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矿工程科学在老一辈探矿科学家和全国同仁的大力支持下,经过50多年努力和发展,已成为我国探矿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我校现从事探矿工程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教职工人数近百人,其中,俄罗斯外籍院士2名,教授20名,博士生导师10名。并聘请了刘广志院士、苏义脑院士、王达、耿瑞伦、高德利、孙清德、杨建林等为兼职教授。设5个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原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2.
《探矿工程》2007,34(12):1-3
60年前,一位风华正茂的北平青年,怀着献身祖国找矿事业的崇高理想,“重走张骞路,直奔玉门关”,来到了玉门油矿,开始了他后来为之奋斗一生的探矿工程事业,他就是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新中国地质部门探矿工程奠基人刘广志先生。“时光易逝,似水流年”,今年是刘广志院士从事探矿工程工作60周年。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年近85岁高龄的刘院士,现将采访的内容摘要刊登,以示纪念和庆祝。[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今年已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刘广志院士仍然心系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探矿工程事业的发展,近日他向国土资源部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交了一份工作建议,经征得刘广志院士的同意,本刊摘要刊登,以飨广大探矿工程界同仁及本刊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探矿工程》2005,32(12):60-64
一、综述西部特殊景观区钻探取样技术展示王达1 1新春感言———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2 1探索拾零(二)———香港钻探工程面面观严成容4 1依靠科技进步遏制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李常茂5 1探索拾零(三)———孕镶人造金刚石钻头自由谈严成容7 1探矿工程要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关于探矿工程急待开展和参与“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工程的几项建议刘广志8 1二00五年国庆感言刘广志10 1推进深部找矿缓解储量危机———四院士对《中国黄金报》谈关于当前矿产资源勘探问题12 1二、岩土工程1.桩(墙)基础工程香港五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2003,30(6)
题    名作 者期页  一、综述钻掘工程国内外发展水平与差距及建议 (上 )左汝强 11月球表面钻探取样中国钻探界面临的新任 务展望鄢泰宁等 19《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杂志世纪光盘》读 后耿瑞伦 168钻掘工程国内外发展水平与差距及建议 (下 )左汝强 2 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现状和商业化的技术关键刘广志 2 8刘广志院士向中国工程院提出 5项建议 3 69关于向自贡盐业 (钻探 )历史博物馆捐赠近现 代钻探专著的倡议书刘广志等 4672 0 0 3年国外人造金刚石获新进展 ,我们怎么 办 ?刘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由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联合举办的“刘广志院士八十寿辰暨从事地质工作五十六年座谈会” ,于 2 0 0 3年 3月 1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工程院 ,国家专利局 ,国土资源部人教司、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人力资源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探矿工程研究所、探矿工艺研究所 ,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大学 ,吉林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现场指挥部  相似文献   

7.
《探矿工程》2002,(2):1-2
全国探矿界同仁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 ,庆贺中国工程院刘广志院士 80华诞 ,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 ,继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聪明才智。刘广志院士献身地质事业的 55个春秋 ,是他为新中国勘探工程事业呕心沥血、赤心肺腑奋斗的 55年。他功勋卓著 ,业绩辉煌 ,无愧于新中国勘探工程的主要奠基人。刘广志同志出身于北平一个教师家庭 ,幼承家教 ,勤学苦读 ,爱国抗日 ,立志报国。1 94 7年他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 ,怀抱工业救国宏旨 ,西出阳关到玉门油田当工程实习员。 1 94 9年 4月 ,他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受  相似文献   

8.
《探矿工程》2007,34(11):61-61
“庆祝《探矿工程》杂志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2007年10月2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探矿工程》杂志第六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甘行平教授主持。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彭齐鸣,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新闻处毛东林,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刘广志,原地质部探矿司司长任子翔,  相似文献   

9.
春节前夕,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拜访了我国探矿工程专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先生(以下简称“刘”),现将有关谈话内容整理后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探矿工程》2007,34(3):21-2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王达、张伟、张晓西等著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钻探工程技术》一书于2007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88万余字,由刘广志院士和李世忠教授撰写了序言,全面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探施工理论与工程实践,汇集了科钻一井钻进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数据、资料,展示了我国在科学钻探工程研究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相似文献   

11.
《探矿工程》2014,(9):I0001-I0001
1999年初,国家科委为推动“九五”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八字方针,这八字方针刚一发布,我国探矿工程专业奠基人之一的刘广志院士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四大领域都要动用探矿工程来获取外星球、地球深处、海底洋底、冰川冰层冻土带的固体、流态、液态、气态的岩心、岩屑、冰心、冰晶等各类样品,从中提取出各种地质、生物、生态信息等。”(刘广志.探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探矿工程,1999,1)。从此,“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成为了探工人攀登科学高峰的梦想。15年来,围绕这个目标,几代探工人不断探索和奋斗,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五年亚太经社理事会钻探、取样、测井研讨会(简称国际钻探会)已定于十一月五日至十六日在江苏无锡市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性钻探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亚太地区二十个国家的代表,还邀请了其他地区的知名钻探专家。会议将以介绍和参观中国钻探方面的经验为主,进行交流和研讨。为了认真做好会议各项准备,全面展示我国钻探技术水平与实力,会议组成了以地质矿产部探矿工程装备工业公司刘广志总工程师为主任委员的组织委员会,于年初开始全面展开了会议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系刘广志同志在北京市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组成立大会上所做的报告摘要。现刊登如下,以供参考。地质钻探工作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通过十五年来的实践,随着钻探技术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工程质量也不断提高;随着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刘广志同志在地质矿产部探矿工程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摘要,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年间探矿工程取得的技术进步,作了扼要总结,现发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春笔谈向探矿工程界的同行们致敬刘广志亲爱的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界的同行们:在这“八五”计划胜利结束,1995年过去,1996年来临的时刻,我做为一名探矿老兵向诸位祝贺新年!在过去的十三年里,我们苦心经营培育起来的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探矿工程队...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2005,32(12):12-12
本刊讯 2005年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聘请21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中国人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完成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新型钻井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黄宗理司长主持,刘广志院十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光鼎、李延栋、顾心怿、苏义脑院士任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7.
第三届全国岩土钻掘设备仪器学术研讨会总结刘广志(执笔)1995年10月15~19日,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在黄山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岩土钻掘设备仪器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是在当前探矿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和探矿机械设备迫切需要更新的紧迫形势下召开...  相似文献   

18.
《探矿工程》2007,34(11):4-4
2007年10月28日,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建所50周年科技成果展暨学术交流会在北京良乡隆重举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盂宪来,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领导及部在京直属单位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王宝才、钟自然、王学龙、李广涌和局机关有关部室领导及局属各单位代表,有关老领导、老专家和其他友好单位代表及探工所职工共180多人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9.
科学钻探喜讯频传(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SDC)第一口钻孔选址研讨会》在合肥举行由地矿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召开的CSDC第一口科学钻探钻孔选址研讨会(第三次)于1996年1月13~15日在安徽合肥举行。地矿部总工程师陈流川、院士程裕淇、刘广志、肖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湖南长沙举行了“冲击迴转钻进技术专题报告讨论会”。出席会议人员98名。刘广志、韩军智、李醒悟等专业委员出席并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