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南京地区的三迭系发育较全,过去研究的资料较多。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系统的剖面测制和路线观察,将青龙群划分为青龙组(狭义)、湖山组、沧波门组;黄马青群划分为徐家山组、黄马青组(狭义)、范家塘组。 青龙群原称“青龙灰岩”,为一套含泥质碳酸盐沉积。本区青龙群可进一步划分如表1所示。其中青龙组(狭义)、湖山组的连续剖面,位于南京东郊湖山铁路边。沧波门组剖面位于南京东郊沧波门东南5公里的珠山东麓公路边。各组间及其与下伏地层均为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2.
南京近郊的“Otoceras”层及二叠系和三叠系界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正> 南京近郊龙潭地区青龙山,是三叠纪青龙石灰岩的命名地点(葛利普,1924;计荣森等,1936—1937)。后来,赵金科等(1962)把属于下三叠统的岩层改称下青龙组,因产“Otoceras”菊石群而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上二叠统的最高层位称大隆组(盛金章,1962),通常厚十余米,主要是硅质泥岩,产Pseudotirolites菊石群。研究区内由于露头较差,有关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限,传统地划在Ophiceras,Claraia层之底,两者接触关系一般疑为假整合(潘江,1956;盛金章,1962),七十年代以后则认为两者是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3.
对安徽巢县青龙群时代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正> 安徽省巢县一带是苏、皖长江沿岸海相三迭系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因与江苏宁镇山脉同期地层沉积相似,故已往多将这一地层与宁镇山脉青龙群对比,时代定为早三迭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安徽省地质局有关地质队及华东地质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宁镇山脉及安徽铜陵、怀宁、贵池等地的三迭系做过许多工作,由于采到当时认为是中三迭世安尼锡期的菊石,从而将其时代改定为早、中三迭世,并进一步分为若干组。  相似文献   

4.
吴弘毅 《地层学杂志》1992,16(4):270-276,281
<正> 长江中,下游早、中三叠世海相沉积地层称为青龙灰岩或称青龙群,系指一套浅海台盆相—咸化潟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其顶部广泛覆盖一层石灰质砾岩。砾岩层在安徽钢陵、繁昌出露极佳。对其时代及成因各持所据,各执所见。相继提出了“底砾岩”,置于“黄马青群”之底部,作为金子运动或淮阳运动;属“同生角砾岩”,置于“青龙群”的顶部,与上覆“黄马青群”为假整合接触;“膏(盐)溶角砾岩”,“溶崩角砾岩”,“交代角砾岩”等多种  相似文献   

5.
苏皖一带的黄马青群(即青龙群与象山群之间的一套地层),自1928年谢家荣创名后,先后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表1)。安徽省怀宁县月山一带黄马青群发育完好。1979年笔者随安徽省第二煤田地质勘探队部分同志在这一带工作时采集了一些化石。1980年初笔者又同合肥工业大学洪天球、陈昭生同志在怀宁县拉犁尖、宝龙山等地测制地层剖面时采集了较多的植物化石,其中有一些是标志化石,对进一步澄清拉犁尖组以至整个黄马青群时代,提供了较充分的植物化石依据。文中昆虫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林启彬同志鉴定,李佩娟老师审查部分植物化石并给予指导。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金福全副教授帮助审查全文,夏字屏同志清绘插图。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汪贵翔工程师协助拍摄化石,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6.
下扬子地区青龙群上部角砾岩成因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9—1990年,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与德国下萨克森州不伦瑞克大学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下扬子地区合作进行了中三叠统的蒸发岩沉积特征及含钾性评价的研究,对下扬子地区青龙群上部(东马鞍山组)地表角砾岩层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我们认为这套以往一直被看作盐溶倒塌成因的角砾岩,主要是碎屑流沉积的结果,有少量构造角砾岩、膏溶崩坍角砾岩。碎屑流沉积发育于长江北岸的宿松、安庆、巢湖、无为和长江南岸的贵池、铜陵、繁昌、南京、镇江、溧阳等地,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分布广泛、规模大,最大沉积厚度超过百米以上,十分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花彩霞 《江苏地质》2014,38(2):200-205
下扬子句容地区的构造形成演化可以分为海相盆地稳定隆降、逆冲推覆、拉张断陷3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句容地区海相上组合烃源岩主要为盆地构造稳定阶段沉积的二叠系泥岩及下三叠统青龙群泥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侏罗系象山组、二叠系龙潭组砂岩储集层和三叠系青龙群碳酸盐岩储集层;区域性盖层为白垩系浦口组泥岩。虽然该区海相地层遭受了多期次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改造作用,对油气成藏条件产生了很大影响和破坏,但研究认为在后期改造相对薄弱地区如该区后缘凹陷,仍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评价出索墅镇—黄梅桥—陈武地区和句容—行香地区2个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8.
宜兴芳桥太阳山的地层长期以来为地质工作者所关注,江苏区调队(1962)(?)万常州幅地质调查时,由于未发现化石,仅根据其岩性认为是三叠系青龙群;而后,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曾发现有三叶虫化石碎片,因而认为该地层可能为奥陶系:俞剑华(1979)在(?)处作了较为详细的工作.采到了牙形刺化石,认为其时代应归为早奥陶世红花园期为宜。由于岩性与红花园组不同而取名为芳桥组。笔者等于1985年在该地重新测制剖面,采到了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对该组地层的时代又有了一个新认识现将剖面介绍如下(图1)  相似文献   

