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拥有强大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对广盐性鱼类的生存至关重要。目前,关于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已有不少研究,但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本文从广盐性鱼类渗透压信号转导机制、渗透胁迫的细胞调控机制、渗透调控的内分泌调节机制和无机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介导的渗透调控等方面对广盐性鱼类的渗透压适应性和生理可塑性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从分子、细胞、通路和生理等层次初步探索广盐性鱼类盐度胁迫后的可塑性表型变化和不同盐度条件下的应答机制,为广盐性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对广盐性鱼类渗透压适应性与生理可塑性机制研究,有助于研究其环境适应机理,促进野生鱼种的人工化养殖以及新品种的育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水产养殖学进步以及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研究广盐性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冯佳倩  王天明  杨静文 《海洋科学》2021,45(11):144-155
褪黑素是神经内分泌调控的关键激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改善睡眠、调节生殖、延缓衰老等生理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功能机制研究亦较为成熟。本文综述了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的基本特征,特别关注褪黑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特征;总结了其海洋生物中的褪黑素信号系统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海洋生物开展该信号系统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探明海洋鱼类及无脊椎动物中褪黑素及其受体的信号转导特征和生理功能提供一定的线索,为褪黑素信号系统进化演变的探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尖吻鲈幼鱼耗氧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加儿 《海洋学报》1991,13(3):424-430
研究鱼类的代谢水平,不仅在鱼类呼吸生理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养殖学上也具有应用价值,可以为养殖生产及活鱼运输过程中进行水质调节,为确定合理的放养和装运密度,增氧流水,防止泛池,合理地利用饵料,提供科学依据。 关于鱼类耗氧率的测定,国内外学者作了很多工作,我国学者对几种淡水养殖鱼类作了较系统地测定,但对海产经济鱼类方面的研究报告,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4.
鱼类生命的全过程均需要矿物质,这些矿物质主要由无机元素构成。鱼类通过饲料和周围的水体获得矿物质。矿物质参与鱼类细胞和组织的代谢,并在骨骼的形成、胶体系统的维持、酸碱平衡的调节以及激素和酶等重要的生物化合物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鱼类缺乏矿物质,便能够引起生化、结构和功能上的病症。 迄今,一些痕量矿物质在吸收、生物利用和自身功能等方面的生理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尽管鱼类对这些痕量矿物质的需求量很低,但这些矿物质却是鱼类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表1)。如果鱼类过量地消化、吸收了这些矿物质,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鱼类需要通过吸收、储存和排泄使体内各种痕量金属的含量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水产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现状和展望,并对海洋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作了论述,许多先进技术,如微波技术,辐照杀菌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等,在水产品加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对海洋低值鱼类资源,水产加工废弃物,以及尚未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引起重视,海洋生物技术在开发海洋食用生物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21世纪水产加工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鱼类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在鱼类驯化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鱼类养殖业的发展,人们对鱼的研究已经不单只涉及形态特征、繁殖习性的层面,还涉及它们的学习记忆能力。虽然鱼类的大脑结构和组织在某些方面与其他脊椎动物差异较大,但是它们也能表现出某些高等脊椎动物的大脑功能。作者基于国内外有关鱼类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分析了鱼类学习记忆能力的类型,概括了鱼类接收信息的感官知觉和影响鱼类学习记忆能力的因素,针对鱼类学习记忆能力在人工驯化技术上的应用提出建议,并对未来鱼类学习记忆能力在人工驯养技术研究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的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其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应用仍非常少见。本研究根据2020-2021年在蜈支洲岛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海洋牧场鱼类群落的质量谱模型(SSM),反映了海洋牧场中食物网的复杂结构以及种间相互作用,以评估捕捞对海洋牧场鱼类群落的影响。研究通过对两种管理策略(单物种管理和多物种管理)的模拟,分析特定种类的捕捞死亡系数变化对鱼类群落产生的影响,并利用群落总生物量、质量谱斜率、平均最大质量、平均质量和大型鱼类指数5种群落生态指标监测了鱼类群落的特征状态。单物种管理策略结果显示,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呈现下行控制效应,肉食性鱼类对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存在着强烈的调控作用。捕捞死亡系数变化后,不同物种间竞争捕食等复杂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营养级联效应。多物种管理策略结果显示,灰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的捕捞死亡系数对群落质量谱斜率影响最大,大头狗母鱼(Trachiocephalus myops)和灰海鳗的捕捞死亡系数对鱼类群落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对于保护和维持鱼类群落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  相似文献   

