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变换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新旧图幅分幅编号系统的比较分析 ,获得了新旧图幅编号相互转换的方法 ,提出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的变换公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移动端缺少快速、实时检索地形图图幅信息的系统,本文依据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标准,提出了基于Andriod平台的地形图图幅信息检索方法并编程实现了该系统。该系统实现的功能有:点所在图幅编号检索、图幅范围检索、地形图新旧编号的转换及区域范围内图幅编号集检索。此系统可应用于Andriod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实验表明,本文的方法和系统执行效率能够基本满足移动用户实时检索地形图图幅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自动互换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新编号进行地图编制作业时,必然要用到大量的旧编号资料。这就需要进行新旧图幅编号的互换.本文在对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系统的演变加以综述的基础上。给出新旧图幅编号互换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软件。实现了新旧图幅编号自动互换。  相似文献   

4.
利用ArcGIS构建地形图分幅空间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宝莹  杨农 《测绘科学》2008,33(3):207-209
本文利用ArcGIS绑定的脚本语言Python和AML及其空间分析功能,设计了简单可行的算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构建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空间数据库。首先生成图幅分幅格网,以及对应的网格标识点、图幅编号文件,将标识点与图幅编号文件关联后再与图幅网格叠加即可。该方法充分利用了GIS的空间叠加功能,仅用了极少量的程序代码,没有编程经验的人员可以比较容易掌握,对于各行业应用领域的工作者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基于斜率内插算法的地形图图幅查询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查询地形图上指定区域各种比例尺下的地形图图幅编号,提出一种基于斜率内插的算法,能批量查询且仅输出该区域所属地形图图幅编号,该方法基于VB 6.0实现。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号的查询与转换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然后利用JAVA语言编程实现了根据经纬度查询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新、旧编号、根据地形图新、旧编号查询地形图图幅范围、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的相互转换等功能,最后利用Eclipse软件生成*.apk文件,将其安装在Android手机中,生成地形图编号查询与转换系统,为相关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地形图图幅编号的自动查询与检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于付国 《测绘通报》2000,(11):32-33
通过编写程序,可对地形图图幅编号进行自动查询与检索。若给出某点的经纬度坐标,可自动查询该点所在的指定比例尺图幅编号,若给出某区的经纬度坐标范围,可自动检索该区指定比例尺所有图幅编号。  相似文献   

8.
地形图新旧图号的互换公式及换算软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凡更新地形图,都必须以新的图幅编号方法表示。而第一代地形图一律以旧式图幅编号方法表示。为了方便新旧图号的互相检索,本文介绍了有关互换的数学模型,列举了互换例子,并据此编制了互换程序软件,可供各有关生产单位和组织生产部门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石油勘探元素所在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规律,给出了实用算法,实现了不使用第三方控件的石油勘探要素地形图图幅编号自动检索。  相似文献   

10.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的经差和纬差,是确定图幅分幅编号的基本元素。在1991年国家颁布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方案》中,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都是在I:100万图上直接划分的。图幅的经差和纬差决定其在1:100万日中分得的行数和列数,从而决定其图幅编号。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的经差和纬差不一致,不易记忆,给具体应用带来了不便。本文介绍一种根据比例尺计算图幅经差、纬差的方法(见下表)。说明:以比例尺分母的数字部分(千、万等数量单位不考虑)参加计算,如1:10万图纬差为10×2=20’,经差为20×1.5=30’,余类推…  相似文献   

11.
地图数字注记识别的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的地图数字注记识别问题。在分析了网络结构和训练算法的基础上,用地回扫描数据进行了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用于地图数字注记识别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地形图分幅编号解析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地形图分幅编号的规律 ,应用测算地面点坐标和语言学的原理 ,从建立解算地形图分幅编号数学模式的坐标系和使数学模式的参数符号概念化两个方面 ,对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的解析法进行优化研究 ,以提高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省级测绘档案资料馆馆藏了该省内各市、县的1∶500,1∶1 000等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这些数据大多采用地方坐标系。由于城市大比例尺数据的空间参考多为地方坐标系,使得对大比例尺数据进行统一查询、统计、定位难以实现。本文提出由地方坐标系地形图数据的图幅号生成相应的结合表,并将其转换到国家坐标系,将国家坐标系下的大比例尺结合表叠加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数据中,可快速查询、定位到需要的城市大比例尺数据。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研究和对我国国家基本地形图及其相应编绘规范和图式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参照国外许多地形图的设计,提出改进我国国家基本地形图设计的几个方面:改进国家基本地形图的比例尺系列及分档;地形图的设计文件需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和系列化;国家基本地形图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改变我国地形图的旧面貌  相似文献   

15.
图廓整饰是地形图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地形图往往按一定区域进行作业,数量大。如果单幅上图廓,工作量大,而且图幅接合表信息及其他整饰信息容易出错。用程序进行批量上图廓则会减轻工作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本文介绍DWG格式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廓的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16.
首先探析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通信功能优势。提出基于北斗卫星的海上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体系,构建了北斗卫星海上智能交通系统安全模型。建立了“北斗”航标安全系统。  相似文献   

17.
伍素贞  方子岩  莫志恒 《东北测绘》2012,(3):187-189,193
当对一个较大测区用全站仪或摄影测量方法测绘某种比例尺地形图时,可获得数量较多的地形图。对获取的数字地形图进行精度评定,是质量检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工作量较大。AutoCAD为平台开发的测图软件在测绘行业十分流行,测绘行业生产的数字地图一般都能转化为DWG格式。对于DWG格式的地形图,在AutoCAD打开的图上拾取若干地物点,并把这些点的坐标自动形成一个坐标文件,与外业测量仪器RTK采集相应点形成的坐标文件,通过精度评定程序进行同名点号的坐标值对比,获得数字地形图数学精度,大大提高了数字地图精度检测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地形图符号的语言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里  陈宜金 《测绘科学》2007,32(5):34-35,38
语言学模型在空间信息中的运用是近年来相关理论界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分析了大比例尺地形图符号的几何构成及符号间的几何和语义关系的基础上,把地形图符号系统作为一种二维图形语言,将语言学的方法和理论应用到地图语言中。分析了地形图符号的特点,研究地形图符号的内部结构以及构造规则,讨论了地形图符号的语音和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19.
当前VirtuoZo,是在测绘及地理信息专业中广泛使用的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该软件的地形图符号库是依据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中的符号库创建的,因此该软件在一些特殊行业(如电力、军事等)的应用中,存在其地形图符号库与特殊行业对于地形图符号的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本文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在VirtuoZo中设计和创建地形图符号...  相似文献   

20.
《The Cartographic journal》2013,50(4):274-285
Abstract

A structure recognition technique is presented that can be employed for contextual building and built-up area generalisation in medium-scale topographic maps. Owing to various spatial configurations, a contextual mechanism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acceptable results in cartographic generalisation. Spatial structures are usually implicit in data, and advanced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methods are required to detect them. This technique is based on auxiliary geometric data structures and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A case study is performed with a topographic data set, using an interface developed in an object-orient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O GIS). The proposed approach was found to assist and improve auto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