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山西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主要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可反映水体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评估水体中的主要离子的浓度及时空变化特征是认识区域水体物质循环及水系统中元素分布的重要依据。通过对2015-2016年山西省不同季节的95个浅层地下水采样数据的检测与比较,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空间插值分析图、Gibbs图和Piper三线图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山西省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整体属于淡水,水质较好,地下水矿化度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中部、西南部矿化度较高且季节变化显著;东南部及西北部矿化度较低且季节变化不明显。地下水阴离子中HCO3-占主要优势,阳离子中Na+、Ca2+占主要优势,丰水期与枯水期相比,地下水主要离子中Na+和Cl-增加明显,可能受地形和季节性降水的影响。水化学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水化学类型有HCO3--Ca2+型、HCO3--SO2-4-Na+型、HCO3--SO2-4-Ca2+-Na+型和HCO3--Cl--Na+型。水体离子的组分变化主要受岩石风化的影响,其中盆地地区受到一定的人为影响和蒸发浓缩影响。不同季节地下水中的离子相对含量变化显著,丰水期与枯水期相比,浅层地下水中的Na+和Cl-增加明显,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土壤淋溶作用影响,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区域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以及补充区域水化学研究数据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玉龙雪山周边典型河流雨季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9 年5~10 月在玉龙雪山周边典型小流域白水河、三束河、哥吉河采集河水样品,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三条河流河水均呈现弱碱性,主要离子组成表现为富集Ca2++Mg2+和HCO3-+SO42-,且以Ca2+和HCO3-为主,各类离子存在显著季节变化。离子来源分析表明,玉龙雪山周边小流域河水雨季主要受降水和岩石风化影响,大气降水对河水主要常规离子Na+、K+、Ca2+、Mg2+、SO42-的贡献率为分别为23.44%,9.66%,3.10%,17.81%,10.48%。研究区碳酸盐岩的风化产物是河水离子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根据天山哈密榆树沟流域地下水的pH 值、总可溶性固体(TDS)、电导率(EC)和主要化学离子的测定,运用综合特征描述法、三角图示法、相关性分析和主要离子比值法,探讨了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的pH 值为中性略偏碱性;阳离子中Ca2+ 质量浓度含量最高,阴离子中HCO3-浓度最高,阳离子质量浓度序列为Ca2+ >Na+ >Mg2+ >K+,阴离子质量浓度序列为HCO3->SO42- >Cl- >NO3-;该流域地下水主要离子类型为HCO3--Ca2+ ;TDS 含量分别为104.33 mg·L-1和99 mg·L-1,属于弱矿化度水;地下水中离子组成主要受碳酸盐风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甘肃石油河流域地下水补给来源与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油河流域所包含的赤金盆地与花海盆地,综合利用地下水水化学指标与稳定同位素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与演化规律。其中赤金盆地地下水化学演化受控于溶滤作用,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不断地溶解进入低矿化度的地下水中导致Mg2++Ca2+与HCO3-+SO42-沿1∶1等量线分布;而花海盆地高矿化度地下水中的Na+与SO42-、Na+与Cl-均有较好线性关系且多数矿物饱和指数>1,表明芒硝溶解控制了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且地下水演化过程转由蒸发浓缩作用主导。赤金、花海盆地地下水氢氧同位素沿祁连山大气降水线分布或于右下方,二者特征相似,但后者更为富集重同位素,反映研究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祁连山大气降水或石油河河水;此外,两盆地间水力联系紧密,前者补给后者,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时应将两盆地作为整体进行统筹管理,避免不合理开采造成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5.