8.
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海洋负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经。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碳库,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海洋和海岸带生物参与碳循环,并对海洋碳汇产生重要贡献。鱼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新研究表明海洋鱼类在无机碳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对鱼类参与碳循环过程的认识、量化其固碳潜力将有助于丰富海洋碳循环研究。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鱼类参与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等研究进展。鱼类通过产生碳酸盐粪便、水平和垂直迁移运输、生物扰动、生物碳和“尸体”碳以及食物网消耗与传输等方式参与海洋碳循环。鱼类参与碳循环的证据和参与海洋碳循环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次,本文提出目前鱼类参与碳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包括渔业捕捞源汇之争、水产养殖业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准确量化鱼源碳酸盐的困难,仍有待理论和方法学的深化研究和技术的革新去解决。最后本文提出鱼类参与碳循环的研究展望,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潜在机遇,同时结合当前渔业碳汇的发展进程以及行业需求,提出渔业减排固碳发展路径建议。本文旨在提升鱼类在海洋碳循环贡献和服务生态系统的潜力的认识,为海洋碳汇和渔业碳汇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以海豚、海狮、鲸等为代表的海洋动物具有发达的大脑,具备天生的潜水和超声波定位等卓越本领。利用海洋动物的这些特性及通过训练养成的反射动作,可以完成人类或水下航行器无法完成或难以完成的任务。海洋动物行为控制技术则是实现.上述功能的关键。通过对国外海洋动物部队及海洋动物行为控制技术的研究,从运动行为、条件反射和神经类型等方面分析了海洋动物行为控制技术的基本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和人工电刺激等两种主要的行为控制方法,提出了海洋动物行为控制技术的未来可能应用方向。研究表明,以正强化为主导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方法在各国海洋动物控制实践中占据主要地位,而人工电刺激方法的研究则稍显迟滞且成功的应用实例较少。可以预见,海洋动物行为控制技术在未来的海洋争夺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3S"支持下的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底图制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底图的制作过程为例,阐述了“3S”技术在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底图的制作过程中的应用,对遥感技术在淤泥质海岸带信息提取方面的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探索,并进一步展望了“3S”技术在制图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结合细胞培养技术,用电子显微镜,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了气功效应。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经气功外气施功后的生物效应作了仔细的超微结构观察。  相似文献   

12.
海洋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藻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晚、人员少,但在经济海藻应用研究如紫菜体细胞育苗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为促进海藻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的产业化,应加强藻类组织培养工作者与高等植物组织培养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组织培养技术中较为成熟的离体快繁为突破口,进行市场急需商品苗的快速生产。利用海藻组织和细胞培养进行次生物质合成和特殊药物转化的研究亦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酒精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制备活疫苗及其潜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出现把有关的基因在宿主表达之后的目的蛋白分泌并固定在细菌、病毒和酵母菌细胞表面上的技术一表面展示技术。在这些宿主中,酒精酵母菌是最佳的微生物。本文对利用酒精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制备活疫苗的基本原理,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蛋白质的优点,以及哈维氏弧菌溶血素蛋白在酵母菌细胞表面上展示及其作为活疫苗的潜在应用作了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酒精酵母菌细胞表面上展示的哈维氏弧菌溶血素蛋白在海洋动物中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4.
Incorporation of a liquid waveguide capillary flow cell in a gas-segmented continuous flow auto-analyzer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sensitivity of automated colorimetric analysis. Nanomolar concentrations of nitrite and nitrate in oligotrophic surface seawater can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The advantages of this technique are low detection limit, high precision, and automation for rapid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This technique was successfully used on shipboard measurements of about 1000 seawater samples during a one-month cruise in the North Atlantic.  相似文献   

