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希勒库都克为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以钼为主的铜钼矿床.在对矿床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和矿石特征、矿化阶段和分带、围岩蚀变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认为希勒库都克矿床以铜-钼组合、细脉浸染状矿化为特征,成矿与中酸性(次火山)斑岩脉有关,围岩蚀变具斑岩矿床的分带特征.成矿物质来自含矿斑岩,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和天水混合.成矿温度和盐度较高,属斑岩铜钼矿床成因.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27.1±2.9)Ma.进一步研究表明,该矿床含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29.2±8.2)Ma,SiO2在70.37%~73.46%,K2O在3.65%~3.96%,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03,σ为1.48~1.87,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矿床产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在新疆北部这类斑岩铜钼矿床具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氧化型锰矿石脱硫产物含大量硫化锰,利用这种材料装填固定床进行净化水中铜离子的动态试验.在材料粒径0.45~0.9mm、进水pH=5.8、进水滤速4.58 m/h条件下,1 t锰矿石脱硫产物可以处理923 tρ(Cu~(2+))=50 mg/L的含铜废水,出水ρ(Cu~(2+))<0.5 mg/L,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控制进水pH在4~9之间、降低进水滤速、采用较小粒径的材料有利于提高锰矿石脱硫产物处理含铜废水的容量.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对材料和产物进行表征,证明锰矿石脱硫产物去除水中铜离子是基于离子交换反应的原理.  相似文献   

3.
安徽祁门-歙县铜金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斌 《安徽地质》2004,14(4):265-269
文中概述了安徽祁门~歙县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着重分析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大气降水与成矿的关系,提出了大气降水热液铜金矿(床)成矿模式和构造-岩浆带上寻找铜金矿床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丰山斑岩型铜(钼)矿床中铂、钯的富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湖北丰山斑岩型铜(钼)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ICP-MS分析了Pt、Pd含量,发现丰山斑岩型铜(钼)矿床矿石中Pt、Pd发生了富集现象.其中,Pt含量范围在0.037×10-9~1.765×10-9,Pd含量范围在0.165×10-9~17.979×10-9,Pd含量普遍较Pt含量高出1个数量级,表明丰山斑岩型铜(钼)矿床中Pd较Pt易富集.测试结果表明,斑岩体中Pt、Pd含量很低,说明岩体发生了分异,且Pt、Pd来源与中酸性岩体关系密切.研究发现,Au与Pt、Pd表现出明显的镜像关系,成为丰山宽岩型铜(钼)矿床Pt、Pd富集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5.
据联合国1977年5月和美国矿山局的资料,目前全世界已知铜储量估计为45100万吨,超过了到1990年的需求量.从计算的数字看,世界铜的消耗每年平均增加4.3%,至1990年达1690万吨.预计全世界所需精炼铜的增加数量,与铜金属工业的实际增长速度接近.这是一个总的趋势,但部分地要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例如铜的其它代用材料的使用,以及发展中国家加大对铜的需要等.现有的铜矿山大概可以满足到1980年的市场要求,所以今后极需扩大生产能力.不过,目前采铜企业的地理分布状况不会有大的改变.发展中国家包括精铜在内的冶炼厂的数量,在1977~1980年间可望有显著的增加,总生产能力将提高62%与53%(后者为精炼铜).这个期间用于  相似文献   

6.
华明 《岩矿测试》2013,32(2):235-239
在高氯酸-硫脲介质中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地质及选冶样品中银和铜已有文献报道;但在王水-硫脲介质中存在铜对银的测定干扰.本文采用盐酸-氢氟酸-硝酸-高氯酸四酸溶矿,王水提取、硫脲络合,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银精矿中铜、银进行连续测定.通过筛选不同的样品消解方法,试验了硫脲介质浓度的影响,对共存元素的干扰进行消除.结果表明:四酸溶矿效果最好;通过加入过量的硫脲并控制其浓度在20 g/L以内,使溶液中银的白色沉淀与硫脲生成可溶的Ag[SC(NH2)2]3+配离子,消除了铜对银测定的干扰.该方法用于样品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n =6)铜为1.20%~2.11%,银为0.61% ~1.18%;加标回收率铜为96.5% ~ 107.0%,银为97.3% ~ 104.7%.测定值与碘量法、火试金法结果相符.本法具有简单、实用、成本低等优点,可满足银精矿选矿工艺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新疆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新疆富蕴县内的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床是与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通过对矿石中8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测定,得到了(326.6±7.1)Ma~(333.1±4.6)Ma的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年龄为(329.4±1.6)Ma,一个相关性很好的等时线年龄(327.1±2.9)Ma,表明其形成于早石炭世中期,它可能形成于同...  相似文献   

