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舟山海域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台风浪特征,在高分辨数值模拟中采用了利用海图资料处理复杂岛屿地形分布的方法,利用WAVEWATCHⅢ和SWAN模式相嵌套模拟了影响该海域的西北行路径的典型台风浪过程.分析表明,舟山海域的东南部、东北部、西北部、内部海域受台风的影响各不相同,台风浪特征分布与海域的岛屿分布、水深分布等因素密...  相似文献   

2.
北黄海长山群岛海域沉积环境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获取1989-1993年黄海北部长山群岛海域沉积物大量数据基础上,借助沉积物粒度分析(Q型),揭示出该海域具有在“岛屿效应”影响下的4种环境能量类型,分析了与其适应的环岛沉积环境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日益深入,个类细化管理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合理划分海洋资源类型、建立各类海域使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评估海域使用综合效益对有效推行海域使用论证、强化海域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辽宁海洋旅游资源为切入点,在分析其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海域管理所涉及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研究,以期为海域使用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1海洋旅游资源特征分析辽宁濒临黄、渤二海,海岸绵长,海域辽阔,岛屿星罗棋布,海岸类型多样,其间孕育了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由于海岸类型、海岸与海…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长岛北部海域10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进行取样,研究了表层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分布,探讨了As、Pb、Hg、Cr、Cd、Cu、Zn和Ni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和地累积指数法对该海域重金属情况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主要在大钦岛南部、北隍城岛北部和小钦岛北部海域富集;大部分重金属元素与平均粒径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类型受潮流及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很低的风险环境,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仅部分站位中Cd和Hg处在中等生态风险;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显示As仅在小钦岛西北部海域为尚清洁环境,Cr仅在各岛屿周边海域为尚清洁环境;地累积指数法显示Cd仅在大钦岛西南部和北隍城岛西部海域处于轻微污染环境。来源分析表明:Cd、Hg、Cu、Zn、Hg、Ni和Cr受养殖、排污等人类活动影响,As仅受到岛屿及近岸土母质影响。  相似文献   

5.
2015年以来,秦皇岛近岸海域暴发了绿潮,对北戴河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绿藻微观繁殖体在绿潮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孢子、配子、幼苗和营养片段。绿藻微观繁殖体作为绿潮的“种源”,其分布规律可以反映绿潮的“藻源”位置。本研究于2016年4-9月和2017年1月对秦皇岛近岸海域绿藻微观繁殖体的调查,探究了其分布规律以及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绿藻微观繁殖体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由近岸向远岸海域逐渐降低。绿藻微观繁殖体的数量在7、8月份最高,在冬季最低。受绿潮影响严重的海域微观繁殖体数量高于其它海域。秦皇岛近岸海域的绿藻微观繁殖体为该海域绿潮的种源,其分布规律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绿潮起源于本地。  相似文献   

