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9,14(Z2):123-134
一绪言人类自开始有遗迹可考,进化到现在,是一段艰苦的过程。从人类自高等的猿类分化以来,到现在大约有一百万年的历史,而在这一百万年的百分九十五的时间,人类差不多完全在与自然界奋斗时期。  相似文献   

2.
区域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是陆地表面参数化的一个关键变量.土壤水分含量随时空的转换而变化,对地面、大气间的热量平衡、土壤温度及农田墒情等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传统的土壤水分测量方法采样速度慢、费用高、代表性差,无法满足实时、大范围监测的需要.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克服了以上的缺点,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是目前定量遥感研究的前沿和难题之一.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遥感计算土壤含水量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同时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不同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出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充填工程学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本文介绍的充填工程对象是指历史上遗留的浅层采煤巷道、地下采空区、遗弃的防空壕、古时的城市排水管路等,这些前人开挖的地下空间,其支撑大都是砖木结构及矿柱.这些简单的支撑长时间在地下水的物理化学作用下,其围岩和残柱及木支撑风化而软化,已基本丧失支护效用.后人在其上兴建房屋、铁路、公路等工程设施后,由于荷载增加,会产生地表沉陷、塌陷及滑坡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地区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孔雀石化,Ⅰ类型孔雀石化是铜矿化(铜矿体)氧化形成的,是良好的找矿标志;Ⅱ类型孔雀石化是在阿拉善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不具有找矿意义.正确区分和鉴别上述两种成因类型的孔雀石化,对于正确指导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大型隐伏矿床的发现历史为依据,系统地总结了隐伏矿勘查的经验与策略,并从矿产勘查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针对拟寻矿床的地质特征。抓住深部关键的地质因素,查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它们的对应关系,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判据转化成找矿标志,是提高隐伏矿找矿效率的关键。成矿作用的分带现象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对于指导隐伏矿预测和矿床深部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直接信息是矿产勘查最可靠的信息。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并不是以学科划分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研究程度上两者可以转化。以直接信息为先导,实现从区域到局部的转变,使找矿迅速突破。必须充分重视各类方法的应用条件与前提。重视各种直接信息的挖掘与印证,加强各类方法的集成与综合。对于一个重要的成矿区(带)来说,随着地质研究与找矿工作的深入,需要不断地修订和调整勘查准则。矿产勘查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效益的投资,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实践.集调查与研究于一体。矿产勘查不以研究“水平”论高低,而以“成败”论英雄;要看勘查的实效,而非理论的高深;要看是否见矿,而非勘查过程的简繁。经验与理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与融合是通向矿产勘查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电成像方法在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淄博市活断层电成像探测的某些结果为例,阐述了电成像图像的地质解释和分析方法,探讨了用于城市活断层探测的仪器的输入阻抗范围以及数据处理和反演中需注意的问题.以控制张店-仁河断裂系的3个典型电成像剖面为实例,依此推断了隐伏断裂的位置,工程钻探验证了电成像结果的正确性,表明电成像方法完全可以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数字矿床为手段,进行资源三维定位、定量研究是危机矿山隐伏矿体找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对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的地质模型、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以Mincromine软件为平台建立了3号脉9个共生结构带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钻孔数据开展隐伏矿体的定位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可可托海3号脉仍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矿体中大于工业品住的BeO保有资源量60t,预测资源量63t。可为矿山的复采提供4~5年的资源保证。在矿脉的外围及深部,大于边界品位的BeO远景资源量1118t,Li20大于边界品位的资源量241t,显示3号脉具有良好的深入勘探开发的前景。对实例的研究也表明,基于数字矿床模型的研究方法在危机矿山找矿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地文期及其在新生代黄土和古地理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侵蚀循环理论和地文期理论是地貌学的重要的基本理论。中国大陆在古近纪之前构造比较稳定,以低平的准平原地貌为主。白垩纪末至古近纪初,喜马拉雅运动拉开了序幕,中国的古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逐步形成了高原、高山和盆地构成的复杂地貌景现。侵蚀循环和地文期理论是研究上述地质历史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在讨论侵蚀循环问题的一些新认识、新思考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地文期在中国新生代黄土和古地理环境研究中的意义,希望加强研究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光谱站的同志怀着与往年不同的心情迎接今年的国庆,因为我们今年能够以重大的技术革新成就和最先进的生产成绩向党献礼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完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革新 ——水平电极架和自动控制时间 在党的总路线和党的正确的教育方针照耀下,大大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发挥了冲  相似文献   

10.
层次分析法在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土地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地区的土地进行了质量评估。通过分析影响各评价指标的主要因子.建立各层次结构模型和质量指数数学模型,得出地球化学综合指数,评价了该地区土地的质量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各指标进行优化选择,比较所选的不同指标对建立土地质量评估最终结果的影响差异,进行指标筛选的探索。评价结果显示.佛驹山村的土壤质量情况较好,高坑坝村的土壤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1.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于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两个概念进行了详细对比 ,指出他们的异同。指出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 ,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一个延伸  相似文献   

