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合作 共同做好信息时代的气象信息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2004年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上午,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省科学技术协会、省信息产业厅、省广播电视局、省通信管理局在南昌联合举办了《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信息时代的江西气象科学技术》专题报告会。省人大副主任朱英培、省政府副秘书长赵泽华出席了报告会,各举办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全省各大报纸、广播电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民政、烟草、铁路、水利、保险、电力、城建、钢铁、公路、农业等部门的领导、专家共计1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参加会议的领导和专家畅所欲言,就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信息时代的江西气象科学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并形成了共识。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气象信息提出了更多、更高、更广的需求,气象与信息传媒需要加强合作,气象与气象信息用户需要进一步加强联系,要通过加强合作,加强联系,使气象信息能够更快捷、更及时、更准确、更经济地传递给社会各行各业,使气象信息能够更多、更广泛、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生活。现将部分领导、专家的讲话全文或刊出,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
50年来 ,世界气象组织根据其宗旨 ,在组织全球气象、水文以及有关的地球物理观测 ,组织全球气象、水文等资料情报交换 ,促进气象和水文部门之间的合作 ;推进气象服务于水利、航空、海洋等人类活动 ;鼓励科学研究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世界气象组织的诞生 ,使得气象领域的国际合作越来越广泛 ,活动越来越多样。积极参与国际气象合作事业 ,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气象水文事业 ,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和必不可少的途径 ,并把参与国际气象合作作为日常的重要议程之一。我国很早就参与了…  相似文献   

3.
低轨互联卫星系统被认为是当今最新、最有前途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全球范围内气象数据和产品传输、气象移动通信和天基气象载荷探测的业务需求,有效支撑全球气象监测、全球预报和全球服务的实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研究国内外低轨互联卫星星座发展历程,对低轨互联星座产业链、存在风险、气象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商业合作方式在气象领域加快应用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象合作活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种合作,实际上从气象科学诞生之初就已经开始,就像是大气层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那样,为人类的幸福安康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有组织的国家问气象活动,起源于闻名的1853年布鲁塞尔气象会议及随后的国际气象组织(IMO)开展的全球气象协调合作。IMO更是将早期的气象合作引向极致,并最终促成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诞生,并成为世界科学和技术合作和应用的典范。本讲综合介绍WMO成立前的国际主要气象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2004年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上午。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省科学技术协会、省信息产业厅、省广播电视局、省通信管理局在南昌联合举办了〈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信息时代的江西气象科学技术)专题报告会。省人大副主任朱英培、省政府副秘书长赵泽华出席了报告会,各举办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全省各大报纸、广播电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民政、烟草、铁路、水利、保险、电力、城建、钢铁、公路、农业等部门的领导、专家共计1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参加会议的领导和专家畅所欲言,就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信息时代的江西气象科学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并形成了共识。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气象信息提出了更多、更高、曼广的需求,气象与信息传媒需要加强合作.气象与气象信息用户需要进一步加强联系,要通过加强合作,加强联系,使气象信息能够更快捷、曼及时、曼准确、曼经济地传递给社会各行各业,使气象信息能够更多、曼广泛、曼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生活。现将部分领导、专家的讲话全文或摘要刊出,以飧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6.
198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气象——国际合作的典范”,恰当地反映了气象这一学科的国际性以及气象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简要分析了气象短信竞争的优劣势,提出在新环境下如何寻找新的气象短信发展思路,并分析了在目前气象信息走公益化路线的环境下气象短信的运营困境,进而从用户对短信的需求和短信的主动告知性分析入手,探寻短信内容编写的提高策略,寻求新的短信合作商业理念,为谋求气象短信的发展探寻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10,(2):F0004-F0004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月刊,内部刊物。主要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各项研究计划和规划、世界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的组织结构、最新科研及业务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10,(4):F0004-F0004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月刊,内部刊物。主要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各项研究计划和规划、世界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的组织结构、最新科研及业务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10,(1):F0004-F0004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月刊,内部刊物。主要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各项研究计划和规划、世界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的组织结构、最新科研及业务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9,(6):F0004-F0004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月刊,内部刊物。主要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各项研究计划和规划、世界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的组织结构、最新科研及业务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10,(3):F0004-F0004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月刊,内部刊物。主要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各项研究计划和规划、世界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的组织结构、最新科研及业务发展情况,国际会议和学术动态,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7,(6):F0004-F0004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月刊。主要报道世界气象组织规划和研究计划、各国气象水文局最新科研成果及业务进展、国际会议和学术动态,以及中国相关研究业务单位与其他国家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及科技交流等信息。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7,(5):F0004-F0004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月刊。主要报道世界气象组织规划和研究计划、各国气象水文局最新科研成果及业务进展、国际会议和学术动态,以及中国相关研究业务单位与其他国家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及科技交流等信息。  相似文献   

15.
《气象软科学》2007,(4):167-168
2007年10月17日一21日,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为团长的中国气象代表团一行七人(余勇、周恒、矫梅燕、刘扬、应宁、肖红宪)赴澳大利亚出席中澳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十二次会议。会议期间,双方在友好、坦诚务实的气氛下围绕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数值天气预报、全球大气观测、热带气象,包括热带气旋和季风、南极气象、教育与培训、气候和气候变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月刊,内部刊物。主要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各项研究计划和规划、世界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的组织结构、最新科研及业务发展情况,国际会议和学术动态,以及中国气象局及相关研究单位与其他国家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及科技交流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9,(3):F0004-F0004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月刊,内部刊物。主要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各项研究计划和规划、世界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的组织结构、最新科研及业务发展情况,国际会议和学术动态,以及中国气象局及相关研究单位与其他国家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及科技交流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气象灾害对电力系统的危害,结合山东省气象与电力行业的合作实际对目前气象和电力的密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有待开发和有可能进一步拓展合作的项目和领域进行了探讨,为气象部门如何更好的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提高电力系统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如何更进一步的加强双方合作、深化合作内容提出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气象》2018,(2):48-48
6月4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水文气象及环境监测局代表团团长古拜.鲍里斯.维克多罗维奇一行访问黑龙江省气象局,开展双边气象科技交流,执行中俄气象科技合作第十次正式会议会谈纪要项目。代表团一行参观了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中心、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相关专家向代表团介绍了各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常规业务情况;介绍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服务平台、“黑龙江气象”手机APP等产品;介绍了利用卫星遥感开展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隋况,并参观了多脉冲雷电冲击高压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对2004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深刻地指出气象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它属于信息产业,气象部门是生产和提供信息的重要部门;论述了气象部门和信息部门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就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信息时代的江西气象科学技术提出了具体的想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