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启彬  刘佳 《贵州气象》2006,30(Z1):20-21
龙滩水电站工程已于2002年破土动工,计划于2008年完工。龙滩水库建成蓄水后,将淹没罗甸县境面积达75Km2,为此对龙滩水库建成蓄水后对罗甸未来气候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葛毅华 《气象》1996,22(7):21-25
作者从流域地形,气候变化以及水库影响3个方面来探讨四川省升钟水库运行初期水量不足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建库前后库区及库周地区年降水量时空分布趋势一致,所不同的是建库后较之建库前各地年降水量普遍偏少200mm左右,在库周各地建库前后地形不变,且水库蓄水后对为中周站年降水量最大影响为减少近40mm,且建库后3年连年姓严重干旱说明气候对降水的影响比水库的影响要大得多,气候变化是影响水库运动初期水量不足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日照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根据河南31个站1954~2005年的日照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及濮阳市的日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平均减少每10年74.2 h,东部平原地区年日照时数的递减幅度明显大于西部山区年日照时数的递减幅度。濮阳市年日照时数的递减幅度为每10年135 h,冬季与夏季日照的递减幅度大于春季和秋季日照递减幅度,日照时数减少时段主要发生在日出后和日落前太阳高度角较低的两段时间内。造成日照减少的气候原因主要是空气污染逐年加重,加之风速逐年减小,利于大气气溶胶在低空积聚,空气湿度增大,轻雾日数增多,造成大气透明度降低。非气候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观测场周围障碍物高度角逐年增高,遮挡了部分阳光,使记录到的日照时数减少,气候因素对日照的影响大于非气候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宿州站1953~2010年的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a年宿州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趋势变化率为-49h/10a;四季日照时数也均呈现下降特征,夏季的减少趋势最明显;月日照时数5月份最多,2月最少,气候倾向率只有4月为正值;日照日数和日照百分率和总云量无明显的线性关...  相似文献   

5.
铜川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铜川3站1964--2003年40a逐日日照观测记录进行分析,结合影响日照的总云量、低云量、烟雾日数、沙尘日数和降水日数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铜川日照的变化和影响日照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铜川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在1964—1984年变化相对平稳,后期出现3~4a周期性变化,90年代中期以后为缓慢增长阶段;季度分布很不均衡,冬季和秋季最小,夏季最大,春季的3月日照时数呈增长趋势;日照时数自北向南逐渐减少,90年代中期以后增幅呈现北部的宜君增多显著,南部的耀州区增长缓慢;云对日照的影响不是简单的量化对比,与云种类有很大关系;雨(雪)、雾、沙尘、烟箍等天气现象均对日照有影响,降水和雾日对日照影响主要是秋季的连阴雨天气,沙尘、烟霾日数远远少于雾日,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只在冬春季,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罗甸艾纳香生长适宜气候条件和罗甸县的气候条件分析,选择气温作为罗甸县艾纳香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的主要指标。建立罗甸县随海拔变化的气温指标回归方程,根据区划指标对罗甸县各乡镇的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将全县划分为罗甸艾纳香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旨在为罗甸县艾纳香大面积"野转家"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区划结果与野生罗甸艾纳香在县境内的实际长势产量较一致,总体能基本满足南亚热带作物在贵州的适生范围及指标,适宜种植的最高海拔高度比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的产地最高海拔高度低100 m,比过去人工栽培的最高海拔高度高100 m。  相似文献   

7.
利用石河子气象站1961—2009年日照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对日照时数年、季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9年来石河子垦区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以7h/10a的速度增加。各季年际变化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春季增加最为明显,平均每10年增加18.5h。棉花、甜菜、玉米和油料等作物均为喜温喜光作物,日照时数的变化对其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四大作物的平均单产与相应年4-11月的日照的分析,得出作物单产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增加,并建立产量与日照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8.
