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季学武 《水文》1999,(1):2-5
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水文泥沙实时信息与预报成果是大江截流优化设计、科学研究,安全度汛,施工组织和调度决策的重要依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根据与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鉴定的合同,在总结葛洲坝等工程截流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当今世界上可靠、先进的技术,创建了三峡大江截流水文泥沙监测系统和龙口水文预报模型,及时提供了各项水文信息预报成果,技术资料齐全,成果可靠,圆满地完成了合同所确定的各项任务,为  相似文献   

2.
截流水文泥沙监测中几个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德旭  胡焰鹏 《水文》1999,(1):11-15
基于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水文泥沙监测除常规水文要素外,要求监测围堰龙口和导流明渠附近水体多维水文要素的时间和空间动态变化,因此应尽可能应用相关科技的最新成果和一切先进经验,成熟的技术方法和设备。本文介绍了其中无人立尺接测水位ADCP测流,龙口测验,GPS和数据传输等几个关键部位,关键技术室内外研究实验及现场率定校正的情况,实践证明,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截流水文泥沙监测打下了基础,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文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文工作的主要内容、水文信息系统、水文监测关键仪器设备与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水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水深大,流量大,工期紧,特别是截流过程中要考虑不断航因素,因此,在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阶段的施工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采取一切减少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施工难度的手段和措施,其中水文测验,水文气象预报,河道观测,水文分析与计算和水力学计算等水文工作则是为顺利实施高质量大江截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3)
水文站监测的河流泥沙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局限监测技术,我国大多数水文站泥沙监测仍实行人工监测,测验工作量很大,极不适应当前水利改革发展和水文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求。本文通过对潘家庄水文站单断沙关系稳定为直线等的研究分析,探讨泥沙间测方式的改革,可大大减少泥沙测验工作量,为该站水文现代化管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1)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作为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地区,及时掌握本区所有河流、湖泊、地下水、水质等动态变化,是该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用的重要参考依据。文章在对阿克苏地区水资源状况、现有水文监测能力现状及不足和水文站点升级改造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水文监测能力升级改造内容及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可见,通过对水位监测、雨量、蒸发、河流泥沙及水质等监测站点实施升级改造,可以极大提高各类站点的自动测报水平和水文信息处理能力,为阿克苏地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齐斌  熊运阜 《水文》2001,21(3):45-47
介绍了黄河万家寨水库运行及库区水文泥沙动态监测的基本情况,并对水库容淤积、库区淤积物分布、泥沙组成及水库淤积形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疆皮山河水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冬强 《地下水》2011,33(2):184-186
新疆皮山河中上游尚未建设控制性的水利工程,水沙变化特征因素基本处于天然状态下.利用皮山水文基本站50年的水文资料运用水文统计分析方法,从洪水峰量、输沙量与年径流、洪水与泥沙成因等方面分析水沙变化特性,水沙变化成因,为合理开发利用皮山河水沙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凡炳文  陈文  李计生 《地下水》2010,32(3):118-120,123
以洮河红旗站1956~2005年水文监测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泥沙分布特征、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和水沙匹配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洮河泥沙具有含量高、输沙总量大、产沙的区域性、年际的波动性、年内的不均匀性和时间的集中性六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河流悬浮泥沙动态监测对河道变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遥感技术可对大区域河流水体悬浮泥沙进行实时监测。与海洋和湖泊等大面积水体相比,当前对河流悬浮泥沙遥感关注较少,且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入海河流河口区域。为充分发挥不同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多源卫星遥感资料优势,实现更广泛区域、不同级别河流的悬浮泥沙输运遥感监测,对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河流悬浮泥沙卫星遥感的数据源和模型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出河流悬浮泥沙卫星遥感研究中面临河流遥感反射率高精度提取、悬浮泥沙浓度高精度遥感和基于二维表层悬浮泥沙浓度遥感的三维通量遥感等挑战和难点;在此基础上,从去除邻近效应大气校正、考虑悬浮泥沙粒径分布的浓度遥感和悬浮泥沙输运通量三维遥感3个方面对河流悬浮泥沙遥感监测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中国新疆阿尔泰山南坡,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随着中俄“冰上丝绸之路”提出,额尔齐斯河通航具有重要意义,监测其河冰物候变化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基于2001—2018年MOD09GQ第2波段数据,分析了额尔齐斯河布尔津至斋桑泊段每年河冰物候信息,包括开始封河时间、结束开河时间、冰/雪最大覆盖时间、冰期持续时间、封河速率和开河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MOD09GQ的反射率随河冰开河而逐渐降低,经与南湾水文站实际观测的冰期持续时间相比较,其所得冰期持续时间与实测冰期持续时间变化一致,均略有延长趋势,这表明MOD09GQ能有效监测河冰物候信息;(2)开始封河时间与结束开河时间均有提前趋势,最早开始封河比最晚开始封河提前45天,最早结束开河比最晚结束开河时间提前31天,开始封河比结束开河提前时间更多,导致整个冰期持续时间有延长趋势;(3)封河速率有变慢趋势,开河速率有逐渐加快趋势,这意味着若未来该河段通航,每年通航期将延长,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魏山忠  王俊 《水文》2006,26(3):89-92
