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和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2010年海峡两岸高校第四纪教育与普及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3月6日至3月8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海峡两岸第四纪教育与普及、第四纪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福建沿海中新生代变质活动带现场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23—25日在福州召开。会议期间,省区调队把在福清、蒲田、晋江、东山等地系统采集的岩石  相似文献   

3.
福建晋江深沪湾海底古森林群落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群  赵希涛等 《地质科学》2001,36(4):492-493,T003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座落在北纬24°37~40',东经118°38'~40',福建省晋江市深沪湾潮间带中下部。在1986年该古森林被发现时仅有树桩7棵,其中4棵样品被鉴定为松科(Pinaceae)植物,与现代油杉属(Keteleeria carr.)的木材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福建沿海中新生代变质活动带现场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23—25日在福州召开。会议期间,省区调队把在福清、蒲田、晋江、东山等地系统采集的岩石标本进行了展览。此外,还利用一个晚上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隔海峡与台湾相望,东濒太平洋,是大地构造的转接部位,地质构造甚为独特,中生代火山喷发活动十分强烈,侵入岩广为分布,变质岩也很特殊,这里是研究东亚与西太平洋地质构造、成矿作用及其演化历史的重要地区,其地理地质位置极为优越,对这个地区研究的重要意义,已为国内外地质学家瞩目。东南沿海变质带北起闽江口马祖岛附近,向西南经平潭、莆田、晋江、东山、南澳等入海,长达400余公里,宽度38—58公里。西部为片理化火山岩的剪切变质带,东部为变粒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等,邻海域为混合岩与片岩。这一套变质岩系,最初被认为是华夏古陆的一部分,1962年1∶100万福州幅地质图(1965年出版)将其时代定为前震旦纪;同年刘征瑞提出其中某些岩石与中生代火山岩可以对比;1∶20万区调结果,福建省区域地质志认为它们是由中生代晚三叠世至侏罗纪的岩层形成的低压型区域变质带。70年代后期通过钾氩法测得其年龄在60—202百万年间,近年来的研究获得483百万年(扬泰铭1985)和535百万年(谢窦克1986)的年龄资料。近期,施满堂、黄辉等采获了微体化石;闽东南队获得593.3百万年的年龄资料,并发现古构造遗迹。这里先作以报导,本刊将陆续刊出有关研究成果。东南沿海变质带的研究在深入进行,可望获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刘东生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2009年3月6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大会举行了"刘东生星"(58605号小行星)的命名仪式、<纪念刘东生院士> 文集和<黄土与干旱环境>的首发式.  相似文献   

7.
《地质论评》2008,54(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国际杰出的第四纪地质环境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前常务理事,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8.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座落在北纬24°37′~40′,东经118°38′~40′,,福建省晋江市深沪湾潮间带中下部.在1986年该古森林被发现时仅有树桩7棵,其中4棵样品被鉴定为松科(Pinaceae)植物,与现代油杉属(Keteleeria carr.)的木材结构相似. 为进一步研究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我们于1998年10月上旬特大低潮时,对古森林遗迹进行了测量及编号,共发现65棵古树桩,分布在中、南、北3个不同区域.因大部分古树的木材保存尚好,我们拟对所有古树桩的木材进行鉴别,以确定其森林群落的基本类型、组分及优势种,为恢复其生长时期的古植被、古气候与古生态提供依据.第一批共取6个木材样品进行比较观察,其中1号样品因木材较为坚硬,制片前曾经软化处理,2~6号样品的木材已炭化、腐朽,采取炭蜡包埋.上述样品经切片、脱蜡、染色、脱水后制成永久光学切片.现将观察结果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泉州晋江大桥位于晋江顺济桥至户坑口河段,桥梁横跨晋江两岸,拟选桥位方案为合成氨厂桥位和前埔桥位,本文通过对两个拟选桥位进行桥区河床演变、水流条件分析和通航要求论证。对拟选晋江大桥两个桥位方案进行必选,推荐合理的桥位方案,为大桥桥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同类桥梁选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10,(4):F0002-F0002
安芷生院士 男,汉族,1941年生,安徽六安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从事第四纪地质、全球环境变化和大气污染控制等研究。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以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委员会副主席等。现任和曾任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全新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冰芯与寒区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共同发起的2000年来气候与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13日在兰州召开。出席会议的17位专家分另IJ来自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地理研究所和新疆气象局等10个单位。会议首先由发起和组织者施雅风院士讲述了2000年来气候变化在古全球变化(PAGES)中的重要性,并转达我国全球变化研究主持者叶…  相似文献   

