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历史地区保护对城市规划学科的渗透越来越广泛深入,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有关保护观念、方法、内容等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变化中的城市历史地区保护规划,本文从宏观层面归纳总结了保护方式、保护目标、保护内容以及与城市总体发展密切相关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交通道路等重要方面可深入细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关于城市现代化与历史名城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现代化要以特形式表现出来,必然要求改变城市原来的物质载体,产生新与旧,现代与历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但是,在对待城市物质载体的认识上存在着许多误区,使许多城市在许多现代化的名义下遭到破坏,历史文化名城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在匆匆的现代化进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要记住“建筑性破坏”的教训,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名城负载着丰富的文化物种,对名城的保护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文化多样性保护是名城保护的基础.以佛山市为例,用景观生态学视角,从文化景观斑块、文化景观廊道和文化景观基质的角度对名城的文化传承、文化物种和文化生态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动态性,从文化景观的文化适应、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景观规划和管理的方法和景观模式,这有助于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的视野,并通过名城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景观格局实现,以达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银川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城市湿地对创造城市优良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银川市为例,阐述了城市湿地开发保护要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合理进行多方面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指导思想和原则,介绍了针对银川城市湿地特点所设计的挖掘"生态"和"游憩"两大主题的保护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许学强 《热带地理》2018,38(6):739-740
自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召开了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等。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从城市地理学的视角看,什么是更加美好的生活?哪些是目前发展得不够充分、不太理想、有比较大提升空间的呢?我认为要关注3个方面、12个字:绿色发展,历史记忆,乡村振兴。1 )绿色发展是发展的品质问题,关注城市发展和保护;2)历史记忆是发展的时间维度,关注城市的历史和现在;3)乡村振兴是发展的空间维度,关注城市和乡镇乡村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赵勇  张捷  李娜  梁莉 《地理科学》2006,26(4):497-505
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遴选了15项指标构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对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状况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首批名镇(村)的保护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证明了环境风貌、建筑古迹、民俗文化、街巷空间和价值影响是决定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状况的主要因素。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按照保护状况将首批名镇(村)划分为4种类型并做出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名山的历史保护与启示——以中华五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超  陈耀华 《地理研究》2011,30(2):372-384
中国山岳的开发历史悠久,中国名山在当前多作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其中部分还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历经数千年仍能较好得到保留,对其认识和保护的历史经验值得探究.五岳作为东南西北中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名山,开发利用和保护历史悠久,是研究中国名山历史保护的良好范例.通过对五岳的文献资料与历史遗迹的研究发现,古人...  相似文献   

8.
法国巴黎区的规划与整治及其对上海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法国巴黎区城市膨胀扩展过程、城市规划指导思想由同心圆模式向轴线发展模式、由单个要素转移到郊区城市综合功能开发转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以巴黎城市副中心和郊区新城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规划经验教训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目标,分析了上海市规划中存在的郊区城市规模小、城市工业“空洞化”、城市建设政策措施协调配套以及浦东建设项目利用效益低下等几个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制的城市设计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理想的城市空间仍然难以获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城市设计在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下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在回顾城市设计概念和内涵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在中国的发展概况,并重点分析了城市设计的现状和问题。在分析阐明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在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制下必须走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一体化融合之路。最后从二者相结合的角度,从理论认识、法规体系、研究重点和方法途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城市设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梅州市名城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名城文化内涵出发,着眼于作为客家人文中心和名城文化景观的集中的梅州市区,全面分析了其中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资源的特征及其文化内蕴。揭示了梅州名城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成绩与存在问题。并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觉,结合旅游开发和城市规划,论证了科学保护与开发梅州名城文化景观的下述对策与途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升名城办的职能并与相关部门共营名城文化氛围;强化名城轴线与标志性文化景观;抢救与保护“老字号”等一批文化景观景区;适度利用,以积极的开发促其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20年来北京二环以内地区历史地名消失的程度以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发现城市实体空间变化是历史地名消失的主要原因,但城市实体空间变化不是历史地名变化的充分条件。本文最后提出延续城市历史地名文化的三点建议:第一,城市实体空间的建设没有改变原来中地名所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时,原来的历史地名必须保留。第二,由于实体建设改变历史地名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的,要求实体开发建设者在设计方案中,将原来的历史地名的“专名部”以可见形式体现出来。第三,在变更城市历史地名的前期,应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从而确定成为当地“地方性”组成部分的历史地名并给予保留。  相似文献   

