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研究水体对气温观测环境的影响,应用WRF中尺度模式,通过对四季晴天小风、阴天大风背景天气下有无水体算例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了浙江青山湖水体(6.5 km2)对周边2 m高度处气温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冬季天气条件通常较稳定,水体对下风方的影响最为明显;春、秋季节水体对下风方的影响次之,夏季局地热力环流复杂,水体对下风方气温影响不若其他季节明显。(2)青山湖水体对下风方约5 km内的气温可能产生明显影响,非下风方缩短为0.4 km。(3)水体面积越大,对周边气温影响距离越大。(4)当风速大于6.2 m·s-1时,水陆热力性质差异迅速被平流项输送携带走,水体对下风方气温影响不明显。而湍流扩散项则将水体与陆面热力性质的差异向上传递,湍流强度大于0.5 m2·s-2时,水体对下风方气温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4-2007年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自然环境中芦苇草本物候现象及同期气象资料,用气候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及气候变化对芦苇草本物候现象的影响得出:芦苇草本物候现象随气候变暖、变干的变化也发生着较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年际变化特征:萌动期1984-1990年变化趋势不明显,90年代、2001-2007年变化趋势较明显提早。黄枯期1984-1990年间变化趋势较明显推迟,生长期1984-1990年变化趋势较明显延长,90年代黄枯期变化趋势微弱提早、生长期变化趋势微弱延长,2001-2007年间黄枯期变化趋势较明显提早、2001-2007年间生长期变化趋势较明显缩短;平均气温、日照,降水中对芦苇生长期影响最明显的气温,其次是日照,降水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水体对气温观测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项目组设计了浙江省大型水体观测试验方案,选择较大水体,在其上、下风方向特定距离处布设自动气象站,同步观测各站气温,研究气温受水体影响的量化规律。结果表明,水体对周边陆地有白天降温、夜间增温效应,且离水体越近,这种效应越明显;夜间升温效应比白天降温效应显著,3—5月白天降温效应比1—2月明显;在一天中正午的降温影响最大;2km2的水域对下风向100m范围内温度观测有明显影响,100m以远影响不明显。该研究对量化水体影响的范围和量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气象站科学选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沿海响应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海岸已明显观测到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危害。气候变化对中国海岸带的影响和海岸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海岸自然条件复杂,海岸不同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能力各异。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巨大,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明显的能动性,适应能力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从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海岸系统与气候变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未来气候变暖和海平面加速上升无疑将加大对海岸带的影响,但目前尚难以确定海岸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阈值。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海岸带的地理环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北部湾海岸带10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北部湾海岸带的地理环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岸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对降水量、太阳辐射和日照有明显的影响,北部湾海洋对气温、降水集中期、大风日数和海陆风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卫星遥感对咸阳“城市热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城市热岛现象是可行和有效的,咸阳市具有明显的热岛效应,春季是一年中热岛发展最强的季节,效应有明显的日变化,市中心商业区热岛效应最强,效应明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影响范围是咸阳市城区面积的1.63~1.86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近几十年关于青藏高原热源、西南地区降水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回顾。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热源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季节性和时间阶段性。不同来源和时间长度的资料,对热源计算结果有一定影响,但对于夏季热源的结论都比较一致。2)西南川渝地区的降水,在川西高原、云南中部以北高海拔地区年总降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在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丘陵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的减少和增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性和季节性变化明显。3)青藏高原热源与西南地区降水之间有明显的关联。但对于不同热源区对于西南地区降水的影响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广州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以登陆台风"黄蜂"(0214号)为例,研究海南岛屿地形和对流凝结潜热对登陆台风"黄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黄蜂"从海南岛东侧附近经过时,海南岛屿地形对登陆台风"黄蜂"的移动路径影响不明显,但是对海南岛附近的降水有明显影响,模式中有无对流凝结潜热加热对台风"黄蜂"的移动路径和降水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等级公路对气温观测的影响,在渭南市境内108国道和渭蒲高速公路进行公路典型环境特定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当测站距国道50m以外,气温观测基本不受影响。当高速公路位于测站上风方时,其对气温的影响明显大于当其位于测站下风方时,且当风速1.0m/s,靠近高速公路的测站增温现象明显,这种影响延伸到距测站100m以内;当高速公路位于测站下风方时,距高速公路75m以内测站的气温受其影响增大或减小趋势呈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建议在气象观测站选址和观测环境保护时,充分考虑测站对公路路基回避距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气候条件对典型草原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兴安盟扎赉特旗和科右前旗2004--2007年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站监测的牧草生长发育及地上生物量等基本资料,详细分析了当地气候条件对典型草原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天然草场和围封禁牧草场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牧草高度、盖度及地上生物量受温度和降水量影响最明显,其中降水量的影响超过温度的影响。降水量多的年份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加,而干旱年份地上生物量减少,其最大值一般出现在7月份,并滞后于降水量最大值。围封禁牧草场牧草长势明显好于天然放牧草场牧草。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春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近30多年的气候和近20多年的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穗数、粒数、粒重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春季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省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具有比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平均气温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呈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日照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小麦粒重和产量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而穗数、粒数则具有反位相空间变化特征,穗数、粒重及产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粒数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其中1991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的升温变化趋势有利于小麦粒重、穗数和最终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粒数增加;降水变化趋势不利于粒重提高,对其他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日照的变化对产量及各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城市阻碍效应对局地台风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彩军  唐玉琪  顾问  韩志惠  王晓峰 《气象》2019,45(11):1611-1620
城市阻碍效应是城市化影响降水形成过程的可能物理机制之一,在于其改变了风场、风场辐合,甚至改变了天气系统本身,进而改变了湿度平流,最终影响城市降水的落区、强度。风速越大,城市阻碍效应越明显。现有关于下垫面对台风降水影响研究主要着重分析地形及地表状况对台风降水落区及强度的影响,但对作为下垫面因子之一的城市对台风降水的影响作用考虑明显不够。全面系统回顾国内外有关城市阻碍效应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以及下垫面对台风降水影响研究进展。上海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同时平均每年受到2~3个台风影响。已有研究关注到了城市阻碍效应对上海局地台风降水影响作用,但是,对于表征台风降水的城市阻碍效应还存在明显不足。最后具体给出了未来有关城市阻碍效应在上海局地台风降水研究中的应用思考。  相似文献   

13.
