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胶州湾东北角小海湾底质中有孔虫和介形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沿海和陆架区所钻遇的新生代“海相层”,大多为滨海-近岸浅海或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了恢复这些地层的沉积环境,必须对现代滨海-近岸浅海或海陆过渡相中的各种沉积环境,如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河口、海湾和泻湖等的有孔虫和介形类等生物组合及其生态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以“将今论古”的原则,应用于地史时期,尤其是第四系的研究中,恢复其古地理、古环境.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这一具体环境下有孔虫和介形类的组合面貌及分布特征,积累一点有关资料.相信这对本区第四系的研究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于砂坝-泻湖体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砂垻-泻湖海岸分布广泛,占世界海岸线总长度的ll—13%。砂垻-泻湖沉积体系不仅出现在潮汐海岸,也形成于无潮汐海岸及湖泊沿岸,是滨海(湖)地带常见的沉积体系。地层中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等多种沉积矿产的生成和聚集往往与这种沉积体系有关。研究现代砂垻-泻湖体系,可以为古代同类沉积体的  相似文献   

3.
泻湖是全新世海侵以来发育的以淤积为主的海岸地貌,其沉积地层蕴含了丰富的古环境演变信息.对朝阳港泻湖SO4钻孔岩芯样品作粒度、软体动物、孢粉和14C等项目的测试分析,将该孔地层自下而上划分成陆相、滨浅海相、泻湖相、泻湖-沼泽相等四层和Ⅰ,Ⅱ,Ⅲ,Ⅳ个孢粉组合带.基于对地层和孢粉组合特点的深入剖析,结果表明朝阳港泻湖自全新世海侵以来经历了海湾、沙坝-泻湖和泻湖-沼泽等3个环境演化阶段,同时存在明显的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事件,包括8~7 ka B.P.海陆相之间的不整合沉积间断事件、7~6 ka B.P.的气候暖湿事件和5~4 ka B.P.的明显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孢粉和硅藻分析并结合沉积学以及14C测年等资料,重建了渤海湾西北岸曹妃甸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以及古地理等演变过程,细致刻划了渤海湾西北岸海平面变化和海陆变迁史.曹妃甸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古沉积环境经历了冲积平原或滨海平原、河口或近海湖沼环境、三角洲与砂坝-泻湖沉积环境、废弃三角洲与砂坝-泻湖沉积环境等4个阶段.气候和植被在不同阶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渤海西北岸曹妃甸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古环境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黄渤海海洋》2000,18(3):47-53
通过孢粉和硅藻分析并结合沉积学以及^14C测年等资料,重建了渤海湾西北岸曹刀甸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以及古地理等演变过程,细致刻划了渤海湾西北岸海平面变化和海陆变迁史。曹妃甸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期 以来的古沉积环境经历了冲积平原或滨海平原、河中口或近海湖沼环境、三角洲与砂坝-泻湖沉积环境、废弃三角洲与砂坝-泻湖沉积环境等4个阶段。气候和植被姑不同阶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山东半岛海岸泻湖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岸泻湖是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的地质学和地貌学上的独特单元。其沉积是一种分布广泛、成分复杂的体系。在地质历史时期,规模较大的泻湖是一些沉积矿床如煤、天然气、铝土、铁、油页岩、石油和岩盐类的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7.
河北七里海砂坝——泻湖的沉积特征及发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坝和泻湖通常构成一个统一的沉积体系,它们在现代海岸带分布相当普遍.对它们的研究必将对同类古代沉积有一定对比意义.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砂坝——泻湖沉积体系有多种类型,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渤海西岸七里海砂坝——泻湖便是其中之一.1977年以来,我们在对滦河冲积扇——三角洲地区进行调查的同时,也对七里海砂坝——泻湖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本文将根据近年来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资料和成果,对七里砂坝——泻湖体系的沉积特征和发育过程,作一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山东荣成成山角至石岛海岸地貌和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东东部成山角至石岛海岸属基岩岬湾岸,进一步可分为侵蚀岸,侵蚀堆积岸,湾内初期夷平岸及连岛砂坝岸等4种类型。本区砂坝-泻湖体系发育良好,泻湖有海湾-泻湖,半封闭泻湖和封闭泻湖等。海岸砂坝粒度和重矿物组合受制于基岩,如南段正长岩分布区,砂体主要由中砂构成,重矿物中锆石,钛铁矿占优势。钻孔资料揭示了海湾、泻湖、砂坝以及各类泻湖沉积的垂直层序,反映了海湾封闭而成泻湖的沉积过程,以及泻湖消亡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前言介形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生活的水域很广,从深海、浅海、泻湖、湖泊、河流、水沟、沼泽至水坑中均有分布,特别是在浅海、湖泊及水池水沟中最为丰富.介形类种属繁多,不同的环境出现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种类.新生代有许多介形类科属延续至现代.因此浅海海底沉积物柱状样品中的介形类化石,对于恢复古环境,了解全新世浅海近岸带海水的涨落,是一类重要的化石.本文研究的材料系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地质地貌研究室分析,于1965年6月寄给笔者鉴定研究的介形类化石.介形类样品取自渤海北部海底沉积物柱状岩芯中.取样钻  相似文献   

