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印缅槽是低纬度一个很重要的天气系统。多年来的天气预报实践表明,内蒙古中西部3~10月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的赤道气团和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印度洋赤道气团所处的纬度低,气温高,水汽含量大,气团的对流不稳定层厚,对我区中西部的降水形成十分有利。一般,印度洋的水汽由印缅槽区的西南气流输入我区中西部。因此,印缅低槽的活动,对我区中西部降水天气过程具有长期的影响,对它研究,很有必要。1夏季印缅槽的环流特征与我区中西部旱涝的关系印缅槽处于孟加拉湾,故也叫做孟加拉湾低槽,这是低纬度一个特殊的地区。冬季700hP…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0-2009年春季内蒙古104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出春季第一次有效降水作为久旱转雨天气过程,分析了近50年春季久旱转雨降水特征和年代变化,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久旱转雨的大气环流型.结果表明,20世纪60-80年代内蒙古春季久旱转雨天气过程平均为1~2次,90年代有3次,表明1998年以后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多.60-80年代500hPa高度场在高纬度欧亚大陆地区为一脊一槽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为高压脊,西伯利亚地区维持一稳定的低涡槽系统,西风急流位于50°-60°N之间,内蒙古受强西风控制;中低纬度地区的西风槽成为久旱转雨的主要影响系统. 1990-2007年500hPa高度场上,在高纬度地区东亚大槽位置偏北,欧亚大陆50°-60°N西风急流北抬至70°-80N,中高纬度地区贝加尔湖到东北地区和蒙古高原为低涡,中低纬度地区多短波槽、脊活动.2008年和2009年又出现了60-80年代的环流特征.对500hPa环流系统进行了分型,得到3种类型:A型(蒙古冷槽(涡))、B型(贝加尔湖低涡)和C型(东北低涡).这3种类型是造成内蒙古春季久旱转雨的主要环流系统.  相似文献   

3.
暴雨过程是一种能量转换过程。我区暴雨来临之前,孟加拉湾一带有低槽发展,输送大量暖湿气流,使其AmK激增,出现深厚正能层高能去和能量锋区,它们都与我区暴雨的发生发展有着较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8,(4):27-27
一、思路利用我们地区小图各站记录计算出总温度分布,分析流线和等温线,确定出高低总能量和高低温中心以及未来的移向,计算南昌500毫巴高度的总能量并与影响我区暴雨的高空天气系统结合起来。我区暴雨绝大部分是与冷暖空气辐合造成剧烈上升作用分不开的。因此除了要抓西风带系统变化,看有无冷空气南下,还要考虑本地区暖湿空气是否具备。影响我区降暴雨的系统有低槽、低涡两类,我们用成都  相似文献   