12.
由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国际地理联合会荒漠化与土地退化委员会(COMLAND)、IGCP500(干旱区演化: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第四纪研究会、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等学术团体发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古全球变化研究计划(PAGES)及中国科学院资助,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内蒙古阿拉善盟行署、阿拉善右旗旗委政府、南京大学协办的“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演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ridand Semi-arid Re…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省科协等单位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提供赞助的"中国边缘海与大陆边缘地质构造演化及其环境演变响应"国际学术研讨会暨IPACES第五届年会,于2005年6月20-23日在广东清远市黄花湖温泉山庄顺利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及国内的共218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金庆焕、谢先德等院士以及广东省、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等单位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会后于6月24-25日组织了部分代表考察广东河台金矿.  相似文献   

14.
《福建地质》2019,38(1)
正《福建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出版日期为每季季末。主要刊登内容为基础地质(包括地层、岩石矿物、古生物、构造地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环境地质、遥感地质等研究成果。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1.本刊从2017年4月1日正式启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请作者登录http://fjdz.cbpt.cnki.net进行网  相似文献   

15.
《福建地质》2019,38(4)
正《福建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出版日期为每季季末。主要刊登内容为基础地质(包括地层、岩石矿物、古生物、构造地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环境地质、遥感地质等研究成果。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1.本刊从2017年4月1日正式启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请作者登录http://fjdz.cbpt.cnki.net进行网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出版日期为每季季末。主要刊登内容为基础地质(包括地层、岩石矿物、古生物、构造地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环境地质、遥感地质等研究成果。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1.本刊从2017年4月1日正式启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请作者登录http://fjdz.cbpt.cnki.net进行网  相似文献   

17.
冰缘遗迹(特别是冷生楔形构造及融冻褶皱)是重建古气候及第四纪晚期多年冻土环境的重要证据.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北方地区冰缘现象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为准确了解鄂尔多斯高原冰缘遗迹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区域冻土演化历史等,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荷兰自由大学共同组成科研小组,于2018年5—6月组织了"鄂尔多斯高原...  相似文献   

18.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8,43(2):320-32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和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原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国家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19.
福建晋江海岸带老红砂多期发育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老红砂是海岸环境演变的产物.通过对福建晋江海岸带科任(KR)老红砂剖面加密采样进行OSL测年和粒度分析,初步确定了老红砂发育期次及其形成时代.以OSL测年值为基础,在统一的时间标尺上综合对比全球海平面和东亚季风变化序列,探讨了老红砂发育模式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科任老红砂主要是晚更新世末次间冰期以来发育的,主要发生在约125 ~ 9ka期间,可以划分为6个沉积期,分别为125 ~115ka,105~97ka,84 ~ 74ka,61.5 ~52.0ka,39~29ka和15 ~9ka,期间可能存在至少5次明显的沉积间断.结合台湾海峡的水深变化特点分析,当海平面低于-70m时,由于研究区远离古海岸线,因而不可能有海岸风沙沉积;当海平面低于-15m高于-70m时,受到较强冬季风吹扬搬运海滩砂再沉积过程的影响,研究区可能有海岸风沙发育;当海平面高于-15m时,古今海岸线位置接近,在各种强度的冬季风作用下,研究区都会有海岸风沙广泛发育,并经历强烈的红化作用.即,科任老红砂主要发育于晚更新世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暖湿的高海面和较高海面时期,而在末次冰期的低海面时期多次缺失海岸风沙沉积,尤其是末次盛冰期(LGM)的最低海面时期,现代海岸带所在区域老红砂发生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20.
正《福建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出版日期为每季季末。主要刊登内容为基础地质(包括地层、岩石矿物、古生物、构造地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环境地质、遥感地质等研究成果。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1.本刊从2017年4月1日正式启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请作者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