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气与健康     
地球大气有张多变的脸,时而气压骤降,热浪滔滔;时而气压猛增,寒流滚滚.大气的无常运行,时序上的寒来暑往,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1—2012年盖州市大气能见度和地面气象要素(相对湿度、风速、气温、气压)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盖州地区大气能见度月和日的变化特征及大气能见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盖州市大气高能见度事件多出现在3月和10月,低能见度事件多出现在6—8月;夏季能见度最低,14时能见度最大,20时能见度比08时略小。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大,与风速和气温相关性次之,与气压相关性最差;当相对湿度80.0%时,能见度最低值为10.4±3.2km,大气能见度与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51和-0.52;其中较高的气温、较大的相对湿度、较小的风速及较低的气压是盖州地区低能见度(10km)事件发生的主要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3.
有学者对330例脑出血病例从气象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惊奇地发现:发生于冬季者占41%;发生在气温下降值大于4℃者占51%;发生于气压持续上升时者占73%,资料显示,脑出血的发生与气象变化有密切关系.寒冷的冬季,气温急剧下降超过4℃,气压持续下降或上升,均为最易发生脑出血的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历年气候及探空资料,分析贵阳降雪和凝冻天气的大气层结特征,结果表明:出现凝冻天气时大气中多有逆温层存在,地面气温多在0℃以下,中高层风速较降雪时大;降雪天气时中高层气温较凝冻天气要低,地面气温多在-3~3℃之间;2种天气的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均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利用历史海平面气压资料分析了近百年来冬季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位置变化特征及与中国不同区域气温的关系。分析发现中国气温,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中心强度,西伯利亚高压1030百帕等压线南伸纬度和两个大气活动中心之间的气压梯度在过去的100年中存在1920年代和1980年代的两次突变,其中以后一次突变更为显著。100年的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中国100年的气温有着显著的年代际相关。在过去的50年中,冬季大气活动中心强度及其指数变化与中国北方和东部地区的冬季气温有显著的年际相关。大气活动中心在1980年代的显著突变与中国乃至全球气温的突变一致。大气活动中心的多种参数表明,1980年代后期以来大气环流正面临着重大调整。这种调整可能预示着中国年代际气温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温气压(GPT)系列模型可用于计算全球任意位置的气温、气压和水汽压等各种气象参数,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且精度较高的全球气温气压模型主要为GPT2w模型.本文利用2012—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102个国家气象站实测的气温、气压和水汽压数据对GPT2w模型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GPT2w模型的气温误差均值为-0.45 ℃,标准偏差均值为10.04 ℃;气压误差均值为2.05 hPa,标准偏差均值为6.55 hPa;水汽压误差均值为0.11 hPa,标准偏差均值为6.15 hPa.总体而言,GPT2w模型计算出的气温、气压和水汽压值在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三种气象参数的精度在中国大陆地区分布不均匀,不同纬度区间存在一定差异且以年为周期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7.
宋丽莉 《气象》1988,14(7):46-48
本文初步探讨了影响大面积人工养殖对虾的气象因子。运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影响对虾养殖的气象因子,主要有气温、气压、日照和风等。计算得出,大面积对虾养殖的最佳气温是23.4℃左右,危险天气指标为气温高于30℃、气压低于1000hPa、阴天、小风。  相似文献   

8.
三水市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20 0 2年 1 2月 7日 ,广东受到一次强冷空气影响 ,这次过程造成三水市 2 4小时内气温急剧下降 ,7日 0 8时三水站气温 2 2 9℃ ,2 0时气温下降到1 6 2度 ,8日 0 8时气温为 1 0 6℃ ,2 4小时降温幅度达 1 2 3℃。以下是这次冷空气过程的特点和环流演变的分析。1 强冷空气过程特点1 1 影响时间长这次冷空气 7日自北向南影响广东全省 ,1 5日气温才明显回升 ,影响时间达 7日 ,过程中后期有冷空气补充 ,7日夜间冷空气影响本站 ,8日气温明显下降 (图 1 ) ,9日达到过程最低气温 8 1℃ ,8日气压急剧上升 (图 2 )本站 2 0时气压 1 0 2 6 9hPa…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呼伦贝尔市大气能见度、低能见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揭示"冰晶雾"天气成因,利用呼伦贝尔市大气能见度资料及地面气象要素资料对4个代表站的能见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一次典型低能见度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地区大气能见度的气候特征在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上均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牧区能见度优于农区;(2)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气压呈负相关,与气温和风速以正相关为主;(3)大气低能见度出现的集中时段是冬季,伴随最多的天气现象为结冰、积雪和霜;(4)2 m温度低于零下36℃,对于浓雾的产生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一个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选取冬季格陵兰海海表面温度(SST)、海冰密集度、海表面感热通量等物理量以及3个相关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别作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取第一模时间系数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一年海冰密集度偏大(小)与来年的SST偏低(高)相联系,但二者同期相关性最大。当海气热通量交换变化超前一年时,其与SST相关性最大。模式最低层大气温度与海洋表面热通量之间的同时相关性最大,冬季模式最低层气温偏高(低)与海洋表面失去的感热、潜热通量偏少(多)相联系。气温、比湿都和冰岛低压区及格陵兰海的海平面气压相关性最强,冰岛低压气压偏低(高)与模式最低层气温和比湿偏高(低)相联系。所以,在海-冰-气年际尺度的相互作用中,主要关系是大气环流调整造成大气中云量和低层气温、湿度变化,进而影响海气界面上的通量交换,造成SST的变化。SST变化决定着海冰范围及海冰密集度的变化,但海冰变化时通过相变潜热的释放或吸收反过来对SST变化有较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助 《气象》1976,2(1):27-28
人类生活在大气的海洋中,近地面气温和土壤温度与人类活动和作物生长有密切关系。同时对空气运动、气压分布、湿度变化等也有影响,它是引起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气温和土壤温度的测定,不仅是气象学的基本项目之一,而且也是气象工作为三大革命运动服务的重要项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凭感觉来决定冷热,这种方法是不可靠的,因为它不仅得不出具体的温度数值;还因为各人的感觉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刘助 《气象》1975,1(12):24-24
气压的概念和单位 气压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的重量,也就是指的大气的压强,习惯上称为大气压力,简称气压。我们常说某地气压多少,就是指该地的单位面积上,大气柱的重量是多少。我们假设某地大气柱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地大气柱的重量为F=Mg。当该地面积为A时,则其气压P=F/A=Mg/A。对一个固定地点来说,重力加速度是一个定值,因此各地气压的变化就决定于其上大气柱中质  相似文献   