10.
冰后期海进海退和沙坝-泻湖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从先  陈刚 《海洋学报》1984,6(5):657-662
沙坝—泻湖体系是我国沿岸的主要沉积单元,分布较为广泛。在冰后期海进海退中,它们随海岸线的进退而不断形成和发育。本文讨论了海进型、海退型和稳定型沙坝—泻湖体系的形成过程、识别标志、分布规律和发展方向。基于我国的实例,对有关沙坝—泻湖体系的一些文献作了简要述评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永暑礁西南礁镯生物地貌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海上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南沙群岛永暑礁西南部礁镯并非传统的开放型环礁,而是一个封闭型的小环礁,封闭的泻湖能够为高分辨率古环境重建提供原生生物沉积。该小环礁可分为礁前斜坡活珊瑚林带、外礁坪珊瑚生长带、礁突起珊瑚枝块胶结堆积带、内礁坪枝状珊瑚生长-砂质沉积交互带、泻湖坡枝状珊瑚生长-细砂沉积带和泻湖盆底粉砂质生物沉积带共6个生物地貌和沉积带。12个礁坪原生滨珊瑚和2个礁岩滨珊瑚的^14C和TIMS U-Th测年结果表明永暑礁礁坪面形成于近代,它们没有提供中全新世高海平面的证据,约950aBP的中世纪暖期南沙群岛可能有过非常强的风暴潮。此外,1000年以内的珊瑚常规^14C未校正年代与TIMS U-Th年代存在显著差异,在环境解释中需要特别小心。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半岛荣成湾海岸泻湖沉积环境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位于山东半岛东端港湾曲折的(石章)壁海岸,有一些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泻湖,其中有些是理想的海洋水产养殖基地;有些是良好的船舶港域;有些还可以为研究古代泻湖沉积提供对比资料。为了探讨这类沉积的环境特征,作者对荣成湾海岸泻湖进行了调查和室内分析。一、区域地质地貌概况荣成湾海岸泻湖位于中朝古陆胶东地盾东南部城厢-俚岛地堑内。北部是一片第四纪海积层和冲积层,现已高出海面;西部和南部是白垩纪的青山组和太古界的胶东群,它们构成  相似文献   

13.
海岸泻湖和三角洲一样部位于海陆之间过渡的海岸地带,但泻湖是平行海岸延伸的水体,它以砂坝或障壁岛与外海相隔开,并经潮流(汐)通道与它相连接,海(湖)水和沉积物质在潮流的帮助下或进入泻湖,或流入外海。因此,泻湖沉积就属于这种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的沉积。  相似文献   

14.
山东荣成后港泻湖沉积及其速率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荣成后港泻湖和镆铘岛周围地区的勘察及S02孔岩芯样品的粒度1、4C、有孔虫等分析资料阐明了该泻湖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其形成于冰后期最大海侵之后(约7KaB.P.),泻湖的沉积速率约为0.8mm/a。对比得出,山东半岛的泻湖一般形成于最大海侵之后的两个时期,7KaB.P.左右和5~4KaB.P.;其沉积速率大多在1mm/a左右,最大可达1.56mm/a,最小的为0.55mm/a。泻湖的沉积速率大小主要与入湖物源有关,也与相对海平面升降,沉积物的压缩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粒度参数分析石岛湾海岸泻湖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泻湖和三角洲一样都位于海陆之间过渡的海岸地带,但泻湖是平行海岸延伸的水体,它以砂坝或障壁岛与外海相隔开,并经潮流(汐)通道与它相连接,海(湖)水和沉积物质在潮流的帮助下或进入泻湖,或流入外海。因此,泻湖沉积就属于这种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的沉积。  相似文献   

16.
莱州湾东部是我国滨海砂金矿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区内已探明有残坡积型和冲积型砂金矿床,并在滨海沙堤、沙滩、水下沙坝、水下三角洲、水深小于14m的浅海海域及古岸线、古泻湖、古冲积层中发现砂金异常,特别是海区的发现,为我国浅海砂金的调查开阔了新的前景.本文就该区滨海砂金矿的分布及特征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古地貌是控制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古地貌可有效地预测富砂沉积体系的分布。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鸭西地区下沟组形态较平缓的大型鼻状构造带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测井、岩心、地震等资料分析下沟组3个三级层序发育时期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变迁,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将下沟组3个三级层序界面恢复到后期祁连山逆冲推覆构造变形前的沉积期原始空间分布状态,并分析各层序发育时期古地貌特征及演化,探讨了古地貌与沉积体系空间展布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古地貌组合样式制约着不同时期层序的发育及沉积体系的展布,并提出了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空间展布的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东海残留沉积物的微体化石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海底残留沉积约占世界陆架面积的70%[3],而残留沉积中分布最广的是残留砂.有孔虫、介形虫等微体化石,其壳体大小与砂粒相当,而不同的属种又有特定的生活环境,因此它们在沉积过程中可以反映沉积条件,在搬运作用中又可看作指相颗粒.研究残留沉积物中微体化石的属种组合、保存状况、数量和大小等特点,应能为研究陆架残留沉积的产生与变化过程提供某种依据.关于陆架残留沉积的化石资料不少,但大多局限于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等大化石,而对有孔虫、介形虫等微体化石群的详细情况尚缺乏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大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的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南海北部大陆架所采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介形类的分析研究,并根据介形类属种分布特征,分析参数及环境因素等,划分三个生物组合区及两个亚组合。从沉积物中生物壳体的特征及沉积物粒度、化学元素分析和矿物组分等资料证明,本区是具有两个不同时期的沉积,即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海南岛泻湖分布众多、泻湖资源丰富,目前大部分泻湖处于退化状态,且未见有相关文献对海南岛泻湖资源进行详细系统的介绍与总结,本文通过对海南东寨港、东水港、花场湾、清澜港、小海、老爷海、博鳌泻湖、三亚河、青梅港、黎安港、新村港、铁炉港及新英湾等泻湖的地理分布、面积、资源类型等方面进行描述,从人类活动、陆源污染、海洋工程及自然演变等因素对泻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泻湖目前所面临的威胁及破坏,提出了对泻湖进行整治规划、持续开发利用、加强法制监督及提高民众泻湖资源保护意识等方面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建议,为海南岛泻湖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