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云南梅树村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梅树村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是研究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最重要的国际候选剖面之一。本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硅同位素在剖面中的变化规律,指出“C”点附近“界线粘土层”为火山成因,“B”点至“C”点之间有海底喷气活动;“C”点附近的δ~(13)C,δ~(18)O负异常与生物大量活动有关,而非“灾变”所致。  相似文献   

2.
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1984年初,我们曾将梅树村剖面近四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了系统总结 (罗惠麟等,1984)。同年1月,该剖面被国际地科联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表决通过为唯一的全球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并提交国际地层委员会予以确认。为了进一步提高剖面的研究程度,1984—1986年间,我们着重在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同位素地质及磁性地层等方面加深研究,又取得了一批新成果,这些成果无疑将会使该剖面处于领先地位,现作一简单报道。  相似文献   

3.
吉林大阳岔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再描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吉林大阳岔剖面是目前国际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工作组(ICOBWG)所确认的全球唯一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运用坐标系统对大阳岔界线剖面进行重新测量、详细描述Cambrooistodus 带至 Cordylodus lindstromi 带45.9m 厚的地层序列,将不同学者在大阳岔剖面所采用的样品采集系统相应地标在新的坐标剖面上,以统一它们在新坐标剖面上的坐标位,置点。新的坐标剖面将为国际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工作组在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时提供一个共同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4.
贵州剑河八郎乌溜—曾家崖寒武系第5阶底界潜在的全球层型剖面及点位上下的动物群(三叶虫和无铰纲腕足类)有显著的变化;研究的剖面厚约4.5m,穿过首现点位Oryctocephalus indicus。经逐层化石的采集和深入的研究,证实在寒武系第4阶或寒武系第2统顶部Ovatoryctocara granulata-Bathynotus holopygus带与寒武系第5阶或寒武系第3统底部Oryctocephalus indicus带之间大约有20cm的贫化石间隔区。这一动物群的突变是在均一的岩相中发生的,表明该剖面是建立寒武系第5阶(或第3统)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理想剖面。  相似文献   

5.
柯坪地区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层序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峰  郭岭 《地层学杂志》2011,(2):164-171
实测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剖面,其厚度达870.9m.在对剖面寒武系沉积相、露头层序地层学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剖面由下至上可以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由于寒武系时期研究区处于碳酸盐台地环境,缺少低水位体系域.该剖面主要发育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是控制该区沉积相发育和分...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测莱芜黄羊山晚寒武世地层剖面,利用牙形石确定了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对长山阶的碳氧同位素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华南及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寒武系芙蓉统底部的碳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建立了莱芜地区上寒武统与华南以及国外上寒武统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7.
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全球层型的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卫国  冯伟民 《现代地质》1999,13(2):239-240
国际地层委员会1992年批准将全球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层型点确定在加拿大纽芬兰幸运角(FortuneHead)剖面中遗迹化石Phycodespedium首次出现层位。由于这项决定争议较大,使得这颗引人瞩目的金钉子黯然失色。主要问题在于:其一,该剖面...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扬子板块中段,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层次清晰,交通方便(图1),因此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不少地质学家涉足此地(李四光、赵亚曾,1924)。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尤其在古生物地层学研究方面成果甚丰,其中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的界线剖面已被国际地科联确定为该界线层型的主要参考点;寒武系和奥陶系亦被确定为我国南方寒武系、奥陶系的主要标准剖面;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剖面正在争取成为国际层型剖面。寒武系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9.
2004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将地球上的岩石划分成两大部分,即显生宇和前寒武系。两者划分的依据不同,显生宇是依据"全球层型剖面和层型点",而前寒武系则是依据"全球标准地层年龄"。为了建立一个"自然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人们提出了2004~2008年前寒武系划分参考方案,它指明了前寒武纪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湘西中、晚寒武世牙形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玉平 《地层学杂志》2002,26(4):297-301
湘西中、上寒武统剖面在寒武系全球层型的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 ,其中三叶虫生物地层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 ,但一些重要层段的牙形刺详细研究尚未进行 ,而牙形刺在全球界线层型研究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文内详细介绍了湘西中、晚寒武世牙形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结合《国际地层指南》(第二版 )对全球层型的要求以及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的最新工作进展 ,提出了今后几年湘西中、晚寒武世牙形刺的研究方向及主要任务是建立该地区中、上寒武统候选层型剖面的标准牙形刺序列 ,为我国摘取寒武系内部的“金钉子”并力争用中国的阶填补《国际地层表》中寒武系的空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黔东南两条新测剖面的整理、已有剖面的进一步挖掘和已有剖面的资料的整理,厘定出几个寒武系第三统底界附近有代表意义的三叶虫属种在这些剖面中产出层位。经过对比研究,认为Oryctocephalus indicus在黔东南分布广泛,个体清晰,层位稳定并延伸较长,可以作为很好的标准化石。  相似文献   

