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1951~2001年洛阳降水与气温资料,分析了2001年春夏连旱的气候特征以及近半个世纪以来洛阳的气温、降水变化,得出洛阳气温越来越高、降水越来越少、气候逐渐向暖偏旱的方向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向华 《湖北气象》2002,(1):39-41
2001年度(指2000年12月至2001年11月)湖北省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明显偏少。主要气候特点为:冬季暖湿,雨雪雾天气多;春季降水少,冷空气活动强度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低温冻害和浮尘;夏秋气温高、降水显著偏少,大部地区出现夏秋连旱,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夏秋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 为历史同期少见,农业年景人尽其才歉。  相似文献   

3.
1基本气候概况 2001年度(2000年12月~2001年11月),河南降水偏少,西、南部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春夏秋连旱;气温正常偏高,但隆冬天气严寒,大雪频繁,夏季高温酷热,春季多沙尘和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4.
2004年1-3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季内主要气候事件是继2003年下半年以来连旱之后的持续干旱和重度春分寒。  相似文献   

5.
《贵州气象》1994,18(5):21-26
本文根据省内31个站1961~1990年资料,对贵州的气温、降水年型进行气候诊断,对气候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的年型分类,基本上是暖年多于冷年,少雨年多于多雨年。冬温明显上升,冬暖夏凉的特点更趋明显,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预测90年代后期的气温在连年下降之后,本世纪末将再次上升。夏季降水的干湿交替将以3年为主周期的长度更迭,本世纪末的降水将再度减少,但不会出现大旱。  相似文献   

6.
刘芳 《山西气象》1995,(2):21-22
山西省1994年异常气候概况刘芳(山西省气候资料室030006)1994年我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较往年略偏少。四季平均温度高于往年;干旱少雨雪,夏秋连旱,中南部地区尤为严重;局地性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一...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2000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0年(1999年12月-2000年11月)陕西气候影响进行评价,2000年陕西各地气温普遍偏高,降水偏少;1992年12月至2000年5月全省大部分地区发生冬春持续干旱,其中陕北北部出现四季连旱;春季气温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少,多风沙天气,陕北北部风沙天气是近年来最多的年份;陕南暴雨多,落区集中、灾害严重;冰雹灾害发生频繁。  相似文献   

8.
2001年(2000年12月-2001年11月)陕西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省大部气温异常偏高:降水陕北北部正常偏多,其余地区偏少;日照除关中中、东部偏少外,省内其余地区光照充足。2001年冬季雨雪适宜,春季多风沙天气,春旱严重,陕北、关中东部等地春夏连旱,4月9日我省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强寒潮天气,冻害对果树影响较大;年内还出现多次冰雹和暴雨天气过程,漏 雨偏晚,秋季多阴雨。气象灾害总体损失与常年相比,关中、陕南大部分地区较轻,陕北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2008-2009年濮阳市出现了秋冬连旱.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秋、冬季节本地进入了降水偏少的气候阶段,此次干旱是在本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年代际背景下发生的;在秋、冬季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大、强度强、西伸脊点偏东、脊线偏南的年份,本地出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气候概率较大,2008-2009年秋冬季副高具有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干旱对翼城县农业的影响候刚,程永福(翼城县农业局043500)(翼城县气象局043500)1994年翼城县总的气候概况是:气温偏高,光照偏少,降水少且分配不匀,前春和后秋雨量充沛,汛期出现了几十年罕见的大旱。年平均气温13.1℃,比历年平均...  相似文献   

11.
根据洛阳气温资料,利用曲线图分析了洛阳市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和规律,得出了洛阳市近50年的气候由“冬冷夏热”逐渐向“冬暖夏凉”转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城市庭院小气候特征季节变化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低纬城市--昆明城市庭院内的草地、屋顶和道路的气象观测资料的比较分析,研究了庭院内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变化规律和差异特征。昆明地区不同下垫面气象要素均具有与大气候相近的变化趋势,平均最高气温最大值出现在干季后期;气温日较差干季大,雨季小。相对湿度雨季大,变化小;干季小,变化大。风速以干季较大;雨季数值小,变化也小等年变化特征。比较不同下垫面的气象要素值得出,由于受下垫面和测点附近环境影响,与草地相比,屋顶和道路的最高气温高,最低气温低,气温日较差较大,相对湿度低,风速大,其差异表现为干季大、雨季小。  相似文献   

