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地震观测发现,北京地震台实际地震记录的震相走时与全球地震走时表IASP91之间存在走时偏差。结合北京地震台及周边地下40km精细速度结构的研究成果和AK135模型,构建其地震走时表的计算模型。通过对该地震台2003--2008年NCDSN地震观测实际走时比对,对模型结构进行修正,最终建立北京地震台地震走时表。  相似文献   

2.
IASPEI91实用震相走时表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了美国ASL提供ISPEI91走时表的存储结构。自己研制的方法与美方提供方法相结合,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计算各种地震震相的到时或该震相与初至波的到时差。本软件在功能上完全满足目前台站的工作要求。将计算理论震相、震相到时差和汇编走时表功能集成在一个界面下,有利于台站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台站人员的地震监测和分析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地震记录震相自动识别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针对目前震相自动识别方法不能自动给出震相识别区间,以及不能确定识别出震相名称的问题,运用震相的运动学特征,由平均速度模型和J-B走时表数据,自动计算近震、远震和极远震的震相走时及震中距。对多尺度小波分解进行单支重构作为识别不同震相的分析信号。先求出初至震相和最大面波到时,估算出震中距,然后找到S波或PP波到时,求出准确的震中距,即可自动给出各震相的识别区间,采用线性偏振法在给定区间中识别出震相的初至时刻。由于该方法采用的是先明确要找什么震相,再由该震相的走时确定寻找区间,所以找出的初至就是要寻找的震相,自然解决了识别出震相的名称问题,从而实现了对震相的全程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4.
胡瑞贺 《华南地震》1993,13(4):47-50
利用由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测定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相走时等地震参数,检验了该表在广东地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不仅适用于广东地区,而且在精度和准确度方面均优于J-B表。  相似文献   

5.
走时表是测震分析和台站工作人员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本文所提供的简便J-B近震走时表,可解决测震分析人员反复查表的问题。只需进行简单的计算,便可提高地震的分析处理效率。走时表简化的基本原理如下。根据近震地震波的时距方程  相似文献   

