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可南 《矿床地质》1982,1(1):61-68
本区铜矿床赋存于震旦系昆阳群中,严格地受地层控制。主要矿体均赋存于紫色层与白云岩之间的过渡层(泥、砂质白云岩)以及其上的底部含藻白云岩中。铜的硫化物主要为斑铜矿及黄铜矿,次为辉铜矿、铜蓝及硫砷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次为黄铁矿、绿泥石和绢云母等。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东川铜矿的紫色泥砂质白云岩进行了有机质萃取铜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溶液从白云岩中萃取出的铜浓度大大低于矿区主要矿石沉淀所要求的最低浓度。白云岩中大量Ca、Mg、K、Fe、Mn离子的存在,制约了成矿流体中有机和无机络合剂对岩石中铜的萃取能力。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白云岩是矿源岩说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云南官房铜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EPMA)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方法,首次对官房铜矿的矿物组合和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矿石矿物为中-低温热液成因,并受火山机构及断裂构造的控制;银矿物主要为碲银矿和辉银矿。矿石中银与铜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方铅矿中不含银。银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含铜矿物或黄铁矿中;银的独立矿物含量低,且多呈包裹体的形式存在于黄铜矿、斑铜矿及黄铁矿中,或以微细粒状赋存于矿物颗粒间和斑铜矿的表面。  相似文献   

4.
因民铜矿床是云南省东川铜矿田中一个重要的矿床,发育有两种矿化类型,分别为赋存于因民组中的稀矿山式铜铁矿体以及赋存于落雪组地层中的东川式铜矿体。文中采用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并结合相关热力学计算,探讨含矿岩系因民组及落雪组的岩石特征、沉积环境、构造背景及其铁、铜迁移机制和富集机理。结果表明,因民组及落雪组中以白云岩、硅质白云岩为主,并含少量白云质砂岩,综合100(Fe_2O_3/SiO_2)-100(Al_2O_3/SiO_2)、Fe_2O_3/TiO_2-Al_2O_3/(Al_2O_3+Fe_2O_3)、La-Th-Sc及Th-Co-Zr/10关系图解,指示因民组及落雪组具有大陆边缘区的沉积特点。V/Cr、V/(V+Ni)及Ce/La氧化-还原环境判别图显示,因民组及落雪组整体形成于贫氧过渡状态下的深水-半深水沉积环境。热力学计算表明,在流体迁移过程中,铁、铜主要以氯的络合物形式进行迁移,当成矿流体运移到表层与含硫碱性较还原性水体发生混合时,导致成矿体系温度、Eh和f(S_2)降低,pH值升高,铜、铁络合物发生失稳,先后生成磁铁矿、赤铁矿等氧化物以及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等硫化物,在因民组及落雪组中分别形成稀矿山式铜铁矿体和东川式铜矿体。  相似文献   

5.
黔西北威宁地区香炉山铜矿床位于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第3段(P3β3)顶部与宣威组(P3x)底部之间,属于玄武岩型铜矿床。针对其含矿地层宏观地质特征与赋矿主岩矿物岩石学组构,本文以野外地质为基础,系统开展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本矿床赋矿主岩为岩屑粉砂岩的矿石矿物为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和孔雀石,脉石矿物为长石、石英、绿泥石和碳质物等;赋矿主岩为火山角砾岩的矿石矿物为自然铜、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和孔雀石,其脉石矿物为石英、绿泥石、白云石和粘土矿物等,按其主要矿物含量,原生矿石可分为自然铜+辉铜矿+赤铁矿矿石、自然铜+黄铜矿+黝铜矿矿石、黄铜矿+斑铜矿+赤铁矿矿石3种自然类型。根据矿物共生组合与相互穿插关系,本矿床成矿作用可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矿石矿物的形成顺序为斑铜矿→黄铜矿—黝铜矿—自然铜→辉铜矿,表生期形成孔雀石、赤铜矿、赤铁矿、钛铁矿、褐铁矿等矿物。  相似文献   

