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零讯     
我国台湾与日本减轻多种自然灾害学术讨论会在台北召开由台湾科学委员会和日本交流协会资助、具体由台湾大学组织的台湾-日本减轻多种自然灾害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3月20日至25日在台北台湾大学召开。出席这次讨论会的代表共39人,其中台湾代表30人、日方代表9人。提交讨论会的论文共67篇,分为五个专题,即地震11篇、地震工程21篇、洪灾防御13篇、气象14篇、边坡稳定8篇。这次讨论会的目的是交流近年来双方在防御诸如地震、台风、暴  相似文献   

2.
1993年8月17日至21日,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在承德举行了历史地震灾害学术讨论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主任时振梁,副主任吴戈、齐书勤、卢振恒,秘书曹学锋及部分委员到会。讨论会共收到各委员提交的论文搞要30余篇,在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共16篇。讨论会收到专业委员会顾问郭增建研究员的书面发言和祝贺、闵子群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学会和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联合召开“大震对策”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兰州市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共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讨论减轻地震灾害的学术会议,共有20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或做了发言。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的大力协助下,由中国地震学会和日本地震学会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中日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28—31日在北京香山召开。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共187人,其中日方代表67名,中方代表120名。为使更多年轻地震学者有机会参加交流,会议还吸收了近60名的旁听代表。这次讨论会共收到涉及地震学研究各个领域的学术论文171篇,其中日方64篇,中方107篇。这些论文反映出近年来两国地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教授和傅承义教授、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教授、中国科协国际部卢景霆部长等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或闭幕式。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主持的“地震研究中的模糊数学方法国际讨论会”于1985年9月3—6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模糊数学用于地震研究方面的首次国际性学术会议。来自中、美、日、民主德国和新西兰等国的52个单位9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讨论会。会议交流了大约70篇论文,其中在大会上宣读了52篇,宣读的论文包括以下五个专题:1.综述报告;2.模糊数学在地震工程与土木工程中的应用;3.模糊数学在地震危险性估计和地震预报中的应用;4.应用模糊数学;5.相关研究。本文除对这次讨论会概况和各专题分别扼要介绍外,并述及在讨论会的闭幕式上,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会议程序委员会包括三项建议的倡议书。代表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会前编印了会议的部分论文的论文集,现正在编辑续集,不日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介绍了将由我国主持于1985年9月3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的“地震研究中的模糊数学方法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的宗旨是为从事地震学、地震工程学以及模糊数学等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以交流模糊数学在地震预报、地震工程、震害估计和土木建筑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应用模糊数学的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其在地震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除东道国中国的代表外,将有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民主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的代表应邀参加。本文介绍了会议的四个专题及其涉及的内容,以及四篇综合报告和50多篇论文题目。会议的大部分论文拟收入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论文集。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美国科学基金会及日本文部省资助、具体由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办的中美日三方减轻多种自然灾害的工程科学讨论会于1985年1月7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中外代表共80余人,其中中国的正式与列席代表共45人;美方17人;日方15人。还有3位来自意大利和奥地利的特邀代表。会议的中方主席为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刘恢先教授;美方主席为美国伊利诺大学洪华生教授;日方主席为日本东京大学伊藤学教授。会上,代表们就四个专题,即地震、洪灾、风灾与滑坡,交流了40余篇学  相似文献   

8.
由联合国救灾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苏联共同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的“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损失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8日至14日在苏联塔吉克加盟共和国首府杜尚别举行。近百名苏联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以及来自其它31个国家的42名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涉及了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损失,地震危险性评定和地震灾害控制,地震预报的科学基础,地震预报和地震灾害的杜会、经济及组织问题,成功与不成功的地震预报的实例以及地震预报实验场诸问题。与会专家共宣读了43篇论文、报告,研讨了地震预报和减轻震害工作的现状,对于正在一些国家中进行的国际或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会议举办了小型书展,安排了与会者参观塔吉克抗震建筑与地震研究所、杜尚别地震台和努列克水电站大坝抗震工程。  相似文献   

