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包头平原地下水水循环模式及其可更新能力的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同位素研究表明,包头平原中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区地下水具有不同的水循环模式。山前倾斜平原中,潜水的补给来源为当地雨水的补给,具有大型冲洪积扇典型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特点;承压水来源于补给高程较大的基岩裂隙水,主要通过山前断裂侧向补给。在地下水位漏斗区中,承压水δ^18和^3H浓度较高的现象反映有潜水向承压水的越流补给。黄河冲积平原中,黄河灌溉水入渗补给是该地区潜水的重要来源。相比于承压水,山前平原潜水的更新时间较短,循环速度较快,潜水的更新能力明显大于深层承压水。  相似文献   

2.
张掖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徽  安永会  韩双宝  何锦  李旭峰 《地下水》2009,31(6):123-125
论述了张掖盆地地下水赋存分布特征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利用水化学、同位素调查的方法,重点对张掖甘州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张掖盆地由源于南部祁连山和北部龙首山的水系沉积物组成,其冲洪积平原规模、含水层富水性、导水性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地下水稳定同住素特征分析印证了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祁连山前沉积物与龙首山前沉积物中地下水有着不同的补给来源和径流路径。浅层地下水和龙首山前深层承压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山区河流入渗补给,祁连山前深层承压地下水系统可能有冰雪融水补给。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1,(4)
乌鲁木齐县东诸小沟山前带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山前带。以乌鲁木齐县以东诸小沟流域山前平原带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山前倾斜砾质平原区为单一结构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分布区;研究区山前带潜水主要接受南部诸小沟河流入渗补给、渠系渗漏补给、田间灌溉入渗补给以及山前的暴雨洪流入渗补给;径流总体方向由南向北,排泄以侧向径流、机井开采等方式排泄。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6)
为了探明西南某矿山矿坑水的补给来源及受补给后的地下水径流过程,采用了氢氧同位素示踪法即(2H、18O)及放射性氚(3H)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矿坑水最终来源于近期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整体径流过程为部分浅层水补给深层承压水,部分深层承压水通过拖顶越流方式补给浅层水,说明矿区因各形态断层的密集发育,原有的砂页岩隔水层部分地段丧失了隔水性能,使地下水含水系统成为统一的含水体。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绿化带能美化环境,吸尘减噪,保持水土,但在降水量少的干旱地区,高速公路绿化带主要依赖地下水补给,会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以土默川平原北部呼包高速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利用3S技术将研究区的绿化带进行分类,同时,结合ET_0等相关公式计算绿化带的蒸腾耗水量。在收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掌握研究区的地下水补径排特征,计算研究区侧向补给量,进而得出绿化带蒸腾耗水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高速公路绿化带建设对区域地下水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青山山前侧向补给,主要排泄为地下水径流排泄及绿化带的蒸腾耗水; 2016-07—2017-06期间,研究区非植被区、植被覆盖区分别占总面积的17%和83%,绿化带年蒸散发量为1006.10 mm,蒸腾耗水量为2434.86×10~4m^3/a;山前侧向补给量为24372.16×10~4m^3/a;绿化带蒸腾耗水量约占山前侧向补给量的10%。由此可见,高速公路绿化带的建设对地下水资源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英  周金龙  梁杏  周殷竹  曾妍妍  林丽 《地球科学》2021,46(8):2999-3011
塔里木盆地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地下水是塔里木盆地南缘重要的供水水源,查明该区浅层地下水中碘(I-)的分布及成因至关重要.基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民丰县平原区44组浅层地下水水样,综合运用水化学图解法、数理统计法和GIS技术,分析潜水和浅层承压水水化学特征、碘的空间分布及高碘地下水的成因.结果表明:民丰县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中碘的富集和贫乏共存;潜水和浅层承压水I-含量范围分别为≤730 μg/L和≤183μg/L,潜水水样中缺碘水、适碘水、高碘水和超高碘水占比分别为19.4%、69.4%、5.6%和5.6%,浅层承压水水样中缺碘水、适碘水和高碘水占比分别为12.5%、75.0%和12.5%,潜水中缺碘水和超高碘水均高于承压水.从山前倾斜平原到细土平原,地下水中I-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高碘水和超高碘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Na型和Cl-Na型.除水文地质条件和偏碱性的地下水环境外,研究区潜水碘主要受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第四系全新统沼泽堆积物和矿物溶解沉淀的影响,浅层承压水碘主要受矿物溶解沉淀及还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7,(2)
