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家屯台电磁辐射异常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家屯观测台是位于辽宁沈阳的一个地方性专业地震观测台站,用EMAOS-L数字化电磁辐射观测仪进行电磁观测。本文将该台站4年多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和这期间观测到的Ms4.0以上的震例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从观测仪器的性能指标、地质构造特征、电磁信息的来源等方面进行了震例的电磁前兆异常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台站前兆异常突出,电、磁异常同步性好,异常信息与发生在上地壳的震源深度小于20km的地震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同时,对震级较大的地震,其前兆异常有日变周期特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0—2017年云南水化学观测资料,利用原始观测曲线识别异常的传统分析方法,提取单项及群体异常,分析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云南水化学资料的利用率低,仅为56%,反映了水化学观测台站的映震能力不均一;②震例研究显示水化学异常以短期异常为主,占总异常的70%,对地震的预测效能较好,76%的测项没有出现虚报;③单台群体及区域群体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密切,台站密集地区的异常数量较多且地震对应率较高。因此,建设高密度、高质量观测点是提高水化学地震预测能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唐山地震前近震中区地电阻率的震前突变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安忠 《地震学报》1982,4(2):169-173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在距震中250公里范围內已经建立了16个地电台站。震前10天内有几个台站地电阻率在较平静的趋势背景值上出现大幅度突变异常,尽管这些台站占少数,但却集中分布在发震的沧东断裂附近。 根据唐山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以及发震构造和地下水位变化的实际资料说明,地电阻率突变异常的空间分布与唐山地震断层面是一致的,与震前地下水位变化异常带也是吻合的,地下水震前变化在时间上与地电阻率突变的出现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发生在2003年9月27日俄、中、蒙交界Ms≥7.9级和2007年7月20日特克斯Ms≥5.9级地震前后,乌鲁木齐形变台站垂直形变资料异常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乌鲁木齐形变台站的前兆观测资料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对乌鲁木齐周边及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应,前兆信息明显。地震前后形变形态表现为低...  相似文献   

5.
泰安地震台钻孔应变固体潮畸变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泰安地震台多年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地震发生时的同震变化以及地震前后固体潮异常变化过程,结合全国其他台站观测到的典型震例,分析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应变固体潮的趋势性异常及畸变等各种异常现象,得出了应变固体潮的异常变化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987年1月8日甘肃迭部5.9级地震与地形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7年1月8日甘肃迭部5.9级地震前,该区域的地壳形变中长期背景和定点台站连续观测资料的震反应异常,分析研究了这此异常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前,用于地震预报的地电阻率资料,除少部分台站外,多数资料的年变幅值都在l%以上,个别台站的年变幅值可达20%。这么大的年变幅值给正确判断震前长、中、短、临异常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在地震预报工作中研究无震情况下的地电阻率年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有年变化的地电资料预报地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总结了无震情况下地电阻率资料年变形态的一般规律和怎样从有年变化的地电资料中分析真正的地震异常。  相似文献   

8.
汶川8.0级地震以及其它大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武军  关华平 《地震工程学报》2009,31(4):349-354,384
对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周边远近台站的电阻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离震中400 km内的郫县、甘孜、冕宁、武都四个台站基本都存在1年以上的中期异常;距震中较远的兰州台和天水台则出现了短临异常变化.总结了我国9次7级以上大震前地电阻率台观测资料,认为电阻率异常形态以负异常为主,在极值附近或转折恢复过程中发生地震.震中附近台站多数有异常,大部分为一年以上中期的变化,年变形态消失;震前能观测到短临变化;一般在极值点附近发震.较远台站部分存在异常;短期和临震异常变化相对增多;在回升过程中或异常恢复后发震.  相似文献   

9.
罗平 《四川地震》1997,(1):12-23
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云南地区观测台网建立以来的地震活动和定点前兆观测资料,注重5级以上地震的震例分析的实用性;分析了短临阶段测值在某些台站出现的巨大变化现象,或称巨变异常,较系统建立的单项指标,给出了每个台站每各手段的地震对应率Pp=对应地震次数/异常总次数;和概括率PA=对应的地震次数/研究区发生的地震总次数。  相似文献   

