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含煤岩系中共伴生有多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其中稀有元素在特殊地质条件下也可能富集,达到工业品位;个别元素(如锗、铀)已经被开采利用。通过列举内蒙古乌兰图嘎煤矿-锗矿床、准格尔煤田与煤层共生的镓,以及二连盆地群和鄂尔多斯盆地含煤岩系里的铀矿床等煤系伴生矿床实例,表明在煤炭地质勘查中需要加强煤层和含煤岩系中稀有元素资源的勘查与研究,并就此问题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山西省煤系伴生的稀有、稀土、稀散元素(简称三稀元素)矿产资源,在综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统计了山西省煤系伴生三稀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特征,同时结合山西省煤炭资源分布特征探讨了煤系伴生三稀矿产资源的找矿前景。结果表明,山西省宁武煤田平朔矿区为煤系伴生锂超大型矿床,北部煤炭基地部分矿区和西山煤田部分矿区具备煤系伴生锂成矿潜力;宁武煤田北部、大同煤田北部、河东煤田北部及西山煤田局部地区具备煤系伴生镓成矿潜力;沁水煤田和西山煤田山西组含煤岩系的伴生稀土元素均有一定的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省内六大煤田含煤岩系中尚未发现其他达到工业利用品位的伴生三稀元素矿床。初步研究成果对指导山西省煤系伴生矿产资源开发、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粉煤灰高效利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煤田地质与勘探》于1973年创刊,双月刊,是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煤炭地质,矿井地质,煤系气,煤伴生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矿井物探,钻掘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与方法、先进经验等科研或工程实践成果。本刊发表的文章在国内外具有较广泛的影响,欢迎煤炭地质及相关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教师、学生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4.
渭北煤田不仅赋存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且伴生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耐火粘土。本文旨在对该区晚石炭世太原组G层耐火粘土的层位、厚度、分布、质量及物化特征给以介绍,以期引起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的注意,为今后的煤炭综合利用、综合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煤田地质与勘探》于1973年创刊,月刊(2022年1月起变更),是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煤炭地质,矿井地质,煤系气,煤伴生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矿井物探,钻掘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与方法、先进经验等科研或工程实践成果。本刊发表的文章在国内外具有较广泛的影响,欢迎煤炭地质及相关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教师、学生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石炭二迭系、侏罗系和第三系等主要聚煤期的煤系及其上、下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非金属、金属和稀散、放射性元素矿产,其中有的是我省优势和短缺矿种,有的经济价值远高于煤炭。在煤田普查勘探工作中,应注意查明其伴生、共生矿产,这将会大大提高地质找矿的经济效益,对矿山建设的合理设计、开采和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有重要意义。我省已知与煤炭伴生、共生的矿产主要有下列一些:  相似文献   

