变化及方解石、文石交替沉淀有关。微粒方解石是碳酸盐沉积的主要矿物形式,局部湖区形成的以颗粒碳酸盐为主的堆积体是云南湖泊早期碳酸盐沉积作用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西沙群岛石岛碳酸盐X射线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测定碳酸盐岩石中碳酸盐的矿物成分及含量是目前研究碳酸盐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根据西沙石岛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具体情况采用了“直接比较分析法”,用积分强度测定文石和低镁方解石或高镁方解石的含量百分比,用方解石的特征峰所在位置确定方解石中MgCO_3含量,对西沙石岛碳酸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定量分析测定,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从而为西沙礁相沉积作用、地球化学、年代学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  相似文献   

4.
南沙群岛海区晚第四纪碳酸盐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广庆  王有强 《台湾海峡》1994,13(3):263-274
本文研究了五个柱状沉积物的碳酸盐沉积。根据沉积物的陆源碎屑和生物骨屑CaCO3沉积作用的特点,把本区沉积物分为五种沉积类;碳酸盐生物组成的门类较多,以有孔虫为主,其次为珊瑚,腹足类等;碳酸盐矿物以低镁方解石为主,还有高镁方解石和文石;与沉积物中CaCO3有关的化学元素10多种。这些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比值等,是区分礁相,礁体过渡带和非礁相的标志。所有这些碳酸盐沉积作用的特点表明,区内存在着五种沉  相似文献   

5.
利用X射线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矿物颗粒形态特征及不同粒级的碳酸盐矿物百分含量分布。结果表明,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的碳酸盐矿物含量均在9%左右,差异不大。长江碳酸盐矿物含量在粗粒级较高,随着粒度变细波动式降低,黄河碳酸盐矿物含量则随粒度变细而逐步增加;黄河方解石含量高而白云石低,长江的情况正好相反。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中的白云石颗粒大多比较完整,侵蚀沿完全解理面发生,菱面体形态明显。长江白云石上可以见到大量的磨蚀和溶蚀形态。黄河白云石保存较好,侵蚀程度较低,磨蚀和碰撞形态明显,溶蚀形态很少,发现典型的马鞍状白云石颗粒。长江和黄河的方解石均遭受强烈侵蚀。长江方解石溶蚀特征特别明显,深入矿物颗粒内部。黄河方解石侵蚀深度相对浅表,侵蚀形态多为磨蚀、碰撞和溶蚀等物理和化学综合侵蚀特征。长江某些方解石表面布满细小鲕状方解石颗粒,似为局部自由空间的胶体-陈化成因特征。黄河方解石呈现多个次生微晶集合体,显示其黄土粘粒空隙胶结物成因形态。碳酸盐矿物的菱面体形态和菱面体完全解理所特有的60°和120°交角,是其电镜下的最佳识别特征。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物源、流域风化强度以及矿物晶体结构本身的特...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等项分析,对东海沉积物中的有孔虫、腹足类、双壳类、苔藓、珊瑚、海胆等骨屑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确定了矿物成分与生物属种的关系,并基于有孔虫壳体化学成分将壳体分为均质壳和异质壳,生物碳酸盐中镁主要富集在方解石及镁方解石中,锶在方解石和镁方解石中的分配系数(D)相似,为0.11—0.14;在文石质骨屑中D=1.09-1.20。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生物属种有明显关系。据一些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偏差值计算的水温来看,本次测定的有孔虫属种的骨屑不能作为理想的骨屑温度计。  相似文献   