长江水文监测的水文、水质、河道信息,水文气象预报、水文水资源分析评价成果是维护河流健康的基础支撑信息。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的规划,加快水文测报现代化建设,提升水文水资源预报能力,大力开展长江水文水资源变化规律研究,促进水文事业发展,是长江水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水力要素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云  孙伯先 《水文》1999,(1):16-20
根据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期间收集到的截流河段,导流明渠、二期上下围堰口门区的水位,流速,流量,河床地形,水面流态等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截流河段(尤其是动态的龙口)水力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表明,龙口纵,横断面的流速分布受戗堤进占与平抛垫底施工和上游来水来沙的综合影响。围堰渗流量的监测对分析明渠分流比,石渣戗堤稳定研究起到了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河槽萎缩与水沙条件关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界仁  夏爱平 《水文》2002,22(6):19-21,15
根据黄河下游实测资料分析河槽萎缩变化,采用断面过水面积、同流量(Q=3000m3/s)水位作为河槽萎缩指标,利用水沙系数(平均含沙量与平均流量比值)反映水沙条件变化,建立了河槽萎缩指标与水沙系数的关系,表明河槽萎缩指标与水沙系数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The systematic decline of in situ networks for hydrologic measurement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crucial limitation to advancing hydrologic monitoring in medium to large basins, especially those that are already sparsely instrumented. As a collective response, sections of the hydrologic community have recently forged partnership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borne missions for cost-effective, yet global, hydrologic measurements by building upon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since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state-of-the-art on flood monitoring in medium and large ungauged basins wher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can facilitate development of a cost-effective mechanism. We present our review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hydro-political situation of flood monitoring in flood-prone developing nations situated in international river basins (IRBs). Given the large number of such basins and the difficulty in acquisition of multi-faceted geophysical data, we argue that the conventional data-int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ly based hydrologic models that are complex and distributed is time-consuming for global assessment of the utility of proposed global satellite hydrologic missions. A more parsimonious approach is justified at the tolerable expense of accuracy before such missions begin operation. Such a parsimonious approach can subsequently motivate the identified international basins to invest greater effort in conventional and detailed hydrologic studies to design a prototype flood forecasting system in an effort to overcome the hydro-political hurdles to flood monitoring. Through a modeling exercise involving an open-book watershed concept, we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a parsimonious approach in understanding the utility of NASA-derived satellite rainfall products. It is critical now that real-world operational flood forecasting agencies in the under-developed world come forward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research community in order to leverage satellite rainfall data for greater societal benefit for inhabitants in IRBs.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和GIS的塔里木河下游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里木河下游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变化的典型区域.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荒漠化信息获取与分析的工具,利用2个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对塔里木河下游10年土地荒漠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对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轻度荒漠化的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总的荒漠化程度却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的大量开荒造田,以及对塔里木河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中下游天然植被大面积衰败和死亡,尤其是胡杨林面积锐减,致使荒漠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7.
感潮河网区水沙运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勇  胡四一 《水科学进展》2001,12(4):431-438
根据感潮河网区水沙运动特征,建立了一维感潮河网区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对河网区水沙运动和河床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水沙模拟的范围内着重对河网区内动边界的处理、挟沙力公式的选用、内边界含沙量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技术处理方法。采用东江下游感潮河网区的水文和河道地形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感潮河网区水沙运动的往复输运特征和河道冲淤的宏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