7.
随着含煤岩系沉积学从最初的旋回层理论到沉积模式,再到现阶段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发展,中国学者已经在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层序地层格架下基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平衡关系的厚煤层聚集模式受到重视,层序地层学提供了等时性地层单元,用于中国六大聚煤区等时性层序地层格架下岩相古地理的重建,为预测各聚煤期聚煤中心及富煤带的分布起到指导性作用。随着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深入研究,煤相及沉积有机相的发育特征、研究方法以及划分方案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近年来,煤系共伴生矿产已经成为当今煤地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含煤盆地的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铀矿、三稀矿产、石墨等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部分共伴生矿产潜在的价值甚至超过煤炭本身。古地理作为研究煤系矿产资源的先决条件,与之联系密切,为这些矿产的研究和勘探提供极大的帮助。(3)煤作为泥炭地的产物和重要的沉积载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深时"古气候信息。以米兰科维奇旋回作为地层时间的"度量"工具,可以通过分析煤中碳的聚集速率,进而分析泥炭地的碳聚集速率、净初级生产力以及大气CO2的变化趋势;而随着对煤中惰质组成因的重新认识,蕴含在煤中的古野火信息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煤中惰质组的含量对地质历史中古泥炭地野火事件以及大气氧含量的估算也成为古环境研究的新方向。中国聚煤模式及聚煤古地理今后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对不同构造背景下含煤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式、各聚煤期的聚煤古地理及聚煤规律、有益煤系共伴生矿产的古地理重建、含煤岩系"深时"古气候信息以及大数据驱动下的含煤岩系古地理定量化研究等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收集梅城-寒婆坳区相关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及科研成果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实测地质剖面、地质填图、槽探、生产井编录、电法勘探、采样化验等技术手段,采用对比地质条件,类推含煤性,对涟邵煤田胜利-李家湾煤矿区测水组含煤岩系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在涟源含煤区西部老矿区寻找测水煤系的富煤带、厚煤体,圈定了何家湾-周家湾-油溪、界头岭-联丰-菜山冲、白家岭等三个找煤远景区作为重点勘查耙区。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黄陵地区中生代含煤岩系油气与铀成矿的耦合关系,进行了钻孔与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资料与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油气藏与铀矿(点)信息的综合整理,系统研究了中生代含煤岩系构造–沉积体系、铀矿地质特征和油气地质特征,从油气藏与铀矿(点)的空间分布关系、含烃流体与铀的伴生蚀变矿物的成因关系以及烃源岩生烃与铀成矿的时间关系展开讨论。研究表明:中生代含煤岩系铀矿(点)多分布在基岩剥蚀边界或小型断裂附近,且水平投影位于油气有利相带周缘;烃类流体组分及煤层气的中间产物可能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黄铁矿、方解石等与铀矿物具有密切伴生关系的矿物;中生代含煤岩系烃源岩主生烃期和排烃期总体早于铀矿主成矿期,烃类流体可能通过运移影响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含煤岩系沉积学从最初的旋回层理论到沉积模式,再到现阶段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发展,中国学者已经在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层序地层格架下基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平衡关系的厚煤层聚集模式受到重视,层序地层学提供了等时性地层单元,用于中国六大聚煤区等时性层序地层格架下岩相古地理的重建,为预测各聚煤期聚煤中心及富煤带的分布起到指导性作用。随着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深入研究,煤相及沉积有机相的发育特征、研究方法以及划分方案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近年来,煤系共伴生矿产已经成为当今煤地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含煤盆地的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铀矿、三稀矿产、石墨等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部分共伴生矿产潜在的价值甚至超过煤炭本身。古地理作为研究煤系矿产资源的先决条件,与之联系密切,为这些矿产的研究和勘探提供极大的帮助。(3)煤作为泥炭地的产物和重要的沉积载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深时”古气候信息。以米兰科维奇旋回作为地层时间的“度量”工具,可以通过分析煤中碳的聚集速率,进而分析泥炭地的碳聚集速率、净初级生产力以及大气CO2的变化趋势;而随着对煤中惰质组成因的重新认识,蕴含在煤中的古野火信息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煤中惰质组的含量对地质历史中古泥炭地野火事件以及大气氧含量的估算也成为古环境研究的新方向。中国聚煤模式及聚煤古地理今后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对不同构造背景下含煤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式、各聚煤期的聚煤古地理及聚煤规律、有益煤系共伴生矿产的古地理重建、含煤岩系“深时”古气候信息以及大数据驱动下的含煤岩系古地理定量化研究等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煤田综合勘探、综合评价和煤炭综合利用,是煤炭工业的一贯方针。从六十年代我们执行“一孔多用、综合勘探”方针以来,已经初步了解到一些煤田的有益矿产及与煤伴生矿物的赋存和分布概况,但对其正确评价者则少。这与实际工作中长期以来重视实物工程量,而忽视质量和地质效果的倾向有关,特别是“十年动乱”中使这一方针几乎完全受到破坏。最近全国煤炭系统贯彻“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方针,要八至十年改变煤炭工业面貌。为此,煤田地质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综合勘探、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正《煤田地质与勘探》是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1973年创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主要栏目有煤炭地质、矿井地质;煤系气、煤伴生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矿井物探;钻掘工程等。本刊为单月刊(每月25日出版),国际标准A4开本,2022年每册定价40.00元,全年12册480.00元。本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1-1986、CN 61-1155/P,邮发代号52-14。广大读者可通过邮局或编辑部及时订阅(汇款请注明"订刊款"字样)。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南段含煤岩系的岩石后生变化,除压实作用、压溶作用、硅化作用及绿泥石化外,还普遍存在叶蜡石化,说明其成岩期后改造作用已进入近变质作用阶段。由此推测,该区高变质无烟煤的形成温度在300℃左右。印支运动以后扬子地台向西的陆内俯冲及伴生的地质热事件是该区含煤岩系岩石和煤发生变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煤田构造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含煤岩系赋存状况的显著特点,是后期构造变形及其变形的时空差异性,造成这种特殊煤田地质条件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地球动力学环境、构造演化进程、深部构造与基底属性、构造应力场作用、煤系和上覆下伏岩性组合等五个方面。针对我国煤田构造的发育特点,提出了煤田构造研究的思路,总结了适用于煤田构造研究的技术手段及其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5.
煤炭,被喻为“黑色黄金”。而他的目光,穿过了“黑色黄金”的耀眼光芒.落在了曾作为煤矿废弃物的煤炭共伴生矿产——煤系高岭土上。为研究开发这一矿产资源20多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钦甫在矿物材料加工、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兢兢业业地探索,孜孜不倦地寻找着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开拓煤田地质学新领域为煤田地质事业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着力量。  相似文献   

16.
自1991年《中国矿产地质报》、《煤田地质报》报导了 K 形构造及其在不少煤田运用发现新的含煤区后,受到了地质界的高度重视。1992年初,在老一辈地质力学专家的关怀下,K 形构造研究列入了东煤公司科研计划。理论模拟试验表明,K 形构造不但控制着矿产的形成,也控制着矿产的改造。目前 K 形构造的发现者常  相似文献   

17.
上二迭纪乐平统含煤岩系构成云南省东部和东北部的重要产煤区域。滇东煤区主要就是圭山煤田,滇东北煤区可比榕峰煤田为代表;前者分布于弥勒、泸西、师宗、罗平、富源等县境,后者分布于榕峰、霑益、富源诸县境。本文是以这两个煤田作为探讨的重点。根据笔者等在本区从事煤田地质工作的实际观察所得,  相似文献   

18.
一、盆地含煤地质及地质勘探程度姚安盆地位于康滇地轴南部西侧,是燕山运动后期逐步形成的构造侵蚀型盆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在晚第三纪上新世晚期,盆地内接受了一套厚400余米的陆相含煤沉积。由于内陆沉积环境复杂,使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都较剧烈。含煤岩系上复一套厚70—90米的更新世冲积、洪积、湖积层,为全隐伏煤田。  相似文献   

19.
会议于1989年7月28日至8月2日在云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召开。来自各省煤田地质公司(局、队)的总工、地质处(科)长及部分勘探队、物测队的总工和有关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地矿部勘查司、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云南省煤炭厅、煤科院西安分  相似文献   

20.
据山东矿业学院张绍鑫、杨凤茹研究,山东黄县煤田黄县组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并非已往认为的“陆相夹过渡相的含煤沉积”(蔡捷等,黄县聚煤盆地构造-沉积特征,《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4),它的沉积古地理类型是“内陆山前湖盆型”。现摘要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