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建省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山洪灾害频发,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开展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福建省山洪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出发,选取多年年均降雨量、坡度、NDVI、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等10类影响因子。利用CF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各因子与其分类级别的权重,应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对因子间独立性进行检验。并利用历史山洪点与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 100年一遇最大24 h降雨量、土地利用类型及地形起伏度是影响福建省山洪灾害的三个主要因素;(2)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极高危险区占全省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3. 1%、14. 2%、4. 5%、5. 9%、12. 3%;(3)福建省东部、南部、东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及北部、西部的个别低山地区处于高危险或极高危险区;(4)在仅占研究区面积12. 3%的"极高危险区"的较小范围内,实际发生山洪点数占山洪点总数的比例高达65. 8%,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也分别达到0. 876和0. 891,两种方式都说明山洪危险性评价结果较好。可为福建省山洪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地形条件与山地灾害的发育密切相关,是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因子.以四川省芦山县“4·20”7.0级强烈地震灾区的芦山、宝兴、天全3县为研究区,应用GIS技术计算研究区坡度、地形位指数与地形起伏度,通过流域水文分析方法实现宝兴县子流域划分并提取沟床纵比降,分析灾区地形因子特征,结合灾后崩塌滑坡遥感解译结果,探讨次生山地灾害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坡度大于25°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73.89%,地形位指数大于0.4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5.92%,起伏度大于500 m的占87.41%,各地形因子面积比率最大的区段分别为坡度35°~40°、地形位指数0.648 ~0.666、起伏度500~1 000 m;宝兴县子流域沟床纵比降数值集中于100‰ ~ 300‰范围内.坡度30°~50°的区域为崩塌滑坡的高发地段;崩塌滑坡的优势地形位处于地形位指数0.228~0.246和0.34~0.61之间的区域;起伏度在500~1 000m的区域为崩塌滑坡的集中分布区.研究结果可为灾害评估及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下游云南小江流域山地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洪  钟敦伦  何一平  崔鹏 《山地学报》2007,25(5):622-628
在分别完成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滑坡危险度区划和土壤侵蚀强度分区的基础上,对小江流域山地灾害进行综合区划。结果为,共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山地灾害综合区:(1)一级(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2)二级(次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和(3)四级(低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无三级(中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其中一级(高危险度)区面积1 425.34 km2,有泥石流沟84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60.0%,有滑坡137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77.4%,土壤侵蚀强度以轻、中度为主;二级(次高危险度)区面积756.79 km2,有泥石流沟35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25.0%,有滑坡34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19.2%,土壤侵蚀以轻、中度为主;四级(低危险度)区面积863.20 km2,有泥石流沟21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15.0%,有滑坡6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3.4%,土壤侵蚀以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4.
对横断山区山地灾害进行科学的动态风险评价,可为区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该区域的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横断山区为研究区,以五年年际变化为动态变化时间尺度,构建了山地灾害风险动态评价模型。首先选取发育山地灾害的本底因子作为静态危险度评价因子,采用频率比法计算了静态危险度,采用因子叠加法实现了横断山区山地灾害的动态危险性评价;然后选取人口密度、GDP密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作为动态易损性评价指标,通过简化模型完成了动态易损性评价;最后根据风险评价模型结合动态危险性和动态易损性评价结果,得到了横断山区山地灾害不同年份的风险区划图并完成了动态风险评价。主要结果分述如下:(1)横断山区北部、西北部危险性低,为低和中危险性集中区;南部、东南部危险性高,为高和极高危险性集中区;(2)位于横断山区南部及东北部的高和极高危险区的地区人口较为密集,经济活动性较强,其易损性等级比较高,相应的风险级别同样较高;(3)横断山区受强降雨次数、人口密度、GDP密度和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各年山地灾害的风险性的空间分布范围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横断山区的风险性随时间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余承君  刘希林 《热带地理》2012,32(4):344-351
广东省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中比较严重的3种类型。基于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模型。以全省88个县级评价单元为基础,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结果,将广东省共分为3个危险等级区,其中高度危险区8个县,占总数的9.1%;中度危险区60个县,占总数的68.2%;低度危险区20个县,占总数的22.7%,据此制成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等级图。高度危险区主要位于粤北山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6~0.72之间;中度危险区连片分布,是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体部分,危险度数值介于0.4~0.6之间;低度危险区集中分布在平原区及低平台地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31~0.4之间。采用1994―2009年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和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中的统计数据,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地范围界定的初步意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江晓波 《山地学报》2008,26(2):129-136
中国山地的范围一直缺乏可操作的、准确的量化方法,从而导致对山地及其内部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问题认识的不全面.同时,准确界定山地范围是实施数字山地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两种方案确定中国山地范围.方案一:将满足以下两种情况的国土界定为山地,1)海拔≥3 000 m;2)海拔≥1300~3 000 m,同时相对高差>200 m或坡度>25°.根据此标准计算,中国山地面积为4 000 265 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1.67%.方案二:根据UNEP-WCMC的标准,将满足下述情况的国土定义为山地,1)海拔≥2 500 m;2)海拔≥1 500~2 500 m,坡度≥2°;3)海拔≥1 000~1 500 m,坡度≥5°或相对高差≥300 m;4)海拔≥300~1 000 m,相对高差≥300 m.根据此标准计算,中国山地面积为4 426 130 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6.11%.按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的分省山地面积中,前5名都是西藏、青海、新疆、四川和云南.将两种方案计算的山地面积按高程划分为六级:①300~1 000 m(含300 m),②1 000~1 500 m(含1 000 m),③1 500~2 500 m(含1 500 m),④2 500~3 500 m(含2 500 m),⑤3 500~4 500 m(含3 500 m),⑥≥4 500 m.根据两种方案的定义,海拔3 500 m以上的山地面积相等;除了方案-在300~1 000 m间山地较方案二多324 508 km2外,其余几个级别山地的面积均为方案二大于方案-的山地面积,其中2 500~3 500 m间多133 432 km2,1 500~2 500 m间多336 186 km2,1 000~1 500 m间多282 273 km2.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的发生受控于多种因子,而各因子属性段对泥石流的发生起到不同的作用.以甘肃南部武都地区为研究区,考虑到地震扰动影响并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选取了高程、坡度、岩性、土地利用类型、滑坡点密度、地震因子、地质构造缓冲区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8个评价因子进行危险性评价.而后基于信息量模型和敏感性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属性类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各属性类的量化值.最后通过叠置分析,得到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区.结果表明,在中度、高度及极高度危险区内,信息量模型中分布的泥石流面积占研究区泥石流总面积的百分比为22.5%,24.7%,37.2%,而敏感性模型中占到的比例分别为25.5%,28.1%和36.4%.敏感性模型中中度危险区以上包含的泥石流比例占到90%,大于信息量模型的84.4%,因此,采用敏感性模型得到的危险性分区结果具有更高的精确性,能够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究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布特征,可为该地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程规划提供科学支持,对保障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从河西走廊山洪灾害防治及预警角度出发,根据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发生的机制,选取高程标准差、坡度、植被覆盖度、降水、河网密度、泥石流沟密度6个影响因子,以Arc GIS和IDRISI为平台,构建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度区划多准则决策支持模型,完成了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度区划图。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度与6个危险因子是函数关系。其中,高程标准差、坡度和植被覆盖度与危险度呈多项式分布,降水、河网密度和泥石流沟密度则与危险度成正相关性;河西走廊山洪灾害极高度危险区46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2%;高度危险区1383.7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54%;中度危险区2166.8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26%;低度危险区154 787.6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01%;极低度危险区33 847.8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07%。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是云南金沙江流域的头号环境问题和重要自然灾害。选取8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 南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3个水土流失灾害区、9个水土流失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水土 流失灾害状况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水土流失灾害防治规划及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滨海地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文章对1985~2006年累计地面沉降量及近几年地面沉降速率进行分析和叠加评价,完成天津市滨海地区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分区图;以人口密度和单位面积GDP为指标进行易损性分析;从每km2水准测量km数和地下水压采量占开采量百分比两方面考虑防灾减灾能力;在此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将危险性分区图、易损性分区图和防灾减灾能力分区图进行叠加分析,完成天津市滨海地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区划图,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5等。  相似文献   

