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针对利用正射影像绘制地形图时远地地物遮挡近地地物的问题,研究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将无人机倾斜影像通过空三加密、点云数据匹配、三维TIN构建与纹理映射建立实景三维模型,并绘制地形图。实例证明,通过该方法绘制的地形图平面方向中误差为0.070m,高程方向中误差为0.066m,点位中误差为0.096m,此精度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要求,应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传统地形图修测更新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下、数据获取困难等诸多现实问题,在地理信息产业数据高度融合的背景下,综合应用低空遥感、机载LiDAR以及移动车载激光测量等先进测绘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修测更新。在数据获取、数据处理等方面较传统地形图修测更新模式的效率有较大提升,将测图工作从“外”搬到“内”,通过融合多种数据获取手段构建立体地形图绘制环境。将设计的多种数据融合的地形图更新模式应用于具体项目中,试验结果表明该作业模式绘制地形图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本文设计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修测更新作业模式可为测绘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特战实训演练中大比例尺军事地形图数据不足、现势性较差的问题,从特战用图需求出发,基于众源地理数据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经济、准确的大比例尺军事地形图测制方法。首先,介绍了众源地理数据的概念和特点,研究了众源地理数据的来源和获取方法。然后,在顾及军事地形图与民用地形图之间制图表达的差异后,设计了利用众源地理数据绘制大比例尺军事地形图的工艺流程。最后,基于ArcMap,绘制了某地1∶1万军事地形图并进行实验验证和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又能满足成图精度要求,可为军事教学训练、指挥员用图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以国际百万分之—地图分幅为基础的,不同比例尺的图幅数据的内在规律。提出了在微机Auto CAD的条件下,绘制经纬图框图形的方法,图形依据图幅编号的树形结构,便可组织为图形库。经纬图框图形库在物探资料图件(等值线图、地形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的交互解释应用中,已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Visual Basic Language(VB)程序设计语言基础上启动AutoCAD绘制地形图的方法,编写了使用VB通过全站仪导出数据在AutoCAD中绘图的绘图程序。  相似文献   

6.
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方式绘制地形图,主要以人工为主进行三维跟踪立体测图、数据采集等。传统作业方式存在内外业人力投入大、精度难以保证、生产周期过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辅助地形图绘制的方式,首先通过航摄系统集成激光雷达系统、DGPS/IMU惯性导航系统、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对激光点云数据、POS数据、数码相机原始数据的获取,然后进行DEM、DOM的产品制作,等高线提取、地物数据采集,隐蔽测区调绘,最后进行地形图修饰、整改及成果提交。通过测试与精度验证,本文提出的机载激光雷达辅助地形图绘制方式的成果满足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7.
许峰顺  时涛 《江苏测绘》1998,21(1):35-37
本文利用AutoCAD软件丰富的二次开发功能,通过对CAD阴影充填基本方法的讨论,实现了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中按图示制图符号自动绘制面状地物充填符号。这一方法对于利用AutoCAD编辑、绘制、管理地形图,提高地形图的绘制精度,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海洋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精度的沿海滩涂地形数据作为海洋工程规划实施保障的背景下,本文基于浙江省海洋测绘工程的实践,提出了一套基于机载LiDAR技术进行滩涂地形图制作的方法。通过对滩涂地形图的表达形式、制作流程以及高程要素提取和多源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全省高精度滩涂地形图的绘制,实现了浙江省地形图的陆海一体化,相关经验对国内类似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形图广泛应用在城市规划、城市市政、轨道交通、城市建筑等领域,是开展设计和施工工作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文通过研究,将北京市地形图服务库使用情况数据转换到空间数据库,利用统计分析和制图技术,绘制了北京市近十年地形图使用情况数据分布图,同时结合北京城市建设历史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地形图使用情况真实反映了城市建筑时间节点的历史特点,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北京城镇化区域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10.
谢宏全  陈岳涛  赵芳  田董炜  卢霞 《测绘通报》2019,(2):141-143,156
将背负式移动激光扫描系统应用在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中,其扫描精度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徕卡Pegasus Backpack对苏州工业园园区测绘地理信息大楼进行扫描,采用Inertial Explorer、Infinity、AoTumatic Processing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运用RealWorks提取特征点,将特征点在MicroStation V8联图中绘制成1:500地形图。通过与传统方法绘制的1:500地形图相叠合,发现两幅地形图具有很好重合度。对地物检测点精度分析后,得到点位中误差为0.026 m,高程中误差为0.041 m。研究结果表明徕卡Pegasus Backpack满足1:500地形图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畅毅  张小红  郭斐  畅鑫 《测绘科学》2012,37(5):33-35,48
本文指出了采用GPS技术进行石油物探测量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基于非差PPP快速静态定位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并将其应用于物探测量,结果表明:当GPS接收机数据采样间隔设置为1s,整个观测时段不少于1h的前提下,在待测点上静态观测3s~5s的定位精度在平面方向优于5cm,解决了物探测量中作业范围大、精度要求高和无基站支持等困难地区的定位问题,对于探区物理点的实测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桥梁变形监测是进行桥梁健康评估和后期修缮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对实时采集的高频率BDS/GPS数据进行精密单点定位(PPP)静态和动态处理,并以相对静态定位结果作为参考,分析在桥梁复杂环境下BDS的PPP的精度,并把北斗动态PPP结果与GPS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1 h连续变形监测时间左右,北斗静态PPP精度和BDS动态PPP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可以监测出大型车辆经过桥梁时的变形情况,并与GPS监测变形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地图匹配是车辆导航定位系统中提高定位精度的一种方法,其精度受定位数据、地图数据质量及坐标系转换关系的影响。在分析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拓扑关系的地图匹配算法。该算法只需将GPS定位数据和G IS数据相结合,即可用算法的形式解决地图匹配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实验证明:该算法是一种精度高、效率好、实用性强的地图匹配算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各数据分析中心陆续开始提供北斗三号系统的实时精密产品,使基于北斗三号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PP)成为可能。实时精密产品质量是影响实时PPP定位性能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实时PPP的可用性、收敛时间和定位精度。为了促进基于北斗三号的实时PPP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本文对现有的北斗三号实时精密产品质量进行了评估,包括数据完整率、钟差精度和轨道精度,并结合全球均匀分布的5个基准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北斗三号的实时PPP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北斗三号实时数据完整率为98.3%,精密钟差和轨道精度分别为0.8 ns、8 cm,加入北斗三号系统后,相比GPS的实时PPP收敛速度提高了30%,定位精度提高了8%。  相似文献   