8.
鄂东南地区(斑岩-)矽卡岩型铜铁金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铜绿山矿田以成矿类型齐全和矿体规模较大为特点,是鄂东南矿集区最重要的矿田.但目前对不同成矿元素的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成岩成矿时差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铜绿山矿田两个典型的大型铜绿山矽卡岩铜(铁金)矿床和大型鸡冠嘴矽卡岩(铜)金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的研究,获得了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范围分别为(1368±19)~(1381±18) Ma和(1371±19)~(1388±19) Ma,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71±19) Ma和(1382±22) Ma,表明铜绿山矿田不同类型的矿床几乎同时形成;与矿田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403±18) 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存在较短的成岩成矿时差,该成矿时代与鄂东南地区其他矿田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和矽卡岩型铁矿床,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陵、安庆、九瑞矿集区(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铜绿山矿田矽卡岩铜铁金矿床可能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撕裂或开天窗时,由于玄武质岩浆底侵和岩石圈减薄导致中国东部大规模侵入岩和成矿作用产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价值链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首先阐明铜产业价值链是以铜产业链(铜资源勘查/铜矿山探矿→铜矿采矿→选矿→铜冶炼→铜加工→铜产品贸易)为基础,其在每一个节点都有相应的产品产出(铜矿业权(采矿权/勘探权)→铜矿石→铜精矿→阴极铜→铜盘条、铜板材等深加工产品),而前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品又是后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并且在每一环节都会产生价值增值.其次针对云南省铜产业结构与其产业经济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云南铜产业价值链结构模式、云南铜产业区位与市场竞争优势,并从增加高附加值的高级产品、建设东川铜板材加工基地、充分利用地缘经济地位优势、构建云南省铜产业战略联盟及加强对残、尾矿和废铜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云南铜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华芹  陈富文 《地球学报》2003,24(6):555-558
前人根据矿体的产出受碳酸盐岩层位控制和Pb同位素模式年龄资料,多认为硫磺山铜多金属矿床为层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其形成时代为奥陶纪.基于矿区石英斑岩体见矿化和矿化蚀变,矿体与围岩呈渐变关系等特点,笔者主张该矿床属斑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年代学研究表明,含矿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346±30 Ma)与石英斑岩的锆石U-Pb年龄(340~360 Ma)在测定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成岩与成矿作用均发生在早石炭世-晚泥盆世,成矿作用无论从空间上和时间上都与石英斑岩有关.  相似文献   