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已成为研究水文循环过程的良好示踪剂,两者的结合能很好地揭示流域或者区域(特别是缺少水文观测数据的高寒内陆地区)的水文循环过程。青藏高原地表环境较恶劣,缺乏流域尺度的水文观测资料,不利于对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的综合理解和认识,成为水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瓶颈。为此,本文以青海湖沙柳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降水、河水和地下水的定期定点高密度采样和对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δD、δ18O)和水化学氯离子(Cl-)浓度的分析测定,其目的旨在识别和示踪流域不同水体间的补给关系,探究D-18O同位素和Cl-离子能否指示流域水文过程。结果显示,青海湖沙柳河流域干、支流河水和地下水均受降水补给,自上游至下游,干流河水受降水补给作用较强,支流河水受补给作用依次减弱,地下水受降水补给作用较弱。下游干流河水主要受下游地下水和全域支流河水补给,比例分别为15.45%和84.55%;下游地下水主要由中上游的河水和地下水补给,比例分别为42.40%和57.60%。上述结果表明结合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手段可定量揭示高寒内陆河流域的水文过程,可为青藏高原其他类似流域水文过程示踪研究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沙区天然水体水化学组成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孝宗  杨小平 《地理学报》2021,76(9):2224-2239
天然水体水化学组成及其成因分析既有助于重塑和预测区域水文地质环境及水文地球化学发展历史,也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本文基于鄂尔多斯沙区天然水体水化学数据和前人在该地区的研究成果,利用多种水化学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天然水体的水化学组成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沙区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虽然具有不同的沙漠景观,但其相同类型的天然水体具有相似的水化学性质和成因,该现象的出现可能和两者具有相似的蒸发量有关。鄂尔多斯沙区受蒸发影响较小的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2+-HCO3-型为主,其水化学组成主要受控于岩石风化;湖水蒸发较强烈,水化学类型为Na+-Cl-型,其水化学组成主要受控于蒸发—结晶过程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和河水的水化学类型及其成因均处于两者之间,具有过渡特征。离子比例关系显示,蒸发岩风化、碳酸盐岩风化和硅酸盐岩风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和河水的水化学组成。鄂尔多斯沙区地下水和河水虽然能满足灌溉水要求,但由于蒸发强烈,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盐碱化。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海河源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从建  陈伟 《地理科学》2018,38(5):790-799
对海河流域源区的丰、枯水期降水、地下水、河水进行取样测试,分析了海河源区不同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水化学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运用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对典型采样点地表水地下水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 丰水期地下水及地表水δD和δ18O及总溶解性固体(TDS)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而枯水期只有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及水化学特性表现出空间差异。②研究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HCO3·SO4、Ca-HCO3型为主,丰水期河水与地下水化学类型较为相似,枯水期地下水化学类型与同时期的河水及大气降水的水化学类型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枯水期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不明显。Gibbs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海河源区水体化学性质的主要影响为岩石风化作用。③枯水期地下水受其他水体影响较弱,而丰水期河水及大气降水对地下水具有显著的补给作用,3个源流区中西源的地表河水对地下水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国华  张妍  缑倩倩  张仲伍  孙九林 《地理科学》2022,42(10):1818-1828
以黑河流域中游典型绿洲边缘地表水(水库水、河流水)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3年地下水和地表水水化学离子连续监测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Piper图、Gibbs图、离子相关性等方法,对水化学类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 在2005—2013年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呈上升趋势,而地表水(河流水和水库水)TDS呈下降趋势,同时,地下水TDS显著高于地表水;② 在年际尺度,地下水离子浓度均随时间增加而显著升高,而河流水和水库水离子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年内尺度,地下水NO3?离子浓度呈现8月显著高于5月的特征,河流水Ca2+、SO42?离子浓度8月高于5月,而水库水所有离子含量5月高于8月;③ 在2005—2013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化:地表水水化学类型在2005—2009年由HCO3?-SO42?-Ca2+-Mg2+ 转变为HCO3?-Ca2+-Na+,而2009—2013年水库水转变为HCO3?-SO42?-Ca2+-Mg2+,河水转变为HCO3?-SO42?-Ca2+-Na+;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2?-Ca2+-Mg2+ 型转变为SO42?-HCO3?-Ca2+-Na+-Mg2+ 型;地表水和地下水中SO42?、NO3?变异系数最大,是随环境因素变化的最主要敏感离子;④ Gibbs图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离子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作用,方解石、白云岩等碳酸盐岩或硅酸盐岩矿物的风化溶解是该地区离子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西藏山南地区沉错湖泊与径流水化学特征及主控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枪勇冰川径流-卡鲁雄曲(河)-沉错(湖)为研究区域,开展高原湖泊及其补给河流与冰川径流的水化学特征研究,并探讨影响主离子组成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夏季湖水主要离子呈均匀混合状态,pH值、电导率、TDS及优势阴阳离子在整个湖泊空间上变化不显著;总体上,从上游冰川融水径流、河水至下游湖泊,离子浓度呈现上升趋势;融水径流及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表现为SO42--Ca2+-Mg2+类型;沉错湖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受蒸发结晶作用控制,表现为SO42--Na+-Ca2+类型,在蒸发作用下Ca2+逐渐沉淀析出,Na+浓度不断升高而成为绝对优势阳离子。  相似文献   

10.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短缺是干旱区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深入了解干旱区独特的水循环机理,而分析不同水体中氢氧同位素特征及转化关系,是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水循环机理的基础。以呼图壁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大气降水、河水、地下水和积雪融水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及不同水体的δD~δ18O关系,探讨了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呼图壁河流域大气降水、河水、地下水和积雪融水中δD、δ18O的组成和季节变化差异较大,δD值分别为-86.25‰、-66.66‰、-69.82‰和-150.79‰,而δ18O值依次为-12.42‰、-9.94‰、-10.23‰和-19.42‰;河水受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的混合补给导致同位素的贫化,积雪融水主要受蒸发的影响导致同位素的富集,而河水和积雪融水对地下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导致地下水同位素的贫化;呼图壁河上游地区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仅占到18.45%,而中下游区域的地下水补给占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黑河源区水文循环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维持黑河流域中、下游绿洲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主要形成于祁连山区。该文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分析不同地段、不同水体中的环境同位素(δD、δ^18O和^3H)和水化学组成特征,利用同位素混合模型,识别黑河源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来源、组成和径流过程,揭示源区的水文循环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源区水文循环模式。结果表明:1)黑河源区存在两类地下径流系统:局部径流系统接受局地降水和冰雪融水入渗补给,就近向河流排泄,水循环交替积极,据同位素估算结果,降水补给占76%,冰雪融水补给占24%;区域径流系统接受中高山带的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补给高程大于3600m),在出山口附近的断裂带以泉的形式排泄,水循环交替缓慢。2)山区地表水由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出山河水的构成为:降水占69%~72%,冰雪融水占23%~24%,深部地下水占5%~7%。  相似文献   

12.
