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择伐强度对天然林树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影响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分析不同强度采伐(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和皆伐)作业对天然针阔混交林乔木层树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伐后10 a的恢复,弱度、中度择伐对优势种的影响不大,强度择伐和极强度择伐林分结构略有变化,而皆伐引起林分结构的变化最大,由此说明择伐作业基本上能保持原有的林分结构和种的数量,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大,林分结构的改变也随之增大;10 a后弱度择伐物种丰富度最大,而中度择伐多样性指数最高,各择伐样地多样性指数均超过伐前,而皆伐样地多样性指数则比伐前下降;均匀度指数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生态优势度则呈相反趋势.对于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科学经营,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出发,应尽量采取弱度或中度择伐方式.  相似文献   

2.
山地森林采伐作业的环境成本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采运作业的成本核算中,不仅要考虑采运作业的各项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还应合理考虑到森林采运作业的环境成本.以天然林择伐试验样地的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涵养水源价值、保持水土价值、固碳释氧价值3方面对南方丘陵山地不同强度采伐经营的环境成本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弱度择伐环境成本较小,仅1.7 元/m~3,中度、强度择伐环境成本分别为弱度的5.1、12.2倍,极强度择伐的环境成本最大,达到25.3 元/m~3,是弱度择伐的16.2倍;皆伐由于收获量大,其单位采伐量环境成本为弱度择伐的14.9倍,低于极强度采伐.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对林业生产的效益有进一步的认识,也期待能对继续本领域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伐区采集作业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计算各伐区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指标和定位测定由诸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土等指标变化量的基础上,采用集对分析法对各伐区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计算和评价,为确定伐区生产工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计算结果表明,“皆伐作业-全悬索道集材”是目前伐区采集作业的优化作业模式,但对常绿阔叶林经营的基本方针是保护,生态效益为主,从长远利益考虑,则“择伐作业-人力集材”为最优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天然林择伐10 a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然针阔混交林弱度和中度择伐10 a后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密度和结构体破坏率均下降,而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均上升;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全磷的含量均上升,而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均略有下降.说明弱度和中度择伐10 a后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水分、孔隙状况和养分含量基本得到恢复,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森林择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山地森林采伐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共识。择伐能充分发挥每棵树木生长潜力,最大限度利用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分组成和结构的多样性,提高森林的抗病能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合理循环,减小森林的破碎化程度,提高森林的防护效能,形成和谐的景观。择伐由于符合森林的自然演替规律和自然作业法则,因而越来越受到森林生态学家、生物学家、林学家和森林采伐学家的高度重视。针对国内外森林择伐研究新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森林择伐的理论和作业技术,指出我国今后森林择伐研究的对策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区天然红松阔叶林乔木种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长白山区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于不同年度进行中度择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进行群落学调查,并根据树高划分为主林层、中林层、更新层,分析和探讨了经过人为干扰以后的28年恢复期间乔木种多样性的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经人为干扰后,天然次生林内林分的乔木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均较小,林分均匀度指数在择伐后的5年间迅速减小,直至第28年为止始终小于原始林;在28年恢复期间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在不同高度层的分布格局变化均较大,且同原始林相比相差较大;林分不同层内乔木树种的多样性变化动态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放牧强度对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地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研究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特征的变化规律,比较了围封、中度放牧、重度放牧3种条件下的植被盖度、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凋落物量等植被特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围封、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沙质草地的优势植物均为一年生植物,但围封和中度放牧中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优势度高于重度放牧,重度放牧沙质草地一年生植物所占优势度最大;(2)放牧强度对沙质草地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及凋落物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均降低;(3)围封、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沙质草地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差异均不显著;(4)放牧强度和土壤深度及其交互作用均能影响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总的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小。而重度放牧草地中, 3个土壤深度间地下根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放牧改变了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组成、极大降低了植被盖度和生产力;尤其是重度放牧急剧增加了一年生植物的优势、且对浅层根分布的减少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度。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建立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天山北坡经济带1990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及各类效益的协调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1990-2005年天山北坡经济带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均有所增长,其中克拉玛依的综合效益上升幅度最大,而呼图壁的综合效益上升幅度最小,其余市县呈小幅增长。三大效益子系统在不同的市县具有较大的差异。(2)目前天山北坡经济带11个市县中有6个呈现出不协调状态;4个处于基本协调状态,总体协调状态不理想。1990-2005年的协调度动态变化区域差异明显。沙湾、乌鲁木齐、奎屯和乌苏的协调度呈现上升状态;协调度呈下降态势的是阜康、米泉、玛纳斯、呼图壁和克拉玛依,昌吉和石河子的协调度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59,自引:5,他引:54  
王雨晴  宋戈 《地理科学》2006,26(6):743-748
土地利用效益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着手,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评价模型,以量化方式评价全国14个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变化趋势,评价的结果与现实情况吻合,表明协调度函数模型可操作性强,可信度高,不失为一种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促常绿阔叶次生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擢溪 《山地学报》2006,24(2):215-221
对福建省尤溪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形成的常绿阔叶次生林的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次生林年凋落物量为6870kg/hm2,其中落叶量(3964kg/hm2)和落枝量(1621kg/hm2)分别占57.7%和23.6%。米槠、大叶栲、栲树、檫树和南酸枣5个树种年落叶量分别占年总落叶量的41.5%、21.4%、9.0%、6.3%和3.2%。常绿阔叶次生林总凋落量于4月和12月出现峰值,落叶量最大值出现在4月,落枝量在4月、7月和11月出现峰值,落花量主要集中在5月和6月,而落果量则集中在12月。米槠和栲树落叶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5月,大叶栲落叶量主要集中在7~9月,檫树和酸枣落叶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1月或12月,其他树种落叶量1年中分布则相对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