乌苏市地处准噶尔盆地的西南部,区域内地下水按其形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可分为潜水、浅层—中深层承压水两类,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评价标准,对乌苏市平原区地下水从生活饮用、农田灌溉面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乌苏市南部山前洪积砾质倾斜平原到冲积平原区,潜水的化学类型和矿化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南部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为HCO_3·SO_4~--Ca·Na型水,矿化度小于0.5 g/L;东部地区1~3g/L。南部山前洪积扇溢出带沿奎屯河和古尔图河床向北延,与北部山前洪积倾斜平原相连的地区,地下水类型为SO_4·Cl~--Na·Ca型水,地下水矿化度1~26 g/L。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0,(3)
本文以乌恰县阿克区块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区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研究区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和排泄、水化学特征以及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地下水类型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研究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北部山区地下水侧向补给,地下水主流动方向由北向东南径流,在西边径流通道向西南径流。地下水的补给由北部的山前侧向径流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暴雨洪流入渗、河流渠系渗漏补给补给等。排泄以潜水蒸发、人工开采和通过南部构造沟口泉集河向下游排泄。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城近郊区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演化规律。沿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流动方向取样15组(D、18O、T、14C及全分析),对所取水样进行D、18O、T、14C分析,并确定地下水同位素年龄。运用地下水14C和T含量在垂向和水平方向变化的结果,验证了地下水的流向并计算了地下水的流速变化范围为5·02~62·63m/a,从山前至平原浅层地下水径流速度逐渐变小,反映了地下水水平径流强度逐渐减弱,地下水交替逐渐变差;浅层孔隙水以垂向交替为主,深层孔隙水以水平径流为主。对地下水D、18O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等。  相似文献   

10.
河南杞县在天然条件下,中、深层地下水的补给主要由侧向径流补给,其次为浅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浅层地下水位高于中、深层地下水位,二者之间为薄层或透镜状粉土及粉质粘土,浅居地下水可补给中、深层水。  相似文献   

11.
天山北麓中段受构造控制,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研究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苏打水(NaHCO3型)形成机制对了解天山北麓中段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与地质条件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天山北麓中段平原区209组地下水水样,结合地质条件,采用半变异函数模型、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APCS-MLR)剖析了潜水和承压水中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地下水化学组分源贡献率、苏打水形成的地质条件控制因素以及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结果表明:山前倾斜平原潜水、冲积平原潜水和承压水分别以Na2SO4、NaHCO3和Na2SO4型水为主,其中苏打水分别占总水样的7.18%、14.83%、6.22%.承压水中Na+、HCO3-、TDS空间自相关性较强,潜水中Na+、HCO3-、TDS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当水中TDS < 1 000 mg/L时更有利于NaHCO3型水的形成.溶滤-富集因子(F1)、外界输入因子(F2)、原生地质因子(F3)和地质环境因子(F4)对地下水中水化学指标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9.44%、15.99%、7.70%和6.71%.苏打水形成过程不仅受控于矿物溶滤、阳离子交换、混合作用和脱硫酸作用等多种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还受到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孙志忠  侯占清 《吉林地质》2010,29(1):119-122
本文对我省西部白城市山前扇形地地质环境状况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资源衰减、水土环境污染状况、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和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文章可以了解西部山前扇形地目前环境质量状况,对我省西部资源开发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天津平原地下水可开采量与确定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深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比较,天津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第二、三含水层组深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较小,为适宜开采层位。地面沉降控制在10 mm/a,第二、三含水层组深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68亿m3/a。中部平原浅层地下淡水、微咸水,在技术经济上鼓励开采,可开采量为1.64亿m3/a;山前平原地下水现状开采强度未引起明显的环境地质问题,开采强度适当,可开采量为2.79亿m3/a。天津平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地下水总的可开采量为7.11亿m3/a。  相似文献   

14.