11.
普朗铜矿床铜品位分布地质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海军 《地质与勘探》2009,45(4):437-443
运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普朗矿区铜品位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铜品位变异规律的数学模型,分别得到了矿体厚度、倾向和走向3个方向的变异函数,该函数呈几何异向性,比值为1:1.612:3.869,反映出矿体铜品位在3个方向上的相关性较好,说明铜品位分布总体变化系数不大,有利于矿山的开采.统计得出铜品位属于正态分布,表明下一步用普通克立格法进行估值效果最好,为矿山规划设计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铜期货市场对比及铜价合理区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铜期货市场的机制、规模以及价格变化, 指出尽管国内市场在铜国际定价中已占据一定的主动权, 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国内市场在市场机制、市场规模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系统分析了2003-2008年7月和2009年至今两个阶段国际铜价上涨的原因, 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前铜价上涨主要源于市场供需基本面的拉动, 炒作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2009年至今以中国市场为主导的价格上涨则主要由市场炒作所推动, 应引起政府部门和业内人士的充分注意和警醒; 研究确定了国际铜价的合理区间应在3900~4200美元/吨之间;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国内期货市场、控制期货价格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次玛班硕地区处于冈底斯斑岩铜成矿带中段以西,北东距朱诺大型斑岩铜矿约10 km,西南距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约6 km。经综合对比分析,作者初步认为次玛班硕地区具备斑岩铜矿成矿的优越地质条件,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潜力。铜成矿有利条件为近EW向断裂构造,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及与其套合好、强度大、浓集分带明显的地球化学异常,地表的次生铜矿化、原生硫化矿及热液蚀变矿物。结合典型斑岩型铜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现提出次玛班硕重要找矿方向:(1)中新世具埃达克岩化学性质的斑岩体是重要的成矿地质体及成矿的必备条件;(2)NW向和NE向的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成矿构造结构面、控矿因素;(3)岩体中裂隙发育地段、强烈的钾化—硅化及绢英岩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及已发现的两个次生矿化脉地段是重要的找矿部位;(4)面积性的火烧皮与其吻合的一、二、三级羟基异常区段;(5)元素地球化学组合三级浓集分带异常区和高值区,以上各地段和特征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因此本研究对该区域勘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碘量法测定铜矿石中铜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风  席永婷 《岩矿测试》2009,28(1):77-78
针对铜矿石中铜含量的测定方法——碘量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碘的挥发及碘化铜沉淀对碘的吸附所引起的误差问题,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试验提出改进方案,即在聚乙烯醇存在下碘量法测定铜,增大了碘化铜沉淀的溶解度;聚乙烯醇与碘生成较稳定的络合物,减小了碘的挥发损失,操作简单;聚乙烯醇可直接代替淀粉作指示剂,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two new laboratory reference solutions for testing Cu isotopic composition were established and investigated. Two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ure copper products, copper plate and copper wire, were dissolved in 1000‐ml Teflon® bottles, to produce 200 μg ml?1 stock solutions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NWU‐Cu‐A and NWU‐Cu‐B), and cryogenically stored. The Cu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two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in three different laboratories using 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and the Cu isotopic compositions obtained from the standard‐sample bracketing method were consistent within the two standard deviation (2s) range. The Cu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NWU‐Cu‐A and NWU‐Cu‐B standard solutions were δ65Cu = +0.91 ± 0.03‰ (2s,= 42) and δ65Cu = ?0.05 ±0.03‰ (2s,= 49), respectively, relative to the reference material NIST SRM 976.  相似文献   

16.
贾宏武  赵亚娟 《西北地质》2007,40(B07):119-123
以环己二胺四乙酸(简称CYDTA)为显色剂,pH=2~3的酸性溶液中与Cu(Ⅱ)生成一种蓝绿色的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700nm处,铜含量在0~4m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大量镍、铁的影响采用差减方法扣除。该法适合直接测定高含量铜量,结果的准确度及精密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7.
自动电位滴定技术精确测定铜矿石中高含量铜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铜矿石中百分含量铜的分析通常采用手动目视滴定法,该方法借助化学指示剂判定终点,存在终点判断和人为操作等误差,精密度、可靠性相对较差。基于此,本文建立了精确测定铜矿石中高含量铜的分析方法,采用智能型自动电位滴定仪自动判定终点,高分辨加液器精确控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加入量至0.001 m L,并且通过加大碘化钾用量使得滴定中产生的碘化亚铜被高浓度的I-溶解,消除对碘的吸附影响。本法应用于铜含量为24.2%~59.09%的铜精矿、黄铜矿、铅黄铜国家标准物质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n=10)0.3%,极差仅为0.13%、0.21%、0.29%,优于手动目视滴定法。本法提高了铜矿石分析的自动化程度,适用于精确测定铜含量大于0.5%尤其是10%以上的铜矿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新疆巴喀勒萨依地区发现一套含少量火山碎屑岩的含铜砂岩地层,由于该地层位于近东西向的断裂夹块中,其含矿层位的确定就成了难题。在该地层中发现了一些腕足类、珊瑚、腹足类、植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时代属晚石炭世晚期。介绍了巴喀勒萨依地区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含铜砂岩剖面及铜矿特征,并获得铜资源量19 797 t,银铜资源量371 t,提出了该区铜、银富集在红色含铜砂岩中有机质聚集处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pH48的邻苯二甲酸氢钾_NaOH缓冲介质中,Cu(Ⅱ)与间氯偶氮安替比林形成1∶2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3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26×104L·mol-1·cm-1,Cu(Ⅱ)的质量浓度在0~2mg/L时符合比尔定律。应用该法测定了桃叶及牛肝标样中的铜含量,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结合活性炭分离,建立了铜的形态分析流程,并测定了茶汤中铜的各种主要形态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