王晓艳 《中国沙漠》2019,39(4):168-176
2017年在秦岭黑河流域7个采样点进行地下水样品采集。通过综合分析、Gibbs图、Piper三角图、主要离子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得出黑河地下水化学成分的特点、水化学类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阳离子的主要组成成分是Ca2+,HCO3-是阴离子的主要组成成分,黑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 Ca2+和SO42--HCO3--Ca2+型。Gibbs图分析得出该地下水化学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Piper三角图、主要离子比值法、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表明,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方解石、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矿物的风化溶解,同时伴有硫酸溶解碳酸盐岩,受硅酸盐岩的溶解控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地下水水质是水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合理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及保护治理方案的基本前提。以科尔沁沙地奈曼地区地下水水质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4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地下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奈曼地区地下水水质各指标均值均低于地下水Ⅱ类标准,pH值、NO3-含量、化学需氧量(CODcr)在局部地区出现超标现象,但水质总体较好;该地区地下水矿化度(TDS)与Ca2+、Mg2+、Na+、HCO3-、SO42+浓度及CODcr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Ca2+、Mg2+、Na+、HCO3-、SO42+、CODcr浓度的增加,TDS也会增加;各主要指标浓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SO42+、Na+、HCO3-浓度及TDS较稳定,而Ca2+、Mg2+、Cl-、PO43-浓度及CODcr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Ca2+、Mg2+ 、HCO3-、SO42+浓度及TDS农田非灌溉井> 农田灌溉井> 沙地水位井,Na+、CODcr浓度沙地水位井> 农田非灌溉井> 农田灌溉井,NO3-浓度沙地水位井> 农田灌溉井> 农田非灌溉井;该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化主要与碳酸盐岩溶解、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李瀛  杨余辉 《山地学报》2023,(6):811-823
气温升高加速高山冰雪消融,造成伊犁喀什河的水文循环及水量平衡发生变化。关于该流域水汽来源、水体补给等问题的研究大都基于年际变化分析、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季节性对比,缺少针对丰水期、枯水期的特征分析,不利于系统探究丰水期及枯水期水体水化学控制因素或水体补给情况的个别差异。本文利用2018—2021年丰水期在新疆伊犁喀什河流域采集的不同水体水样,运用不同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方程线比对及离子比值法,综合Piper三线图、Gibbs图等分析区域水体水化学、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探讨水体补给问题。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体均呈弱碱性。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地下水受石膏溶解影响,SO42-含量增加,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Ca型;(2)岩石风化作用是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性质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表水受到降水的轻微影响但不显著、井水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地表水离子主要来源是硅酸盐矿物或石膏,地下水离子主要来源为碳酸盐、石膏或硅酸盐矿物;(3)综合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及不同...  相似文献   

15.
