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综合指标法的芦山地震滑坡危险区等级快速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强烈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是一种致灾严重、发生范围较广的灾害,进行地震滑坡危险区划是降低损失的有效手段之一。以2013年4月20日MW7.0芦山地震为例,以芦山县、宝兴县及其周边受滑坡崩塌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定地层岩性、坡度、地震烈度、距断层距离和距水系距离等5类与地震滑坡关系密切的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影响因子的权重,继而采取综合指标法,将研究区划分为低危险、中度危险、较高危险和最高危险4个等级的危险区,用以表示该区域在遭受给定的地震烈度作用下发生地震滑坡的可能性的大小。实地勘察的滑坡点分布与预测的地震滑坡危险区的对比表明,两者吻合程度较高,约有77%的滑坡点落在较高危险和最高危险区。研究成果可为地震滑坡灾害应急、山区地震滑坡预测、滑坡灾害预防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零讯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在京成立1987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灾害学学术讨论会、灾害经济学学术讨论会、城市地震对策会议等灾害学讨论会,并在这些会议的基础上,于1987年11月15—17日在京成立了一个研究灾害对策的组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该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恢先指出,保证我国四化建设,除需要一个国际和平、国内安定团结的环境之外,还必须对多种自然灾害进行积极、有效的防御。协会常务副  相似文献   

3.
1980年10月20—24日,在阿根廷圣胡安举行的“国际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估价讨论会”上,美国矿务局的布赖恩·布雷迪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威廉·斯彭斯预报:1981年6月末开始,秘鲁近海将发生一系列大地震。其系列是: 1981年6月28日前后发生7.5—8级地震,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简称IIICCE)将于1992年10月7-1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支持和赞助.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2—1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讨论会是由14个学会联合发起的,约有200名专家和科技人员参加,提交的论文为107篇。会上就全球变化、地球表层学、重大灾害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周易和现代自然科学关系等方面作了交流。本文主要就地震研究和灾害研究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第四届国际建筑安全和减轻未来地震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震区划讨论会将于1991年8月26—29日在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召开。该讨论会的论题是,回顾和评价过去10年来地学、工程学、城市规划、社会学和公共政策在减轻地方  相似文献   

7.
1983年6月13日至18日,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和甘肃省地震学会在兰州联合召开了“大震对策”讨论会。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个单位11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第一次讨论减轻地震灾害的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对过去大震灾害作了较全面的经验总结,同时对未来大震发生  相似文献   

8.
《地震工程学报》1988,10(4):109-10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8年11月20日—24日在湖南召开了“地球物理灾害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郭增建研究员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地震、水利、大专院校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预测是在地震发生之前采取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地震灾害预测是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人口和设施的分布情况以及使用情况,预测位于具有潜在地震危险地区由于地震造成的破坏分布,以及地震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进而综合评估地震危害的程度和社会影响。地震灾害预测可为有关部门编制防震规划,制定减轻地震灾害对策和应急计划,提供必要的基础技术资料和科学依据,从而更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加利福尼亚地震的损失估计》一书是  相似文献   

10.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地球内部物理学会(IASPEI),亚洲理工学院(AIT)、柏林自由大学、联邦德国材料研究和测试研究所等组织发起,亚洲灾害防御中心(ADPC)和柏林地震预测研究组主持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地震预测讨论会于1992年9月22日至26日在亚洲灾害防御中心所在地、泰国首  相似文献   

11.
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三届会议暨地震学、地球灾害评估和地球内部结构相关论题讨论会于2000年10月10-12日在伊郎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文章介绍了这次学术大会的概况及近年来来亚太地区各国在地震前兆、地震预测、震源物理、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台网和数据处理,以及地震灾害评估和诱发地震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报告论述了地震预报的理论基础,并概述了南加州实用地震预报雏样台网的组成部分。涉及的方面如下:美国有39个州全部或部分位于具有中等或较大地震危险的地区,地震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美国发生灾难性的地震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这些地震的发生可能影响区域性的公共服务和全国性的制造业、经济及国防。地震预报是提高防震工作有效性和减轻大地震灾害的一种重要而基本的手段。地球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南加州圣安德烈  相似文献   

13.
地震次生火灾是村镇最易发生、最危险的地震次生灾害。结合我国村镇现状,分析了村镇地震次生火灾呈现起火点多、火灾蔓延迅速等特征,提出起火、蔓延的灾害链式演化模型。分析了单栋房屋起火、蔓延和房屋间火灾蔓延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尝试给出了村镇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价模型。以某县城镇为例,评价了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并进行了可视化展示。  相似文献   

14.
根据《美国地震预报情报讨论会的会议录》报介绍的美国于1980年1月28日至30日召开的地震预报情报讨论会的情况,编译如下:近几年来,美国对地震预报,尤其对地震社会学的研究日趋重视。尽管要对地震作出时空强三要素的正确预报还是若千年以后的事,但由于美国和许多其它国家一样越来  相似文献   

15.
芦山地震震后次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7.0级地震为例,对研究区进行震后次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在利用芦山地震受灾区航空影像对震后次生滑坡灾害隐患点解译的基础上,选择坡度、坡向、震后累计降雨量和危险植被指数4个评价因子,利用统计分级法对各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评价因子进行权重量化,最后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芦山地震震后次生滑坡灾害进行风险评价,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次生滑坡灾害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  相似文献   

16.
灾害经济学学术讨论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中国地震学会科普委员会、中国保险学会和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建国以来首次全国性的灾害经济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5月15日—18日在北京召开。本文介绍了会议概况,概述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建立灾害经济学的必要性;灾害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预防的经济问题;灾害的救治和经济损失补偿;灾害经济统计问题;并介绍了与会代表的几项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附件3“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计划,由中国国家建委抗震办公室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通过建筑、城市规划和工程减轻地震灾害专题讨论会,于1981年11月2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讨论会的中国代表19人、美国代表11人。会上共宣读和讨论了论文25篇(中国13篇、美国12篇)。论文  相似文献   

18.
1997年5月29~30日,美国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EER)在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召开了“全国新建和现有公路设施地震地面运动专题讨论会”。该讨论会是由FHWA/NCEER公路项目赞助,GeomatrixConsultants的鲍尔(MauryPow...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家城市搜寻及救助快速反应系统是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于1989年组建成立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定位、营救那些受困于有限空间的幸存者,并完成初期的医疗救助工作。该系统适用于地震、飓风、洪水、暴风雪、意外事故、恐怖袭击、危险物质泄漏等多种灾害的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发起和组织的构造物理国际讨论会,于1988年3月10—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四十多位构造物理学研究者参加了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马瑾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