15.
Cell prolifer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xic and carcinogenic mechanisms. A recently developed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 for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dentifies an endogenous marker for cell proliferation in routinely-fixed and paraffin-embedded specimens. This assay was adapted to identify proliferating cells in tissues of several fish species used in toxicity bioassays: medaka (Oryzias latipes), guppy (Poeata), and western mosquitofish (Gambusia affinis). The present studies show that this PCNA technique can identify proliferating cells in aquatic animals if attention is given to primary fixative, primary antibody, protein blocking reagent and antigen retrieval processing. PCNA immunoreactivity was demonstrated in tissues with normally high cell turnover such as gill,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testis. Proliferation was also demonstrated in carcinogen-induced hepatic neoplasms.  相似文献   

16.
东山九孔鲍病毒病病毒的分离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莹  黄印尧  颜江华  颜青  吴文忠  倪子绵 《台湾海峡》2002,21(2):199-202,T003
运用电镜负染和超薄切片技术,在福建东山患病的九孔鲍的肾组织细胞,肝细胞和肠上皮细胞中可见有大小为100nm的具包囊的六角形病毒颗粒,病鲍组织匀浆后,经蔗糖分步超速离心,RNA酶及DNA酶消化去除组织内DNA,RNA后,获得纯化的病毒颗粒,又经蛋白酶K消化后得到病毒的核酸,以DNaseⅠ或RNaseA分别消化,经1%(m/n)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该病毒为DNA病毒。  相似文献   

17.
动电位极化法评价海底土腐蚀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新设计的模拟海底沉积物腐蚀环境的电解池,研究动电位极化法评价海底土(1988年7月采于辽东湾)腐蚀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示出当材料表面状态不同时以及当海土温度和电阻率变化时电极过程的差异,可用于海底土腐蚀性的测试。  相似文献   

18.
匀斑裸胸鳝核型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肾细胞为材料,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Phytohemagglutinin)-秋水仙素(Colchi-cine)-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匀斑裸胸鳝Gymnothorax reevesi的染色体组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匀斑裸胸鳝体细胞的染色体数2n=42,总臂数NF=76。  相似文献   

19.
坛紫菜体细胞的几种发育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usis)叶状体为材料,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研究记录坛紫菜体细胞的发育途径。本文选择介绍了坛紫菜体细胞3种途径8种发育方式:1)多数体细胞的叶状体途径:A通过极性分裂直接形成单细胞苗;B通过叶状分裂成苗;C先形成细胞团后形成畸形苗;2)来自雌、雄叶片未成熟区域体细胞的性细胞途径:D发育形成精子囊并放散精子;E单细胞发育形成类似果孢子囊结构再放散果孢子,果孢子萌发成丝状体;3)来自雄叶片体细胞的丝状体途径:F单细胞发育至多细胞团,放散后萌发成丝状体;G经过不断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直接形成丝状体;H分裂成2细胞后,一个细胞侧面突起发育成丝状体。  相似文献   

20.
Microstructure and submicrostructure of Leydig cell and Sertoli cell in the testis of gonadal precocity and immaturation in cultured large yellow croaker, Pseudosciaena crocea, are studied using histology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techniqu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two kinds of cell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presents an obvious difference. The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ar and tubular mitochondria of Leydig cell and Sertoli cell are well developed in the testis of gonadal precocity, but poorly developed in the testis of immaturation. We suggest that the reason for gonadal precocity in the large yellow croaker may be related to the earlier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of Leydig cell and Sertoli c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