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地球化学图册或图集是地质科学的基本图件。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地质图。为满足我国出版地球化学图集的要求,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我国各省的多元素地球化学图的编图自动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满足国内化探需要的计算机编图系统,使我国的地球化学图件赶上或超过其他国家的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一、系统内容 (一)数据的拼接、归位和坐标体系转换目前编制1∶50万或更小比例尺图件是采用1∶20万化探数据。作分省或分片区域性地化图时,是把1∶20万单图幅数据拼接成多图幅整  相似文献   

2.
如何利用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来预测大型矿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1∶100万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发现1∶100万地球化学编图圈定的地球化学省与矿集区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1∶20万地球化学编图圈定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与大型矿存在对应关系。以大兴安岭3个大型银铅锌矿为例建立了预测大型矿的地球化学指标。大型银多金属矿具有Pb、Zn、Ag 等3个以上元素异常在空间上相套合;异常具有3层以上套合结构,即地球化学省(>500 km2)包裹区域异常(>100 km2),区域异常包裹局部浓集中心(n×10 km2);标准化综合异常下限大于4.5,异常衬度大于2.0。  相似文献   

3.
《地学前缘》2012,19(3)
如何利用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来预测大型矿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1∶100万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发现1∶100万地球化学编图圈定的地球化学省与矿集区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1∶20万地球化学编图圈定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与大型矿存在对应关系。以大兴安岭3个大型银铅锌矿为例建立了预测大型矿的地球化学指标。大型银多金属矿具有Pb、Zn、Ag等3个以上元素异常在空间上相套合;异常具有3层以上套合结构,即地球化学省(〉500km2)包裹区域异常(〉100km2),区域异常包裹局部浓集中心(n×10km2);标准化综合异常下限大于4.5,异常衬度大于2.0。  相似文献   

4.
一、区调工作完成情况(一)1∶100万区调:由江苏省地矿局和石油海洋地质局协作,于1988年完成了南通幅的编图工作,并通过了最终出版验收。该图幅的陆地面积约1.98万 km~2,至此全国已编测完成1∶100万图幅59个,累计总面积为949.38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98.8%。  相似文献   

5.
杜佩轩 《物探与化探》1995,19(4):253-263
利用1:20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编制小比例尺地球化学图,全国业已开展.经制图方法试验研究,本文提出了化探数据分析偏倚均值校正法,提出了1:50万等值线地球化学图编制方法技术,试验完成了1:50万和1:150万等值线地球化学图集.  相似文献   

6.
依托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项(2006—2013年),通过全面收集1∶5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含1999—2005年获取的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地质研究成果、科研专著、重要文献等资料,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推断成果,在编制建立1∶25万分幅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实际材料图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应用建造构造分析法及编图技术,采用数据模型、质量控制模型、GIS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按1∶25万标准分幅编图、建库、汇总、集成,建立了中国陆域1∶25万分幅建造构造图空间数据库,包含图幅数729幅及其相应编图说明书和图件元数据等内容,空间范围基本覆盖中国陆域。明显优于以系或组级地层单位为表示单元的传统地质图数据库:主图图面要素是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进一步细化、分解为不同的岩石建造,按产状表达建造花纹,客观表达岩石建造和地质构造实体形迹,系统反映地质作用及其演化特征,读图直观且便于应用。可为1∶50万尺度及以小大地构造图的编制提供基础资料,为1∶25万尺度及以小区域矿产预测直接提取矿产预测要素,为1∶25万尺度及以小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地质构造专题底图资料;在地质找矿、地质灾害防治、水工环地质调查、地热资源勘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广泛且长久可重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1:50万地球化学图编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一份编图方法的总结。文中简要介绍了使用计算机编图的方法和技术,它包括从数据入库、参数统计、数据系统偏倚的屏幕动态调整、色区值的选用、色块图的动态显示到图形的绘制等都使用计算机处理。此项技术投入资金少,但经济效益和成图质量好,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区域地球化学图件中出现的含量等值线环绕子区边界现象,以Au的多个图幅拼接为例,使用了分幅标准化法、衬度返回法及定和化法3种方法对地质大调查以来新方法获得的某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系统误差校正,校正后编制地球化学等量线图显示,所采用的3种校正方法对于研究区数据存在的系统误差都不能达到较好的调平效果。针对研究区数据特点,尝试在分幅标准化法和衬度返回法基础上提出基于地球化学背景的误差校正方法,进一步对4种方法校正后数据参数特征及编制地球化学等量线图进行对比。基于地球化学背景的误差校正方法对研究区达到了较好的数据校正效果,并对校正前后数据进行相关对比和检验,满足化探数据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属于线性误差这一基本假设,在实际应用中,可供地球化学数据系统误差校正灵活地使用,以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强化和提取覆盖区低弱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本文通过K均值聚类法对呼伦贝尔市三七林场1∶5万化探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三七林场1∶5万地质图中出现的地质单元数目和K均值聚类的轮廓系数,可以将该地区分为五大类,以Au、Cu元素为例,异常值采用3S法剔除,然后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异常下限值、衬度值,绘制等值线图。通过等值线图可知,分类后圈定的Au、Cu异常与传统方法圈定的异常范围差别较大,通过K均值聚类法有效消除了岩性对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一项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详细总结,系统地论述了计算机地球化学编图的方法与技术,解决了编图数据的拼接归位,编图数据的系统误差调平方法,编制色块图的方法原理,特别是对色块图色区划分的方法试验,对各省编制小比例尺地球化学图有实际参考意义。自行研究的计算机地球化学编图系统软件有五个子系统构成,有四十六个模块,形成一套功能齐全,运行稳定,操作方便的应用软件系统,可编制出色块图、等值线图、异常图、立体图等七类地球化学图件,已用于编制辽宁省的1:50万,湖北省的1:100万多套地球化学图件。实践证明,该系统作图方法正确,精度高、成图美观标准,本系统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地质因子分析方法,对四川李伍预测工作区1∶20万水系沉积物39个元素化探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到9个因子,并从中找出反映地质构造和起主导成矿作用的少数因子,分别制成因子得分等值线图。该图直观地反演了成矿流体的运移演化过程。这表明该方法可作为第二轮找矿预测、地质填图等有效的化探手段。  相似文献   