6.
渤海海峡是黄渤海物质交换的通道,地质环境复杂,存在多种灾害地质因素。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精细解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渤海海峡海域的主要灾害地质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表明,渤海海峡海域灾害地质类型复杂多样,包括潮流沙脊、潮流冲刷槽、浅层气、埋藏古河道、活动断层、不规则基岩等,它们在分布和成因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晚更新世以来的渤海海峡海域的构造运动与"海侵-海退-海侵-海退-高水位"的沉积环境演变,共同决定了该区域海洋灾害地质的发生与发展。研究圈定了海底灾害地质类型及浅埋藏灾害地质类型的分布规律,对渤海海峡海域未来的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西侧自闽江口至东山岛之间的近岸海域,分布着众多规模、大小不等的岛连岛,其中的平潭岛、东山岛和金门岛为大型岛连岛,均在全国十大海岛之列。此类岛连岛为全国沿海岛屿仅有,亦为台湾海峡西侧所特有。其成因属于陆海复合型——大陆岛与岛间波影区沉积复合型岛屿。但目前岛屿的传统分类,尚不能充分表达其特征和存在。需开展该类岛屿成因类型研究,完善岛屿分类,反映各类成因的岛屿特征。当前台湾海峡西岸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开发的海岛,许多属于岛连岛,如平潭岛、东山岛等,研究其成因对该类海岛的保护管理和科学开发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舟山海域海洋灾害地质因素可划分为两大类9种类型,两大类为活动性灾害地质因素和限制性地质条件,9种类型分别包括海底活动断层、滑坡、浅层气、潮流沙脊和沙波、海岸侵蚀(属活动性灾害地质因素)和不规则起伏的浅埋藏基岩、埋藏古河道、水下陡坎、冲刷沟槽(属限制性地质条件)等。滑坡主要是由重力作用所致,多发生在通道深槽边坡、通道凹岸、通道交汇处、通道中高地边缘、通道边坡次级沟槽等部位。浅层气主要分布在自岸滩至25m水深范围内的泥质、砂质沉积区。侵蚀海岸大多分布在濒临开敞海域的基岩海岸和岛屿向海侧。潮流沙脊和沙波多见于潮流通道的口门或口外,深槽边坡也有分布。不规则浅埋藏基岩常出现在沿岸区域和岛屿附近。埋藏古河道主要分布在舟山群岛东部海域的内陆架地区,此外,在岱衢洋、舟山岛与岱山岛之间的灰鳖洋、中街山列岛东部海域也见到少量的埋藏古河道。陡坎以侵蚀成因及滑坡成因为主,发育广泛,其高度和坡度变化较大。冲刷沟槽主要分布在岛屿之间狭窄、潮流或水流较急的区域,陡峭的沟槽常伴生陡坎,易产生滑坡,部分地段有波状微地貌发育。本文认为,研究区海洋灾害地质因素的发育离不开地形地貌、底质和水动力条件,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常见多种灾害地质因素相互依存,互相触发。潮流作用下海底浅部沉积物的活动性是引起研究区海洋工程设施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法的岛屿制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划归岛屿的海域面积问题,即岛屿拥有海域的权利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岛屿是否有权利拥有与大陆领土一样的各类管辖海域,即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从历史上看,探讨划归岛屿的海域时,首先涉及的是有关岛屿的定义,即什么是岛屿2然后才讨论可划归它多少海域的问题。一、岛屿的定义及拥有海域的权利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8部分岛屿制度第121条第1款作了如下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从历史发展来看,早期国际法对岛…  相似文献   

10.
大陆与岛屿之间的高程传递是当前海洋测量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利用GPS定位技术,结合我国现有陆地和海洋重力资料以及其它重力场信息,并运用国内外确定大地水准面的严密理论和算法来确定高精度的局部大地水准面,最终将我国高程基准从大陆传递到南海海域的岛屿上。  相似文献   

11.
于2006年12月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了37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66种,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373ind./m~2和10.42g/m~2,丰度呈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规律,生物量呈沿岸高、外围海域低的分布规律;调查海域IRI指数居于前10位的种中,多毛类8种,软体动物2种,显示了多毛类在调查海域的优势地位;多样性指数H’表明,调查海域除个别站位外底栖生态环境整体清洁;在23%相似性水平上,调查海域可划分为4个群落,群落呈明显地域性分布;沉积物类型显著影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分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内容,认为公约中有关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群岛国的规定,对南海岛屿和海域争议的加剧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叙述了南海周边国家执行海洋法概况,南海存在的岛屿和海域争议,以及近两来国际上提出有关解决南海岛屿和海域争议的各种方案。  相似文献   