6.
智利MS8.8特大地震在甘肃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最大震中距达179.7°, 通过读取该地震初至震相的观测走时, 计算该震相的平均观测慢度为4.104 s/°, 与Pdiff震相的理论慢度4.439 s/°基本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甘肃数字测震台网和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独特的地理位置, 记录到了至今全球最大震中距(179.7°)的核幔界面衍射波Pdiff震相; Pdiff震相起始观测走时明显滞后于IASP91理论走时; 核幔界面复杂的形态对不同方位传播的Pdiff震相观测走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模拟退火算法及其在地震定位中的原理,以震相观测到时与理论到时之差(到时残差)为目标函数,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以获得地震的震源参数。在模拟退火算法的地震定位中根据震相的可靠程度对不同震相设置了相应的定位权重;对震相的走时误差设置了3组不同的值,以分析走时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对随机生成的1000个模拟地震进行模拟退火算法再定位。结果表明,走时误差越小,定位结果越准确。最后,通过地震震例进一步验证了模拟退火算法在地震定位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8.
李万金 《地震研究》2012,35(2):288-294,296
通过对现有地震分析软件所配置的震相走时表文件的结构类型及优劣进行分析,将震相走时表分为4种组合结构并分析其实用性。在IASPEI91震相走时表文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而提出了一种安全性高、适用面广、灵活性强、能存储各种结构走时表的新型走时表文件结构。应用这种新型结构震相走时表,地震分析软件可以灵活配置不同的走时表,实现精细定位,并为数字化测震台网快速利用测震资料编制和应用高精度的区域震相走时表创造了条件,对于地球深部构造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西安地震台记录的2001-2018年13次6级以上极远震为研究对象,依据AK135走时表进行震相分析,总结归纳典型极远震震相记录特征,以期提高震相分析水平和测震分析工作质量,为其他地震台站极远震分析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0—2020年呼和浩特基准地震台记录的195个6.0级以上极远震事件波形,分析震相特征。按照震中距由小到大的顺序,挑选出9个典型极远震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AK135走时表,分析波形记录特征,以期提高地震台站的震相分析水平及资料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0—2020年呼和浩特基准地震台记录的195个6.0级以上极远震事件波形,分析震相特征.按照震中距由小到大的顺序,挑选出9个典型极远震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AK135走时表,分析波形记录特征,以期提高地震台站的震相分析水平及资料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区地震波分区走时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波走时表是测震学中最基础的工具之一。所用走时表是否适用本地区直接影响震中位置、深度、发震时刻的精确测定,震相的正确识别;并由此影响探讨地壳、地幔速度结构、断层分布、板块结构、地震预测预报等项工作的开展。由于四川地区地壳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用世界平均的J-B表来处理四川地区地震观测资料,深感误差较大,使用不便。为此,我们编制了四川的走时表。本文着重阐述四川地区近震走时表的编制方法、步骤和对表的检验。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台站普遍使用 DD-1地震记录仪记录地震,用 J-B 走时表分析震相,交汇震中,定震级。分析地震波型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各地震台站掌握的情况不同,对地震波的判读差异明显,导致对同一地震计算结果相距很大,原因之一是震相定位不准所致,产生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黑龙江省国家测震台接收到的日本本岛及周边海域、台湾岛东北部及附近海域、中国大陆东北深震区以及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交界处部分地震,使用J-B地震走时表和IASPEI走时表分别计算P波走时残差,探讨黑龙江省测震台站接收研究区域地震事件误差成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搜集了1952-1971年发生在我国境内及边境地区266次地震的观测资料,得到国内外五百多个地震台的 P 和 S 震相到时约二万条;根据我国地区大爆炸观测及其他地壳结构的研究成果,结合上述地震观测资料,提出了中国地区双层平均地壳速度模型,以便由深度走时校正把各种震源深度上的走时折算为表面震源走时,并进行剥壳处理.用迭代法校正震中和发震时刻.采用1970年寇蒂斯(curtis)所述的立方样条函数平滑数据的方法,得到表面震源 P 波和 S 波的走时表.运用海格劳兹-维谢尔特-贝特曼(Herglotz-Wiechert-Bateman)速度反演的方法求得中国地区地幔中,P 波和 S 波速度随深度的分布.算出震中距离=0-104,各种震源深度的一整套 P 波和 S 波走时表.经过试用的实践表明,用它来测定震中参数比用国外的走时表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6.
用sPn震相测定近震震源深度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用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波的到时差测定近震深度,方法以求简捷准确。为此,对我国部分地区台网记录的sPn震相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通过研制的计算sPn走时程序运算,给出华北、山西、华东、西北及四川地区的sPn-Pn走时差对应震源深(h)表和sPn-Pn求震源深度列线图。经过震例检验,该表比较适合本地区的走时特性。为应用sPn震相测准我国部分地区震源深度,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中国地区地震P波和S波走时表与地壳和地幔中地震波的速度分布,计算和编制中国地区深度震相pP,sS,pS;sP的走时表以及地面反射波、转换波PP,SS,PS,SP震相的走时表。自1940年Jeffreys和Bullen计算了全球平均的走时表之后,除Herrin等人重新算过pP走时表外,对于sS,sP,pS震相走时一直没有人再行算过。提出中国地区符合实际情况的深度震相走时表,对于远震记录的分析处理,提高测定震源深度的精度,揭示在某些深度和震中距离上深度震相在中国地区的特征将有一定的价值,并与中国地区地震P波和S波走时表相匹配,使之自成一个体系。我们将进一步采用一系列最新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深度震相和地面反射波、转换波走时》的软件亦可供其他地区计算走时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了多项式f(x、y)=sum from r=0 to n sum from s=0 to nu_rs_r(x)_(y),把震中距,震源深度和震相走时之间,建立最小二乘意义下的最佳拟合多项式,并编入程序。这样,只输入每次地震的震中经、纬度,发震时间和震源深度,计算机利用球面三角公式算出震中距离,再根据震中距,震源深度和震相走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算出每次地震对于台站的各个震相的理论到时,并打印出每次地震的震中距,各个震相的走时和到时,然后返回到实际记录图上,逐个落实。其好处是即不会漏分,又不致于花很多时间,在大量的重复分图工作中,使我们快速、准确地编制单台地震报告。求最佳拟合多项式系数的时候,考虑到实际量算震相误差可能超过l_s,我们把最大偏差控制为±0.5_s。  相似文献   

19.
在地震分析工作中经常需计算大量的远震参数,本设计程序是将J-B走时表及体波起算函数Q(△,h)组成一小型数据库,由计算机根据输入震相的基本参数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对位,实现了自动查表。可以根据需要在屏幕提示下进行人机对话,输入南北和东西向初动位移及方向、各种体波最大地动位移、面波地动位移及相应周期,计算机便能快速、准确地将各震  相似文献   

20.
<正>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J-B表①发震时刻为国际时,地名为按Flinn、Engdahl和Hill②③划出的地震分区给出的大致的地理位置(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