日照沿海海陆风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使用近海海温资料和莒县站、日照站气象资料,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日照地区沿海海陆风的气候特征及对当地天气的影响。发现海陆风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对当地气温、降水、湿度及天空状况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影响显著。海风强盛季节的午后和陆风强盛季节的早上,沿海的温度梯度常具有海风锋和海岸锋的特征,使沿海地区低云和雷暴天气明显增多,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海陆风和地形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地形和边界层摩擦对登陆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采用准地转的正压模式, 研究了无非绝热加热时地形和边界层摩擦对登陆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形作用对登陆热带气旋西北移动路径的影响比较明显, 而对登陆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边界层摩擦可以通过改变热带气旋X方向上和Y方向上的移动速度以及改变热带气旋水平环流结构对登陆热带气旋西北移动路径产生一定的影响, 边界层摩擦对登陆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非常明显, 其中摩擦是造成登陆热带气旋强度迅速减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承德市干湿岛效应及其城市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用城市站与郊区站相对湿度的差值作为干湿岛强度指标,利用趋势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承德市1964—2007年的空气湿度变化及城市化影响,结果表明:承德市近44 a空气湿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尤以近10 a最为明显,且由1988年以前的干岛特征逐渐转成了近10 a的湿岛特征,以夏季、秋季的湿岛效应最为明显,湿度场的明显变化主要来源于城市化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陕西交通气象服务效益个例调查评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临高速公路为典型个例,成立调查评估小组,通过对西临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效益调查;分析影响高速公路运营的气象因子是降水、温度、低能见度,通过西临高速公路的调查表分析.影响高速公路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大雾、降雪,而且只对冬季有明显的影响,其它季节气象因子对高速公路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估算交通气象服务的投入产出比为1:15.09。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气候变化事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广西气温、降水及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等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得到广西气候变化的事实为:气温明显升高,城市升温更显著;高温热浪明显增多,低温冷害减少,但极端冷害影响严重;降水两极分化,极端强降水频率增加,旱涝灾害加剧;热带气旋影响个数减少,但强台风的影响严重;极端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重庆市2011年盛夏高温天气,开展了喷雾降温改善局部小气候的外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天气下,在广场上进行喷雾具有明显降温、改善人体舒适度的效果。降温幅度上午小,下午大。喷雾降温效果存在明显的垂直梯度变化,地表温度降幅最大,1.5 m气温次之,2.2 m气温降幅最小。喷雾工艺条件对降温效果有明显影响,喷头型号不同,地表温度的降幅差别较大,但各高度层降温效果差别不大。喷雾"喷-停"循环时间的长短与喷雾区域温度的变化有明显联系,喷的时间越长,喷雾区域温度降低的幅度就越大。环境风场状况对喷雾降温效果也有明显影响。本试验中,受试验场地周围环境影响,偏东风比偏西风条件下的降温效果好,喷雾降温效果总体随风速的增大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刘文英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32(4):I0002-I0002
7—9月,江西省降水中东部偏多,其余地区偏少;气温偏高,Et照普遍偏少。总体上,伏旱不明显、秋旱较严重,暴雨未造成明显洪涝灾害,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但其间出现的暴雨、干旱、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给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泰来气象站1971-2004年十六方位风速、风向资料,2009年7月-2010年6月气象站与附近测风塔10 m高度逐时风速、风向资料,分析城市化对风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泰来县年平均风速呈明显减弱趋势,每10 a大约下降0.36 m/s;泰来测风塔与气象站各方向风速比较,无论是风速差值,还是相对误差均表明城市对风速影响显著,对风向也有较大影响;结合城市空间布局及气象站在城市中的位置,分析泰来十六方位风速变化速率,发现各方向风速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其中受城市影响较大方向风速减弱趋势明显,受城市影响小的方向风速减小趋势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