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横亘亚洲中部的天山山系为巨大的国际山系,由三列东西向展布的山链和若干个山间盆地组成,以高峻挺拔、山体宽大、地形对照显著为其特点。中国天山山系东西长1700余公里,南北宽250—350公里。山脊线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的托木尔峰达7435米;而天山山系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海拔分别在1000米和500米以下,山系东段内部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一带还低于海平面154米。因而天山山系显得非常雄  相似文献   

2.
横断山脉占有川藏滇青甘五省区,经纬度为北纬24°40′-34°00′,东经96°20′-104°30′,是我国西南的重要山脉。近年来,随着大西南地区(特别是横断山区)的经济开发和大规模科学考察的开展,“横断山脉”一词已广为应用,被人们所熟知。但是横断山脉的“脉”到底有几条?边界在何处?对此各家说法不一,因而对横断山脉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范围所指,仅仅是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而已。至春秋时,“中国”之涵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后,又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展拓,而最终成为当今雄据东方的泱泱大国之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为夏朝。其时,黄河流域所居之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楚失华夏”之语。唐代孔颖达疏云:“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者,美也,夏者,大也,连缀而用…  相似文献   

4.
横亘苏联和中国的雄伟挺拔的天山山脉,是世界上著名的“返老还童”山系。天山山脉的新构造运动问题乃地学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天山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对天山南北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第四纪地质学、古地理学、地震学的研究具重要  相似文献   

5.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早在1927年春,一代伟人毛泽东便以横贯东西的自然景物——长江(“九派”)和纵穿南北的人文景物——京汉、粤汉铁路(“一线”)概括广袤的中国。显然,这里所谓的“一线”,乃是作者心往神追以凌空俯瞰之势宏观所见,有意忽略了它在武汉三镇为长江拦腰隔断之处。尽管如此,这两条铁路一建成,就堪称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了。  相似文献   

6.
纬向展布于亚洲中部干旱区的天山山系,山体宏伟高大,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自然资源著称于世。它不仅为干旱区的自然景观增添了光彩,而且为这一区域的人类活动带来生机。因此,研究天山,合理开发利用天山,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一、独特的地位优越的条件天山是一条国际山系,占山体总长度三分之二的我国天山横亘新疆中部,将全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其本身成为自然地理区域的分界,导致南疆(塔里木盆地)属干旱暖温带,北  相似文献   

7.
阿尔金-东昆仑山是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它和西昆仑山一起共同组成高原的北缘山地,这一庞大的山系与喜马拉雅山脉遥相对峙,共扼于青藏高原的南北两侧,增添了“世界屋脊”的雄姿。阿尔金-东昆仑山具有高耸的地势,复杂的地形。由于地处内陆,毗邻极度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及其中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因而在气候上干旱少雨,整个山地以高寒荒漠自然景观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安第斯山,是一座位于南美洲西部,大致与海岸走向一致,纵贯南美大陆西部,大体上与太平洋岸平行,以跨越国家多、纵贯南北,为全世界最长的山脉而著称。据考证,安第斯原是居住在印加古都库斯科以东的部落名称。在印第安语中,anti意为"东方",用以表示当地山岭的名称。一说源于印第安语或印加语anti,意为"铜",因秘鲁南部山区产铜而得名。安第斯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几乎是喜玛拉雅山脉三倍半,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  相似文献   

9.
中国本部与美国之东部均各位於北温带大陆之东岸,惟中国之最南端较之美国南部纬度低十度而已,此就地理情形而言也。就气候情况言之,则二者颇相类似。若以其同纬度各地相比较则均有酷热之夏季及严寒之冬季。此大陆性之显著,乃其相似者一也。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此其相  相似文献   