15.
单基站中长基线动态相对定位受到大气残余误差影响,无法快速固定整周模糊度,定位精度和可靠性不如短基线场景。在航空测量场景下,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的基线由短到长变化,利用短基线场景下固定的整周模糊度反算得到高精度的电离层延迟量,并对其进行建模预报。随着基线变长,利用预报的电离层延迟约束中长基线定位模型,实现快速模糊度固定。本文分析了动态长基线情形下的电离层延迟的时变特性,采用滑动窗口进行电离层建模预报,讨论了该方法在航空测量实际作业中的实施条件、定位精度及模糊度固定情况。实测机载数据的解算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当测量载体出发阶段处于短基线场景下,单基站相对定位结果就可以达到接近100%的模糊度固定率,且定位精度保持在厘米级,显著减小了航空测量任务的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6.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定位系统,GPS静态定位在测量中主要用于建立各种类型和等级的控制网,在这些方面,GPS技术已基本上取代了常规的测量方法,成为了主要手段。本文将以山南新区实习基地GPS静态测量为例阐述GPS控制测量实际工作中关于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矿区开采沉陷变形监测GPS-RTK快速定位的精度,通过对GPS-RTK基准站位置的选取和转换参数选择的实验,研究在使用GPS-RTK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提高在矿区开采沉陷变形监测中GPS-RTK快速定位测量的数据精度,并用实例与E级GPS网获取的静态定位数据进行对比,实验证明可以达到一级导线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北斗与GPS组合伪距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北斗与G PS组合单点定位时的原理和模型,根据自编程序,利用同济大学TJA站的数据进行计算及分析比较GPS伪距、北斗伪距、北斗/GPS组合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结果表明:北斗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平面方向上达到3m以内,高程方向优于8 m ,满足普通导航定位的需求。北斗/G PS组合伪距单点定位精度明显优于单系统。在单系统观测条件差时,组合系统可以减少对单一系统的依赖性,而且还可以增强卫星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单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算法因受到电离层延迟变化的影响,容易出现平滑结果发散和精度下降的问题,而现有的解决方案对精度提高有限或需要外部精密电离层改正数据的支持。本文研究了电离层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模型化电离层延迟变化的单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算法。此算法利用伪距和载波观测量中含有的电离层延迟信息进行电离层延迟建模,从平滑伪距中扣除了历元间电离层延迟变化值,有效避免了平滑伪距的发散问题。利用自编软件GNSSer实现了电离层自模型化的载波平滑伪距算法,并采用静态与动态实测观测数据进行了定位试验和精度分析。算例结果表明:①长时段常规Hatch滤波受电离层影响非常严重;②自模型化电离层延迟可达厘米级的精度,在30 min窗口内,使用线性移动开窗拟合法效果最佳;③自模型化电离层改正可以有效消除平滑伪距电离层影响,随着时段窗口的增加,精度没有降低;④利用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逐历元单频平滑伪距单点定位,在静态与动态的NEU方向都达到了亚分米级别的定位精度,其中,动态定位测试中水平和高程方向精度为6.25和10.4 cm,比原始伪距分别提高了5.4倍和3.3倍。  相似文献   

20.
A continuous velocity field for Norwa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Norway, as in the rest of Fennoscandia, the process of 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 causes ongoing crustal deformatio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ovements of the Earth can be measured to a high degree of precision using GNSS. The Norwegian GNSS network has gradually been established since the early 1990s and today contains approximately 140 stations. The stations are established both for navigation purposes and for studies of geophysical processes. Only a few of these stations have been analyzed previously. We present new velocity estimates for the Norwegian GNSS network using the processing package GAMIT. We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time-series length and precision. With approximately 3.5 years of data, we are able to reproduce the secular vertical rate with a precision of 0.5 mm/year. To establish a continuous crustal velocity field in areas where we have no GNSS receivers or the observation period is too short to obtain reliable results, either interpolation or modeling is required. We experiment with both approaches in this analysis by using (i) a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 method called Kriging and (ii) a GIA forward model. In addition, we examine how our vertical velocity field solution is affected by the inclusion of data from repeated leveling. Results from our geophysical model give better estimates on the edge of the network, but inside the network the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 method performs better. In general, we find that if we have less than 3.5 years of data for a GNSS station, the interpolated value is better than the velocity estimate based on a single time-s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