9.
第九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于1988年8月2日到9日在日本东京和京都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约600人左右,向大会提交了1300多篇论文。这次大会的主要学术专题是:1.地震灾害;2.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害性;3.地面运动与局部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次全国地球动力学学术会议——地球动力学中的岩石力学性质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3月12日至16日在西安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60余人,提出和宣读了论文48篇。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王仁教授专门作了《岩石力学性质研究近况及存在的问题》的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分为岩石变形与破裂的实验研究、岩体工程与变形模型、岩石力学实验与岩石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11.
国家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2月16日至21日在上海联合召开地震活动图象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共96人.会议共收到120余篇学术论文.经会议组织委员会审定收入论文摘要汇编的有106篇.在大会上宣读71篇,其中包括与地震预报有关的基  相似文献   

12.
《地震地质》1992,14(2):120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活动断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8~1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10人,除来自地震系统外,还有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所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18篇,包括:1.不同类型活动断裂特征54篇;2.活动断裂分段性19篇;3.工程建设中的活动断裂11篇;4.活动断裂与地震危险性和地质灾害10篇;5.隐伏活动断裂15篇;6.活动断裂研究方向和问题讨论3篇,以及综述性论文6篇  相似文献   

13.
为响应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广东省防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于今年世界第一个减灾日(10月10日),在深圳市举行了地震应急预案讨论会。会议代表来自广东省内19个市、有关厅(局)和部队,共80余人。国家地震局震防司副司长王国治高级工程师、四川省地震局局长罗灼礼研究员,和国家分析预报中心傅征祥副研究员等,应邀出席了会议。 目前,人类减轻地震灾害有三大对策:地震预报对策、地震工程对策和地震社会对策。编制地震应急预案是地震社会对策的重要一环,是发挥政府在减轻震害职能作用的具体措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4月17日至2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与会代表80余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曾融生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参加会议的还有水电部、航空工业部、建筑科学院、大专院校和地震工程、地震地质、地震前兆等专业委员会的同志.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65篇,其中122篇收入会议的“摘要汇编”,大会宣读的60余篇.会上组织了半天关于潜在震源区划分问题的专题讨论,约20位代表在讨论中发了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美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协会于1981年9月7日至11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联合学术讨论会。双方与会者各为40人。中方代表是正在从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总地球物理师、地球物理师、总工程师、工程师、科研人员和教员;美方代表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方面的专家、教授和工程师。双方代表在会上提出的论文共68篇,美方38篇,中方30篇;其内容绝大部分是属于地震勘探的方法、原理、数据的取得和处理方面的成果,也有些是就一个地震勘探问题的综  相似文献   

16.
零讯     
美国提出一项地震危险管理计划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减轻地震灾害讨论会上,与会者两天来的发言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制定地震危险管理的适当策略和政策的设想是可行的,且时机已成熟。该讨论会于1988年3月8—9日在美国全国科学院举行,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国际开发署对外灾害援助办公室发起的。美国国家标准局建筑技术中心主任赖特(RichardN.Wright)表达了与参加讨论会的约85个国际保险业的代表、金融家、政府官员等一致的观点。他说:“地震不是不可避免的灾害,我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气象学会、北京天文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六个学会的有关专业委员会,共同主持的“全国天文、地质、地震,气象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各方面代表约160余人。向大会提交的论文130篇,其中有119篇在会议上进行了宣读。  相似文献   

18.
1982年4月12日至16日国家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学会在南京召开了“全国地下水干扰因素研究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震部门、有关协作单位及有关期刊编辑部等31个单位的9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收到论文报告61篇,其中有关地下水位专业的26篇,有关水化学专业的25篇  相似文献   

19.
地震是群害之首。由地震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复杂。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有益于减轻地震灾害的认识、措施与方法,无疑是地震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任务。首次提出地震社会学一词是1977年1月在东京举行的日美地震预报讨论会。其后,地震社会学发展迅猛。1979年4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上,7个专题组中就有4个专题组30余篇论文专门讨沦地震社会学问题。同年,我国成立了地震社会研究室(隶属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宄所)。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地震学会每年春季和秋季召开两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1980年的秋季大会于10月14日至16日在仙台市召开,共有三百多人出席,包括日本著名地震学家萩原尊礼、铃木次郎、力武常次、浅田敏、字津德治和茂木清夫等。六名中国地震学者也应邀出席了这次大会,受到日本同行们的欢迎和关注,此外未邀请其他国家的地震学者参加。会上共宣读论文237篇,其中包括中国学者或与日本学者合作的论文3篇。论文中有不少是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讨论会鼓励年青地震学者提交报告。整个会议比较紧凑,学术讨论气氛较浓,基本上反映出近年来日本地震研究工作的概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