13.
前言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分布最广,范围最大,岛礁最多的一个群岛。据不完全统计,有岛屿、沙洲、暗礁、暗滩和暗沙共约230余个,露出水面的岛屿25个,其中较大的岛屿有13个,太平岛为最大,面积为0.43km~2。明暗礁共有128个,其中高潮时露出水面的10个,明暗沙有77个。这些岛礁大部分是由珊瑚构成的,海拔高度在3~4m左右。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面积广阔,水深较深,礁岛众多,地形复杂,又受季风作用和邻近海的水系影响,水文状况复杂。该区资料较少,说法不一。本文参考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调查报告和论文,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区的水文要素的分布规律与变化特征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海域粘土矿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北部海域海底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组分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和混层矿物,根据粘土矿物在该海域的分布规律和海底地形、水动力条件、沉积作用等特征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的粘土矿物区.从粘土矿物组合类型可知,该海域粘土矿物主要来源于我国大陆.南部深海区的粘土矿物除了来自北部大陆外,菲律宾火山岛弧和南面马来西亚携带来的高岭石也是深海区粘土矿物的来源之一.而116°E以西海域,绿泥石向深海方向增加可能与末次冰期珠江古河道携带的残留绿泥石和高岭石向绿泥石转变有关.海底火山是黄岩岛附近海域蒙脱石和绿泥石增高的原因之一.从整个海域粘土矿物分布格局可知,该海域的粘土矿物组合类型主要受源区气候和周围的陆源岩石类型所控制.  相似文献   

15.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底播刺参群体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是中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自然分布的最南界,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潜水样带法,调查了前三岛海域底播刺参群体的体质量结构及季节变动特征,结合水下观察和视频调查,比较了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刺参密度。结果表明,前三岛海域刺参密度为0.4~1.33头/m2,生物量为42.69~103 g/m2,刺参群体相对稳定,群体的体质量呈现冬春季节增长、夏秋季节下降的特点。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刺参密度不同,大型藻类分布的礁石区刺参密度明显大于没有藻类分布的礁石区和砂质区,上述结果为揭示岛屿海域的刺参群体特征和资源养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在复杂群岛海域海浪模拟中,发展一种综合利用水深数据和高分辨率海岸线数据优化计算网格和在海浪数值计算中引入次网格地形效应的方法,充分描述多岛屿复杂地形分布对海浪模拟的影响.通过理想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后.在计算网格分辨率水平上,充分考虑了海岸和多岛屿地形对海浪传播的作用和多岛屿的次网格效应.数值计算结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海的天然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最新勘探资料,在综合分析中国近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现状、资源潜力及其区域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近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及目前比较现实的勘探目标,展示了我国近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渤海海峡是黄渤海交接地带,周边岛屿散布,地形条件复杂,沉积物类型丰富,是研究海洋动力系统的热点地区之一。通过对32个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析,研究了渤海海峡西南部海域的重矿物组成、分布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褐帘石,可将其划分成3个矿物分区。庙岛群岛矿物区(Ⅰ区)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钛铁矿-石榴子石矿物组合,物质主要来自庙岛群岛岛屿冲刷物;中部矿物区(Ⅱ区)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矿物组合,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西部矿物区(Ⅲ区)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褐帘石矿物组合,是黄河物质、山东半岛及庙岛群岛岛屿冲刷物的混合物。不同来源的物质在海洋动力综合作用下进行搬运、沉积,最终导致了矿物组合分区之间的物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东北部水团分布及季节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北部湾海域棕囊藻调查9个航次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等水文数据,通过K-mean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海域水团的分布及季节变化过程。根据温盐资料将研究海域的海水类型分为低温高盐的陆架底层水团、陆架表层混合水团和低盐沿岸水团。通过20°10′N断面上多期次的温盐分布特征揭示了北部湾整体上逆时针环流在北部湾东侧陆坡的存在;通过大面水文调查的结果揭示琼州海峡的余流特征,并结合卫星漂流浮标运动轨迹揭示了珠江冲淡水对研究海区水团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丰富了对北部湾东北部水团分布和季节变化的认知,对研究该海域赤潮发生、发展规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10):32-3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对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及其周边海域部分地理实体进行了名称标准化处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将钓鱼岛等岛屿及其周边海域部分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及位置示意图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