Geological relationships, hydroge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round water in northern Banat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period 2000–2004 using the available background data from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sources. Northern Banat is the extrem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Republic of Serbia and a geotectonic part of the vast Pannonian depression. The source of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water supply is only groundwater from artesian and subartesian aquifers of Lower Pleistocene (Q11) and Upper Pleistocene (Pl32) sand deposits. The ground water, “peculiar”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the only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in the arid area. A notable variation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rtesian waters within the same geotectonic unit (Pannonian basin), abstracted for municipal water supplies of Kikinda, Novi Knezevac and Djala,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of these authors. Our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the variation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round water and the cause of the variation by the interaction of ground water and rocks forming the aquifers on the case example of the water supply sources for the three mentioned towns. With respect to the depth and lithology of the aquifers, we interpret the varie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waters in the mentioned sources as a consequence of natural factor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relationships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its distribution. There are seven main types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negative effects, which are generally as follows:(1) Constant decrease of groundwater level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China(East Asia), India(South Asia), Tajikistan(Central Asia) and Saudi Arabia(West Asia);(2) land subsidence occurs mainly in eastern plains of East Asia and west Siberian Plain of North Asia;(3) seawater intrusion occurs mainly in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in East Asia, Philippines and Indonesia in Southeast Asia, the Indian coastal areas in South Asia;(4) groundwater level decline caused by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n oil fields;(5) mining collapse is mainly in 50° to 70° north latitude band;(6) the total area of karst collapse in China of East Asia is as much as 197.05 km~2; and(7) ground fracture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Fenwei Plain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ia can be divided into 6 zones in terms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negative effect caused by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ccording to analysis, with the increasing intensity of human activitie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ssue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refore it is vital to control the human activities within the scope of 5× 10~5 people/km~2 to 9.9× 10~5 people/km~2 for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size of the affected area by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现实技术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逼真地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视觉、听觉、运动等行为的人机界面的新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沉浸感、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和实时表现功能,建立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质模型和专业模型,进而实现对含水层结构、地下水流、地下水质和环境地质问题(例如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壤沙漠化、盐渍化、沼泽化及区域降落漏斗扩展趋势)的虚拟表达。具体实现步骤包括建立虚拟现实数据库、三维地质模型、地下水水流模型、专业模型和实时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为指导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笔者从地质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沉积环境对浅层地下水水质分布的影响;充分利用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历史水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对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而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演化具有污染和开采淡化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8.
浅析松原市地下水水位动态及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松原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由此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逐渐加剧,如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水质污染、土壤沙漠化、饮水型地方病问题等等.利用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对松原市地下水动态分析,总结了近几年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并针对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地下水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陶虹  丁佳 《地质论评》2014,60(1):231-235
关中城市群地下水自集中开采以来区域地下水位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位降幅30~50 m,最大超过120 m。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近年随着城市群限制开采量,地下水水位下降及其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在局部地段有所缓和。本文以50年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针对关中城市群地下水动态特征及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对预防和缓解环境地质问题、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宏伟  朱瑾 《新疆地质》2012,30(3):350-354
准噶尔盆地南缘平原区是新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是严重制约区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和分析区内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和特征及由于地下水开采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对盆地南缘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具重要指导意义.从区内30年来地下水位时间和空间变化分析入手,阐述了盆地南缘因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水位持续下降和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加特征及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为今后区内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较好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