9.
1962—1964年在铜陵地区对青龙群(T_(1-2))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区域地质测量及测制丁山俞、小凉亭、南陵湖、塔山、虎形山、仪凤岭、分水岭、龙头山等(图1)剖面的对比,于  相似文献   

10.
宁芜玢岩铁矿成因新论:同化作用、高侵位和铁质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毅 《矿床地质》1992,11(3):195-202
通过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层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证明:宁芜地区中生代中基性岩浆在其上侵和在高位岩浆房就位过程中,同化了基底青龙群灰岩和石膏灰岩;辉石闪长玢岩是早于辉石安山岩的高位侵入体,它是以侵入产状为主的;梅山富矿体是由形成闪长玢岩的岩浆中的铁质分馏、聚合而成,被同化的成分犹如添加剂,促进了这种不混溶成矿流体的形成。下扬子地区中下三叠统青龙群的分布是这一地区与火山岩有关的铁矿、锶矿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安基山铜矿岩石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宁镇反射弧西翼.矿区在华墅-亭子复向斜射乌山盆地东部边缘.出露地层有三迭系中下统青龙群灰岩、泥灰岩、钙质页岩及硬石膏层,上统黄马青组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砂质泥岩;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石英砾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砂页岩.矿区内褶皱、断裂发育,褶皱轴向近东西.岩浆活动剧烈,主要火成岩呈岩株状产出,岩石热液蚀变与矿化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2.
一、沉积环境分区下青龙组第一段(早三叠世印度期)的沉积环境.以江阴—宜兴北东向水下隆起为界,可分为三区,即其南北两侧为深水陆棚,水下隆起带为浅水陆棚。下青龙组第一段.在宜兴张渚、广德牛头山、沙洲妙桥、溧阳上黄一带水下隆起带上,除底部见数米厚的泥岩、页岩夹泥灰岩外,均为薄层水平纹层状泥晶灰岩夹多层块状同生砾屑灰岩。底部直接与晚二叠世龙潭煤系假整合接触,缺失长兴组。而隆起带的北侧,南京、  相似文献   

13.
<正> 湖北东部黄石一带,历年来被归为中石炭统底部的白云岩段,有时称为“大埔组”,常与广西大埔组或宁镇山脉的老虎洞组相对比。但迄今为止均未采到生物化石。1976年,盛金章等报道南京金丝岗地区老虎洞组白云岩中采到Diphyphyllum sp.及Lithostrotion sp.等珊瑚化石,而归于早石炭世;嗣后,陈敏娟等(1980)报道,江苏龙潭黄龙山及南京附  相似文献   

14.
唐保根 《地质论评》1987,33(5):437-442
三叠系青龙群碳酸盐岩在下扬子地区分布广泛,是开展石油和钾盐普查找矿的目的层。无锡嵩山下青龙组上段碳酸盐岩出露良好。其时代为早三叠世晚期。地层厚度为209.85米,根据R.J.Dunham分类对本区石灰岩及白云岩分别进行了岩性特征的描述、沉积环境的分析。碳酸盐岩的同位素成分特点表明其均为海相沉积碳酸盐。无锡嵩山以粒状灰岩及白云岩为主的一套碳酸盐岩为潮坪沉积。该潮坪可细分为潮下带、潮间带及潮上带。  相似文献   