13.
用5L混合云室观测抚顺市大气冰核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改进的Bigg型混合云室于2011年5-11月在辽宁省气象局抚顺大气成分站对近地层大气冰核浓度进行了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冰核浓度日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风、气压、气温和湿度以及天气状况等气象要素对大气冰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抚顺市大气冰核浓度平均为30个·L-1(-20 ℃时);冰核浓度随活化温度的降低呈指数式增加;气象因子对冰核浓度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季节影响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孙菲浩  郑南山  杜飞 《气象科技》2019,47(3):508-512
为提高地基反演大气可降水量中加权平均温度的计算精度和效率,以香港市域为例,根据2017年香港无线电探空资料,设计了一种以地面气压为基础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并通过2014—2016年探空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表明该模型与探空数据得到的加权平均温度有良好的一致性,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气压回归模型和气温回归模型对2017年7月香港地区进行地基反演大气可降水量,验证新建模型的水汽反演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的满足地基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精度要求,相比于气温回归模型反演精度有了较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1故障出现陵县局配备的是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生产的ZQZ-CII型地面综合有线遥测仪,后备电源是该所研究生产的ZQZ-电源,自2002年12月31日20时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工作稳定,无任何故障发生。但是,2006年2月9日18时自动站气压显示值突然为0,采集器每分钟蜂鸣一次。到了19时54分气温出现异常值-15.4℃,而人工观测气温为 0.4℃,很显然自动站气温异常,湿度也时好时坏。20时30分全部资料均无显示,从某单一要素异常到全部资料缺测前后经历了两个多小时。自动站工作陷入了停顿,转入人工补测。造成了共计14h自动站资料缺测,对气象资料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盛家荣 《气象》1978,4(10):9-9
县站在长期预报中,如何利用本站资料,提取物理意义清楚的因子(或反映大范围环流背景的因子),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在今年的汛期降水趋势预报中,采用了月平均气压、气温距平变量,用以反映前期大气运动的主要特征。通过分析发现,2月份的气压、气温距平变量,和当年汛期降水趋势有较好的关系,历史拟合率达到11/11。  相似文献   

17.
丘陵 《气象科技》1974,(8):42-45
北半球1973年北半球大部份地区,尤其是欧洲—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区域内大气环流的特征类似于1972年,气旋活动十分强烈,纬向指数偏高。其原因为极涡不断加强,同时低纬度的等压面高度增大。极涡的气压值比1931—1960年的平均值低2—3个毫巴,亚洲地区的气温比常年低2℃左右。这表明自从五十年代以来,北极地区确实持续变冷。东欧、  相似文献   

18.
旅游气候宜人度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提出一个较客观、定量的评价“气候宜人度”的数学模型。它综合的描述了气压、日照、降水、雾日、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和大气污染物浓度对气候宜人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豫北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物理量场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8年6月25日发生在豫北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发现:中低层的风切变和冷空气的入侵是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大气液态含水量指数、0 ℃层高度的气压与570 hPa之差、-20 ℃层高度的气压与370 hPa之差,可以预示未来强对流天气中是否会产生冰雹;大气液态含水量指数、低层水平螺旋度、风的v分量的垂直切变、0 ℃层高度的气压与570 hPa之差、-20 ℃层高度的气压与370 hPa之差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以及产生区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中纬度地区大气运动的规律性,人们对于热带大气运动的了解还很不够。近些年来,通过一系列观测实验以及理论分析,对热带大气运动的一些基本特征已有了较多的了解.本文仅就同热带大气环流演变有直接关系的热带大气低频波作一简单论述。一、热带低频波早在六十年代,柳井和丸山分析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的风场资料时,发现在平流层低层的经向风有4—5天的周期变化。Misra根据国际地球物理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20°N—20°S热带地区的气压变化,也发现有4—5天的气压波自东向西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