11.
云南怒江流域泥石流敏感性空间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唐川 《地理研究》2005,24(2):178-185
泥石流敏感性空间分析是通过评估诱发泥石流发生的因子,应用空间技术,进行泥石流发生的敏感性分析。本文探讨了GIS技术与敏感性分析的条件概率模型相结合的泥石流敏感性空间分析,并且阐述了GIS空间分析技术在泥石流敏感性制图中特有的优越性。研究区选择在遭受泥石流危害严重的云南怒江流域。用于泥石流敏感性分析评价的主要敏感因子包括地形坡度、岩土体类型、暴雨、河网密度、土地利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人类活动。在对这些因子进行了敏感性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应用GIS的分析工具对敏感因子集成评价而产生了云南怒江流域泥石流敏感性评价图。泥石流敏感性评价图可以帮助规划者或工程师在土地发展规划中选择最佳建设场所,以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漾濞县具有典型的山地特点,每年其境内发生的地质灾害都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漾濞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中,通过"3S"技术的应用,建立了漾濞县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了基于ArcGIS的地形分析,提取出了坡度和坡向等重要的地形因子。通过研究发现:坡度是漾濞县地质灾害频发的最主要控制因素,漾濞江及其支流上游的滑坡和崩塌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源基础;同时阳坡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坡向,滑坡和崩塌等灾害发生频繁。最后,制作了漾濞县坡度、坡向分析图,指出了漾濞县较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为其他山地地区地质灾害研究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技术的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5,他引:49  
唐川  朱大奎 《地理科学》2002,22(3):300-304
为了满足对自然灾害预测不断增长的紧迫要求,泥石流风险评价成为帮助决策过程重要的基础工具之一。即使泥石流风险性各组分的评价很困难,但地理信息系统可辅助提出这种风险性制图的有关方法。我们以云南省为研究区,选取6个成因因子参与泥石流危险度敏感性分析,通过将研究区易损性评价图与危险性评价图叠加分析,编制出云南省泥石流风险评价图。该图描述了在现有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下的泥石流风险敏感区。研究成果为全面反映灾情,确定减灾目标,优化防御措施,进行减灾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TANG Chuan  ZHU Jing 《地理学报》2006,16(4):479-486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ology for compiling the torrent hazard and risk zonation map by means of GIS technique for the Red River Basin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where is prone to torrent. Based on a 1:250,000 scale digital map, six factors including slope angle, rainstorm days, buffer of river channels, maximum runoff discharge of standard area, debris flow distribution density and flood disaster history were analyzed and superimposed to create the torrent risk evaluation map. Population density, farmland percentage, house property, and GDP as indexes accounting for torrent hazards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vulnerability mapping. Torrent risk zonation by means of GIS was overlaid on the two data layers of hazard and vulnerability. Then each grid unit with a resolution of 500 m × 500 m was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of the risk: extremely high, high, moderate and low. Finally the same level risk was combined into a confirmed zone, which represents torrent risk of the study area. The risk evaluation result in the upper Red River Basin shows that the extremely high risk area of 13,150 km2 takes up 17.9% of the total inundated area, the high risk area of 33,783 km2 is 45.9%, the moderate risk area of 18,563 km2 is 25.2% and the low risk area of 8115 km2 is 11.0%.  相似文献   