12.
梅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万源 《热带地理》2007,27(4):379-384
在把握梅州城市近千年的形成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梅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剖析其空间形态演化的成因。受河流的阻碍与切割、行政建制的变迁与政府导向、城市规划的引导与控制、城市的职能转变与规模扩张等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梅州城市空间形态呈"块状-星状-纺锤形-圈层状"演化。梅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嬗变要满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分散组团状空间形态将是梅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方向。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湿地对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北京城市湿地面积的历史变迁及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邓辉  罗潇 《地理科学》2011,31(11):1355-1361
历史时期北京平原上湖泊众多,地表泉数以百计。历史时期由于永定河冲积扇的地下潜水水位较高,在潜水溢出带周围出露数以百计的下降泉,成为平原上众多湖泊的主要水源补给,并满足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运河漕运、游憩休闲的需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迅速发展,永定河冲积扇的地下潜水水位迅速下降,原来分布在潜水溢出带周围的数以百计的下降泉已经全部枯竭,位于其下游许多湖泊也随之干涸消亡,北京平原地表水系被彻底改造,城市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划中文化因素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竑  郭建国 《热带地理》1998,18(4):311-315
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城市间都存在着风格差异。这种风格差异正是其不同文化底蕴和地域文化内质的外在表现。文中论述了城市规划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城市规划中的反文化现象,以及体现城市规划文化特色的形式和领域等问题,并指出,只有在城市规划时注重城市的规划建设风格与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及其历史文化传统的完美结合,解决好规划时的创新与继承,融旧与合新,才能够使城市各具特色,越建越美。  相似文献   

16.
许桂灵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2006,26(4):384-388,394
在以近代产业和公民思想的区域集聚为特征的城市型政区理论诠释基础上,阐述1925年广东省江门设市的历史地理基础,包括明清以来潭江流域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活跃,海关设置、铁路兴修、侨资投入,近代产业兴起等,由此改变近代广东政治地图,并产生强化江门城市近代治理形式,采用西式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形成经济生长极,带动区域发展等多种效应,是近现代广东政区建置史上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17.
古村落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特殊旅游地正日益受到关注,古村落旅游也成为旅游的热点;国家从保护、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发展旅游的角度出台了古村落中的精品———历史文化名村的相关规定。以相关概念和古村落旅游进展为基础,探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吐鲁番地区吐峪沟乡麻扎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以资源评价和旅游定位为前提,结合麻扎村实际提出双村模式旅游保护设想和体验性旅游开发模式。旨在探讨历史文化名村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的双赢,同时为我国西部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人类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人们为了生活建造了城市。为了更好地生活留在了城市。城市,让人生活更美好。文物,是人类文明,包括城市文明,不断进步的见证,最能清晰展现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不同时期城市文明的真实轮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地理学近期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兴盛时期始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进入历史以来最旺盛的发展时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城市体系、城市化、城市地域结构与具体的大小城镇。其重要的实践领域则主要通过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特别是70年代中期借助于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复兴,为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自1895年实施城市规划至今已百余年,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旧市中心区及老旧衰败地区问题也逐渐浮现。城市历史地段的更新横跨了城市更新及文化遗产保护2个研究领域,与一般旧市中心区的更新相比情况也相对复杂。历史地段是城市之中最为老旧的区域,但在兼顾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仍须顺应时代的变迁及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要。首先,梳理了国际上与台湾地区的历史地段更新思潮演进,其次,对台湾地区目前历史地段更新规划的相关法令、实施方式及更新理念进行介绍。以台南总爷老街为案例,说明历史地段的更新是如何整合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于物质环境改造手法之中,借由整建维护的更新方式达成促进城市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目标。透过检讨台湾地区近40年的城市更新政策实践的经验,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出发,为中国大陆城市更新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更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