13.
冷暖空气入侵对西南低涡发生发展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WRF模式模拟了2008年7月20~22日四川省一次由西南涡活动引发的大暴雨过程,并分析了对流层中层至中低层冷/暖空气入侵在西南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冷/暖空气从北部入侵会改变对流层中、低层流场,当降低模式北边界温度,增强西北气流南下,致使四川省上空没有形成西南涡,取而代之为一深槽,同时雨区内上升运动减弱、低层辐合减弱,对流层中层温度增加、比湿略减小,雨区集中在深槽附近,雨区范围和强度都显著减弱且小于控制试验。增加模式北部温度引起北部东北气流向南输送,低值系统南移,增温促进了周围空气向降水中心辐合,增强了中低层大气的辐合上升运动,对流层中、中高层增温,雨带南压,雨区强度显著增强且大于控制试验。降低或增加模式西边界温度对流场、低涡强度和位置影响相对较小,降温使得低涡位置偏北、对流层风速增强与减弱区交替分布;增温使得低涡偏东、对流层中层至中低层风速减弱高层风速增强,二者对降水落区影响亦较小,对大暴雨中心强度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
By using ERA-Interim data, the temperature anomaly of the freezing rain and snowstorm event that occurred from 11 to 22 January 2008 in southern China was analyzed. During this period, diabatic heating and temperature advection caused the temperature to increase anomalously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anomalously high temperature moving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to southern China played several roles. First, the upper-level subtropical jet over China was split into two parts in the north–south direction, which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freezing rain in southern China; second, a ridge formed because of the warmer air moving to China, which hindered the transport of cold air from its upstream blocking high, forced the cold air to gather behind the ridge, and facilitated the severe cold air outbreak in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event; third, an inversion layer formed because of the lower-level cold air and upper-level warmer air over southern China, which wa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vent over southern China; and finally, because of the temperature anomaly, opposite wind directions appeared at the lower levels (below 700 hPa), which helped transport of warm-moist and cold-dry air to the event area.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和自动站资料,对2010年春末发生在河套地区的一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物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极地冷涡不断分裂冷空气南下,促使高空槽强烈发展,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高层西南气流与低层东南气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水汽条件。逆温层和高能舌的存在为降雨的发生储备了潜在能量。多普勒雷达产品对降雨的强度、性质及能否出现冰雹和大风有较好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增雨降温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对流云个例试验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陈宝君  宋娟 《气象科学》2006,26(1):47-52
为减轻夏季用电负荷,2004年我国许多省市实施了碘化银催化增雨降温作业。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强对流云(冰雹云)催化降温的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实施碘化银催化后,地面降雨量增加、降雹量减少、地面温度降低。催化使得云中冰晶、霰和雨水的含量增加,造成云雨蒸发、霰的融化(蒸发)及冰晶升华量增加,从而使空气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1951—2005年鞍山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逐日气温距平、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51—2005年鞍山气温、降水量和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初霜、终霜、无霜期、积温、透雨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5 a鞍山气候变化特点为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和日照呈略减少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霜、冻土初日延后,终日提前及无霜期延长,积温明显增多,透雨偏晚和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CAM5.1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中国东部大规模城市化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及降水分布的影响。通过在模式中修改中国东部地区(22~42°N,110~125°E)城市比重的方法,探讨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与降水等气象要素在一般城市化及极端城市化两种情景下的响应。结果表明:(1)CAM5.1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及降水分布。(2)城市比重增大后,晴空时地面吸收的净辐射增多,近地层气温升高,低层增温中心上空的大气由于受热产生上升运动,35°N以南的气流向增温区辐合,东亚夏季风出现增强的趋势,大量暖湿水汽往北输送,导致降水在中国北方地区增多而南方减少。(3)城市化的发展程度越高,它所产生的气候效应对各气象要素的影响就表现得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急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27  
孙继松 《大气科学》2005,29(3):445-452
首先指出了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急流的基本特征, 即北京地区边界层急流一般出现在白天高温背景下或发生局地暴雨的夜间, 强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 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鼻状"结构特征, 急流核高度一般为600~900 m.从中尺度扰动方程出发, 并通过天气过程演变实例, 研究了地形热力作用、局地强降水在边界层急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指出: (1)夏季高温背景下, 平原与山区之间温度梯度方向、强度的变化, 是造成低空风垂直切变加速或减速, 即边界层急流形成或消失的直接原因, 因此这种边界层急流的高度一般要低于山体的高度.(2)局地暴雨与边界层急流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反馈现象: 由于局地暴雨同时改变了对流层中层和近地面层气温的水平分布, 这种热力强迫作用造成了边界层气流加速; 反过来, 边界层气流的加速又加强了急流前方的风速辐合--如果急流方向水平垂直于山坡, 这种迎风坡上的辐合将更强, 造成局地降水强度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2012年3月21-23日的一次降水、降温和大风过程,从500hPa高度场形势图和700hPa高度场图、700hPa流场图和850hPa温度场图对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得出预报结论: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区大部地区将出现雨夹雪天气,其中鄂尔多斯市东部、包头市南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南部、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有小到中雨夹雪或雪,个别地区偏大,呼伦贝尔市、兴安盟有小雪,锡林郭勒盟以东地区4、5级偏西风转5、6级西北风,气温下降6℃左右,锡林郭勒盟以西地区4级西南风转4、5级西北风,气温下降4~6℃.对我区境内所有高速公路、铁路沿线以及在建高速公路产生的影响及服务效益进行了评估;对如何提高气象服务提出了一些良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