7.
东海钙质生物骨屑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等项分析,对东海沉积物中的有孔虫、腹足类、双壳类、苔藓、珊瑚、海胆等骨屑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确定了矿物成分与生物属种的关系,并基于有孔虫壳体化学成分将壳体分为均质壳和异质壳。生物碳酸盐中镁主要富集在方解石及镁方解石中,锶在方解石和镁方解石中的分配系数(D)相似.为0.11—0.14;在文石质骨屑中D=1.09-1.20。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生物属种有明显关系。据一些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偏差值计算的水温来看,本次测定的有孔虫属种的骨屑不能作为理想的骨屑温度计。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区全新世沉积物中的碳酸盐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口区全新世沉积物中的自生碳酸盐矿物是指相矿物.自生方解石指示淡水环境,自生白云石指示潮坪沉积.其分布受物源、环境、沉积物类型、环境对沉积物改造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该孔的物质主要来自古黄河和古长江,于滨岸带及相邻浅海和沿岸平原形成的第四纪沉积物.发现矿物51种,轻矿物主要由长石、石英和方解石组成;重矿物43种,含量为15.87%,主要由云母、角闪石、绿帘石、白云石、自生黄铁矿等十多种矿物组成.根据矿物分布、组合特征,可将该孔分为上、中、下三个矿物段,含十个矿物亚段.矿物段主要是物源区的产物,矿物亚段主要是环境变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西菲律宾海沉积物矿物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了1988年取自西菲律宾海3个柱样共52个沉积物样品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次要矿物为高岭石,绿泥石,角闪石,斜发沸石,水云母,蒙脱石和滑石。划分出两类矿物组合:(1)方解石+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水云母含量高,角闪石,斜发沸石滑石含量低;(2)斜长石+方解石+石英+钾长石,角闪石,斜发沸石和滑石含高,水云母含低。(1)类矿物组合反映  相似文献   

11.
南海永乐龙洞发育于永乐珊瑚礁台地,龙洞深度达300m,为世界之最。沉积物堆积在龙洞的洞壁斜坡、龙洞中部的转折平台以及洞底等部位。使用激光粒度仪、X射线粉晶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对采自不同深度的沉积物进行了粒级、矿物物相、元素含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洞沉积物绝大部分为钙质生物碎屑,以砂粒级碎屑为主,含砾石碎屑、粉砂碎屑,分选和磨圆差;沉积物矿物组成以文石、高镁方解石为主,含少量低镁方解石,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9%、28%、3%;化学组成以Ca、Mg、Sr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35.5%、0.9%、0.5%,含少量Si、Al、Ti、P、S等元素。该区沉积物来源包括礁坪生物碎屑和东亚季风风尘陆源物质两个方面,以礁坪来源的生物碎屑为主;龙洞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捕获作用和垂直沉降作用两种方式,而以机械捕获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2.
重矿物     
(一) 重矿物组成厦门港湾海底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组合特征的阐述,仅依现有细砂级(0.25—0.125mm)重砂矿物分析资料。其组成复杂,种类超过59种。除少数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外,均属陆源碎屑矿物。其中,硅酸盐矿物种类最多,其次为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类,碳酸盐及硫化物和磷酸盐类较少,而硫酸盐类矿物仅见一种。从矿物总含量来看,氧化物矿物含量最高(平均达46%),其次为硅酸盐矿物(平均含量近40%)。  相似文献   

13.
对日本海西部大陆坡沉积物柱状样中的自生碳酸盐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主要组成矿物为颗粒状自生高镁方解石微晶,放射状自生文石微晶仅在一个层位出现。结合碳酸盐的地球化学组成,认为研究区碳酸盐来自于富Ca2+、Mg2+和HCO3-流体的沉淀。中度亏损的13C(-33.85‰~-39.53‰)表明碳来自于甲烷的厌氧氧化,同时,这也是研究区海底存在甲烷冷泉的重要证据。重氧同位素比值(5.28‰~5.31‰)则指示着富18O流体来源,而该流体应源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综上可知,研究区碳酸盐来自于研究区甲烷冷泉上升流的沉淀,指示着海底更深处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与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鉴定,南极东胡安池塘沉积物中,存在着具有代表独特环境特征和沉积学特征的方解石、石膏、石盐和坡缕石等矿物。由于碳酸钙溶度积有效地控制硬石膏向方解石矿物转化机理,所以在盆地下表层细粒碎屑沉积物中方解石的含量偏高。东胡安池塘的原先深坑凹道可能是古地理年代中地震或火山爆发所造成,盆地内940,000×10~3kg可溶性盐类沉积物,也许是过去长期海浸—海退—海侵—海退的反复过程中,被侵蚀凝聚沉淀和期后冰川剥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湖泊沉积物碳酸盐含量TCC的变化可反映环境或气候信息.TCC值的变化主要反映干旱和湿润的变化,而与气温变化对应关系不明显,TCC高值可能分别对应暖干、冷干和暖湿环境;这取决于气温和水分对TCC的综合影响程度.碳酸盐一般与细粒沉积物对应的关系可能只反映与搬运条件有关,而与水位高低无关;不同类型的碳酸盐矿物及其饱和指数可能影响TCC与干湿的对应关系;构造也可以影响TCC变化.对于一个钻孔岩芯不同层位而言,TCC的指示意义可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南海的现代碳酸盐质沉积,主要是生物源。据生物组分、矿物成分和主要化学元素的垂向变化,分为三带:文石质生物富积带(60m以浅);镁方解石质生物富积带(60-400m);方解石质生物富积带(400-3800m)。  相似文献   