6.
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牛 《地质与勘探》2012,48(2):237-249
[摘 要]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位于川滇元古宙铜多金属成矿带之滇中一带,是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和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新近勘查开发的一个资源产地。本文重点报导了矿体特征、矿石岩石学矿物学特征,矿物生成顺序与共生、交代关系等矿床地质特征,并从这些实际材料出发,通过综合类比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初步讨论。研究表明,人占石铜矿床赋存于青龙山组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岩中,系在中元古界裂谷环境的海盆沉积碳酸盐含矿层经变质成矿作用之后,在晋宁期又叠加了热液改造富集,可以归属于“东川式冶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矿床,使东川地区原始含矿层位在继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陡山沱组“四层楼冶之后,又增加了青龙山组一层,丰富了东川成矿模式内容,为本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斑铜矿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甲玛矿床是中国国内少见的以斑铜矿为主要含铜矿物的产于斑岩成矿系统内的铜多金属矿床.斑铜矿是该矿床内普遍存在的重要铜矿物之一,广泛分布于矽卡岩型矿石、(矽卡岩化)大理岩型矿石中,有少量产于角岩型矿石中.在硅灰石矽卡岩型矿石内,斑铜矿分布最广,含量也最高,部分矿段中斑铜矿的含量高达7596以上,并与硅灰石呈共生或伴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东川铜矿因民组紫红色砂泥质白云岩和落雪组底部马尾丝铜矿石以及少量的大姚铜矿矿源层,铜矿石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川铜矿和大姚铜矿矿源层中的铜均主要呈吸附态形式存在于岩石中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会理县海潮铜矿赋存于中元古界落雪组白云岩类和碳质板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局部具有分支现象;主要的围岩蚀变有褪色化、硅化、碳酸盐化和绢云母化;共有6个工业铜矿体,其中Ⅰ1和Ⅰ2矿体为主矿体;矿石自然类型以原生矿石为主,另有部分氧化矿石;根据赋矿岩石可分为板岩型和白云岩型。海潮铜矿床是中元古代裂谷环境下形成的热水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东川辉长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和生 《云南地质》1998,17(1):75-80
东川矿区多个基性侵入岩体具不同程度的铜矿化。新塘辉长岩和白锡腊辉长岩中赋存工业铜矿体及富铜铁矿体。据稳定同位素资料:大部分裂隙富矿的δ34S值趋于零,H、O、C同位素组成落入岩浆热液区,说明岩浆热液对裂隙富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东川矿区基性岩浆侵入活动,对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铜质和热动力,即部分铜质来自基性岩浆。  相似文献   

11.
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沉积-改造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因,前人多持“沉积-变质”观点。通过研究,本文提出“沉积-改造”成因的新认识。新观点认为,沉积阶段铜不是在落雪组富集,而是在因民组红层中富集。在成岩阶段或成岩后,沉积岩中的水分被裂谷的高热流所加热,并由于深断裂的减压作用所驱动而产生对流循环。这种盐度较高的热液能淋滤汲取因民组中的铜质,并在断裂带附近向上运移。当含铜热液上升到达落雪组底部时,便与那里由细菌还原的硫结合形成硫化物沉积,形成层状铜矿。这个由热液将因民组(矿源层)中的铜转移到过渡层和落雪组底部(赋矿层)中成矿的过程,就叫做“改造”作用,它既不同于成岩作用也不同于变质作用。本文由此总结了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矿模式为“红层预集一改造热液转移一藻白云岩成矿”。  相似文献   

12.
大平山铜矿毒砂单矿物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少华  汪斌  徐兆文 《江苏地质》2012,36(2):119-128
大平山铜矿床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镇西侧,矿石中有用组分除铜以外,还伴生有As、Zn、Ag、Au、Co和Ni等元素,其中As元素质量分数较高,局部达0.2%~0.9%。通过显微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大平山铜矿矿石中As元素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呈毒砂独立矿物以自形—半自形粒状、他形粒状赋存于矿石中。赋存方式主要为:以独立矿物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局部呈条带状和中等稠密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以交代方式与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于矿石中,但毒砂形成晚于黄铁矿和黄铜矿。  相似文献   

13.
河南水洞岭铜锌矿床特征、成因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洞岭铜锌矿床矿体赋存在石英角斑凝灰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矿石具块状、浸染和条带状构造,中细粒结构,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水洞岭铜锌矿床为海相火山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通过找矿潜力分析在矿区及外围困出了四个找矿靶区:黄土岭、老胡家、张圪塔和砂固堆。  相似文献   