12.
区域化探数据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可用于浅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笔者系统研究了浅覆盖区水系沉积物化学成分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利用水系沉积物氧化物成分,以区域岩石化学成分为约束,提出了基岩化学成分推断方法;根据水系沉积物与其矿物化学成分间质量平衡关系,提出了基岩矿物组成推断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球化学推断地质图的编制方法,并在典型森林-沼泽浅覆盖区进行了试验,地质调查和钻探工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区域化探资料,提取地质填图信息,是提高浅覆盖区地质填图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MAPGIS系统平台的含量-面积分形法对新疆哈尔干查拉地区1∶1万W元素化探数据进行了处理,其结果与传统异常下限计算方法对比,认为基于MAPGIS的分形法计算元素异常下限值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不受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态势影响,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具有方便、客观、高效的特点,并有能进一步表征地球化学隐藏信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化探数据处理的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一种新的空间点数据处理系统(NASSD)在化探数据处理扣的应用效果,以NASSD处理平均采样密度为每15000km^2一个,样品总数为529个泛滥平原沉积物数据,制作 的中国铜和银地球化学图,可以较清晰地指示出中国已知大型,超大型铜和银矿床的分布,以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无论是处理上述的极低密度采样数据处理还是每1km^2~50km^2一个的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在制作(以相同含量间隔表示  相似文献   

15.
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填图能否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能否真实反映元素含量背景,是检验填图方法是否可行的重要依据。笔者选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巴东—明古鲁地区热带雨林区为研究对象,对比该区1:100 万(1 个样/100 km2)和1:25 万(1 个样/4 km2)两种不同比例尺的地球化学采样所获得的地球化学数据和异常分布模式,发现二者获得的元素含量背景值和中位数非常接近,所圈定的地球化学省在形态和变化趋势上非常类似,浓集中心的位置几乎完全重合,证明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也能获得稳定的和可追溯的地球化学模式,认为该方法在热带雨林区也是适用的。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圈出的地球化学省基本涵盖了研究区大的矿床和花岗岩体,真实的反映了研究区元素的分布情况,在这些地球化学省内开展更大比例尺的地球化学填图工作,能进一步圈定局部异常直接找矿,降低企业勘查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向运川 《物探与化探》2002,26(3):209-214,217
通过分析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特征,以GIS技术为基础,结合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开发技术,阐述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管理模式、可视化数据检索技术、图示方法技术、应用技术及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相似文献   

17.
区域化探原生背景与异常形成于相互独立的地质过程。在岩性复杂区,不同地质单元内背景与异常的成因可能完全不同,划定统一的背景上限显然是不科学的,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分区确定化探背景上限。这里提出一种采用主要造岩元素为指标,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地质单元并分别计算背景上限的简便方法。以1:200 000郴县幅化探数据为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去除不同地质体类型背景对异常的影响,不仅能突出矿区异常,也能削弱高背景区非矿致异常,缩小靶区面积,识别微弱异常。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大文 《物探与化探》2004,28(3):273-275,279
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勘查地球化学数据调整方法———归一化,该方法采用各批或各区块差异数据的平均值或中位数的衬值乘以参照值以获得元素的视含量,用于调整不同分析批次之间的系统误差,或不同背景区数据的差异;用2个实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自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开始以来,区域化探数据在矿产勘查、环境、生态及农业等方面均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对其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研究比较少。在中国南方花岗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化学风化强烈,风化层覆盖厚,植被发育,基岩裸露少,岩性识别和界线划分困难,严重影响了填图的速度和精度。通过对区域化探数据的处理分析,筛选特征指示元素编制地球化学图,发现对侵入岩体具明显指示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区。通过野外实地验证,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可以揭示不同期次侵入体的分布范围,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可以有效提高强风化区地质填图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形与多重分形理论的非线性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及以空间加权主成分分析模型为代表的地学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为致矿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识别和提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以钦-杭结合带南段庞西垌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为例,研究如何综合运用多重分形局部奇异性与空间加权主成分分析这两种地学信息处理方法来识别和提取致矿地球化学异常信息。首先,采用滑动窗口的方法绘制了研究区与银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五种地球化学元素Au、Ag、Cu、Pb和Zn的局部奇异性指数图以增强局部弱缓异常信息。然后,在控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北东向断裂构造这一重要控矿要素对Ag-Au成矿作用的影响范围,即距离北东向断裂的距离,作为应变量来构建用于空间加权主成分分析的空间权重系数的计算模型,以此来突显化探样品在控矿地质条件约束下的空间相关性。进而,采用空间加权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得到Au、Ag、Cu、Pb和Zn多元素奇异性指数值的组合异常(第一主成分因子得分)。结果表明:综合运用多重分形局部奇异性与空间加权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识别和提取Ag-Au致矿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圈定具有示矿意义的多元素组合异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