10.
华北之干旱及其前因后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本部与美国之东部均各位於北温带大陆之东岸,惟中国之最南端较之美国南部纬度低十度而已,此就地理情形而言也。就气候情况言之,则二者颇相类似。若以其同纬度各地相比较则均有酷热之夏季及严寒之冬季。此大陆性之显著,乃其相似者一也。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此其相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山系、断层系与水系的空间维数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晓华  蔡运龙  王建 《山地学报》2003,21(3):311-317
根据分形理论,应用网格法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大陆山系、断层系与水系的空间分形结构,并计算出中国大陆以及三大自然区山系、断层系与水系的空间维数,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山系、断层系与水系空间维数在三大自然区的变化情况。得出的基本结论为:(1)中国大陆山系、断层系与水系的空间分形结构是客观存在的;(2)中国大陆山系的空间维数值为1.1513,中国大陆断层系的空间维数值为1.2507,中国大陆水系的空间维数值为1.4169;(3)在三大自然区中,山系、断层系空间维数值均以青藏高原区相对为最大,而以西北干旱区相对为最小,山系与断层系空间维数值的变化在空间上有着一致的对应关系,山系空间维数值较大,则断层系空间维数值亦较大,而水系空间维数值的大小依次为东部季风区水系、青藏高原区水系与西北干旱区水系;(4)中国大陆山系、断层系空间维数响应的关系为DF=0.6884DM 0.4446(式中:DM为山系的空间维数,DF为断层系的空间维数)。该式不仅为山系、断层系关系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而且还为山系、断层系内在密切关系的证实提供了全新的分形理论的证据;(5)整个中国大陆山系、断层系与水系的空间维数值并不等于三大自然区相应要素空间级数值的简单加和平均值;(6)进行山系等地貌现象的分形研究,应遵循相同的分维计算方法,否则将失去进行分维数横纵向比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天山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呈东西走向,全长约2 500 km,南北平均宽250~350 km,最宽处超过800 km,主体位于中国的新疆,是新疆境内的主要山系之一。天山山系由3列山脉组成,由北往南分别是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天山是欧亚大陆腹地的"天然水塔",其积雪融水维系着当地及周边地区生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各省多未经精密之水准测量,参谋本部制五万分一图及十万分一图中所标志之高度,殊难凭信。近顷坊间所印行地图上山峰之高度,多依据空盒气压表所测定,各图互有出入,使人莫知适从。近有友人自安徽黄山来者,谓实测得天都峰之高度为五千六百余英尺,未数日读另一友人所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省多未经精密之水准测量,参谋本部制五万分一图及十万分一图中所标志之高度,殊难凭信。近顷坊间所印行地图上山峰之高度,多依据空盒气压表所测定,各图互有出入,使人莫知适从。近有友人自安徽黄山来者,谓实测得天都峰之高度为五千六百余英尺,未数日读另一友人所寄  相似文献   

15.
赵媛  麻勤  郝丽莎 《地理研究》2016,35(10):1948-1962
牌坊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复杂作用。以中国始建于民国之前的1045座现存牌坊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探索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对牌坊建立与保护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现存牌坊数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各类牌坊分布亦呈东西分异或南北分化特征。成因上,宏观地理环境格局控制了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地域分异,是形成牌坊分布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牌坊的保护状况亦加剧了地域分布的南北差异。“人本”属性牌坊在地域分布上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南方理学文化繁荣更加催生了节孝坊和功德坊在南方地区的集聚;“神本”“物本”属性的牌坊主要受祭礼文化、京师文化、泰山文化的影响而集聚在北方地区;局地自然地理环境亦使部分类型牌坊的分布呈现特定的局域性。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06,(7):28-28
作为上海21世纪标志性交通建筑一上海铁路南站交通枢纽,已于2006年7月1日将正式开通运营。上海南站是中国内地铁路建设中第一次融入“航空港”设计理念,采用?高进低出”方式的现代化火车站。整个建筑分为出发层、站台层和到达层。自驾车或出租车由高架路道路直奔至九米高的候车大厅门口,旅客下车后直接经过安检通道即可安心候车;“低出”则是在零米层广场上有出租、公交、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工具供抵沪的旅客选择乘坐离开。上海南站主站屋东西两条出站地道的尽端设南北地下换乘敞厅,与地铁、轻轨的地下站厅连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零距离”换乘。换乘敞厅外侧为出租车上客区,再向外延伸为下沉式坡形绿化景观,使出站旅客在地下就能充分享受到阳光和绿色。平行于出站地道的南北社会联系地道贯穿整个基地,有效连接南北各类交通节点以及地下辅助商业空间,使之成为有机的地下,公共步行系统。  相似文献   

17.
隋朝(公元581—618年)是杨坚建立的王朝。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位君主。他即位之后派兵伐陈,平定南方,统一全国,从而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对峙达170年之久的南北朝,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对于隋朝之“隋”的来历,也?..  相似文献   

18.
1991年10月23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宣布了一项被称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赞助下。地处东北亚的中国,苏联、蒙古及朝鲜南北双方将中,朝、苏三国交界的图们江三角地区,用20年的时间,投资300亿美元在,在1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建一个多国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19.
漫说翰林     
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曾召集过以郭沫若为首的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科学家,商谈中国科学院“院主”的称谓。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中央研究院实行院士制,“院士”一词在当时的确不能再采用了。据传当的郭沫若曾建议用“翰林”取代“院士”之称。由于“翰林”从古而来,即使赋予其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19世纪中期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之历史时期里,曾长期濒临日本海;并自公元7世纪初唐代以来就对之冠有专名,见于史籍文献历时最长者即为“东海”。到19世纪80年代中,虽在中国之载籍中开始出现“日本海”一名,但还只是部分学者或官员在他们的个人著述中采用;而在官方文件中,却发现是在日俄战争后签订的《日俄朴司茂斯和约》(即日俄(朴茨茅斯条约》)中首先使用该名,之后才渐次为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政府所采用。正是由于这一历史原因,日本海一名迄今尚未普遍获得其周围国家之认可。为使这一海域名称符合地名规范化的要求,建议参考“兼顾四邻利益”、“尊重历史传承、“突出海域特色”等意见开展研讨,以使这一问题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