一、2月、9月日照特少我省1989年日照奇少,1990年继续偏少。据全省53个台站的资料统计(下同),有107个站月出现了“月、年最少日照时数”的异常纪录,是今年异常气象要素中出现范围最广的一个。年日照时数在1260—2000小时之间,比常年偏少100—600小时。其中有15个站破“年最少日照时数”的历史纪录,这些站主要集中在浙中、南地区。特别是温岭站,年日照只有1260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时空分布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陕西省96站1971—2005年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资料,应用EOF和REOF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年日照时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年日照时数可分为全省一致、陕南地区为中心、延安地区为中心、榆林地区为中心等多种分布型。日照百分率与日照时数的分布十分相似。且各种分布型都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近40a来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秦岭山区及以南地区、陕北长城沿线及渭北高原地区呈缓慢减少趋势,延安地区及关中西北部呈缓慢持续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利用石阡国家气象站2019年1—12月DFC1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简称自动观测)和暗筒式日照计观测(简称人工观测)的日照资料,对比分析时、日、月、年日照时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日、月日照时数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有非常好的相关性;自动观测年日照时数低于人工观测值,自动观测有日照天数和早、晚日照时数明显多于人工观测值,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分辨率更高和灵敏度更好,更客观反映日照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石河子垦区日照时数变化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石河子气象站1961-2009年日照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对日照时数年、季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9 a来石河子垦区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以7 h/10a的速度增加.各季年际变化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春季增加最为明显,平均每10a增加18.5 h.棉花、甜菜、玉米和油料等作物均为喜温喜光作物,日照时数的变化对其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四大作物的平均单产与相应年4_-11月的日照时数的分析,得出作物单产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增加,并建立产量与日照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西罗城气象站1958—2011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累积距平、Manna-Kendall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罗城日照时数年际和四季变化、突变分析以及周期性变化特征,并对影响日照的气象、非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罗城年日照时数有下降趋势,下降倾向率为31.98h/10a,变化幅度较大,峰值和谷值相差786.4h;日照时数还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季变化较明显,秋、冬季次之;年日照时数在1991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54a日照时数存在多个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在25a、15a尺度上,显示出强周期位相结构;同时,罗城全年、四季的日照时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1955—2007年日照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乌鲁木齐市1955—2007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与日照变化相关的≥0.1mm降水日数、雾日数等实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市日照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日照减少的可能气象因素。结果发现:乌鲁木齐市日照呈减少趋势,其中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比较显著,突变检验的结果表明年日照时数在1976年发生了突变,之后年日照时数逐渐减少。日照时数和≥0.1mm降水日数、雾日数具有很好相关性,说明日照时数减少可能受降水日数、雾日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毕节市8个县(区)站近50 a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毕节市日照时数的地理分布和日照时数各年代间、逐年、逐年各季的日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毕节市年、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春、夏、秋、冬四季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快,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慢.并用Mann-Kendall检测法,对毕节市日照时数的年变化趋势进行了突变分析,得出毕节市年日照时数突变现象是从1980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云贵高原楚雄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近50年云南省楚雄市气象观测站日照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楚雄市日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日照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楚雄市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月变化为11月一次年4月多于5-10月,即干季多于雨季;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是3月,最少的是7月;对近10年日照时数日变化而言,14:00(北京时)日照最为充足。通过相关分析得到日照时数的变化与自然因子中的云量、雾日和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人为因子也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观测场四周障碍物对日照记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志彪  陈永清 《气象》2010,36(2):120-125
分别计算赤道、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测站的太阳高度角和日出、日落方位,分析其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给出我国纬度范围内日照记录受障碍物影响的范围。以宜昌站(30°42′N,111°18′E)为例,给出了测站障碍物对日照记录影响分析流程,有利于指导气象台站对障碍物影响程度的定量计算,还可为日照、太阳辐射测量仪器的安装位置的确定,提供有益的借鉴。以广州站(23°10′N,113°20′E)、宜昌站(30°42′N,111°18′E)和北京站(39°48′N,116°28′E)为例,给定障碍物,统计分析出可能影响日照记录的日数和日期、影响日内可能受到影响的时间和日照时数,以及全年最大可能影响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结果表明:在我国,各地日出所处方位为37°~143°,日落所处方位为217°~323°,在323°~37°方位(正北偏东或偏西)的任何障碍物对日照记录都不会产生影响;南面的障碍物及其偏东或偏西一定范围内,由于太阳高度角较高,不容易对日照产生影响;相同宽度角和高度角的障碍物,单日影响日照时数的最大值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最大影响方位的障碍物对年日照百分率影响程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易志学  王长金  吴廷兴 《贵州气象》2011,35(4):25-26,36
利用黎平气象站1957—2010年54 a日照资料,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黎平年日照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递减率为48.4h/10 a。年际间变化幅度大;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同,夏季减少的趋势最大,秋季次之,冬春季减少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福泉市气象站1961-2018年的日照时数数据,应用线性趋势发、M-K突变分析法,对福泉市日照资料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福泉市年日照时数呈现减少的趋势,突变出现2000年。月分布上只有2月是增加的趋势,其余月份日照时数呈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简析近年日照时数偏少的原因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气象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近些年的日照时数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多数偏少。从韶关八县(市)气象站1990~1999年各年日照时数与历年平均日照时数对照表可以看出,十年的日照资料仅仁化站偏多年份多于偏少年份,其它七个站是偏少年份多于偏多年份,其中南雄、乳源站十年均少于历年平均值,始兴、乐昌、翁源三个站仅有一年多于历年平均值。八个站最近十年的日照资料与各站历年平均值相比较,偏多与偏少年数比为14:66。……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利用铜仁市西5县5个国家站2019年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日照数据,对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自动与人工观测年日照最高值均出现在沿河,最低值则出现在印江和德江;在同一观测环境中,各县2种观测方式得到的年日照时数差值不大,相对差值在6.5%范围内;不同季节的2种观测方式的日照时数多寡分布规律一致,不同月份日照时数多寡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从空间分布上对比分析2种观测方式得到的月日照时数,各月最大值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