15.
华北燕山中元古界长城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士兴黄学光  孙淑芬 《地层学杂志》2005,29(B11):437-449,i0009
以蓟县剖面为代表的燕山地区长城系,按照我国现行的地层划分,自下而上包括常州沟、串岭沟、团山子、大红峪和高于庄5个组,总厚4283m,时限约为1800-1400Ma。新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于庄组与下伏“大红峪组”之间不仅存在清楚的区域性假整合界面,而且在燕山东部的青龙一迁西地区还存在两层底砾岩,分别代表青龙上升的主幕(下砾岩层)和第二幕(上砾岩层);2)这两砾岩层之间的地层为上、下假整合所限,理应建一新的组一级岩石地层单位,建议称“马蹄峪组”;3)马蹄峪组的底砾岩,不仅规模大,而且其上还有陆相(洪积、冲积)沉积,因而其下是一个I类层序不整合界线(SB1),若以它为界,长城系可分为两个对应的一级沉积旋回和层序、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盆地沉积(下部为裂陷槽沉积和上部是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和两个面貌不同的生物群落;4)根据当前的同位素年龄资料,马蹄峪组与下伏大红峪组的界线或青龙上升主幕的年龄约为1600Ma,与上覆高于庄组的界线约为1500Ma,因此燕山长城系内的青龙上升也正是对主要发生在1600~1500Ma之间的全球性地壳运动的响应。根据上述新资料,建议以马蹄峪组与下伏大红峪组的假整合界线或青龙上升主幕为界,将长城系分为两个群一级岩石地层单位,即长城群(1800-1600Ma)和高于庄群(1600-1400Ma),两群界线的年龄约为1600Ma。此外,原蓟县高于庄组之下的4个亚组,根据它们各自的沉积特征、岩性差别、区域上的稳定分布等特点,建议将它们各自提升为组。如是这样,上述对原长城系新的划分建议不仅能更好地反应原长城纪时期(1800-1600Ma)古燕山盆地的构造、沉积、生物等方面演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且也更有利于与国内外相关地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16.
<正> 安庆地区的中、下侏罗统,与江苏南京地区的象山群岩性基本相似,常沿用象山群一名。1977—78年,我队在枞阳、庐江及怀宁、桐城等地的“象山群”上部地层中,发现以Cuneopsis sichuanensis, Lamprotula(Eol.) cremeri, Psilunio sinensis为组合特征的瓣鳃类,把“象山群”分为二部分:上部为一套河湖相红层,产瓣鳃类;下部为一套湖沼相含煤  相似文献   

17.
南京东南郊的珠山绵延分布大块的薄层灰岩层,其层理曲折起伏千姿百态,当地人称“皱纹青石”。经研究考察,该岩层属下三叠统青龙组南陵湖段,是由早三叠世晚期热带—亚热带浅  相似文献   

18.
苏皖南部青龙群碳酸盐岩油气显示十分普遍,并在句容盆地获得了油流。因此,研究其储油空间类型与变化,确定储集岩及其分布,是评价含油气远景的重要参数。在青龙群碳酸盐岩分布区进行油气勘探时,首先要选择有利的沉积相带,然后把该相带内有利于油气储集的孔隙类型与变化,发育程度与成岩发育时期关系相结合来考察,以提高地质勘探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9.
下扬子地区中、下三叠统青龙群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扬子地区青龙群分殷坑组、龙山组、扁担山组和马鞍山组,前三组属下三叠统,后一组属中三叠统。主要由碳酸盐岩、碎屑岩及蒸发岩组成。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做出了殷坑期、和龙山期、扁担山期和东马鞍山期的岩相古地理图4幅。殷坑期的下扬子海具“四分”特征,即自南而北依次为浅水碎屑岩台地、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深水斜坡和深水盆地。和龙山期的古地理面貌与殷坑期大体相同。扁担山期的“四分”特征己不明显,浅水碳酸盐岩台地及浅滩发育。东马鞍山期的下扬子海全为浅水环境、潮坪及泻湖发育。从殷坑期到东马鞍山期,呈现出一个明显的海退序列。  相似文献   

20.
南京迈皋桥北约1.5公里处乌龟山出露的大隆组与上覆青龙组整合接触,与下伏龙潭组断层接触,为一套薄层黑色含碳质泥灰岩,厚度大于16.6米。地层中夹有7—8层富碳质黑色泥灰岩、泥岩和硅质泥岩。这些岩石中含有大量的含钼莓状黄铁矿,其全岩钼含量可达0.135%,大都在0.048%至0.063%之间,均已达工业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