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核心看点: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不断推广和发展,BIM正向设计和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技能和需求,也为工程建设行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径。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BIM的政策要求也逐步明晰,强调在中大型项目中推广BIM技术应用,并推动信息化管理。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医疗建筑迅速发展,如何将BIM正向设计和BIM技术有效地运用到中大型医疗建筑设计中成为了一个难题。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建筑设计院”)在同济国际康复医学中心项目实践中,对BIM正向设计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报道随着行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BIM技术应用日益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近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三届BIM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BIM国家标准的制定、BIM市场与BIM实践、BIM在工程行业的格局与趋势3个主题,就"构建BIM标准体系有哪些意义与影响"、"BIM能为设计企业与业主带来什么"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院长文兵致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副院长赵锂主持。  相似文献   

3.
建筑行业的挑战与BLM/BIM的革新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近年来国内建筑设计行业产生的设计新需求和竞争新态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有大型设计企业在未来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以此为背景介绍了BLM/BIM基本原理的先进性,并分析了BLM/BIM在建筑设计中的五个运用步骤。  相似文献   

4.
鸿业科技     
正鸿业BIM解决方案基于Autodesk Revit乐建-BIM建筑设计软件BIM水暖电设计软件族立得鸿业BIM解决方案基于Revit平台,涵盖了建筑、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设计的常用功能,支持负荷计算、能耗分析等绿建设计计算,并结合基于AutoCAD平台的鸿业系列设计软件,向用户提供完整的BIM设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建筑设计企业在设计工具变革为BIM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市场的更高要求、建筑设计思维的创新整合。本文抛砖引玉,希望建设工程领域对于在BIM工具模式下,建筑设计的工作模式、流程和交付成果进行更多的讨论和思考,共同推动建设工程领域合作共赢、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建筑信息化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不断应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与运维阶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BIM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价值获得普遍认可,但在FM(设施管理)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BIM与FM技术的融合已经应用在一些大型建筑中,但其在交通领域尤其是地铁项目的建设上应用甚少。本文提出了BIM+FM在地铁上的应用思路,旨在为地铁以及相关设  相似文献   

7.
基于BIM技术的绿色设计,即建筑设计工作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强调从设计初始阶段便依靠设计、评估的决策循环迭代流程,进行建筑效能分析(Building Performance Analysis,BPA),来产生符合环境效益的最佳设计方案,最终达到追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BIM技术在绿色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于BIM技术的绿色设计内容、基于BIM技术的绿色设计实施体系、基于BIM技术的绿色设计评估体系,以期通过BIM技术在绿色设计实施层面的技术实践总结,为日后的绿色设计工作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工作作中的意义如同20多年前CAD技术带来冲冲击一样,将会给建筑设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BIM的魅力就在于它以数字建模的方式,把参数化、数字化的建筑信息生成可视化的三维模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物业维护公司等以此为平台,在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参与互动及信息共共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项目陆续开始使用BIM技术,BIM技术的重要性在业界引起普遍关注和重视。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在外滩SOHO项目中再次进行了较成功的BIM实践,本文试将该项目的BIM应用经验进行总结,与行内同仁分享。项目概况外滩SOHO项目总建筑面积189449平方米,地处上海外滩金融聚集带核心位置,是浦江两岸开发的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采用BIM技术的建筑设计单位数量快速增长,整体的设计质量有所提高。如何在利用BIM技术提高设计质量的同时,提升设计效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BIM的协同化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指出必须实现从二维协同设计到三维协同设计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BIM设计,进而提出了一套适用于BIM设计的协同化设计方法及流程,包括企业级BIM协同设计手册的编制;BIM项目执行计划的制定;组建工作团队;工作分解;建立协同工作平台以及BIM项目实施。同时,探讨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办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日,以“BIM20”为主题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院”)第四届BIM论坛在北京举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北京勘察设计协会会长曲际水、中国院院长修龙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院建筑设计总院院长文兵等作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2.
<正>为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加快BIM技术的应用,近日,由天津市勘察设计协会主办、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天大设计总院")承办的天津市勘察设计行业BIM技术应用交流及推动会议召开。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总经济师王旭东,天津市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刘凤岐,天大设计总院院长洪  相似文献   

13.
在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欧特克软件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设计大赛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指导,建筑院建筑六室和建筑院总工办战略设计组设计,点构数字技术公司配合BIM设计的长春市规划展览馆及博物馆项目,获得了最佳BIM工程设计奖一等奖和最佳BIM建筑设计奖二等奖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勘察设计》2023,(2):32-33
<正>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建筑院”)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六大综合性建筑设计院之一。中南建筑院以建筑及规划设计为核心,着力为客户提供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技术与管理服务,优质高效地为社会提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各类工程专项设计与咨询、BIM设计与咨询等专项和全过程工程技术与管理服务。业务发展策略自建PLM平台,组合建筑设计和建造工艺,以三维数字化模型打造数字产品,形成数字资产,转化数字资本。平台建立后,利用三维数字模型定义建筑,  相似文献   

15.
<正>BIM设计总包模式不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还包含整个建设工程设计内容的总体策划以及实施组织管理工作。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院")承担的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研发基地项目在项目管理、建筑设计、绿色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幕墙设计、造价控制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应用了BIM技术,获得了较好的管理和设计经验与价值。本文试以此项目为例,对BIM设计总包模式及实施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记者王艺静报道近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特克")联合举办的2015"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最佳BIM建筑设计奖、最佳BIM工程协同奖、最佳BIM拓展应用奖等9大类共77个奖项花落各家。中设协秘书长王子牛、欧特克亚太区高级副总裁魏柏德等出席会议并致辞。颁奖  相似文献   

17.
<正>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科研综合楼项目是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以下简称"天津院")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持运营的建筑一体化项目,建筑设计要求精细、工期紧张、建设项目总成本要求精细化控制。天津院创新性地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开创的一体化应用模式赢得了业界普遍认可,荣获了多项国家级、省市级BIM大奖。项目通过规范构建BIM模型,将各阶段项目信息汇总到BIM模型中,并有效利用模型数据,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管理。  相似文献   

18.
正在笔者心目中,成都的慢生活真是慢得经典啊。然而,这个"慢城市"有着一个BIM快企业—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近30年来,该院先后有100多项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级、部省级奖励。2015年,该院设计的攀枝花三线博物馆因为卓越的BIM技术应用而入围全球Be创新奖的总决赛,而领导这个项目的正是该院的BIM快手—BIM设计所项目总监张凯。在张凯和院所领导的推动下,四川  相似文献   

19.
正四川国恒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恒设计")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致力于提供建设项目前期策划、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BIM设计咨询、工业化设计咨询、绿建设计咨询等一体化综合服务的设计咨询服务机构。2009年以来,国恒设计在西南地区率先在工程中探索BIM的实践和应用,在设计领域之外,与上海建科院、平安城科、KKS、三菱地所设计、美国城市土地学会、香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建筑行业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中受关注较多的是BIM技术的建筑设计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延伸。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贯穿建造全过程的信息化工作和管理平台,涉及的新技术包括BIM、通讯、GPS、GIS、物联网和传感技术等。而其中比较关键的BIM技术,目前被应用得比较广泛和成熟的只是其可视化的部分,对于工程建设全生命期中的纵横向数据传递、建筑模型唯一性及基于BIM模型的数据的完整性等问题,尚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