17.
沉积物中碳酸盐(方解石和白云石)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河流和浅海陆架沉积物中的碳酸盐成因和生成环境,探讨河流和陆架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明显受沉积物粒度组成和物源的影响。1mol/LHAc lmol/LNaAc(在沸水浴加热30min),0.3mol/LHAc(室温下5h)和1mol/LHCl(室温下2h)分别做碳酸盐相 离子交换相的浸取液,lmol/LNaAc(在沸水浴加热30min)做离子交换相的浸取液,然后用ICP-AES测得浸取液中Ca和Mg离子含量,差减法计算样品碳酸盐相中Ca,Mg离子和碳酸盐含量。其中前两者与第四种相结合的方法,都能得到河流沉积物碳酸盐相中的Ca离子含量。而第三种方法,即1mol/LHCl(室温下2h),破坏了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不能用来作为沉积物碳酸盐相 离子交换相中Ca和Mg离子的浸取液。与使用ICP-AES测定离子含量计算得出的碳酸盐含量的方法相比较,容量法是1种操作简单、花费低廉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南海现代生物碳酸盐沉积的垂向分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海的现代碳酸盐质沉积,主要是生物源。据生物组分、矿物成分和主要化学元素的垂向变化,分为三带:石质生物富积带(60m以浅);镁方解石质生物富积带(60-400m);方解石质生物富积带(400-3800m)。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河西走廊东端西北内陆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交汇带的石羊河流域三角城古湖泊剖面进行了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 重建了西北干旱区全新世古气候高分辨变化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能灵敏地反映该区湖相地层记录的古气候特征,是一个较好的古气候替代指标。在湿湿期,湖泊水体扩大,生产力高,沉积物中有机物主要是沉水植物供给,δ^13Corg偏重;在干冷期,湖泊水体减小,沉积物中有机质以挺水植物为主,植被不发育,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低,δ^13Corg偏轻。全新世气候演化主要分为4个主要阶段;暖湿期(约10000-5000aB.P.)、温湿期(约5000-3800aB.P.)、凉湿期(约3800-2600aB.P.)、干旱期(约2600aB.P.至今),各阶段中气候快速变化明显。该区的古气候演化与同处于我国东部季风西北边缘的相邻地区有一定的可比,也具有自身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20.
对大连湾、大窑湾外近海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轻矿物的分离和鉴定,根据其组合分布特征,探讨了该区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和轻矿物的来源,并对沉积环境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59%)、蒙皂石(20%)、绿泥石(16%)和高岭石(5%)组成,研究区西部伊利石较高,而东部绿泥石较高,蒙皂石有向湾内富集的趋势。轻矿物由斜长石(45%)、石英(34%)、钾长石(10%)、绿泥石(8%)、白云母(2%)和方解石(0.4%)组成,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与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较为一致。矿物分布受潮流、地形影响明显,研究区北部近岸水下岸坡区,水动力条件较强,沉积物粒度较粗,矿物组合以长石、石英富集为特征;向南水深增加,东部为一水下台地,矿物组合以白云母、绿泥石含量高为特征;研究区南部水深增加,又出现一水下岸坡,其下地形趋于平坦,因受出入渤海的潮流和进入渤海的黄海暖流的影响,水动力条件最强,沉积物粒度较粗,长石含量最高,轻矿物含量高。研究区潮流、地形对矿物组成、组合和含量具有控制作用。北部水下岸坡及以内近岸浅水区沉积物粒度较粗,轻矿物含量低,石英、长石含量高,物质主要来自沿岸侵蚀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