5.
利用华北地区20站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华北夏季降水减少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夏季降水量1951—2008年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13.4 mm,1965年发生了气候突变,之后降水量减少更加明显。北半球大气环流在1965年前后有明显不同:1)1951—1965年夏季500 hPa高度场欧洲大槽、贝加尔湖槽较深,乌拉尔山高压脊较强,经向环流表现突出;而1966—2008年夏季欧洲大槽、贝加尔湖槽较浅,乌拉尔山高压脊较弱,纬向环流表现突出。2)1951—1965年夏季500 hPa蒙古冷槽位置偏北偏西,冷空气活动经常影响华北地区;而1966—2008年夏季蒙古冷槽位置东移南压到河套附近,冷空气经常影响华北以南以东地区。3)1951—1965年夏季海平面气压场蒙古低压异常强大,而1966—2008年蒙古低压明显减弱。4)1951—1965年夏季850 hPa东亚夏季风一直伸展到华北、东北地区,蒙古地区存在明显的气旋性环流,在河套附近产生风向辐合;而1966—2008年东亚夏季风在到达30°N附近风速显著减小,很少越过长江到达华北地区,在长江流域形成了风速辐合,同时蒙古地区的气旋性环流消失,河套附近的风向辐合变的很弱。1951—1965年华北多雨是由于东亚夏季风水汽的有效输送和河套附近的风向辐合造成的,而1966—2008年长江流域多雨是由于东亚夏季风在这里产生了风速辐合造成的。华北夏季降水减少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有很好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对白山地区夏季三十三个中南以上降水天气过程(全区有两个以上的站在二十四小时内出现中雨或以上)分析发现:物理量STIN和PPET对之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当白山地区处于STIN低值区(STIN<0),且PPET在118—135°E有一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仲向我区的高值舌时.未来二十四小时内白山地区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出现中雨以上降水天气。本文用STIN和PPET给出了两个诊断指标,为夏季降水预报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和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75—1990年春季皖南山区连阴雨的环流形势分析,发现皖南山区春季连阴雨的环流形势主要有偏北两槽一脊型和乌山阻高型,其特点为西西伯利亚地区有稳定的低压槽,中纬度环流平直多短波槽活动,冷空气从乌山槽底部经天山以北源源向东输送,高原及江南有明显增温,孟加拉湾低槽稳定,西南气流旺盛,造成皖南山区的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8.
叶焕娥 《广东气象》1997,(1):14-15,20
1996年2月17日起,东范市受到寒潮侵袭,气温急剧下降,日平均气温48小时降低13.8℃,过程最低气温3.4℃,造成一次长达11天的低温阴雨天气过程,使东范市畜牧、水产养殖业和香蕉生产损失严重。本文对这次天气过程作一简单分析。1寒潮天气过程1.1寒潮的酝酿和爆发500hPa图上9日08时西欧地区有一低槽,槽前的暖平流使乌山地区的弱脊发展。11日08时乌山脊建立,其下游的新西伯利亚地区有冷槽发展,冷中心为-44℃,槽区及槽前冷平流强烈,700hPa和850hPa均有反映,西欧大陆冷高中心为1040hPa。13日OS时冷槽移到贝湖东侧,槽后冷空气开始…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等,针对2016年5月1日和11日两次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冷槽型的高空环流形势易触发沙尘暴天气,由于高空冷空气的入侵,且高低空急流配合较好,有利于动量下传,造成大风;移动迅速且强大的地面冷锋是触发沙尘暴天气的重要系统,冷锋过境前期热力条件的积累也必不可少,它使锋面前后温度梯度加大,为天气过程提供了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10.
自 2000年 10月上、中旬北疆出现了比较少见的寒潮天气之后,进入 11月份,我区北疆地区又遭受数次天气过程侵袭,致使入冬期明显提早;同时,接连不断的大雪天气,使北疆北部积雪迅速增厚,并突破历史记录,阿勒泰和塔城地区出现严重的“白灾”。 1平均环流形势特征 1.1 500hPa月平均环流形势 11月份 500hPa月平均高度场 (图略 )上,高纬呈 2波型分布,极涡偏向东半球,中心在堪察加半岛附近,次中心在加拿大北部地区;中纬度地区呈 3波型分布,环流经向度不大,北美大陆东岸低槽维持,欧洲沿岸低槽加深,欧洲高压脊强烈发展并维持,导致…  相似文献   

11.
河池地区位于桂西北,在23~25°N,107~109°E之间。每年西太平洋付高作三次季节性的北跳。因而每年由初夏到盛夏的季节里,付高(或脊)均有一段相对稳定控制我区的时期,出现高温少雨炎热天气,短的可有一星期,长的可达一个月。在此之前我区多受西风带锋面低槽影响造成大、暴雨天气,即为前讯期;之后我区转受东风系统影响,造成后讯期的大、暴雨。因此付高北跳相对稳定控制我区是前讯期到后讯期的过渡阶段,是我区进入盛夏重要的环流标志。在此之前或以后我区也有受付高直接控制的可能,但是时间较为短暂,一般仅3—4天。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一次沙尘天气的数值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川  李韬  侯建忠 《气象科技》2008,36(5):581-586
利用实况资料和WRF模式预报场.对2006年4月9~11日西北地区一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进行动力诊断及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属于蒙古冷槽型,地面强冷空气的爆发直接导致了沙尘天气的发生,沙尘发生在冷锋后及锋面过境时;高空急流的发展、移动对沙尘天气有预示作用;沙尘发生区次级环流在过程发展中有明显变化,下沉气流和上升气流并存;有利的散度场促进了上升及下沉运动的加强;涡度场的变化影响蒙古气旋,对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有指示意义;稳定的大气层结和近地层较大的垂直风切变是两个特征;WRF模式对此次沙尘天气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夏季亚洲季风槽的断裂过程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1982年7月一次亚洲季风槽的断裂过程。结果发现,在盛夏亚洲季风盛行期间,中南半岛与南海地区的季风槽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与孟加拉湾季风低压的西移过程中断裂消失。与此同时,热带西南季风北进,梅雨雨带北移,雨景加大。此外,根据季风区内纬向风的垂直结构,说明了下列事实的成因:在印度和中南半岛季风槽附近及其南侧广大地区内,经常出现大量的季风云团和季风低压;而在西太平洋季风槽的北侧及槽的附近,则经常产生强的热带气旋和台风螺旋云系;南海地区的状况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在这里可以有弱的台风生成,也可以有季风云团存在。   相似文献   

