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夜晚的岸礁海底是一片静寂的黑暗世界。在这黑暗之中有时会出现星星点点的蓝白色光点,这些光点时聚时散,就像有人在黑夜里打着灯笼四处游荡。靠近才会发现,那是一群下巴上都点着一盏小灯的小鱼——松球鱼。松球鱼又叫凤梨鱼,是金眼鲷目中最漂亮的一种观赏鱼类。松球鱼为暖水性底层海鱼,因体被大栉鳞、形似松果  相似文献   

2.
捉鼠鱼     
在我国南海发现了一种能捉老鼠的鲇鱼。晚上,它游到岸边的浅滩,将尾巴露出水面,或躺在海滩上,装成一条死鱼。觅食的老鼠发现后,便会紧咬鲇鱼的尾巴。鲇鱼会立即把老鼠拖入水中。很  相似文献   

3.
鱼的鳞片     
只要仔细观察鱼就可以发现,除了头部之外,绝大多数鱼的身体上布满了闪闪发光的薄片——鱼鳞。鳞片的形状鱼的鳞片,有的很大,如大曹白鱼的鳞片有5厘米宽。在所有硬骨鱼的单层鳞中几乎是最大的。有的鱼本身就不大,其鳞片当然更小了,还不到1毫米宽。鱼的鳞片有许多形状,一般硬骨鱼如石鲶、  相似文献   

4.
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北部的一个村子附近,人们发现一种十分奇特的石头。石块呈扁平状,用锤子敲击石块的侧面,石块分层裂开。从裂开的石质面上,能十分清楚地看到一条体态完整的鱼深深嵌在石面上。鱼形纹路清晰可辨,鱼形和今天热带海洋中的鱼差不多。经过生物学家辨认,这种鱼早已在地球上绝迹了。如果还有的话,那也是非常稀少的,由于这种鱼是在化石块里发现的,  相似文献   

5.
那颜 《海洋世界》2012,(6):60-63
当潜水者在珊瑚礁里徜徉时,不期然就能与躄鱼狭路相逢。只是大多时候,潜水者不会发现它们的存在。因为躄鱼是最本色的伪装大师,伪装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天性。  相似文献   

6.
壮观的夜鱼     
在红海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中,有一种十分奇特的闪光鱼类——光脸鲷。这种小鱼体长只有7至10厘米,能发出十分明亮的光线。在水下活动的人,距离它18米处就能发现它;黑夜里,距离它2米远能看请手表上的时间。潜水员常常把它们  相似文献   

7.
新洲 《海洋世界》2004,(6):16-16
近日,日本冲绳县久米町的一家鲜鱼店老板在销售蜞鳅的过程中,发现在久1米,重4.5公斤的蜞鳅胃  相似文献   

8.
去年10月的一天,在大连市打工的4个外地民工,从路边拣到一包被人丢弃的新鲜鱼肝。民工们回宿舍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简单烹调一下,拿来一瓶酒,就款斟慢饮起来。那知,白酒下肚,几个人便觉得全身不适。先是周身发麻,后是头晕想睡觉,不一会儿,就躺倒入睡:渐渐地心脏停止了跳动。事故发生后,通过尸体解剖发现,原来死者吃的鲜鱼肝,是致人死地的河豚肝脏。一时间,大连市的新闻媒体把这条食鱼中毒  相似文献   

9.
一支在加勒比海从事科研工作的考察队,发现了一种极为罕见的鱼,在它的两只眼睛之间有一种能发光的特殊器官。至今,这种鱼只在1907年时在牙买加沿岸附近被捕获过,那时当地的渔民把它叫作“有探照灯的鱼”。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8,(12):9-9
瑞士科学家最近报道了人类口腔细菌在产生食物独特味道中发挥的作用。科学家在之前的研究中指出,一些蔬菜和水果只有在入口之后才会释放出独特的气味。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挥发性的化合物由其前体转化而成。这次,研究者发现,人类口腔中的一种厌氧菌在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了气味的生成。研究者解释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生物学家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对一个距今5.3亿年前的动物化石“华夏鳗”潜心研究,发现“华夏鳗”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原始脊索动物。是脊椎动物的早期祖先。这一研究成果将脊索动物的演化历史向前推了一千多万年。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10,(7):7-7
小小细菌又一次扮演了神奇的角色,这可不是浮夸和跃进的幻想。 瑞士一所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菌类,这种菌类可以让稻谷生长速度提高5倍。在瑞士洛桑大学发表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称这种真菌菌根可以减少磷肥的使用,而且它是“纯天然的”,不会转变植物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变性鱼     
在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一些神奇的变性鱼,尽管它们变性的方法不同,但都堪称鱼中一绝。在巴西海域,有一种石斑鱼,它能自然变性。当一对石斑鱼结为“夫妇”以后,在交配时,不仅双方可以相互变性,而且在一天之内,相互变来变去达四、五次之多。这在动物学上称作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在加勒比海的东部海域,有一种隆头鱼,长得相当漂亮。当它们的幼鱼刚刚孵化出来时,无一例外是雌性的,体表呈金黄色。但当它们长大以后,体色转为深蓝,并有斑马般的条纹。这时,它们都已变成了雄性。所以,隆头鱼的婚姻,永远是“老夫少妻”,“少妻”生育后也会变“老夫”。在澳大利亚沿海,有一种鹦嘴鱼,在海洋中群体生活。在它的一群鱼中,只有一条最大的雄性,其他都是雌性。当这一条雄性鱼死掉,或者被渔民捕走以后,鱼群中一条个头最大的雌鱼,便会在一个小时之内,自动转变成雄性。在印度洋中,有一种与海葵共生的雀鲷鱼。它与鹦嘴鱼相反,在一个鱼群中,只有一条雌性鱼,并由它统率,其余的全是雄性鱼。惟有这条雌性鱼无法履行职责,被迫离开时,才轮到鱼群中最强壮的一条雄鱼转变成雌鱼。□变性鱼@程军  相似文献   