12.
开展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工作,需要以1:5万综合工程地质图为基础。目前,1:5万综合工程地质图尚未形成统一的编图技术标准,无法满足工程地质编图的需要。通过总结国内外工程地质编图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原城市群北部城镇规划区1:5万工程地质调查与编图”工作,以焦作市幅为例,编制了1:5万综合工程地质图,探讨了1:5万综合工程地质图编制方法,并对编图目的、主题表达、工程地质分区、工程地质层划分和图面配置提出新见解。1:5万综合工程地质图表达的主题为工程地质综合特征,工程地质分区是该主题的具体反映; 依据宏观工程地质条件,分别以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层)、岩土体结构或变形强度、地壳稳定性或活动断裂(地震)、不良地质现象或地质灾害等特征差异性进行工程地质分区; 以工程地质层作为基本的制图单元,依据《GB/T 50218—201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进行工程地质层划分,图面尽可能反映工程地质特征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每个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水文地质要素、内外动力地质现象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综合工程地质图由主体平面图、镶图、剖面图、钻孔综合柱状图、工程地质特征说明表及图例组成,图、表或图例配置要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程地质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及其存在问题的不断解决,工程地质力学正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总结了20世纪工程地质力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面临的巨大挑战,详细论述了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工程地质体结构的相对性、工程地质体的连续性、工程地质体的本构关系、工程地质体的几何大变形、工程地质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等,展望了未来工程地质力学在大变形灾害工程控制材料研发、工程灾害控制、工程地质体的能量本构关系、工程地质体的能量平衡方程和地质工程的量化设计方面的走向,指出工程地质力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爆破作用而产生的诸如岩体失稳、爆破怍用方向改变、爆破飞石、爆破地震波等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爆破工程地质学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作者提出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机制、条件以及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或减轻产生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即必须重视和加强爆破工程地质勘测研究工作,正确运用爆破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原理,分析、评价爆破工程地质条件,预测爆破效果、质量及可能发生的爆破工程地质灾害,有效控制炸药能量与爆破岩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刘广志 《地球科学》2002,27(5):534-538
通过介绍受控定向工艺学、掘进工程、非开挖工程中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应用, 论述了随着探矿工程技术的发展, 钻探、掘进工程技术更加先进、更加科学, 它们的高科技含量猛增, 已不单是一种工程技术, 而转变成一门工程科学.   相似文献   

16.
在搜集和梳理全球一个多世纪以来灾难性工程滑坡实例的基础上,将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滑坡分为4种基本类型和若干亚类:①采矿工程滑坡(包括地下采空型、露天采场型、尾矿坝及排土场型);②水利水电工程滑坡(包括库区岸坡型、水库大坝型、灌溉工程型);③线性基础设施工程滑坡(包括公路及铁路工程型、油气管道工程型);(鸯城市建设复合型工程滑坡。重点剖析了国内外著名的工程滑坡灾害案例,并兼顾一般工程滑坡的共性特征进行分析,综述了各类典型工程滑坡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及部分处置措施。通过不同类型工程滑坡特征的比较分析,总结了工程滑坡成灾的教训和成功处置的经验,为未来工程项目区和城市化过程中工程滑坡的综合防治及风险减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工程场地的特征与工程地质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场地与城市在空间尺度上相去甚远 ,但工程场地所具备的与环境行为相近的共性 ,使其属性分析可以推广应用到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整个工程地质环境。从这一意义上说 ,工程场地是整个城市宏观工程地质环境的微观单元 ,众多微观单元的组合构成了环境的宏观总体。为此 ,工程场地的三大属性特性、适宜性、稳定性 ,可以作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中分析方法的基础。从工程场地分析推广到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还将有助于保证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的定量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地质工程学在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工程地质学的新拓展,本文对其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它是研究一个工程系统与诸多自然系统如何实现最佳耦合的一门学科,是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改造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工程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它强调的是以工程措施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并重视对技术方法和作用效果的研究。作者在分析地质工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地质工程的应用领域范围并把它分为:地下建筑地质工程、地面建筑地质工程和区域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三大类型。文章认为整个地质工程系统具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大基本特征,在时间维度上主要表现为自然系统的客观存在性和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在空间维度上主要表现为系统作用域的风险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主要针对当前国内岩土工程信息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岩土工程信息系统(GEIS)的设想,同时对岩土工程信息系统的框架构成、系统功能和作用进行描述,建议以应用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工具作为岩土工程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平台,以促使岩土工程更好地为工程建设、城市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20.
孙君 《城市地质》2010,5(4):12-16
基于ArcGIS信息集成平台和Oracle数据库,构建了常州市工程地质数据库智能系统框架,对长期分散积累的工程地质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挖掘利用,开发了工程地质数据科学管理和辅助决策功能,集工程地质数据管理与发布、工程地质数据处理、工程地质数据分析、地下空间规划分析、地下工程可视化与分析子系统于一体,可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决策,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