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山西地区水井观测网水位、水温测项在汶川8.0和日本9.0级地震前后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地震各观测井水位、水温测项变化形态不尽相同,表明同一地震对不同观测井造成的响应特征亦不相同;对比两次地震各观测井的响应特征,发现具有不固定的变化模式,可能与各观测井所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观测含水层深度及地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介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井(泉)的分布现状、观测井含水层特征及自流热水井的观测现状,并介绍观测项目及主要观测仪器等。上述调查与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台网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及今后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对华北北部地热田区自流热水井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及现状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因过度开采热水而引起观测井断流,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介绍为此采取的测项调整、观测装置改造、观测条件改变、观测环境保护区的划定等各种措施。指出测项调整、观测装置与观测条件改变的有效性与局限性,强调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观测环境的保护,同时说明当前落实观测环境保护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外已发生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点,结合三峡工程诱发地震地下水监测网与金沙江下游水电工程地下水监测网建设的经验及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建设与运行中得到的科学认识,探讨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地下水监测井网建设中的布网区及其范围、观测井间距确定、观测井位置选择、观测含水层选择与观测井深度和结构设计等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大同市镇川堡处于口泉大断裂上的2口相距2m的一组观测井在大同-阳高2次中强地震前的不同异常表现形态,探讨了产生异常差异的原因,指出这些差异似与观测井所处构造部位、地震类型、震源深度、观测条件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大同市镇川堡处于口泉大断裂上的2口相距2m的一组观测井在大同-阳高2次中强地震前的不同异常表现形态,探讨了产生异常差异的原因,指出这些差异似与观测井所处构造部位、地震类型、震源深度、观测条件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选取河北衡水水温78℃自流井为实验井,经过对比多种观测方法及条件,选择电磁式流量观测方法开发流量观测系统。该系统软件为自行开发,可以实现数据校验、采集、转换、存储及接入中国地震前兆数据管理系统,仪器远程访问等功能。衡水井流量观测系统安装调试经过多次管路优化,实现了井管内流体气液分离,解决了空管报警问题,流量观测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观测井-含水层的应力变化。  相似文献   

8.
根据格尔木台观测井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氡观测存在的主要干扰因素和年动态变化特征等方面因素,对格尔木地震台水井的水氡观测出现的趋势、突变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水氡趋势变化与气温有关、水氡突降与流量变化有关,更重要的是存在与格尔木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的信息,反映了岩石应力—应变、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的概貌。文中论述了该网观测井的分布、井孔结构、观测层与地下水特征、观测项目与仪器以及地下水位动态类型,分析了井网的地震监测与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湖南省地下流体观测井水位对远场大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振荡型为湖南省井水位的主要同震响应形态,其次为阶变型和脉冲型.此外,多个观测井在同一次地震中记录到的同震响应以及多个地震在同一观测井中引起的同震响应特征均不相同.分析认为,前者可能与井况、所用仪器、构造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后者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近年来监测与研究结果从井——含水层系统的条件、对地应力的反映能力与干扰条件等方面提出了评价地震地下水观测井质量的半定量化方法,并在首都圈井网调整与优化中应用与检验。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与观测数据正常动态对比的方法来识别干扰,收集、整理、复查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攀枝花地震台川—05井数字化各测项观测原始资料。分析影响攀枝花台川—05井流体观测的主要干扰因素:观测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观测技术系统因素、观测条件改变因素以及不明原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识别地下水动态地震前兆异常,必须根据观测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下水的多年动态特征,影响水位的干扰因素及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本文通过上述分析,认为大同6.1级地震前,河北省地下水网中万全、雄县、完县三口井存在水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4.
怀来4井数字气汞观测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怀来4井数字气汞观测条件及观测装置,该仪器投入观测已近6年,与模拟水汞观测相比,具有采样丰富、数字传输、保存和资料处理快捷、人为观测误差少的优点,从而使汞的信息量增加,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对该井数字气汞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数字气汞在短临预报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怀来4号井测汞数字化改造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怀来4号井的汞观测由原来的人工模拟日观测改为与自动连续整时观测并行,大大增加了资料的信息量,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分析该井数字化测汞资料,探讨了数据变化特征及与地震活动可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永安冷冻厂深井是东南沿海最深的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井深1 000.44 m,本文介绍了永安井的地质构造及正常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对永安井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的分析,总结日常观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多种干扰因素,从自然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人为干扰因素、仪器自身因素等典型表现,提高对非地震前兆干扰因素的识别,以便更好地排除干扰,提高仪器观测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17.
汤坑群井由7口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组成,彼此相距不过几百米。近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些井都能记录地球固体潮,大部分能记录地震波,但各自的显示特征不同。本文以各井孔的地质-水文地质背景条件与井孔结构特征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群井的水位固体潮与水震波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整理天津张道口、静海、宝坻等多口观测井的数字化水位的观测资料,并针对全球近年来发生的8级以上地震分析了井水位同震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地区这几口观测井对远、大地震水位同震效应显著,地震中水震波变化为振荡型与震荡阶变型。  相似文献   

19.
通过整理天津张道口、静海、宝坻等多口观测井的数字化水位的观测资料,并针对全球近年来发生的8级以上地震分析了井水位同震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地区这几口观测井对远、大地震水位同震效应显著,地震中水震波变化为振荡型与震荡阶变型。  相似文献   

20.
信息动态     
论文以唐山地下水观测井为研究试验场,分析了唐山井所处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环境,如大地构造、区域地震地质、井孔周围水文地质环境、井孔结构等因素,分析了唐山井地下水和相关观测,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了观测数据,在井下不同深度进行了长期水温实验观测,分析了全球大震和唐山余震与唐山井地下水位、地下水温动态变化的响应关系,通过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