14.
德国雷根堡大学的科学家在冰岛北部大西洋火山区约 1 2 0 m深处的海水中发现一种微小细菌 ,它是有史以来人们发现的最小生命体。这一发现对科学家研究生命起源有着重大意义。新发现的细菌被命名为“骑火球的超级小矮人”,其体积相当于大肠杆菌的一百六十分之一 (约 1 / 50 0 0 mm)。科学家说 ,新发现的细菌只拥有约 50万个基因物质 ,比迄今发现的最小细菌生殖道支原体还少 8万个德国科学家发现最小生命体  相似文献   

15.
棘鱼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硬骨鱼类。最早的棘鱼化石发现在我国湖南西部距今大约有4.38亿年多时间了。在地球上相继生活了1.78亿年,到2.6亿年前后就绝灭了。棘鱼的身体呈梭形,身体一般都较小,长不超过20厘米,只有极个别的可达2米长。背上有一个或两个背鳍,一个臀鳍和一个强有力的歪形尾鳍。尾鳍的下  相似文献   

16.
淋巴囊肿病毒是最早发现的鱼类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淡水、盐水和海水中,可感染140种以上鱼类,危害巨大。本文对该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化学组成和理化特性、基因组及编码多肽、细胞培养特性和该病的致病机理、传播方式、诊断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吃鱼的讲究     
单迪 《海洋世界》2014,(1):76-77
<正>父亲擅制馔,母亲这方面也不差,尤其擅长做鱼。记忆中,儿时只要家中买来条大鱼,姑且不论种类(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大多是鲤鱼或者花鲢),晚上必定是有四菜一汤吃的。首先鱼头被斩下来,加上豆腐放进砂锅做成鱼头豆腐汤;鱼腹被分成两片,一片用来做清蒸鱼,一片用来做香糟鱼片;脊背剁成块,先炸后沁做成熏鱼;鱼尾是活肉,是全鱼除了鱼眼窝外最好吃的地方,做成名菜红烧滑水往往是下酒的佳肴。虽然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但我依旧能够清晰地记得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样的四菜一汤几乎是一种奢侈的行  相似文献   

18.
鱼的趣闻     
思源 《海洋世界》2004,(1):19-20
鳗鱼是一种奇特而且神秘的鱼。它半辈子生长在海洋里,半辈子生活在江河中。在我国,每年入冬后鳗鱼从珠江漫游到西、南沙群岛附近四五百米深处的海底产卵;孵化后的鳗苗,又成群结队游回珠江口的内河发育生长。鳗鱼的这一古怪生活习性,几个世纪来笼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9,(6):8-8
科学家在缅甸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生物——德古拉鱼:它们个头不大,相貌平庸,但却称得上是“独一无二”。德古拉鱼长17毫米,周身透明,属鲤形目。与其他鲤形目鱼类不同的是,德古拉鱼上下鄂都长着“尖牙”,貌似吸血鬼。鲤形目鱼类在大约5000万年前就已经不再有牙齿,为什么德古拉鱼却将牙齿保留至今7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专家布里茨表示,德古拉鱼的“尖牙”并非真正的牙,而是从皮肤下面伸出的刺状骨。  相似文献   

20.
鱼的耳朵     
正鱼的耳朵从外表看不到,是因为鱼只有藏在头骨里的内耳。鱼的内耳构造形式是所有脊椎动物中最简单的一种,它位于头骨后方、小脑两侧,被包藏在由几块耳骨组成的小室内。内耳呈薄的囊状,外部充满外淋巴液,内部充满内淋巴液。内耳有椭圆囊、球状囊和瓶装囊,每个囊中有一块由碳酸钙和氧化钙等组成的耳石,这些耳石均悬浮于内淋巴液中,并有纤维物质与内耳内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