14.
东川铜矿田因民组热水沉积岩地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平  吴健民 《矿床地质》1998,17(Z4):687-690
东川铜矿田因民组热水沉积岩根据主要成分可分为9大类,其中类夕卡岩、含铜磁 铁碳酸盐岩、热水胶结准同生角砾为本次研究确定和命名,其矿物组合、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 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是海底火山喷流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东川铜矿田因民组热水沉积岩地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东川铜矿田因民组热水沉积岩根据主要成分可分为9 大类,其中类夕卡岩、含铜磁铁碳酸盐岩、热水胶结准同生角砾岩为本次研究确定和命名,其矿物组合、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是海底火山喷流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桦树沟铜矿床铜矿石中高含量稀土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万春 《矿物学报》1998,18(4):462-465
桦树为铜矿床是在河西走廊南山下元古界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内硅铁建造中新发现的一类富铜矿床。对该矿床铜矿石进行的REE分析表明,一些铜矿石中稀土总量(包括Y)为1011.16×10-6~3555.08×106-,且Y含量超过工业品位,有可能形成化矿物或富含化的矿物。对稀土元素在矿石中赋存状态的研究,将对了解矿床成因/成矿规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氯铜矿矿物特征及在找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铜矿是由其他铜矿物氧化而成的表生矿物,常与赤铜矿、铜兰、褐铁矿等共生,是野外寻找铜矿化体的标志矿物之一.本文对土屋铜矿中的氯铜矿矿物特征及其在找矿中的标志作用进行了论述. 1 矿床地质特征 土屋铜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对接缝合带北侧的觉洛塔克晚古生代火山岛弧火山岩中,其成因为与斜长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赋矿岩石为含铜石英岩、斜长花岗斑岩、中基性火山-次火山岩.该矿床蚀变类型齐全,分带明显,主要有硅化、青磐岩化等.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斑铜矿、辉铜矿、氯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  相似文献   

18.
东川铜矿床是我国重要的沉积岩容矿的层状铜矿床(SSC),具有显著的多层位成矿特征和典型的铜硫化物分带。本研究以不同层位铜矿体的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发现东川群多层位铜矿体存在浅色和深色包裹体2种类型:浅色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含丰富的石盐子晶和少量钾盐、硬石膏子晶,代表了氧化型含矿卤水,具中低温(140~300 ℃)、中高盐度(12%~44%)的特征,属于Na +、K +、Ca 2+-Cl -(SO4 2-)型盆地卤水,主要来源于海相蒸发岩的溶解和层间建造水;深色的含有机质包裹体代表了还原型流体,来源于黑山组碳质板岩和落雪组中的藻类生物分解。东川铜矿床以落雪组的含叠层石砂质白云岩作为主要沉淀系统,黑山组碳质板岩为隔挡层,形成一个流体封闭的物理化学圈闭,氧化含矿卤水通过供给系统运移到具还原性质的沉淀系统中,与还原型富硫流体和含有机质的地层发生混合反应,形成多层位的层状铜矿体和层控脉状铜矿体。  相似文献   

19.
李金春 《矿床地质》2009,28(4):473-480
天鹿铜矿床是古生代海相砂页岩型铜矿.其铜矿石主要为粉砂岩型,包括斑铜矿矿石、辉铜矿矿石、辉铜矿斑铜矿矿石、黄铜矿斑铜矿矿石、黄铜矿矿石、黄铁矿黄铜矿矿石等6种自然类型.矿石结构主要为结晶结构和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主矿层中的矿化沿岩层垂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从底部到顶板为: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具有典型的化学沉积成因铜的硫化物排列组合特征.这些特点与中国及国外海相砂页岩型铜矿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李海艳 《山西地质》2012,(3):111-113,115
芦家坪铜矿产在中元古界西洋河群许山组中基性一中酸性火山岩及沉积岩夹层分布区内。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以晋宁起岩浆喷发,绛县期、中条期岩浆侵入为主,火山作用为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区内构造断裂发育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空间。铜矿体主要赋存于安山岩构造破碎带中的石英脉或石英一方解石碳酸盐脉以及石英脉接触的蚀变安山岩中,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次为赤铁矿、孔雀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碳酸盐矿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赤铁矿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认为区内铜矿体类型为中温热液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铜矿。此区找矿无论从岩性、构造、蚀变、物探、化探都具有明显的标志,所以研究此区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对同类矿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