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地震地电阻率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总结了消除地电阻率现测资料中干扰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地震地电阻率异常的判定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可为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系统分析处理提供参考,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地电阻率观测来为地震监测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电阻率法的统计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整理了全国台网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经预处理排除一切可能的干扰影响后,研究了地电阻率变化与地震的对应情况。共提取了43次震例异常。研究了这些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预报地震3要素的统计结果,为地电阻率预报地震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华北地区中强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基本特征,对已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前的部分地电异常变化及其与地震3要素的关系再次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指出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可能对判断地震趋势及对华北地区的短临预报跟踪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技术管理组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对宝鸡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进行全面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的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等均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要求;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对本区及附近地区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区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地震成组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部分地电台ρs异常变化与研究区内地震组活动的实例,研究了ρs异常变化总体特征和发展演化过程特征与地震发生的关系,以及单次地震可能预报的前兆标志。对地电预报地震特别是首发地震后的震情判断和预报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嘉峪关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评估了嘉峪关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得到:嘉峪关地震台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观测方法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数字化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并记录了对应远距离大震的1年尺度地电阻率异常,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扩展——膨胀各向异性假设,对地震地电阻率前兆持续时间T及其相应的空间分布△与震级M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一种比较合理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地电瞬时观测值突跳的角度,分析了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地电观测资料,发现其突跳频度和幅度均有明显的异常显示,研究地电阻率的这一变化,对地震的短临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研究了华北北部地区近几年内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前后距其震中一定范围内的地电阻率异常现象及其特征。用地电攻关结果进行检验,效果较好。再次表明,地电阻率法是一种颇有前景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电磁学方法是国内外公认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之一。本文提出并讨论了“地震电磁动态特征研究”课题的具体思路,供大家讨论、指正,即:通过对其全国地电场、地磁场、地电阻率、地震电磁波和GPSTEC等数据的汇集,进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分析地震电磁场动态演化特征,定期形成“动态演化”数据产品,为相关部门分析预测地震提供背景信息;同时,积累资料和震例分析经验,为开展前兆分析方法和地震电磁效应机理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江宁台地电阻率异常震例的中短期预报回归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军 《地震》1994,(3):39-43
本文研究了1983年以来江宁台300km范围内Ms>4.5地震的50km范围内地方小震的地电阻率异常震例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析统计了异常参量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建立起中短期预报回归方程,大体给出江宁台所能监控的不同强度地震的最大范围和一般距离;研究表明江宁地电前兆异常有其自身的特征。充分研究单台单手段的前兆异常对地震综合预报水平的提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全面整理我国大陆二十余年来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电阻率前兆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给出地震强度(震级)与异常时间和震中距乘积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的实用结果,研究了不同类型地震地电阻率短临前兆特征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探讨了地电阻率前兆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异常的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贤  彭远黔 《地震》1994,(1):88-96
本文用一阶差分和相干加权计算等方法对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其结果较好地突出了短临前兆异常。进而研究了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变化特征及其短临预报指标;采用归一化方法将电阻率各异常参量转换为地震前兆信息量,为多种前兆方法进行综合跟踪预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相干加强的原理及其在地电阻率分析预报地震中的应用研究,计算了大柏舍台和宝坻台ρ_s连续几年的资料,结果发现地震前ρ_s有较为突出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成都台长期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时域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观测数据的正常变化特征、干扰因素、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获取观测数据的动态特征。同时通过成都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汶川MS8.0、芦山MS7.0等地震前后的变化动态,研究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灾害性地震前后的趋势性及短临异常特征,并对其进行映震分析。分析表明:视电阻率的异常变化与Ms7.0以上强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映震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5年9月合肥地震台地电阻率出现明显异常变化,11月26日九江、瑞昌交界地区发生Ms5.7地震,经核实分析,确认该地电异常是九江地震的震兆异常,为今后华东地区分析和确定地电异常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与大震孕育过程有关的地电阻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钱家栋 《中国地震》1993,9(4):341-350
我国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地是贩主要特点在于有着广泛分布于各主要地震带和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地区的固定台网,并长期连续定点地观测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在我国大陆1966年以来的地震活跃期中积累了大量与大地震发生有关的地电阻率异常变化资料。与此同时,关于地电阻率法以及它和孕震过程的关系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在深入进行,本文对这些震例资料和地电阻率法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金安忠 《内陆地震》1993,7(2):197-208
讨论了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在华东地区地电阻观测台网范围内发生6级强震前ρ_s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对观测值ρ_s的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性、岩石体积应变以及应力降等的关系作了对比。指出它们之间在空间上存在有一致性,且在时间上有同步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ρ_s的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性有关。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ρ_s异常可视为异常信息。ρ_s异常持续时间较短,幅度较小,异常数目也相对较少,空间分布呈散射状,且异常形态的叠加小于唐山大震前的ρ_s异常叠加值。表明使用ρ_s观测方法预测中强地震比预测强震要困难得多,因此目前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观测台网的监测能力,增大台网的密度,并通过深入研究震源区周围异常特征、改善观测台站条件来完善地震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阮爱国  卢军  符琼玉  吴振利 《华南地震》2004,24(3):M001-M010
将APE模式中差应力与裂隙的演化理论与前期研究中建立的张量形式的各向异性电性模型相结合,推导出了裂隙演化参数(密度、孔压、纵横比、闭合角)与电导率关系的动态方程,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饱水岩石在水平向应力作用下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变化.并结合实验和观钡5结果,讨论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20.
选取合肥地震台1995-2007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原始月均值曲线和归一化月速率曲线,结合安徽省及邻近地区近12年来发生的5次中强地震,探讨分析其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前兆特征明显,可为今后邻近地区的中强地震提供短期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