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韦复才 《中国岩溶》2009,28(2):I0001-I0002
去年12月15日,国土资源部在广西桂林市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隆重举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大会。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地球科学领域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国际二类研究中心。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桂林成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我国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岩溶》2011,(4):460-46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于2011年12月5日上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顺利召开。受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汪民的委托,中国地质科学院书记、副院长,  相似文献   

3.
《地球学报》2016,37(5):625-625
正2016年5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协定签署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成功举行,标志着该国际研究中心的正式成立及投入运行。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出席会议并讲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弗莱维娅·施莱格尔,河北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委常委袁桐利,国际地科联主席罗兰德·奥博汉斯利,中国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1月25—2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请的专家评估组,对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一个六年工作进行评估。专家评估组认为,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已经成为一个高效的二类研究中心;作为一个桥梁,促进了岩溶知识的交流与应用,扩大了岩溶知识在全球范围的影响;用突出的成绩完成了协议规定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4月至6月,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层与古生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生态地球化学(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6家建设期中的重点实验室分别参加了第三批国土  相似文献   

6.
韦复才  曹建华 《中国岩溶》2009,28(2):F0002-F000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袁道先院士自1990年起先后连续成功申请和主持了四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岩溶学科的理论,为解决世界各地共同面对的最为紧迫的岩溶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同时也为申请在中国桂林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地质论评》1989,35(4):383-384
1989年1月16—17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等几个单位,在北京共同召开了亚东-格尔木岩石圈GGT综合研讨会。获悉他们在短短的两年中,在八个单位共同协作下,对该剖面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现已取得了不少新进展。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该剖面进行了实地观测,并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古  相似文献   

8.
《地质学报》2019,93(4):970
正丰成友,男,1971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和1998年分别于西安地质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获博士学位,2009—2013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自1998年以来,先后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作。曾任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第四届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贵重和有色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  相似文献   

9.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的前身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绝对年龄实验室,于1959年底在前苏联专家包列娃娅、萨巴多维奇和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裕淇教授、王恒升教授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朱效成副院长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北京创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三个同位素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岩溶》2010,29(2):190-190,195
2009年12月13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桂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岩溶地质馆贵宾厅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袁道先院士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