12.
该地区寒武系剖面露头良好,相标志清楚,化石较丰富,是秦岭寒武系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近两年来新发现了下寒武统顶部的带化石Redlichia chinensis,中寒武统底部的标准化石Kunmingaspis sp., Chittidilla sp.和遗迹化石Chondites、Planolites,为区域地层划分,岩相古地理分析和省内外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相油气地质》2013,(3):19-28
据对四川盆地范店、岩孔以及三汇场等3个野外寒武系剖面的观察,特别是根据岩孔单井剖面和女基井—宫深1井等连井剖面的层序界面特征和序列分析,将四川盆地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SQ1、SQ2、……、SQ12共12个三级层序,其中下寒武统6个(SQ1—SQ6),中—上寒武统6个(SQ7—SQ12)。中—上寒武统发育多个潟湖→台内滩、潟湖→潮坪、台内滩→潮坪等向上变浅旋回,SQ7—SQ12中,高水位体系域的厚度均大于海侵体系域厚度,总体上表现为快速海侵、低速海退的特点。自西向东,中—上寒武统的沉积相为潮坪→台内滩→潟湖,同时其沉积厚度呈现东厚西薄的变化规律,与下寒武统具有互补性。中寒武世SQ7层序沉积区逐渐形成半封闭的浅水碳酸盐台地,但受西部陆源碎屑注入影响较大,发育滨岸沉积体系;晚寒武世SQ8—SQ12继承了中寒武世的沉积模式,但西部陆源注入影响变小,因此水体变浅,环境更局限,滩体更发育。台内滩多发育于高水位体系域的中、上部,平面上在川中和川东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14.
华南寒武系年代地层系统的修订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将早先提出的华南寒武系4统9阶的年代地层系统,修订成4统10阶,除王村阶的底界略高于全球鼓山阶(Drumian Stage)的底界外,其余界线都与目前的全球4统10阶的年代地层界线一致。新系统采纳了在我国华南建立的全球芙蓉统、排碧阶和古丈阶,在原桃源阶的上部另建"牛车河阶"。原王村阶和桃源阶的时限因这一修订有所缩减。全球鼓山阶的底界与台江阶上部的Ptychagnostus atavus带底界可以精确对比。滇东统包含晋宁阶和梅树村阶(狭义)两个年代地层单位,晋宁阶的底界采用全球寒武系的底界,梅树村阶的底界采用罗惠麟等1994年正式修订后的定义,即位于梅树村剖面的"B"点。梅树村阶的原始定义仅指梅树村剖面的磷块岩层(即现今的中谊村段),它的底界高于现在的以Tricophycus pedum首现定义的全球寒武系底界。  相似文献   

15.
徐州大北望寒武系地层中的风暴岩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研究了徐州大北望寒武系地层剖面和室内整理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该剖面上风暴岩类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丹寨南皋地区中寒武统甲劳组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丹寨南皋是中国南方寒武系典型地层剖面的地区之一.描述了产自中寒武统甲劳组的遗迹化石Chondrites ichnosp., Beaconichnus jiaolaoensis (nov. ichnosp.), Bifungites ichnosp., Diplichnites danzhaiensis (nov. ichnosp.), Monomorphichnus taenia (nov. ichnosp.), Palaeophycus tubularis, Phycodes pedum, Teichichnus rectus, T. palmatu. 对Beaconichnus Gevoers,1973和Qipanshanichnus Luo et Tao,1994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这2个遗迹属为同一遗迹的不同部位,为同义名.甲劳组的遗迹化石组合属Seilacher(1964,1967)的Cruziana遗迹相,其沉积环境应为浪基面之下水动能中等的正常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7.
系统观察研究蓟县剖面、辽南苏皖北部的上前寒武系,参照湖北三峡震旦系标准剖面,将华北地台西南缘冰碛层与扬子地台南沱冰期相对比;崔家屯组至兴民村组和史家组至望山组划归青白口系,进而在青白日系与震旦系间建立准南系,确认淮南动物群,建立金州动物群,将后生动物出现时限提前至1000Ma.我国上前寒武系可划分为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淮南系和震旦系,可与美国西部、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部和俄罗斯地台相当层位相对比.淮南系与金州动物群的建立.完善了上前寒武系地层柱.具有地层学、古生物学上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8.
湘鄂西寒武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湘鄂西从台地-斜坡-盆地3条典型寒武系剖面烃源岩微量元素及有机碳含量(TOC,%)的分析,V/(V+Ni)、U/Th、Ni/Co表明寒武系整体上由强还原环境-氧化环境演变,且斜坡带具多个较明显的氧化还原沉积旋回;烃源岩样品稀土元素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δEu为正异常,δCe为负异常,异常程度指示从台地-斜坡-盆地水体加深,寒武系先快速海侵后整体海退。寒武系牛蹄塘组底部烃源岩发育于高生产力、强还原的海侵环境;其有机碳高度富集可能是震旦-寒武纪之交沿伸展断裂上涌的富营养元素的还原性热液以及阵发性上升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执委会批准了由中、美、意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提议建立寒武系江山阶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的提案,以我国浙江江山县命名的全球寒武系年代地层单位江山阶及其底界的"金钉子"正式在我国确立。这是继寒武系排碧阶和古丈阶"金钉子"之后,在我国确立的又一个寒武系的"金钉子",也是继芙蓉统、排碧阶和古丈阶...  相似文献   

20.
华南地区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南地区寒武系片Kunmingaspis—Chittidilla带出现了Redlichia、Bathynotus等重要下寒武统三叶虫,因此该带的归属出现了归中寒武统,归下寒武统及隶属中下寒武统过渡层的三种意见。本文提出了解决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的工作建议,主要是在过渡区选择剖面、详测剖面、运用多学科研究、整体修正有关三叶虫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