张嘉欣  朱秉启 《地理研究》2022,41(5):1437-1458
流域尺度上的水化学组成特征和来源会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是研究区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焦点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地表要素和环境下的天然水体来揭示其答案。本文选择北疆地区的三大水系(伊犁水系、准噶尔水系、额尔齐斯水系)开展水化学组成研究,以期认识中亚造山带中部干旱环境下典型水系的水化学组成特征、成因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已采集的北疆三大水系天然水样品及其水化学组成分析数据,同时系统收集了北疆及其周边地区文献资料,并与其他中纬度地区和国际典型气候带地区进行了综合对比。综合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北疆水系的河流溶解性固体总浓度(TDS值)普遍高于中国季风区和湿润地区河流,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水体的主要阴阳离子分别以Ca2+和HCO3-占主导地位;主量离子间相对浓度与中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类似,也与世界大部分以碳酸盐岩风化为主导的河流相似。岩石风化作用在水化学成因上对北疆大部分地区都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定量的结果发现,不同来源对天然水溶质贡献量大小的顺序为:蒸发岩溶解>碳酸盐岩风化>硅酸盐岩风化>大气降水,证明了蒸发岩溶解和碳酸盐岩风化的主导地位。对比硅酸盐岩风化与碳酸盐岩风化,北疆水系的中低地形区硅酸盐岩影响更大,海拔较高的山地地区则碳酸盐岩影响更大。区域降水、水热组合、径流、岩性等因素都对水化学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与温度的关系不明显,与流域物理侵蚀过程及其季节变化等的关系尚不明确,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7个湖泊的钙华分布特征调查研究,以及对相关水样的化学成分分析,初步探讨了沙漠东南区湖泊钙华的水化学成因。结果显示:湖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Ca2+含量极低,CO32-或HCO3-含量较高;湖四周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l-SO4-Na型、Cl-CO3-Na型为主,CO32-或HCO3-含量较低,Ca2+含量较高,部分湖水中霰石、方解石矿物饱和指数SI>0。PHREEQC软件模拟结果显示,地下水与湖水混合过程中,方解石、霰石饱和指数明显增大。我们认为咸淡水混合效应是钙华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存在湖水蒸发浓缩作用沉淀的碳酸钙;混合端元的组分决定了最大SI时的混合比例以及最大SI值,温度相对混合效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天山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径流组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山南北坡的两个典型流域降水、地下水、河流、融冰雪水δD和δ18O及水化学检测,基于同位素径流分割模型定量分析了年内径流组分特征。结果表明:(1)两条河流的径流组成中地下水为构成径流的主要成分,其次是冰川融水,融雪水及降水,但南北坡径流组分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乌鲁木齐河流域中冰川融水的比重要大于黄水沟流域,对气候变化响应明显。(2)两条河流在不同季节径流组分也表现出较大差异,春季径流组分差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对于调节干旱区水循环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认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是防止河流基流减少,地面沉降和水质退化的关键。通过分析艾比湖流域地下水水化学参数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结合线性回归、双端元混合模型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和水化学组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博尔塔拉河(简称博河)和精河中下游区域氢氧同位素(δ2H与δ18O)值最大,艾比湖周边区域次之,博河上游区域最小,流域地下水存在不同的循环过程。(2)地下水氘盈余(d-excess)和水化学特征反映了地下水不同的补给机制和影响因素,博河上游区域地下水主要受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博河和精河中下游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地表水和降水,同时受岩层性质、农田开发和灌溉措施影响较大;艾比湖周边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和降水。中下游区域和河湖交汇区地下水是防控和治理的重点区域。(3)地下水流动系统Ⅰ的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ance,EC)在210.00~2500.00μS·cm-1之间,d-excess在6.47‰~9.70‰之间;流动系统...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省泸西县小江典型岩溶农业流域为研究单元,利用1982和2004的地下水质数据及1982的航片和2004年的TM影像,在GIS支持下,研究其20年来的地下水质的时空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20年来流域地下水质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均发生较大的变化;流域耕地扩张和大量化肥、农药使用带来的非点源污染,造成地下水中的NH4+、SO42-、NO3-、NO2-、Cl- 离子含量及pH值、总硬度、总碱度明显升高并超标,而林地减少或林地质量的下降,土地发生石漠化时,地下水中的Ca2+、HCO3- 浓度明显降低,同时,地下水各指标的空间变化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表现出动态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党河流域敦煌盆地地下水补给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玮  马金珠  何建华 《干旱区地理》2015,38(6):1133-1141
综合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指标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党河流域敦煌盆地地下水补给和演化规律。岩盐、石膏及芒硝等矿物的溶解对Na+、Ca2+、Cl-及SO42-离子浓度影响较大。阳离子交换作用明显,地下水中Mg2+和Ca2+浓度增加,并与碳酸盐发生沉淀,导致HCO3-减少。地下水的δ18O值介于-12.1‰~-7.5‰,δ2H值变化范围为-84.3‰~-61.5‰,指示了盆地不同地带地下水补给来源不同。潜水δ18O和δ2H数值随着地下水径流路径方自西南到东北越来越富集,反映了蒸发浓缩效应,南湖、盆地南部潜水同位素与河水相近,体现了现代补给。相比之下,承压水稳定同位素相对贫乏,指示过去寒冷时期的补给。该研究可以为敦煌区域地下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