14.
2001年 3月全疆出现了异常高温少雨,大部地区开春期、终霜期明显提早;进入 4月份,我区天气过程频繁发生,且强度强,造成 4月全疆气温偏低降水多,同时受其影响全疆大部地区遭受了多次较严重的大风、风沙和低温霜冻危害,部分地区出现了近 30年来最强的大风、沙尘暴,给农牧业生产,尤其是棉花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1平均环流形势特征 3月北半球 500hPa高度场上,中高纬环流呈 3波型分布,东亚大槽和欧洲大槽较常年加深。反映在距平场上,东亚至西北太平洋、北大西洋至欧洲北部、阿拉斯加地区为负高度距平控制,其中日本海附近上空距平…  相似文献   

15.
覃庆第 《广西气象》2001,22(4):20-22
通过对1999年秋季一次突发性降水过程高空急流的分析,发现急流人口区南侧辐散,其低层辐合上升,当低层有印缅槽活动的时候,对流加强,印缅槽发展,急流人口区北侧辐合,其低层辐散下沉,有向南的非地转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5年平顶山地区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中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分析发现:连阴雨天气不是由单一的天气系统形成的,从大尺度形势来看,往往是欧亚阻塞高压和北方大低涡同时存在而产生的。南支急流与北支急流上的槽脊在亚洲位相不同甚至相反,南支向黄淮流域输送的暖湿气流与北支急流输送的冷空气在平顶山地区交汇,在中、低层形成切变线,在地面图上形成准静止锋,在这种天气形势下,有一次小槽活动,就有一次降水过程;在鄂毕弯附近不断形成深槽,其东移的过程中在贝加尔湖附近形成横槽,在横槽扩散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不断分离出小槽,这种小槽的不断形成和活动,造成持续的阴雨天气;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分支作用,使北支上的超长波冷急流与南支暖湿气流在平顶山地区交汇,是产生连阴雨的温湿条件。鄂毕弯附近高压的形成、横槽解体与阻塞高压崩溃,标志着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结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5年平顶山地区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中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分析发现连阴雨天气不是由单一的天气系统形成的,从大尺度形势来看,往往是欧亚阻塞高压和北方大低涡同时存在而产生的.南支急流与北支急流上的槽脊在亚洲位相不同甚至相反,南支向黄淮流域输送的暖湿气流与北支急流输送的冷空气在平顶山地区交汇,在中、低层形成切变线,在地面图上形成准静止锋,在这种天气形势下,有一次小槽活动,就有一次降水过程;在鄂毕弯附近不断形成深槽,其东移的过程中在贝加尔湖附近形成横槽,在横槽扩散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不断分离出小槽,这种小槽的不断形成和活动,造成持续的阴雨天气;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分支作用,使北支上的超长波冷急流与南支暖湿气流在平顶山地区交汇,是产生连阴雨的温湿条件.鄂毕弯附近高压的形成、横槽解体与阻塞高压崩溃,标志着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结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2003年7月4~5日出现在西宁及海东部分地区冰雹天气环流特征发现,强对流天气一般在特定的环流形势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下产生的,与蒙古冷槽相配合的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是最为典型又十分常见的强对流天气形势,其水汽条件是由中小尺度系统自身携带或高层特别是400hPa上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得到满足。假相当位温场和总温度场在垂直方向的变化能够准确地反映大气不稳定能量的真实情况。在出现强对流天气前6~8h前,降雹区上游存在着明显的上升运动区,本地区一般为下沉运动区或上升运动表现得很弱。另外对自动站资料中逐时本站气温、水汽压、本站气压、风向、风速等要素的分析中发现,在降雹前均存在明显的气温下降、水汽压上升、风向和风速发生突变等现象,从而得出较有利的预报依据,以供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秋平 《四川气象》1996,16(2):10-16
分析了宜宾地区产生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及其不同环流型下的能量场结构和特点,天气尺度影响系统的物理机制和相互作用。我区降雹主要产生在西风大槽和阶梯槽型下,由其性质可分为冷锋雹暴和暖气团雹暴两类,冰雹天气的产生需要气团内部具备强不稳定层结,动力扰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有利的环境温湿条件.采用潜在性不稳定度和物理量诊断值定量反映降雹前的气团内部不稳定能量结构和影响系统的强度,能较好地客观反映降雹天气的特点,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1988年8月中旬欧亚环流发生重大调整,使下旬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变化。从平均图上看,华北出现槽区负变高,冷空气提早南侵,而华南沿海出现正变高压。受稳定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由于这种大的环流形势的稳定和维持,使低纬500HPa南支槽、中纬度低槽、中低层西南风急流切变、地面静止锋倒槽和三层低涡,相继共同影响我区中北部地区,从而酿成“8.31”特大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