10.
唐采 《四川地震》2004,(1):37-41
对1998年11月19日宁蒗6.2级地震,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和2001年10月27日永胜6.0级地震前后的云南水氡资料异常,用形态对比、二倍标准差等常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M≥6.0级地震前,震中附近都有台站的水氡资料会出现长达1年以上的长期趋势异常;4个月的长、中期异常占异常台站的50%左右;震前3个月内出现的短临异常占异常台站的40%~50%,临震异常在震前几天到1个月之间出现,幅度大,时间短。3次M≥6.0级地震前,水氡异常总的特点是:长、中、短、临异常分别在单台表现突出;异常形态区别明显,异常不连续性特征普遍存在,继承性异常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1.
强震动记录数据格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震动记录数据是构建震害防御体系的重要数据基础,又是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参数指标。当今互联网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据共享及数据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掌握多种强震动记数据格式是上述工作的良好基础。本文着重研究国内外5种主流的强震动记录数据格式(美国USGS格式、日本K-NET格式、美国PEER格式、土耳其格式、中国UA格式),针对目前地震应急需求,提出中国强震动记录数据格式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技术集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国华 《地震》2001,21(4):12-18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由数据传输、数据管理与数据共享服务及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集成。本文详细介绍了数据中心的建设、规模、各部分功能、技术集成、数据处理产品及能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为有助于了解网络在地壳运动研究中的应用,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地壳运动数据处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多源异构地震灾情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公众涉灾信息数据异构、多维、数据格式差异大、部分数据维度缺失导致的数据无法得到综合利用、决策支持不到位等问题,基于相关灾害信息标准化管理,提出多源异构地震数据的一体化编码和接口技术规范。根据此规范,设计实现了灾情数据的一体化编码管理以及基于开放式接口规范的灾情数据接入,从而实现了灾情数据入库、管理、实时发布的全周期一体化管理。同时,给出了多源异构应急信息大数据资源的统一表达模型,为震后应急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提升了灾情数据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月球探测计划中影像数据的格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月球影像数据是研究月球的地貌、地表形态,绘制全月地形图以及进行各种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早期的Lunar orbiter,Apollo,Surveyor基本是以模拟影像格式传回地球,经过扫描后以照片形式发布.Clementine 的数据是通过PDS中心,以PDS的形式发布的.影像数据的保存与发布格式应遵循以下原则:数据格式要便于经常更新和补充;能够在各种平台和各不同目的使用人群中方便地使用;要符合国际标准,方便处理,能够与以前多次探测计划得到的数据结合使用.为中国嫦娥工程的影像数据格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湖凹陷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受埋深影响,目的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A构造通过斜缆宽频采集和处理获取宽频地震数据,提升了资料品质,然而应用常规子波提取方法对宽频数据进行子波提取并反演计算纵波阻抗,结果与井上实测数值差异较大,影响储层的定量解释.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统计性子波和确定性子波相结合的长短子波合并宽频子波提取方法,提取的宽频子波比常规子波低频丰富、旁瓣小,能更真实地反映地震信息,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纵波阻抗结果与测井曲线吻合度更高.基于宽频数据和常规数据分别进行约束稀疏脉冲弹性波阻抗反演,预测A构造优质储层分布,经已钻井证实,宽频数据比常规数据储层预测精度高,预测的储层展布特征与研究区地质沉积认识一致.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宽频子波提取的宽频资料应用方法有效降低了致密砂岩储层预测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Maintaining a positive cost–benefit ratio for hydrologic data collection is challenging for public water management and regulatory agencies given budgetary constraints. We examine and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a government agency in the last 20 years to identify the best practices for collecting, managing, and disseminating hydrologic data. The best practices include (1) developing in-house field data collection systems and integrating them with commercial, off-the-shelf software for the enterprise database, (2) standardizing hardware and data acquisition software, (3) collaborating with other agencies and tracking their data collection efforts to avoid redundancy, (4) utilizing open-source programming languages for data quality assurance, (5) rationalizing data collection network, and (6) taking a proactive approach with data collection to better prepare for hydroclimatic variability. Transforming data into easily understandable information and its near-real-time dissemination can add value to the data (e.g. providing inundation instead of water level above mean sea level)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地震台网震相数据是区域地震台网产出的重要成果,是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整理全国31个省份1973-2008年区域地震台网纸质震相报告和地震卡片,按统一格式录入震相数据,建立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文中系统阐述区域地震台网的发展过程、历史震相数据的整合、地震观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及震级的测定方法,并介绍了历史震相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和快速索引下载方法,为科研人员提供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8.
Recovering accurate data is important for both earthquake and exploration seismology studies, when data are sparsely sampled or partially missing. We present a method that allows for precise and accurate recovery of seismic data using a localized fractal recovery method. This method requires that the data are selfsimilar on local and global spatial scales. We present examples that show that the intrinsic structure associated with seismic data can be easily and accurately recovered by using this approach. This result, in turn, indicates that seismic data are indeed self-similar on local and global scales. This method is applicable not only for seismic studies, but also for any field studies that require accurate recovery of data from sparsely sampled datasets with partially missing data. Our ability to recover the missing data with high fidelity and accuracy will qualitatively improve the images of seismic tomography.  相似文献   

19.
震后通信数据会发生异常变化,通过对通信数据异常进行分析,有助于提供有效的灾情数据以及更好地了解震后产生的影响,进而有效地为抗震救灾提供辅助支持。本文基于LSTM对震后的通信数据异常进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通信数据流预处理、基于LSTM的异常检测模型以及数据分布变化检测模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对通信数据的异常变化进行识别,为后续的灾情分析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震数据库建设及其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