15.
云南金省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滑坡泥石流灾害区划是自然灾害区划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选取11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南金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3个滑坡泥石流灾害区、9个滑坡泥石流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规划及减灾防灾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4  
唐川  朱静 《地理学报》2005,60(1):87-94
通过探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编制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的方法。以1:25万地理底图为基础,对影响山洪形成与泛滥的地形坡度、暴雨天数、河网缓冲区、标准面积洪峰流量、泥石流分布密度和洪灾历史统计六项因子进行了分析和叠合评价,完成了红河流域的山洪灾害危险评价图。以人口密度、房屋资产、耕地百分比、单位面积工农业产值作为指标进行了易损性分析,并借助于GIS分析工具,将危险评价图与易损性图进行叠加分析,完成了红河流域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GIS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影响山洪形成与泛滥的因子数据层进行空间集成分析。该风险区划图可通过对山洪易泛区的不同风险地带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决策而减轻山洪灾害;此外,也为山洪易泛区的居民提供有关山洪风险信息。  相似文献   

17.
云南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人为作用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较为显著,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目前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本文选择金沙江中游中山高原与干热河谷区较为典型的宾川县作为研究实例,采用航片判读、实地调查与GIS等方法编制1960、1980和2000年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图,据此分析了该县1960 ~ 2000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引发的土壤侵蚀变化特征,重点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引发的土壤侵蚀变化过程,并提出土壤侵蚀治理的工程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Torrent is sudden surface runoff with sharp rises or falls (Tang, 1994; Zhao, 1996), resulting from rainfall in small basins of mountainous areas. It has features of violent coming force, rapid formation and strong destructivity which rende…  相似文献   

19.
GIS支持下的黄土高原地震滑坡区划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分析了影响黄土滑坡的各项影响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在GIS支持下,建立包括各因子图的空间数据库,对各因子进行分级赋值,然后进行因子加权叠加分析,完成三种超越概率下(50年超越概率2%、10%和63.5%)黄土高原地震滑坡区划图。黄土地震滑坡灾害最严重地区一个是宁夏南部及与其相邻的甘肃白银地区,另一个是甘肃天水地区。  相似文献   

20.
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云南省是中国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而对危险范围和危险程度进行划分和评估是泥石流减灾的重要内容。以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为例,应用泥石流沟危险度综合评价法对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评价;接着应用流域背景预测模型对泥石流危险范围进行预测,在这些数据和已构建的东川城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GIS生成了以上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图,研究成果为东川城区减灾防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